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骨髓穿刺術的風險大不?
骨髓穿刺術
1,目的
觀察骨髓內細胞形態及分類,以協助診斷血液系統疾病;敗血症或某些傳染病需骨髓細菌培養及塗片檢查某些寄生蟲病;惡性腫瘤疑骨髓轉移;用於骨髓移植等。
2.適應證
2.1 各類血液病的診斷。
2.2 敗血症,某些傳染病或寄生蟲病需行骨髓細菌培養或塗片尋找瘧原蟲及黑熱病原蟲者。
2.3 網狀內皮系統疾病的診斷。
2.4 惡性腫瘤疑骨髓轉移者。
3.禁忌證
血友病及穿刺部位有感染及皮膚病時不宜做穿刺。
4.用物
清潔盤,骨髓穿刺包,2%碘酒和75%酒精,5ml和20ml滅菌注射器,無菌手套,2%普魯卡因,清潔乾燥玻片,推片,如做骨髓培養,另需20ml滅菌注射器、含培養基的細菌培養瓶,酒精燈,火柴。
5. 病人准備
5.1 患者需洗澡,更換清潔衣服。
5.2 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以取得配合。
5.3 使患者樹立信心,消除其恐懼、緊張心理。
6.方法
6.1 髂前上棘穿刺術
6.1.1 患者仰卧,取髂前上棘向後1~1.5cm的一段較寬鎔緣為穿刺點,局部常規消毒後鋪洞巾,局部麻醉應達骨膜。
6.1.2 術者左手拇指及食指分別在髂前上棘內外因定皮膚,右手持穿刺針垂直刺入達骨膜後再進1cm即達骨髓腔。
6.1.3 刺人骨髓腔時有落空感,當即抽出針芯,接上20ml無菌乾燥注射器,抽取骨髓約0.2ml左右作塗片檢查;如作培養,取3~5ml骨髓。
6.1.4 術畢即插回針芯,拔出針頭,局部敷以無菌紗布,用膠布固定。
6.2 鎔後上棘穿刺術
6.2.1 患者側卧或俯卧,髂後上棘一般均突出於臀部之上,能骨的兩側;或取骸骨上緣下6~8cm與脊柱旁開2~4cm之交點為穿刺點。
6.2.2 穿刺針的方向幾乎與背部垂直,稍向外側傾斜。
6.3 胸骨柄穿刺術
6.3.1 患者仰卧治療台上,肩背部墊枕使頭盡量後仰,並轉向左側,以充分暴露胸骨上切跡。
6.3.2 術者立於患者頭側,先用左手揭指摸清胸骨上切跡,並緊貼胸骨柄上緣將皮膚向下壓緊,右手持針由切跡中央沿胸骨柄水平方向進針,慢慢旋轉刺入,達胸骨柄上緣骨板之正中深度約0.5~1.0cm。
6.4 脊椎棘突穿刺術
6.4.1 患者側卧或反向坐於椅子上,兩臂置於椅背,頭枕臂上。
6.4.2 以上部腰椎棘突為穿刺點,左手拇指及食指在預定穿刺的棘突上下固定皮膚,右手持針由棘突之側方或中央垂直刺入。
6.5 脛骨穿刺術(僅適用2歲以內的患兒)
6.5.1 患兒仰卧治療台上,由助手固定下肢,選脛骨結節平面下約1cm(或腸骨上中l/3交界處)之前內側面腸骨為穿刺點。
6.5.2 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皮膚,右手持針,在骨面正中部與之成垂直方向刺入。
7.注意事項
7.1 術前應向患者說明檢查目的與方法,以取得配合。
7.2 嚴格無菌操作,以防感染。
7.3 物品准備齊全。
7.4 穿刺針經皮膚達骨膜後,針應與骨面垂直,緩慢旋轉進針,持針須穩妥,切忌用力過猛或針頭在骨面上滑動。如已刺入骨髓腔,此時針頭應固定不動。
7.5 抽取骨髓塗片檢查時,應緩慢增加負壓,當注射器內見血後應立即停止抽吸,以免骨髓稀釋。同時要作塗片及培養者,應先抽骨髓少許塗片,再抽骨髓培養,不可並做一次抽出。取下注射器時,應迅速插回針芯,以防骨髓外溢。
7.6 胸骨柄穿刺時,要求穿刺角度一定要與胸骨柄平行,以防止針尖滑脫或刺穿胸骨柄後壁皮質。
8.護理
8.1 術中注意觀察患者的面色、脈搏、呼吸。
8.2 拔針時用力按壓穿刺點,至不出血為止。
8.3 術後24小時內觀察穿刺部位有無血腫、出血及感染徵象。
8.4 穿刺處換葯1次/日。
8.5 囑患者三日內勿洗浴。
2、骨髓穿刺到底有多大風險?
