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骨頭 > 股骨頭和恥骨的位置

股骨頭和恥骨的位置

發布時間:2020-10-29 17:01:25

1、車禍住院。 恥骨聯合骨折,肋骨骨折11根,股骨頭炸裂應定位幾級傷殘

骨折癒合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俗話說「傷筋動骨100天」,而且不同的年齡、不內同的骨折部位容、以前的健康狀況、治療方法都會影響骨折的癒合過程。
期間可以堅持用「正骨活血膏」有利於骨折的癒合,減少骨折不癒合的發生率。272元一個周期。81味中葯,組方經典,具有舒筋活血、消腫止痛、軟堅散結、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接骨續筋、強筋壯骨、補腎添精等強大功效,為清康熙年間宮廷御醫生作梅老先生首創,療效顯著,自古譽滿京津魯冀、東北、江蘇等地區。
飲食方面注意以下幾點:1、均衡飲食很重要,創傷後消耗多,需要營養支持,骨折的癒合和組織修復需要均衡飲食;人體所需的五類營養物質,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都要保證攝入。2、補充礦物質:多食富含銅、鋅、鐵元素的食物。海產品、黃豆等含鋅比較多;麥片、蛋黃等含錳較多。3、另外盡量少吃糖和鹽,因為會阻礙骨折癒合過程。同時吸煙明顯抑制骨折癒合。

2、雙側恥骨下肢局限性囊性變是什麼意思?有沒有發展成股骨頭壞死的可能?

骨質感染導致囊變?
病因為炎症或結核?
或是骨轉移?
建議結合臨床進一步檢查判斷。

3、關於髖臼骨折和恥骨骨折的後遺症問題

謝謝 可能是髖關節半脫位
髖關節脫位
【概述】

髖關節結構穩固,必須有強大的外力才能引起脫位。是一種嚴重損傷。在脫位的同時軟組織損傷亦較嚴重。且常合並其它部位或多發損傷。因此患者多為活動很強的青壯年。一般分為前、後及中心脫位3種類型。脫位後股骨頭位於Nelaton線(髂骨前上棘與坐骨結節連線)之前者為前脫位。脫位於該線之後者為後脫位。股骨頭被擠向中線,沖破髖臼而進入骨盆者為中心脫位。三種類型中以後脫位最為常見。這種損傷應按急診處理,復位越早效果越好。

【診斷】

有明顯外傷史,患處疼痛明顯,活動受限。患肢縮短,髖關節呈屈曲、內收、內旋畸形。可在臀部摸到脫出的股骨頭,大粗隆上移明顯。X線檢查可確診。

【治療措施】

1.新鮮脫位的治療

(1)後脫位的復位方法

①問號法(Bigelow's法)

在腰麻下,病員仰卧,助手固定骨盆,髖、膝屈曲至90度,術者一手握住患肢踝部,另一前臂放在腘窩處向上牽引,開始先使髖關節屈曲、內收、內旋(使股骨頭離開髂骨),然後一面持續牽引,一面將關節外旋、外展、伸直、使股骨頭滑入髖臼而復位(助手可協助將股骨頭推入髖臼)。因為復位時股部的連續動作呈「?」形,似一問號,故稱「問號法」復位,左側後脫復位時,股部的連續動作如一個正「問號」,反之,右側後脫位為一反「問號」。

②提拉法(Allis法)

患者仰卧,助手的動作和術者的位置同上法,復位時術者先將患側髖和膝關節屈至90°,使髂股韌帶和膝屈肌鬆弛,然後一手握住小腿向下壓,另一前臂套住膝後部向上牽拉,使股骨頭向前移位接近關節囊後壁破口,同時向內外旋轉股骨幹,使股骨頭滑入髖臼,助手可同時將股骨頭向髖臼推擠復位。復位時常可聽到或感到一明顯響聲。此法比較安全。

③復位後的處理

固定:復位後可用單側髖人字石膏固定4~5周(或平卧用砂袋固定患肢使呈輕度外展內旋位),以後可架拐早期活動,但患側不能負重,待6~8周後,進行X線檢查,顯示無股骨頭壞死時再負重走路。

