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冷的時候渾身肌肉疼痛
四肢疼痛是指病人上肢或下肢,或上下肢筋脈、肌肉、關節疼痛的症狀。
四肢疼痛最早見於《內經》,如"肢節痛"、"骨痛"、手臂痛"、"腳下痛"、"腰股痛"、"股、膝、髀、【月+專】、【月+行】足皆痛"等。《傷寒論》、《金匱要略》則載有"歷節痛"、"四肢疼"、"骨節疼痛"。後世所稱"痛風"、"風腰腿疼痛"、"風走注疼痛"、"肩臂痡"、"手指痛"、"大股痛"、"足痛"、"足跟痛"、"足心痛"、"腿痛"及山嶽丘陵地帶的"柳拐子病"均屬四肢疼痛的病症范疇。
《內經》論述的痹證,如"行痹(風痹)"、"痛痹(寒痹)"、"著痹(濕痹)"、"熱痹"、"筋痹"、"脈痹"、"肌痹"、"皮痹"、"骨痹"、"周痹"、"眾痹"等亦是以四肢疼痛為主證的證候。
風邪阻絡四肢疼痛:四肢關節走注疼痛,痛無定處,而以腑、肘、膝、踝等處為多見,關節屈伸不便,或兼見寒熱表證,舌苔薄白或膩,脈多浮。屬行痹。
寒邪阻絡四肢疼痛:四肢關節冷痛,痛處不移,形寒肢冷,局部皮膚顏色不紅,遇寒加重,得溫痛減,舌苔白,脈弦緊。屬痛痹。
濕邪阻絡四肢疼痛:關節酸楚疼痛,重看不移,或肌膚麻木不仁,日久失治則肌肉頑硬,骨節變形,致成殘廢,苔白膩,脈濡緩。屬著痹。
風寒濕邪閉阻經絡引起的四肢疼痛最為常見,即所謂痹證。痹者,閉也,閉阻不通則痛。《素問.痹論》:"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氧勝者為著痹也。"上肢與下肢乃手足六經循行所過,風寒濕最易侵襲,因此《濟生方.諸痹門》說:"皆因體虛腠理空疏,受風寒濕氣而成痹也。"然因病邪偏勝不同,臨證首須明辨,治法方有準繩。
先從三者病因、病機、疼痛性質及特點來區別。風邪阻絡者,《諸病源候論.四肢痛無常處候》說:"風邪隨氣而行,氣虛之時,邪氣則勝,與正氣交爭相擊,痛隨虛而生,故無常處也"。《聖濟總錄·諸痹門》說:"風為陽氣,善行數變,故風氣勝則為行痹,其證上下左右,無所留止,隨其所至,氣血不通是也。"疼痛常罹及多個肢體關節,遊走不定。
寒邪阻絡者,《聖濟總錄.諸痹門》說:"以寒氣人經而稽遲,泣而不行也。痛本於寒氣偏勝,寒氣偏勝,則陽氣少陰氣多。"疼痛較甚而有定處,必兼四肢寒冷。
濕邪阻絡者,《聖濟總錄.諸痹門》說:"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肉筋脈,蓋濕土也,土性緩。榮衛之氣,與濕俱留,所以濕盛則著而不移也,其證多汗而濡者,以陰氣盛也。"疼痛重著不移,或伴麻木,酸楚。
臨床上,風勝者每見表證,如惡風、發熱、舌苔薄白、脈多浮緊;寒勝者每見寒證,如畏寒肢冷、小便清長、舌苔薄白,脈多沉緊;濕勝者每見濕證,如四肢困重、胸悶、舌苔白膩,脈多濡緩。
三者的病因病機不同,治則迵異。
風邪偏甚,法當祛風,佐以散寒利濕,配合補血之品,蓋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方用防風湯加減;
寒邪偏甚,法當散寒,更須辛溫補火,釋其寒凝,方用烏頭湯加減,或疏風活血湯、小活絡丹等加減;
濕邪偏甚,法當利濕,佐以祛風散寒,方用薏苡仁湯或除濕【益+蜀】痹湯加減;風寒濕三氣雜至,方用三痹湯加減。
2、臀部股骨頭有時候會突然像抽筋一樣,突然疼痛一下,然後緩一下就好了,是怎麼回事
臀部股骨頭疼痛應該小心股骨頭壞死要即時到醫院確診否則帶耒更大痛苦千萬馬乎不得要早確診對症治療以免友展股骨頭壞死給生活帶耒痛苦
3、我是一名股骨頭壞死患者,現在大腿跟抽筋抽的疼,沒
股骨頭壞死,是由於股骨頭血供中斷受損引起的骨細胞及骨髓成分死亡、骨小梁斷裂、股骨頭塌陷的一種病變,開始多表現為髖關節或周圍關節的隱痛、鈍痛,活動後加重,進一步發展可導致髖關節的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勞動能力,若治療不及時,還可導致終身殘疾。
有的患者會伴有疼痛,疼痛部位可在髖關節周圍,大腿內側、前側、外側或膝部,開始為隱痛、鈍痛、間歇痛,特別是活動多了疼痛加重,休息可緩解或減輕,也有呈持續性疼痛的。到晚期,行走活動後加重,動則即痛,靜則痛止。
4、股骨頸骨折手術二年後大腿部抽筋是股骨頭壞死的預兆嗎
你好,很高興為你服務。你說的情況確實會有股骨頭壞死並發症,但早期沒有預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