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骨頭 > 股骨頭置換的肢體鍛煉

股骨頭置換的肢體鍛煉

發布時間:2020-10-19 19:10:05

1、股骨頭置換術後兩個月了,怎麼進行康復鍛煉?

你好,康復訓練是需要根據具體的恢復情況而定的,有條件的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不然有可能影響到骨折的癒合。可以做一些簡單的活動,鍛煉髖關節屈伸功能及腿部肌肉力量。

2、股骨頭置換後如何鍛煉康復?

股骨頭置換手術後,短期內就可以進行相關的功能康復鍛煉.6-12小時後可活動未被固定的關節,以收縮,舒張的方法鍛煉股四頭肌和踝關節背伸運動,進行下肢的按摩;
指導意見:
2~3日後可起坐,逐漸增大活動范圍;2周後做髖膝關節被動伸屈運動;3~4周可以持雙拐下地做患髖關節的功能鍛煉;半年內應在持拐保護下進行行走練習,鍛煉過程可輔以理療.

3、股骨頭置換術後康復

股骨頭置換後術後正確護理包括:
1,術後搬動要小心,保持外展,內旋,伸直位,防止內收,外旋以免脫位.以後改用矯正鞋於同樣體位2~3周.
2,術後抗生素使用3天,無特殊情況停止使用.
3,有效的負壓吸引極為重要,主要為防止感染,又可觀察和記錄引流液顏色的改變及引流量.引流管通暢留置24小時,最後8小時引流量少於50ml才可拔管.引流管留置不不應超過72小時.
4,下地前常規拍X線片,檢查假體的位置,也便於術後隨診比較.
5,術後應即活動未固定的關節,做肌肉收縮鍛煉,下肢按摩,以防深靜脈栓塞.2~3天後可坐起逐步增大主動和被動范圍;術後14天拆線;術後5~6周可扶拐下地,患肢不負重;7周後患者部分負重;10~12周可棄拐獨立行走.總之,節制負重要時刻注意.鍛煉過程可輔助理療.棄拐後仍應注意避免過度活動和損傷.
6,如有疼痛,局部炎症等出現硬及時隨診治療.病人一定要知道新植入物的局限性.直至支持骨完全癒合時,新植入物都僅能承受應有的壓力.任何植入物的承受負荷的能力都不能與健康骨相比.
7,嚴格定期隨診,每2~3個月一次,以便指導鍛煉.定期拍攝X線片檢查,以便早期發現並發症,如有疼痛,炎症,應查找原因,及時處理.

4、股骨頭置換後肌肉多久能長好

你好,術後12小時就可以做腿部肌肉的收縮舒張練習,6周以後才可以做髖部的內收和內旋,7周左右可以下地,8周左右可以逐漸負重。

5、股骨頭置換的手術後怎麼做恢復訓練

屈曲髖關節,輕度外旋,內收髖關節,反復鍛煉10次為一組,半小時鍛煉一次

6、我置換股骨頭有四個月了,行動靈活,不疼可盤腿下蹲可以干什麼活

股骨頭壞死術後不要劇烈運動,尤其是不能過度勞動。為了避免術後復發,應當遵醫囑進行適當的康復訓練。所以你最好不要在一線生產了,要休息,不要做劇烈的活動,可以適當的給予肢體功能鍛煉,給予伸屈活動。

