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骨頭 > 股骨頭頸部血運來源

股骨頭頸部血運來源

發布時間:2021-03-17 00:32:00

1、股骨頸骨折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股骨頸的長軸線與股骨幹縱軸線之間形成頸干角,平均127°。

兒童的頸干角大於成年人。在重力傳導時,力線並不沿股骨頸中心線傳導,而是沿股骨小轉子、股骨頸下沿傳導,因此形成骨皮質增厚部分。若頸干角大於127°為髖外翻,小於127°為髖內翻。從矢狀面上觀察,股骨頸的長軸線與股骨乾的縱軸線也不在同一平面上,股骨頸有向前的12°~ 15°角,稱為前傾角。髖關節的關節囊較大,從各個方向包繞髖臼、股骨頭和股骨頸。在關節囊包繞的部分沒有骨膜;在髖關節的後、外、下方則沒有關節囊包繞。關節囊的前上方有髂股韌帶,在後、上、內方有坐股韌帶,是髖關節的穩定結構。成人股骨頭的血運來源:股骨頭圓韌帶內的小凹動脈,提供股骨頭凹部的血液循環;股骨幹滋養動脈升支,沿股骨頸進入股骨頭;旋股內、外側動脈的分支,是股骨頭、頸的重要營養動脈。旋股內側動脈發自股深動脈,在股骨頸基底部關節囊滑膜反折處,分為骺外側動脈、干骺端上側動脈和干骺端下側動脈進入股骨頭。骺外側動脈供應股骨頭2/3 ~ 4/5 區域的血液循環,是股骨頭最主要的供血來源。旋股內側動脈損傷是導致股骨頭缺血壞死的主要原因。

股骨頸骨折分類如下。

(1)按股骨頸骨折線部位分類,頭下骨折、經頸骨折和基底骨折。

(2)按X 線表現分類,內收骨折(Pauwells 角>50°)和外展骨折(Pauwells 角

2、股骨頭是怎麼供血得

你好,股骨頭的血液供應比其他部位的骨頭較差,所以容易造成「股骨頭壞死」。

股骨頭,他的營養(血液)來源於三處:1,股骨頸的骨髓腔輸送(主要來源,骨折後斷了供應。)2,關節囊液(次要)。3,韌帶內血液供應(成年後硬化,)。

3、股骨頸和股骨頭有什麼區別?

這就好比頭與脖子的關系,股骨頭是前端,股骨頸是連續部分。

4、股骨頸骨折的血運和特點

股骨頸骨折,一般容易導致局部骨折部位血管斷裂、缺血,誘發股骨頭壞死。

5、股骨頸骨折為何引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由於股骨頭的動脈血供,缺乏豐富的側枝循環,當股骨頸骨折移位明顯,血管損傷後,常常引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一般而言,股骨頸骨折後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與下列因素有關:(1)兒童和壯年的股骨頭壞死率比老年人高,這是因為兒童和青壯年股骨頸區骨質堅硬一般不易骨折,致股骨頸骨折時暴力必較大,骨折端移位程度較為嚴重,因而血運破壞也較為嚴重之故。(2)隨著股骨頸骨折的處理時間的延遲,缺血性壞死的發生率也隨之增加。早期手術壞死率,遠較延期手術壞死率為低。早期手術病例即使發生壞死,也屬部分性壞死,出現壞死的時間也晚;而延期手術者,其壞死往往完全性的,而且壞死出現早。(3)骨折線越靠近股骨頭,其壞死率也越高。通過股骨頸外後上方斜形骨折線者,壞死率最高。(4)股骨頸骨折原始移位嚴重,提示股骨頭血管斷裂亦較嚴重,股骨頭壞死發生率也較高。(5)復位不良,如過度內收、屈曲或外翻旋轉和分離移位等手法,均可增加壞死率,因旋轉和分離可使尚未斷裂的血管拉緊,或斷裂。(6)多數學者認為應當閉合復位,使用多針或螺旋針固定骨折。有人主張切開復位三冀釘內固定。對位好,骨折癒合好可以減少頭壞死不等於不發生股骨頭壞死。近幾年我院採用加壓螺紋釘治療老年性股骨頸骨折,創傷小,效果好,尤其是適用老年性患者。

6、請問股骨頭壞死是酒精造成嗎?

股骨頭壞死的原因,原本有髖關節外傷史,容易引起股骨頭頸部血運受損,出現股骨頭壞死。大量飲酒、服用激素。免疫系統疾病,如風濕、類風濕,以及某些皮膚病,長期服用激素也可以引起股骨頭的脂肪變性,出現股骨頭壞死。還有很多其它原因引起全身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貧血,均可以引起股骨頭的血運障礙,出現股骨頭壞死。

7、為何股骨頸骨折後容易出現股骨頭壞死?可以預防嗎?

股骨頸骨折發生後,治療方式一般分為保守治療及手術治療;手術治療一般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可採取內固定術或者髖關節置換等;在接受內固定術後,一部分患者會出現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為何股骨頸骨折打了內固定後還是會出現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這種壞死可以預防嗎?了解了這種股骨頭壞死的原因,我們就可以從原因上去預防。

從根源了解壞死原因

骨折後股骨頭壞死與否,主要與其殘存血供和代償能力有關。我們先從解剖關繫上來看一下股骨頸骨折對股骨頭血運的影響。正常成年人股骨頭的血液供應主要來源於三個部分:旋股內動脈主幹之終末支外骺動脈(上支持帶動脈),此動脈約2~6小支由股骨頭頸交界之外上部進入股骨頭,供給股骨頭之外側2/3~3/4。

其次是旋股外動脈發出的下骺動脈(下支動脈),此動脈有1~2支在股骨頭軟骨內下緣處進入頭部,供給頭內下1/4~1/2;圓韌帶動脈(內骺動脈)發自閉孔內動脈,一般供給股骨頭凹窩部分;來自股骨上端之骨髓內動脈無獨立分支達頭部。

所以,股骨頭的血運主要源於經股骨頸的關節囊小動脈,且缺乏豐富的側支循環,因而當股骨發生頸骨折、明顯移位時,容易損傷血管,股骨頸骨折後,股骨頭的血液供應可遭受損害。據動物實驗所見,頭下型骨折後股骨頭血流可減少83%,頸中段骨折則血運減少52%。血運殘存越少,壞死的可能相應的就越大。

骨折後發生壞死的發生率較高

股骨頸骨折的發生率約佔全身骨折的3.6%,但骨折後發生壞死的發生率約為36%,而且青壯年的發生率更高。這是因為青壯年需要較大的暴力才會產生股骨頸骨折,因此造成的髖臼及髖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也比較嚴重,造成股骨頭的血運破壞也比較大。

股骨頸骨折內固定術後,骨折的對位得到恢復,軟組織難以得到處理及康復,損傷後期,軟組織間產生粘連,加之損傷的軟組織間的纖維化/瘢痕增生,都會造成對血管及神經的進一步嵌壓和壓迫,進一步影響股骨頭的血運,逐漸產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另一方面從髖關節因素上來分析,暴力造成骨折時,大多數情況下也必然會造成 “髖臼”的軟骨損傷和組成髖臼三骨的分離和移位,使髖關節的“磨合"活動變成了“摩擦”活動,增加了關節磨損,使股骨頭關節面遭受二次損傷和破壞。髖臼力線的改變,使整個骨盆隨之產生一定的旋轉移位,使股骨頭面更容易受到損傷和破壞。

與股骨頭頸部血運來源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