④手術復位的適應症

手法不能復位,應考慮及時手術復位。髖臼上緣大塊骨折,須手術復位並作內固定。

(2)前脫位治療原則同前,僅手法方向相反,復位後處理亦同。

(3)中心脫位宜用骨牽引復位,牽引4~6周。如晚期發生嚴重的創傷性關節炎,可考慮人工關節置換術或關節融合術。

2.髖關節陳舊性脫位,因髖臼內充滿纖維瘢痕,周圍軟組織攣縮,手法復位不易成功。可根據脫位時間、局部病變和傷員情況,決定處理方法。脫位未超過三個月者,或試行手法復位。先行骨牽引1~2周,將股骨頭拉下至髖臼緣,再在麻醉下試行輕緩手法活動髖關節,以松解粘連,獲得充分松動後再按新鮮脫位的手法進行整復。但切忌粗暴,以免發生骨折。手法復位不成功或脫位已超過三個月者應手術復位。對關節面破壞嚴重者,可根據患者職業決定做髖關節融合術或人工關節置換術。

【病因學】

脫位分為前、後脫位和中心脫位三種類型,以後脫位最常見。後脫位是由於髖關節在屈曲、內收,受到來自股骨長軸方向的暴力,可使韌帶撕裂,股骨頭向後突破關節囊而造成後脫位。若髖關節在屈曲和輕度內收位,同樣外力可使髖臼頂部後緣骨折,股骨頭向後脫位。如髖關節在中位或輕度外展位,暴力可引起髖臼骨折,股骨頭沿骨折處向盆腔方向移位,叫作中心脫位,很少見。如髖關節處於外展位,股骨大粗隆與髖臼上緣相頂撞,以此為支點繼續外展,暴力沿股骨頭長軸沖擊,可發生前脫位。股骨頭可停留在閉孔或恥骨嵴處。如在下蹲位,兩腿外展,窯洞倒塌時,也可發生前脫位。

【臨床表現】

1. 後脫位

(1)髖關節在屈曲內收位受傷史。

(2)髖關節疼痛,活動障礙等。

(3)脫位的特有體征 髖關節彈性固定於屈曲、內收、內旋位,足尖觸及健側足背,患肢外觀變短。腹溝部關節空虛,髂骨後可摸到隆起的股骨頭。大轉子上移,高出髂坐線(髂前上棘與坐骨結節之連線,即Nelaton's line)。

(4)有時並發坐骨神經損傷,髖臼後上緣骨折。晚期可並發股骨頭壞死。

(5)X線檢查可確定脫位類型及骨折情況,並與股骨頸骨折鑒別。

2.前脫位時,髖關節呈屈曲、外展、外旋畸形,患肢很少短縮,大粗隆亦突出,但不如後脫位時明顯,可位於髂坐線之下,在閉孔前可摸到股骨頭。

3.中心脫位畸形不明顯,脫位嚴重者可出現患肢縮短,下肢內旋內收,大轉子隱而不現,髖關節活動障礙。臨床上往往需經X線檢查後,方能確定診斷。常合並髖臼骨折,可有坐骨神經及盆腔內臟器損傷,晚期可並發創傷性關節炎。
【並發症】
坐骨神經損傷

髖關節脫位的葯物治療

初期

【治法】 活血祛瘀,消腫止痛。

【方葯】

1.主方肢傷一方(廣東中醫學院《外傷科學》)

處方:當歸12克,赤芍12克,桃仁10克,紅花6克,黃柏10克,防風10克,木通10克,甘草6克,生地黃12克,乳香5克。水煎服,每日l劑。

2.外用方消瘀膏(廣州中醫學院《中醫傷科學》)

處方:大黃1份,黃柏6份,梔子2份,木瓜4份,蒲公英4份,姜黃4份。共為細末,用水、蜜糖各半,調敷患處。

中期

【治法】 和營續損,舒筋活絡。

【方葯】

1.主方生血補髓湯(錢秀昌《傷科補要》)

處方:生地黃12克,白芍9克,川芎6克,黃芪9克,杜仲9克,五加皮9克,牛膝9克,紅花5克,當歸9克,續斷9克。水煎服,每日l劑。

2.外用方紫荊皮散(王肯堂《證治准繩》)