骨髓穿刺作為血液系統等相關疾病的常用檢查手段目前技術已十分成熟,只要操作者嚴格把握指征,穿刺部位選擇得當、操作中小心謹慎,一般無嚴重風險,但骨髓穿刺畢竟是創傷性操作,故術前醫生應與家屬談話告知相關風險,然後家屬簽字,這是必要的醫療流程。
3、股骨頭置換手術存在著哪些風險?
治療股骨頭壞死可以採用五位一體保守療法,可以系統治療股骨頭壞死1到4期的患者。動脈灌註:動脈灌注療法:將具有溶栓、通暢血管作用的葯物、通過動脈注入人體股骨頭,由於動脈血管內有較強的壓力,血液流動的動力較大,有效的葯物成分經動脈到達股骨頭,能充分起到通暢血管,加強氣血運行的作用,使股骨頭血運通暢,恢復活力,促進成骨細胞分化,新骨形成。高新氧消融:高新氧:高濃度介質具有極強的氧化能力,同時還有抗炎和鎮痛的作用。將它注射入病變的骨組織內,可以瞬時氧化骨組織內的蛋白多糖及破壞病變細胞,使蛋白多糖的功能喪失,細胞產生蛋白多糖減少,病變組織的滲透壓不能維持,導致水分喪失而萎縮,從而使症狀得以消除,達到治療的目的。 查看原帖>>
4、人工股骨頭置換述有哪些潛在風險呢?
人工髖關節置換包括人工股骨頭置換、人工全髖關節置換(即股骨頭、髖臼均行置換)。簡單的說,是用人造材料取代患者自身原有材料的一個手術。人工股骨頭置換術適用於65歲以上的重度股骨頭壞死患者,且手術風險大、費用高、術後存在一系列的並發症,因此讓許多患者望而卻步,股骨頭壞置換術並發症有:感染、嚴重疼痛、人工髖關節脫位、假體松動和假體柄折斷、股骨上段破裂等等。所以治療股骨頭壞死採用置換手術還是相當不利的。
5、股骨頭積液穿刺痛不痛
穿刺即用注射器吸盡關節腔內積液,一般可麻葯麻醉,痛苦較小。
6、做骨髓穿刺術的風險大不大?
骨髓穿刺術 1,目的 觀察骨髓內細胞形態及分類,以協助診斷血液系統疾病; 敗血症或某些傳染病需骨髓細菌培養及塗片檢查某些寄生蟲病; 惡性腫瘤疑骨髓轉移;用於骨髓移植等。 2.適應證 2.1 各類血液病的診斷。 2.2 敗血症, 某些傳染病或寄生蟲病需行骨髓細菌培養或塗片尋找瘧原蟲及黑熱病 原蟲者。 2.3 網狀內皮系統疾病的診斷。 2.4 惡性腫瘤疑骨髓轉移者。 3.禁忌證 血友病及穿刺部位有感染及皮膚病時不宜做穿刺。 4.用物 清潔盤,骨髓穿刺包,2%碘酒和75%酒精, 5ml和20ml滅菌注射器,無菌手套,2%普魯卡因, 清潔乾燥玻片,推片,如做骨髓培養,另需20ml滅菌注射器、 含培養基的細菌培養瓶,酒精燈,火柴。 5. 病人准備 5.1 患者需洗澡,更換清潔衣服。 5.2 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以取得配合。 5.3 使患者樹立信心,消除其恐懼、緊張心理。 6.方法 6.1 髂前上棘穿刺術 6.1.1 患者仰卧,取髂前上棘向後1~1. 5cm的一段較寬鎔緣為穿刺點,局部常規消毒後鋪洞巾, 局部麻醉應達骨膜。 6.1.2 術者左手拇指及食指分別在髂前上棘內外因定皮膚, 右手持穿刺針垂直刺入達骨膜後再進1cm即達骨髓腔。 6.1.3 刺人骨髓腔時有落空感,當即抽出針芯, 接上20ml無菌乾燥注射器,抽取骨髓約0. 2ml左右作塗片檢查;如作培養,取3~5ml骨髓。 6.1.4 術畢即插回針芯,拔出針頭,局部敷以無菌紗布,用膠布固定。 6.2 鎔後上棘穿刺術 6.2.1 患者側卧或俯卧,髂後上棘一般均突出於臀部之上,能骨的兩側; 或取骸骨上緣下6~8cm與脊柱旁開2~4cm之交點為穿刺點。 6.2.2 穿刺針的方向幾乎與背部垂直,稍向外側傾斜。 