1、股骨頭壞死做什麼檢查?是CT,X光,還是磁共振?怎樣既經濟又准確?謝謝!
股骨頭壞死拍X線片能看清股骨頭骨小梁,可能會有骨質疏鬆、骨密度不均勻、囊樣變、塌陷、變形、或是關節間隙狹窄等表現。但X線片成像比較粗糙,股骨頭壞死早期的症狀在片上顯現的不明顯,不容易確診,這時可採用CT、MRI(核磁共振)等檢查,可詳細的看到股骨頭上的毛糙、局限性的囊變等,都為股骨頭壞死的症狀。所以既經濟又准確的,還是做CT,比核磁共振價格便宜許多,而且也能清楚准確的診斷出股骨頭壞死的病變。
2、男 30歲 腰疼 核磁共振、CT片……能做的都做了,就是沒毛病,說是筋膜炎,這都半年了怎麼還不好。
?
3、檢查股骨頭核磁共振和X光哪個好
檢查股骨頭壞死還是做磁共振好一些,因為股骨頭壞死早期通過拍片是看不出來的,只有出現股骨頭塌陷以後才會拍片看出來,而磁共振可以發現早期的股骨頭壞死,有股骨頭缺血的時候就可以顯示。
4、今天剛做的髖關節核磁共振,想排除一下股骨頭壞死的問題,懂得幫我看看,這個結果有問題嗎?提示雙側關節
只要將雙側關節囊消除,積水就可自然吸收消除,一般是可以自然吸收好轉的。如果無明顯緩解,可以考慮手術。
5、我檢查胯部 醫看X片了不能確診 他說有可能是《 股骨頭壞死》 要做要做核磁共振? 有必要嗎?
骨頭壞死I期(超微結構變異期):
X光片顯示股骨頭的承載系統中的骨小梁結構排列紊亂、斷裂,出現股骨頭邊緣毛糙,臨床上伴有或不伴有局限性輕微疼痛。
股骨頭壞死II期(有感期):
X光片顯示股骨頭內部會出現小的囊變影,囊變區周圍的環區密度不均。骨小梁結構紊亂、稀疏或模糊。也可出現細小的塌陷,塌陷面積可在10-30%臨床伴有疼痛明顯、活動輕微受限等。
股骨頭壞死III期(壞死期)
X光片顯示股骨頭形態改變,可出現邊緣不完整、蟲蝕狀或扁平等形狀,骨小梁部分結構消失,骨密度很不均勻,髖臼及股骨頭間隙增寬或變窄,也可有骨贅骨的形成,臨床表現疼痛、間歇性的跛行、關節活動受限、患肢有不同程度的縮短等。
股骨頭壞死IV期(致殘期)
股骨頭的形態、結構明顯改變,出現大面積不規則塌陷或變平,骨小梁結構變異。髖臼與股骨頭間隙消失等。臨床表現為疼痛、功能障礙、僵直不能行走,出現脫位或半脫位,牽涉膝關節功能活動受限。
由於骨壞死常累及雙側,大部分病人最後出現關節畸形,繼發性骨關節炎改變。雖然目前治療方法眾多,但療效都不肯定,因此治療相當棘手。但實踐證明,治療越早,效果越好。因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常見而難以處理,治療就以此為例,
三、如何判斷早期股骨頭壞死病
股骨頭壞死症,最早出現的症狀是髖關節酸、困,有時呈間斷性疼痛。這是本病的主要症狀。引起髖 關節疼痛的原因很多,外傷、髖關節脫位、退行性病變、炎症、腫瘤、腰椎疾患及內科、皮膚科疾病等, 都可以引起髖關節的疼痛。股骨頭壞死症僅是諸多引起髖關節疼痛的一種,股骨頭壞死症作為一種獨立 的疾病,有它自己的特殊性。
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自我檢查,判斷自己是否患有股骨頭壞死症:
(1)髖關節疼痛向腹股溝區或臀後側、外側或膝內側放射。
(2)髖關節僵硬、無力、活動受限,抬腿不靈活,早期出現的症狀是盤腿或向外撇腿以及下蹲困難。
(3)跛行:即走起路來患肢不敢用力負重,象踮腳樣走路。
(4)骨折、脫位或髖關節扭傷癒合後,又逐漸或突然出現髖部間歇性或持續性疼痛。行走活動後加重, 有時為休息痛,疼痛多為針刺樣或酸痛,並出現上述反應。
(5)長期或短期大量使用激素或經常酗酒者出現髖關節疼痛,多為隱痛、鈍痛,常位於腹股溝,活動時 明顯,休息後減輕。
(6)寒濕:天氣寒冷時,髖關節酸困、疼痛加重,功能受限。
(7)炎症:感冒發燒時,血沉加快,白血球升高,患側髖關節則疼痛加重。
出現了上述情況者,就有可能患有股骨頭壞死症,需到醫院確診。
6、股骨頭壞死在核磁共振片子的表現
早期:在平片和CT未發現異常的時候,MRI能顯示股骨頭有灌注缺損
中期:在T1WI時股骨頭上部軟骨下方局限性低信號區,在T2WI時呈高信號。
晚期:股骨頭大部分或全部為低信號,中間夾雜有斑點樣高信號,頭變細、塌陷。在壞死區周圍有低信號帶。
7、查股骨頭核磁共振和ct哪個更好
ct檢查主要是檢查骨頭,可以看見一部分的腰椎間盤。但是核磁共振強項是檢查軟組織。能多個剖面來檢查神經血管。
8、股骨頭壞死早期用核磁都能檢查出來嗎?有做不出來的嗎
核磁共振可以檢查出來。核磁共振在早期股骨頭壞死的診斷中是非常准確的,核磁共振是通過 磁場振動把股骨頭從上往下切成薄薄的一片一片,再把股骨頭從前向後 切成薄薄的 一片一片,這樣就能發現股骨頭哪個部位的骨細胞出現壞死,壞死的面積有多大,這些變化就會清清楚楚地發展現在核磁共振的片子中,這對判斷股骨頭壞死病人的預後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如何進行鍛煉也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