處方:紫荊皮、膽南星、半夏、黃柏、草烏、川烏頭、當歸、川芎、烏葯、補骨脂、白芷、劉寄奴、牛膝、桑白皮各等份。共研細末,飴糖調敷患處。

後期

【治法】 補益氣血,強壯筋骨。

【方葯】

1.主方舒筋湯(廣州中醫學院《中醫傷科學》)加味

處方:當歸12克,陳皮9克,羌活9克,骨碎補9克,伸筋草15克,五加皮9克,桑寄生15克,木瓜9克,黃芪20克。水煎服,每日1劑。

2.外用方海桐皮湯(吳謙等《醫宗金鑒》)

處方:海桐皮6克,透骨草6克,乳香6克,沒葯6克,當歸5克,川椒10克,川芎3克,紅花3克,威靈仙3克,甘草3克,防風3克,白芷2克。共為細末,裝入小布袋內,煎水熏洗患處。

髖關節脫位的練功活動 在牽引期間應進行股四頭肌及踝關節功能鍛煉。解除牽引後,可扶雙拐患肢不負重下地行走,3個月後逐步負重鍛煉,以減少發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和創傷性關節炎。

預防常識:
髖關節脫位,應及時診治。因為有少數脫位會合並髖臼骨折,必須有X線攝片確診。早期復位容易,效果也較好。陳舊者,多數要手術復位,效果相對不好。此外,治療不當會引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嚴重地影響關節功能。