7、股骨頭人工置換後主,什麼時間開始什麼時間開始雙腿站立的練習患側腿的獨立承重練

1 手術前
1.1 恐懼、焦慮:擔心自身承受不了病痛的折磨;怕得不到滿意的醫療和護理;怕由此失去家人的關心或對恢復健康感到厭煩。
護理目標:消除老年人對陌生環境、對疾病和離開家人所帶來的恐懼和緊張心理,使其以良好的情緒接受治療。
護理措施:
a) 以熱情、耐心、和藹可親的態度關心、尊重老年病人,重視他們提出的問題,並加強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
b) 重視病人及家屬的教育,使他們充分認識到早治療的重要性。
c) 向病人介紹手術醫生的技術及以往手術的成功率,講解麻醉效果,保證術中不會有明顯的疼痛,與家屬一起給予鼓勵和支持。
1.2 營養失調(低於機體需要量):由於老年人腸道吸收功能差,易引起低蛋白、低維生素、貧血,造成手術後組織修復、癒合能力低下,致切口感染及癒合不良。
護理目標:增強病人抵抗力,按預期進行手術,並能很好地耐受手術。
護理措施:
a) 護士應指導病人掌握飲食營養知識,囑病人多食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多飲水,少食脂肪食物。食慾不佳的病人可加服助消化葯物,如酵母片。
b) 注意食物的色、香、味,提高病人的食慾,以儲備能量,達到耐受手術的目的。
2 手術後
2.1 生命體征改變的可能:與麻醉、手術及術中、術後出血量有關。
護理目標:保持生命體征平穩,使其處於正常范圍。
護理措施:
a)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本組病人均在連續硬膜外麻醉下施行手術,術畢回病房給予平卧位,每日測量血壓、脈搏、呼吸、體溫4次,並做好詳細記錄,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生。
b) 遵醫囑使用止血葯物,補充血容量。
c) 注意全身及局部傷口出血情況,傷口加壓包紮,如滲出液多,應告知醫生。
2.2 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可能:病人活動受限,加之疼痛,不便更換體位,易引起骶尾部褥瘡。
護理目標:無褥瘡發生。
護理措施:
a) 翻身時要在患肢制動的前提下,將髖關節及患肢整個 托起,使臀部離開床面,解除骶尾部壓迫,對骶尾部及受壓處進行按摩,每2h按摩1次。
b) 保持床鋪平坦、乾燥、清潔,隨時更換敷料及潮濕床單。
c) 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飲食,進食少者,輸注氨基酸、白蛋白、脂肪乳劑。
d) 若皮膚發紅破潰時,用2%碘酊每2h塗擦1次,至皮膚表皮老化脫落為止。
2.3 有發生肺炎的可能:長期卧床病人活動少,痰液不易咳出,易患墜積性肺炎。
護理目標:無肺炎發生。
護理措施:
a) 嚴密觀察肌張力恢復情況,防止肌松葯殘余作用導致的繼發性呼吸困難。
b) 取平卧位,頭偏向一側,防止術後嘔吐造成誤吸。
c) 指導病人做有效的咳痰,鼓勵其定時做深呼吸,或輕拍背部以助分泌物咳出,痰液粘稠時給予霧化吸入。
2.4 排尿困難:與切口疼痛、卧位不習慣有關,個別前列腺肥大者,手術過程中使用麻醉劑或受涼均可導致前列腺水腫、充血,造成尿瀦留。
護理目標:使病人自解小便。
護理措施:
a) 術後8h未排尿時,可採用流水聲誘導。
b) 必要時在無菌操作下留置尿管,並保持引流通暢,每日用0.1%新潔爾滅棉球擦洗尿道口兩次,恢復自主排尿後拔除尿管。
2.5 便秘:與老年病人活動少、術後飲食量減少及長期卧床影響大便排出有關。
護理目標:術後3d正常排便,每天或隔天大便1次。
護理措施:
a) 術前訓練病人床上排便。
b) 術後第3天開始鼓勵病人進食少量富含纖維素的食物。
c) 病情允許時鼓勵病人床上活動。
d) 必要時可用肥皂水灌腸。
2.6 人工股骨頭有失效的可能:與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後,早期其周圍的軟組織尚未修復,對關節的固定作用差有關。
護理目標:指導病人做有效的功能鍛煉,患肢早日恢復功能。
護理措施:
a) 卧床兩周左右可開始下地行走,扶拐負重。
b) 囑病人不要將兩腿在膝部交叉放置,不要坐小矮凳,不要蹲,不要爬陡坡,以免髖關節過度內收或前屈。
效果評價:1例因鍛煉方法不當致人工股骨頭脫出,其餘均能做到有效功能鍛煉。
2.7 知識缺乏:與不適應角色的轉換、懼怕出院後出現並發症、對出院後活動知識模糊有關。
護理目標:出院時基本了解本病有關知識,出院後能自我護理。
護理措施:
a) 在護理和治療中向病人宣教康復知識,包括合理飲食、手術肢體的功能鍛煉。
b) 囑家屬密切注意病人的心理和病情變化。

8、做股骨頭置換手術後,平時應注意什麼?

你好 ,(1)術後6—12h後即可以收縮、舒張的方法鍛煉股四頭肌。 (2)牽引拆除後,可將上身抬高20o--30o,在胭窩下墊軟枕1隻,使膝關節保持微屈狀態。同時可以活動踝關節,以防遠端關節僵硬。 (3)6周內忌屈曲、內收及內旋,可在兩下肢中間放軟枕1隻,以防止髓關節脫位。 (4)6~8周後可下床,適當負重。

與股骨頭置換的肢體鍛煉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