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骨頭 > 髖關節結核和股骨頭壞死鑒別

髖關節結核和股骨頭壞死鑒別

發布時間:2021-03-28 22:28:10

1、髖關節骨性關節炎股骨頭壞死的臨床症狀根本上的區別是什麼?

股骨頭壞死是一種骨科常見的疑難雜症,多見於中青年患者,令所有患者非常為煩惱的應該就是股骨頭壞死患病過程中的疼痛了吧,無論處在哪期的患者都會有不同位置和程度的疼痛。
髖關節疼痛一定是股骨頭壞死么? 股骨頭壞死早期的患者多表現為「異位疼痛」,如膝關節疼痛,腹股溝疼痛,腰部疼痛,中晚期的患者會有髖部疼痛,活動受限,並且隨著疾病的發展會越來越疼。
那是不是所有的髖部疼痛都是股骨頭壞死呢?不是。
有很多患者一旦發現髖關節疼痛就認為得了股骨頭壞死,其實引起髖關節疼痛的疾病非常多,並不是所有的髖痛都是股骨頭壞死,甚至有一些醫生也會將一些髖痛患者誤診為股骨頭壞死。 許多髖關節骨關節炎的病人,被誤診為股骨頭壞死。其實這是兩類完全不同的疾病,前者是以關節表面破壞為主,病程由表及裡;而股骨頭壞死則是關節軟骨下骨壞死在先,病程由里及表。 引起髖關節疼痛的原因很多,比如:發育性:如髖關節發育不良引起的結構改變;神經性:如髖關節周圍神經卡壓綜合症;炎症性:如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髖關節骨性關節炎;創傷性:如髖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骨折、脫位、髖臼盂緣損傷;放射性痛:如腰椎的病變

2、如何知道自己的髖關節疼是不是股骨頭壞死呢?

以下回答摘自上海長征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王波《名醫專訪丨上海長征醫院王波:股骨頭壞死的診斷與治療》

髖關節,也就是咱們老百姓常說的大胯。它由股骨頭、髖臼兩個骨性結構和軟骨、盂唇、圓韌帶、關節囊等軟組織結構共同構成,周圍由很多肌肉、肌腱、神經、血管等包裹著。
股骨頭壞死最早出現的症狀是髖關節酸、困,有時呈間斷性疼痛。這是本病的主要症狀。但引起髖關節疼痛的原因很多,外傷、髖關節脫位、退行性病變、炎症、腰椎疾患及內科疾病等,都可以引起髖關節的疼痛。股骨頭壞死症僅是諸多引起髖關節疼痛的一種,要判斷自己髖關節疼是否是股骨頭壞死,其實可以通過一些小方法來初步判斷。
首先可以先看看自己是否是股骨頭壞死的高危人群:
長期喝酒的成年男性;有紅斑狼瘡綜合症、腎病等內科疾病需長期服用激素類葯物的人群;出現過髖關節後脫位、股骨頸骨折等外傷的患者。如果有這三種情況並且出現髖關節疼痛的話,就需要考慮是否是出現了股骨頭壞死了。
除此之外,我們還能通過自己的一些症狀來進行自我檢查,如:
(1)髖關節疼痛向腹股溝區或臀後側、外側或膝內側放射。
(2)髖關節僵硬、無力、活動受限,抬腿不靈活,早期出現的症狀是盤腿或向外撤腿以及下蹲困難。
(3)跛行:即走起路來患肢不敢用力負重,象踮腳樣走路。
如果又是高危人群又出現了上述症狀,那麼就有非常大可能是股骨頭壞死了,建議去醫院進行更詳細檢查

3、成人髖關節滑膜炎和早期股骨頭壞死鑒別診斷

去做個髖關節的核磁共振檢查一下。

4、把股骨頭壞死誤診為髖關節結核

?

5、請問!股骨頭壞死鑒別以及診斷辦法有那些呢?

股骨頭壞死患者一定要及時的發現疾病,並要盡早的治療,以免出現更嚴重的傷害 1、對於股骨頭壞死的高危人群需要提高警惕,凡20-50歲的成年人,腹股溝或髖部疼痛,並向大腿放散(或一側膝痛活動後髖痛),緩慢地進行性加重,夜間疼痛明顯,經一般葯物治療無效,且有過外傷史或酗酒史或應用激素史或有其它引起股骨頭壞死的誘因和疾病者,應首先考慮本病。 2、對股骨頸骨折患者應隨訪至傷後3-5年如發現股骨頸高度遞減,釘痕現象及囊性變,並有臨床症狀,應考慮本病。 3、對所有腰腿痛患者在進行體檢時,應常規檢查髖關節功能,如發現患側髖關節外展,內旋受限,應懷疑本病的存在。 4、患者出現髖痛(酸痛、隱痛),可牽涉至腹股溝、大腿前內側、膝前處,活動後加重,跛行,活動受限,下肢無力,需要警惕股骨頭壞死。 5、對可疑病例必須首先拍攝髖關節正位和蛙式位X線片,如無異常,應嚴密觀察,或進一步行CT、MRI、ECT、骨內壓測定,動靜脈造影等檢查。 專家提示您:當您生活中出現下肢無力、下肢畏寒、臀部疼痛、腰部疼痛、膝關節部疼痛時,要警惕股骨頭壞死疾病的發生,及時到醫院檢查確診,確診後積極的採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把疾病對健康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

