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原因引起的,怎麼判斷是得了股骨頭
你好!股骨頭壞死是臨床常見病,發病原因主要包括兩大方面的因素:一是外傷導致股骨頸骨折,骨折復位不良,骨折癒合恢復行走後逐漸出現股骨頭壞死;二是股骨頭本身病變常與慢性酒精中毒或者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有關。不過股骨頭壞死的症狀和體征多種多樣,病痛出現的時間以及發作的程度也不盡相同,而且各種臨床表現都不是股骨頭壞死所特有的,許多髖關節疾患者都可以發生,換句話說,患者很難通過症狀做出是否有股骨頭壞死的診斷,必須做髖關節X線檢查和核磁共振檢查才能明確是否有股骨頭壞死。
2、如何確診股骨頭壞死
您好,建議先到醫院拍ct或磁共振,來確診股骨頭壞死的嚴重程度,再進一步治療。如果早中期的壞死通過服用活血、生骨類的葯物還是對於疾病恢復很有幫助的,目前國內首選的是通絡生骨膠囊。晚期的話依據嚴重程度一般會建議手術治療。可多吃含鈣,磷適當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合理搭配飲食。避免外傷、勞損。
3、如何判斷股骨頭壞死?
你好,其主要症狀為側臀部或腹股溝或腰部疼痛、膝關節部位牽拉性疼痛、下肢畏寒、無力、酸、麻感。這些症狀不一定同時出現,可能僅表現一兩個症狀。如果有這種症狀出現,建議去醫院檢查一下,對於早期股骨頭壞死的診斷,磁共振比較有優勢的。希望能夠幫到您!
4、如何診斷股骨頭壞死
目前蘇北地區對股骨頭壞死的診斷及分期、分型不是十分清楚,這直接導致了對股骨頭壞死的治療盲目、不規范。尤其對早、中期股骨頭壞死的治療不規范。引起股骨頭壞死的常見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創傷性因素:有股骨頸骨折或髖關節脫位等髖部外傷史。非創傷性因素:長期或大量的服用激素,飲酒者,潛水員、飛行員也可患本病。一般大劑量激素使用後幾個月至1年左右即可引起症e799bee5baa631333332636365狀。在蘇北地區,長期大劑量飲酒者,本病不少見。股骨頭壞死的臨床症狀和體征:髖關節疼痛,以腹股溝區及臀部、大腿痛為主。行走出現跛行及長時間行走無力。髖關節檢查:髖關節內旋活動受限及內旋時疼痛加重。患髖關節周圍深壓痛、叩痛。最常見的壓痛部位位於腹股溝區,大轉子及足跟軸向叩擊痛。「4」字試驗陽性。通過詢問病史及查體,對考慮有股骨頭壞死的可疑患者,我們必須進行、影象學的檢查。普通Χ線檢查方便且費用低廉,易被廣大患者接受,但Χ線僅是骨內礦物質含量的反應,直到骨吸收以前,不顯示任何Χ線表現,故對股骨頭壞死的早期診斷意義不大,對鈣成分已經發生改變的壞死股骨頭可以做出診斷。CT掃描可獲得高分辨力及確切的軸位斷層圖像,對股骨頭可取得較精確的診斷。CT檢查可顯示常規X線不能檢查出的病變,且顯示病變的影像較X線清晰。但CT同樣要等骨組織在X線上的密度發生改變時,才能做出診斷。MRI應用於股骨頭壞死的診斷、使早期診斷率大大提高。MRI是目前早期診斷股骨頭壞死最靈敏的方法。對考慮有股骨頭壞死的患者,經X線片和CT不能作出明確診斷時,我們有必要行MRI檢查。考慮有股骨頭壞死的患者,我們通常行患髖平片及蛙式位兩種體位X線檢查:早期股骨頭壞死可見不均勻的骨質疏鬆,低密度區和高密度區交替散在出現;其後可見股骨頭囊性變,周圍硬化帶出現;軟骨下骨塌陷(新月征);再重者股骨頭塌陷變扁,股骨頸變短;髖關節半脫位,關節間隙變窄,骨關節炎出現。考慮有股骨頭壞死的患者,同時應行髖關節的CT檢查。髖關節CT可以進一步明確髖臼是否受到累及,可以明確股骨頭壞死的部位及范圍,可以判斷軟骨下骨是否受到破壞。股骨頭壞死的早期CT檢查見骨小梁結構紊亂、減少或消失。中、晚期可見CT檢查見骨小梁消失,空洞形成,壞死區周圍硬化骨的范圍,對採取何種治療方法及手術操作很有幫助。目前核磁共振檢查是診斷股骨頭壞死最早期,最明確的無創檢查方法。