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鼻子中隔,用手指頂著觸摸,發現是硬硬地凸起的骨頭狀,右邊孔道是平的,左邊則隆突狀,明顯兩邊構造不一
鼻出血是鼻腫瘤的早期症狀,這是由於癌灶感染、破潰所致。尤其清晨吐痰或擤鼻時常常見到涕中帶血絲。隨著病情的發展,可見出血量增加,有時出血止不住。當癌腫向周圍浸潤引起局部感染或水腫時,常常引起後鼻孔阻塞,這時病人常表現鼻阻、頭痛,甚至出現耳鳴現象。晚期癌腫多數破壞顱底骨或侵犯顱神經,則引起持續性頭痛,甚至伴有惡心、嘔吐等症狀。
2、人體的骨骼系統有哪些組成部分?
骨骼系統是為生物體提供支持作用的生命系統,其類別主要有外骨骼、內骨骼和水骨骼。
我們人類屬於內骨骼系統。內骨骼由體內堅硬的組織構成,由肌肉系統提供動力。
人體骨骼分為頭骨、軀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構成身體的支架,能維持體形,支撐體重和保護內部器官。根據形狀不同,一般可分為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四種。
骨骼由各種不同的形狀,有復雜的內在和外在結構,使骨骼在減輕重量的同時能夠保持堅硬。
成年人一般有206塊骨頭,而小孩一般有213塊骨頭。頭骨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而癒合,因此,成年人骨頭少一兩塊或多一兩塊都是正常的。另外,成人有28顆至32顆牙,而小孩的乳牙只有20顆。
骨骼與骨骼之間的間隙一般稱之為關節,除了少部分的不動關節可能以軟骨連接之外,大部分關節是以韌帶連接起來的。人體的骨骼功能是運動、支持和保護身體,製造紅細胞和白細胞,儲藏礦物質。骨骼的形態會因生活條件、習慣、勞動性質及是否發生某些疾病而發生一定改變。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要根據年齡、性別和健康狀況,進行適宜的體育鍛煉,注意保持正確坐、立、行的姿勢,這樣可以促進骨骼良好發育。因此我們要懂得骨骼保健的有一是骨骼保護要從小開始,孩子在發育過程中身體骨骼的各大部位最容易變形,因此小孩子不能睡軟床。二是要補充足量的鈣。身體里99%的鈣都儲存在骨頭和牙齒里,它們支撐著我們的身體。三是要選擇合適的運動。最好選擇那些承重運動,強骨骼的信號,並開始製造新的細胞以強壯骨骼。
四是多進食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維生素D的作用相當於鈣類穩定劑,它能促進我們吸收食物中的鈣,並鎖定到骨骼中。
維生素D的來源有兩個:一是太陽紫外線與皮膚中的化學成分相互作用產生維生素D;二是包括蛋黃、鮭魚、金槍魚、動物肝臟等食物中都含有維生素D,我們可以選擇食用這些食物。
人體骨骼圖
3、一張正常的完整的兒童(1~3周歲)所有手臂骨頭結構構造圖(要求清晰) 跪拜!!
1-3歲,骨頭的數目和形狀都是在不停變化的,到哪給你找標準的圖去啊。
你直接到醫院問骨科或者放射科的醫生就行了啊
4、蜥蜴斷尾之後尾巴的骨骼構造是怎樣的
不是所有蜥蜴的尾巴斷了之後都會再重新張出來的~
部分蜥蜴例如守宮類的,尾巴是以肌肉和神經等組成,也有小量軟組織,那裡不是一定有骨骼的哦~
5、鳥的骨頭是中空的,那它有骨髓嗎,可不可以具體解釋一下,它的構造
有啊,但不是那都有,骨骼中空可以減輕重量,增加強度,對飛行也有幫助
6、求腳的骨骼結構圖,清楚點的。
腳骨骨骼結構圖如下:
足骨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
1、跗骨:7塊,屬短骨。分前、中、後三列。後列有上方的距骨和下方的跟骨;中列為位於距骨前方的足舟骨;前列為內側楔骨、中間楔骨、外側楔骨及跟骨前方的骰骨。
跟骨後端隆突,為跟骨結節。距骨前接足舟骨,其內下方隆起為舟骨粗隆,是重要的體表標志。記憶7塊跗骨名稱及排列的口訣是:上距下跟距前舟,舟前三楔外伴骰。
2、跖骨: 5塊,為第1-5跖骨,形狀和排列大致與掌骨相當。
3、趾骨:共14塊。足母趾為2節,其餘各趾為3節。形態和命名與指骨相同。
(6)股骨頭構造擴展資料:
跗骨、跖骨和趾骨的作用及易發病症:
1、跗骨、跖骨以及足底的韌帶、肌腱共同構成凸向上方的足弓,是人體直立、步行及負重時重要的裝置,如果足弓塌陷,便形成扁平足。
2、跖骨位於足的前部,其基底部與楔骨、骰骨組成跖跗關節,跖骨頭是負重區域。任何損傷造成跖骨骨 折,如不能解剖復位,可能發生嚴重並發症。
3、趾骨之間為關節囊及韌帶連接,是除踝關節以外活動度最大的部位,又由於位於足的前端,因此也是最容易受傷的部位。
病因多為直接暴力損傷,如重物高處落下直接打擊足趾,或走路時踢及硬物等。重物打擊傷常導致粉碎骨折或縱形骨折,同時合並趾甲損傷,開放骨折多見。踢撞硬物致傷多發生橫形或抖形骨折。
7、人體的構造是骨頭與勁在一層還是勁和肉在一層
筋穿插在肌肉中,最後末端附著於骨頭上。
8、煮湯的雞腿骨頭上附著有幾個黃色的球狀物 是正常的構造嗎
如果是關節處,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