4、為什麼會股骨頭壞死,講股骨頭和股骨頸的血液供應

造成股骨頭壞死的原因是什麼?主要還是與股骨頭及股骨頸的血液供應有著莫大的關系,下文就是分析股骨頭與股骨頸血液供給的主幹——動脈。 (1)旋股外側動脈 在股三角,旋股內、外側動脈自股動脈發出,圍繞股骨頸根部,共同組成囊外動脈環。這兩條動脈是供應股骨近端的一級血管,旋股內側動脈組成環的內側、後側和外側部;旋股外側動脈組成環的前部,此環僅有1/10的人是完整的。旋股外側動脈發出至股骨頸前部的分支,從髂腰肌的前面經其外緣向深部走行。動脈供應三區,即沿轉子間線股骨頸基底的囊外部、關節囊及關節囊內頸部。眾多小支沿轉子間線全長供應股骨頸基底。從這些血管發出分支,終於纖維性關節囊附著的股骨處。進入關節囊內頸部的動脈口徑較大,穿過關節囊前部,在髂股韌帶升岐及橫岐之間。在關節囊內,這個血管位於滑膜之下,在股骨預的近側,血管口徑在頭下區明顯縮小,從這個動脈有時有小的關節內支穿過髂股韌帶,沿轉子間線在髂股韌帶橫岐之下,在滑膜下上升,靠近旋股內側動脈發出的上頭動脈,終於股骨頸上部。2-3個轉子血管向外延續,供應大轉子的前面及外面,最上的一支上升,供應臀小肌附著處。在該處可能與旋股內側動脈至股骨頸上部的分支相吻合。1-2個分支在前側進入大轉子,最下支越過股中間肌,向外在股外側肌上部之下走行,環繞股骨乾的外側面。此血管分布於大轉子的外面,可能與臀上動脈相吻合,以後向後,其分支與第一穿動脈供應同一區域。 供應股骨頭、股頸骨的血管 (2)旋股內側動脈 旋股內側動脈起自股動脈的內側或後側,或起自股深動脈。旋股內側動脈先向後行於髂腰肌、恥骨肌之間,然後位於內側關節囊與閉孔外肌之間,發出內側頸升動脈和至閉孔外肌之肌支。在囊外動脈環的外則部,旋股內側動脈的終支延續為外側頸升動脈。外側頸升動脈供應股骨頭、頸和大轉子,是一條很重要的動脈。旋股內側動脈在轉子窩,小轉子的近側,發出3-4個小血管,在此區再發出至股骨頭的後下支。當其在閉孔外肌以下經過時,這個支穿過關節囊附著於股骨頸基底處。此動脈為一厚的滑膜層所保護,沿股骨頸向上,與其他2個小的血管在關節邊緣供應股骨頭。從這些血管發出的小分支,分布於此區的滑膜層。當旋股內側動脈在充滿脂肪的轉子窩向上行走時,眾多小支在轉子窩進入小孔,供應股骨頭基底.當此血管抵達短而扁平的頸上部,2-3個大支在靠近與大轉子相接處進入股骨頸。在同一區域,3-4個大血管穿過外側關節囊附著處,向近側在稍增厚的滑膜層下,在股骨頭上部的關節軟骨邊緣進入4-5個大孔,這些血管一般口徑均大,其數目亦恆定。(3)閉孔動脈 閉孔動脈經過閉孔溝後,位於閉孔外肌的深面,其分支在肌肉的附著處形成一血管環。在髖臼窩,有豐富分支分布於脂肪、滑膜及髖臼,進入股骨頭韌帶內的動脈僅為閉孔動脈髖臼支的一個終支。在髖臼後部,從臀下動脈發出一支,常與閉孔血管環相連。從這兩個動脈有幾個分支進入髖臼下後部的孔內,在閉孔環的前內側部。(4)臀上動脈 臀上動脈供應髖臼的上部、纖維性關節囊上部及大轉子的一部。當臀上動脈從坐骨大切跡穿出時,一支下行,供應髖臼後緣及關節囊後部;另一支沿髂骨橫行,在臀小肌之下供應此肌,並分數支至髖臼的上部。這些血管的分支下降,終於近側關節囊。臀上動脈至臀中肌的分支在此肌下越過,並發出一終支至股骨。降支至大轉子上面及外側面,該處為臀下動脈、旋股內、外側動脈的共同分布區。(5)臀下動脈 臀下動脈在梨狀肌之下及坐骨神經內側,除了發出眾多大的分支至臀大肌外,尚向後發出兩個主支至髖關節的深部結構。橫支越過坐骨神經,並發支供應該神經,一支向下,供應髖臼緣的下部、後部及鄰近纖維性關節囊;繼續向外在閉孔內肌、孖肌及梨狀肌之間,從這個動脈有眾多小支分布於這些肌肉的附著點、臀中肌及大轉子的上後緣。在坐骨神經內側,一支至深部,在神經及髖臼後部之間,這支以後朝前圍繞坐骨,在髖臼下部及坐骨結節切跡中,與閉孔動脈吻合,供應髖臼下部。(6)股深動脈的第1 穿動脈 自股深動脈發出,供應大收肌和臀大肌。

5、股骨頭近恥骨形態欠規整,似見線樣低密度影

那你這個地方就提示已經出現骨折呀!

6、4根肋骨骨折,股骨頭骨折,髖臼骨折,恥骨骨折,髂骨骨折能評幾級傷殘?

如果治癒了就不算傷殘。傷殘等級評定標準是根據傷殘的嚴重程度來判定傷殘的等級,分為一級到十級傷殘。傷殘等級評定標准並無統一的鑒定標准。不同的對象不同事由導致的傷殘適用不同的傷殘鑒定標准。

7、我出車禍一年了,恥骨骨折,現在髖關節股骨頭壞死怎麼辦?

股骨頭壞死需要看幾期分型,三型以上會有明顯症狀,也要看年齡和身體體質,一般可以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或者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手術治療,至於是否是車禍引起的,有這種可能性,需要到醫院做專業的診治,然後保險公司或者警方介入判責,最後祝順利,望採納。

8、右側股骨頭骨折伴脫位,骨盆骨折雙側髖臼骨折,恥骨聯合分離,左側多發肋骨骨折,鑒定應是幾級傷殘

1、你這種情況就是先把傷養好,然後再去司法鑒定中心去鑒定;因為傷勢都不一樣所以沒法判斷,即使是估值也不是准備;
2、鑒定的時候帶上住院手續扥相關材料;
3、以鑒定的結果為主,然後去向單位申請賠付。

與股骨頭和恥骨的位置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