因為X線檢查及CT檢查均反映的是股骨頭鈣成分的變化,股骨頭壞死早期,病理本質為骨細胞及骨髓細胞的壞死,有機成分逐漸丟失,以鈣成分沉積為主的骨小梁結構還沒有受到破壞,而骨小梁結構的破壞要在股骨壞死發生數月後才會出現,時間一般為3-6個月,所以X線表現可以正常。MRI檢查反映的是氫離子的變化情況,股骨頭壞死6小時後骨細胞和骨髓細胞的凋亡作用就已經發生,主要表現為有機成分的變化,其中以氫離子濃度的變化最為明顯,股骨頭壞死半月後,氫離子濃度的變化就達到MRI可見的程度。所以我們對懷疑有股骨壞死的患者,X線檢查無陽性發現後有必要行髖關節MRI檢查。股骨頭壞死的ARCO分期系統0期:患者有股骨頭壞死的臨床症狀,X線檢查未見明顯異常表現,CT檢查可見正常或者骨小梁結構紊亂、減少。但MRI檢查和組織病理學檢查可以診斷股骨頭壞死。在MRIT1像可以見壞死區結構不均勻,壞死區周圍出現低密度的線狀陰影,T2像可見壞死區周圍出現雙線征。1期:患者有股骨頭壞死的臨床症狀,X線檢查見斑片狀的骨質疏鬆,部分患者出現低密度區和高密度區交替出現,無囊性變及壞死周圍硬化帶,無股骨頭塌陷。CT檢查見骨小梁結構紊亂、減少或消失,周圍出現高密度的硬化骨生成。磁共振和組織病理學檢查有骨壞死表現。在MRIT1像可以見壞死區結構不均勻,壞死區周圍出現低密度的線狀陰影,T2像可見壞死區周圍出現雙線征。2期:全頭或部分股骨頭表現為骨小梁結構消失,密度不均勻,壞死區囊性變,壞死區邊緣出現高密度的硬化帶,但無股骨頭塌陷。此期在X線、CT及MRI均可以明確診斷。3期:在2期表現的基礎上出現股骨頭塌陷,可見新月征但無關節間隙變窄;股骨頭或髖臼可以發現小的骨贅3A期:股骨頭塌陷小於3mm3B期:股骨頭塌陷≥3mm4期:在3期的基礎上可見關節間隙變窄及關節破壞的症狀的骨性關節炎改變。,趙德偉,主編.股骨頭壞死的修復與再造[M] .人民衛生出版社.[2],李子榮.股骨頭壞死診斷與治療的專家建議[J].中華骨科雜志
5、股骨頭壞死如何診斷?
股骨頭壞死的主要症狀表現在以下五點: ①疼痛。疼痛可為間歇性或持續性,行走活動後加重,有時為休息痛。疼痛多為針刺樣、鈍痛或酸痛不適等,常向腹股溝區,大腿內側,臀後側和膝內側放射,並有該區麻木感。 ②關節僵硬與活動受限。患髖關節屈伸不利、下蹲困難、不能久站、行走鴨子步。早期症狀為外展、外旋活動受限明顯。 ③跛行。為進行性短縮性跛行,由於髖痛及股骨頭塌陷,或晚期出現髖關節半脫位所致。早期往往出現間歇性跛行,兒童患者則更為明顯。 ④體征。局部深壓痛,內收肌止點壓痛,4字試驗陽性,伽咖s征陽性,Allis征陽性試驗陽性。外展、外旋或內旋活動受限,患肢可縮短,肌肉萎縮,甚至有半脫位體征。有時軸沖痛陽性。 ⑤X線表現。骨紋理細小或中斷,股骨頭囊腫、硬化、扁平或塌陷。
股骨頭壞死早期和晚期疼痛的表現 股骨頭壞死最先出現的自覺症狀就是疼痛,疼痛的部位是髖關節周圍、大腿內側、前側或膝部。早期 疼痛開始為隱痛、鈍痛、間歇痛,活動多了疼痛加重,休息可以緩解或減輕。但也有呈持續性疼痛的,不管是勞累還是休息,甚至躺在床上也痛。而且,疼痛逐漸加重。此時在X線上雖然沒有明顯的形態異常改變,但是髖關節已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受限。比如病人患側髖關節外展、旋轉受限,下蹲不到位等等。到了晚期,股骨頭塌陷、碎裂、變形,有的可造成髖關節半脫位,此時的疼痛與髖關節活動、負重有 直接關系。活動時關節內因骨性摩擦而疼痛,靜止時頭臼之間不發生摩擦,疼也就不明顯了。所以說,行走、活動疼痛加重,動則即痛,靜則痛止或減輕。 總之,早期是以疼痛為主,伴有功能受限;晚期以功能障礙為主,伴有疼痛
6、怎麼檢查確定是否得了股骨頭壞死?
確診股骨頭壞死可以從症狀:髖關節疼痛、大腿內側疼痛、下蹲受限、盤腿受限等;x線片檢查:是否出現股骨頭骨質破壞、塌陷等;兒童可以採用「4」字實驗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