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肱骨和股骨的區別
股骨又名大腿骨、髀骨、楗,是人體最長的管狀骨。上端以股骨頭與髖臼構成髖關節,下端與臏骨、脛骨上端構成膝關節,支撐全身體重,分一體兩端。肱骨是上肢最粗壯的骨,上端與肩胛骨形成肩關節,下端與橈骨和尺骨形成肘關節。肱骨上端由肱骨頭、肱骨頸、大結節和小結節組成。
2、在體表可以摸到的結構是什麼?a下頜骨 b股骨頭 c膈 d滑車切跡
只有A可以摸到,,B在髖關節盤裡面摸不到,C被胸椎和腰椎擋住了,D是在尺骨鷹嘴裡面也摸不到
3、把股骨和脛骨聯系在一起的是什麼結構?
膝關節位於人體兩個最長的杠桿臂之間,在承受負荷和參與運動中易於損傷,股骨和脛骨以寬大的內、外側髁關節面增大關節的接觸面積,可提高關節的穩固性和減少壓強
4、髖關節的組成和特點及作用
1、髖關節主要由股骨頭、髖臼組成。
2、髖關節特點:1髖臼窩深,股骨頭深陷與髖臼之間,關節面接觸面緊密2關節囊厚,囊外有韌帶加強,前壁最堅固3股骨上端形成多平面的彎曲角,與骨盆、下肢呈多曲拱結構
3、髖關節作用:負重並具有廣泛的運動范圍
(4)股骨頭結構擴展資料:
解剖結構
股骨關節面占頭面積的2/3,嵌入髖臼內。臼的月狀面圍繞髖臼窩,窩內充填脂肪;髖臼唇附著於臼緣增加臼的深度。髖臼橫韌帶封閉髖臼切跡,神經血管經過韌帶下出入關節。
髖臼凹陷與股骨頭關節面之間的間隙為髖關節間隙,正常成人此間隙寬為4~5mm。間隙的上半較窄,顯示兩相對骨性關節面的距離。
下半較寬,顯示股骨頭與髖臼窩底之間的距離。在正位片上,正常人股骨頸下緣與閉孔上緣雖不相連,但共同形成一比較自然的弧形曲線,稱為恥頸曲線(Shent-on曲線)。
關節囊一般堅厚,而其後下方較薄弱;在髖骨附於髖臼周緣及橫韌帶;在股骨,前方附於轉子間線,上方與下方附於大小轉子附近,在後方附著於離轉子間嵴約1cm處。
5、股骨的形態特徵
6、簡述肱骨與股骨形態上的異同(系統解剖學簡答題)
股骨,這個比肱骨塊頭更大。大家可以參照肱骨,思考思考就可以了。
下面我把兩者的結構類比一下,你就知道應該把這兩塊骨頭放在一起研究了。
肱骨頭-股骨頭
肱骨頸(解剖頸)-股骨頸
肱骨大小結節-股骨大小轉子
肱骨大小結節嵴-股骨轉子間線(嵴)
外肱骨科頸-股骨頸干角
肱骨三角肌粗隆-股骨臀肌粗隆
肱骨冠突窩和鷹嘴窩-股骨髁間窩
肱骨內外上髁-股骨內外側髁、內外上髁
7、股骨頭發生病變,都有哪些症狀表現?
股骨頭疾病都有什麼症狀 發病時間:不清楚 近期我的...一根或多根血管發生堵塞,從而引起骨細胞缺血與壞死
8、股骨頭在人體的什麼位置?、? 胯關節是股骨頭嗎 具體說明!!!
股骨頭有兩根,具體位置在骨盆下方,骨盆左右各有一個髖臼,兩個股骨頭和髖臼配合,共同起到支撐上體的作用。肱骨對人體非常重要,但也是人體最容易受傷的部位。股骨頭呈圓形,約佔一圓球的2/3,其上完全為關節軟骨所覆蓋,在其頂部微後有一小窩,稱為股骨頭凹,為股骨頭韌帶附著處,股骨頭可由此獲得少量血供。
髖關節不是股骨頭,但是髖關節是由股骨頭與髖臼構成,屬球窩關節,是典型的桿臼關節。股骨關節面占頭面積的2/3,嵌入髖臼內。
(8)股骨頭結構擴展資料:
我國由激素導致股骨缺血性壞死占絕對比例(60%-70%),這激素型股骨缺血性壞死是一種發病機理未明、早期診斷困難、後期嚴重危害生命質量的疾病。近年來,由於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廣泛或長期使用,甚至濫用,致使股骨頭壞死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對於這類疾病病,國內外多以手術治療為主,尤其是對股骨嚴重塌陷和頭裂的病變,多需置換股骨頭。但人工骨頭或人工髖關節使用壽命有限、年輕人活動量大,使用壽命更短。
9、髖關節的結構和功能?
髖關節不是就是股骨頭大轉子主要是支撐人體,讓人可以走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