6、股骨頭壞死和骨關節等相關疾病如何區分?

建議:關節炎有常見類風濕性關節炎和髖關節炎、髖關節結核、化膿性髖關節炎等。類風濕性髖關節炎:性質不同於股骨頭壞死。其性質為隱襲性,並伴有小關節同時腫痛、晨僵、血沉增快等。關節間隙的變窄,股骨頭呈蘑菇狀變形,髖臼也會隨之變形,但是沒有死骨出現,也不發生塌陷。髖關節骨關節病:這類疾病的特點是患者必須靜止不動,只要一活動則會出現關節的疼痛,活動量加劇則疼痛也隨即加重。也會伴有關節縫隙變窄,股骨頭肥大等症狀。同樣也沒有死骨及塌陷的發生。化膿性髖關節炎:這種急性化膿性感染,症狀表現為關節紅、腫、熱、痛等急性炎症表現,關節腫脹,間隙增寬,而後間隙又變窄,軟骨下骨質疏鬆或破壞,繼而軟骨下骨質增生、硬化,晚期關節間隙消失,發生纖維或骨性強直。

7、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鑒別診斷

對具有類似的X線改變或MRI改變的病變,應注意鑒別。
1.具有類似X線改變疾病的鑒別診斷
(1)中、晚期骨關節炎 當關節間隙變窄,出現軟骨下囊性變時可能會混淆,但其CT表現為硬化並有囊形變,MRI改變以低信號為主,可據此鑒別。
(2)髖臼發育不良繼發骨關節炎 股骨頭包裹不全,髖臼線在股骨頭外上部,關節間隙變窄、消失,骨硬化、囊變,髖臼對應區出現類似改變,與本病容易鑒別。
(3)強直性脊柱炎累及髖關節 常見於青少年男性,多為雙側骶髂關節受累,其特點為HLA-B27陽性,股骨頭保持圓形,但關節間隙變窄、消失甚至融合,故不難鑒別。部分患者長期應用皮質類固醇可合並AVN,股骨頭可出現塌陷但往往不嚴重。
(4)類風濕關節炎 多見於女性,股骨頭保持圓形,但關節間隙變窄、消失。常見股骨頭關節面及髖臼骨侵襲,鑒別不難。
2.具有類似MRI改變疾病的鑒別診斷
(1)暫時性骨質疏鬆征(ITOH) 可見於中年男女性患者,屬暫時性疼痛性骨髓水腫。X線片示股骨頭、頸甚至轉子部骨量減少。MRI可見T1加權像均勻低信號,T2加權像高信號,范圍可至股骨頸及轉子部,無帶狀低信號,可與本病鑒別。此病可在3~6個月內痊癒。
(2)軟骨下不全骨折 多見於60歲以上老年患者,無明顯外傷史,表現突然發作的髖部疼痛,不能行走,關節活動受限。X線片示股骨頭外上部稍變扁,MRI的T1及T2加權像顯示軟骨下低信號線,周圍骨髓水腫,T2抑脂像顯示片狀高信號。
(3)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 多發於膝關節,髖關節受累少見。累及髖關節的特點為:青少年發病,髖部輕中度痛伴有跛行,早、中期關節活動輕度受限。CT及X線攝片可顯示股骨頭、頸或髖臼皮質骨侵襲,關節間隙輕、中度變窄。MRI示廣泛滑膜肥厚,低或中度信號均勻分布。
(4)股骨頭挫傷 多見於中年有髖關節外傷史患者,表現為髖部痛及跛行。MRI位於股骨頭內的T1加權像中等強度信號、T2加權像高信號,內側較多。
(5)滑膜疝 此為滑膜組織增生侵入股骨頸部皮質的良性病變,MRI示T1加權像低信號、T2加權像高信號的小型圓形病灶,多侵襲股骨頸上部皮質,通常無症狀。

與髖關節結核和股骨頭壞死鑒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