6.3 胸骨柄穿刺術 6.3.1 患者仰卧治療台上,肩背部墊枕使頭盡量後仰,並轉向左側, 以充分暴露胸骨上切跡。 6.3.2 術者立於患者頭側,先用左手揭指摸清胸骨上切跡, 並緊貼胸骨柄上緣將皮膚向下壓緊, 右手持針由切跡中央沿胸骨柄水平方向進針,慢慢旋轉刺入, 達胸骨柄上緣骨板之正中深度約0.5~1.0cm。 6.4 脊椎棘突穿刺術 6.4.1 患者側卧或反向坐於椅子上,兩臂置於椅背,頭枕臂上。 6.4.2 以上部腰椎棘突為穿刺點, 左手拇指及食指在預定穿刺的棘突上下固定皮膚, 右手持針由棘突之側方或中央垂直刺入。 6.5 脛骨穿刺術(僅適用2歲以內的患兒) 6.5.1 患兒仰卧治療台上,由助手固定下肢,選脛骨結節平面下約1cm( 或腸骨上中l/3交界處)之前內側面腸骨為穿刺點。 6.5.2 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皮膚,右手持針, 在骨面正中部與之成垂直方向刺入。 7.注意事項 7.1 術前應向患者說明檢查目的與方法,以取得配合。 7.2 嚴格無菌操作,以防感染。 7.3 物品准備齊全。 7.4 穿刺針經皮膚達骨膜後,針應與骨面垂直,緩慢旋轉進針, 持針須穩妥,切忌用力過猛或針頭在骨面上滑動。如已刺入骨髓腔, 此時針頭應固定不動。 7.5 抽取骨髓塗片檢查時,應緩慢增加負壓, 當注射器內見血後應立即停止抽吸,以免骨髓稀釋。 同時要作塗片及培養者,應先抽骨髓少許塗片,再抽骨髓培養, 不可並做一次抽出。取下注射器時,應迅速插回針芯, 以防骨髓外溢。 7.6 胸骨柄穿刺時,要求穿刺角度一定要與胸骨柄平行, 以防止針尖滑脫或刺穿胸骨柄後壁皮質。 8.護理 8.1 術中注意觀察患者的面色、脈搏、呼吸。 8.2 拔針時用力按壓穿刺點,至不出血為止。 8.3 術後24小時內觀察穿刺部位有無血腫、出血及感染徵象。 8.4 穿刺處換葯1次/日。 8.5 囑患者三日內勿洗浴。
7、做穿刺,有風險嗎?
不知道樓主都做了什麼樣的檢查醫生才這么跟你說的,有些時候不用做腎穿,但有些時候需要為了得到更好,更有針對性的治療,區別病理類型就需要做腎穿了,比如腎病綜合症。樓主父親有糖尿病嗎?要是沒有的話 就不用擔心尿毒症了。擔心是不是尿毒症,不用做穿刺,看肌酐就可以了。還有,穿刺畢竟是有創的,對腎會有一點點的傷害,但做腎穿發生風險的幾率很低很低,只要穿刺後必須在床上靜躺6個小時以上,不能劇烈活動,應該就沒事的。
8、更換股骨頭手術風險
手術沒有大小之分,看似簡單的手術都有能出現意想不到的事情,小手術也會帶來一系列的麻煩,看似很大的手術只要醫生術前認真分析,考慮到術中和術後的種種情況並發症,並做好相應的預防和應對措施,往往會使很大的手術變成小事一樁,所以手術無大小之分,又分別的是看醫生是否用心於這台手術,當然我相信您的主治醫師肯定會很認真的對待您父親的手術,因為出現任何問題他也要負責,他的名聲也會受損,所以您完全不用擔心.
很多患者都做過股骨頭置換術,這一項技術已經施行很久,相對比較成熟,所以您也不要擔心手術風險的問題,一般人手術都不會出現什麼問題的,當然我也不敢擔保一定沒問題,因為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就好像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假如手術失敗率為1%.要是發生在某個人的身上那就是100%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