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關節炎是什麼?
骨關節炎又被稱為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炎等,是一種由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引起的慢性關節疾病。骨關節炎的病因較多,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年齡因素。骨關節炎有明顯的老齡發病趨勢,其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高而升高。
2.職業因素。對於需要長期、反復使用某些關節的從業者來說,關節的正常結構很容易被破壞,所以也比較容易患上骨關節炎。
3.遺傳因素。大多數關節疾病具有遺傳傾向,其中以原發性、全身性關節炎比較常見。
4.性別因素。研究表明,在老年人群(大於60周歲)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骨關節炎,這可能與免疫功能、基因特點、激素水平、遺傳傾向、妊娠分娩等因素有關。
5.肥胖因素。肥胖會加速關節退行性變的發展,這與肥胖者的關節長期負重,肥胖者脂質代謝異常等因素有關。
此外,自身免疫性因素、葯物因素、細菌病毒感染、吸煙與飲酒等都有可能引發骨關節炎。
2、骨性關節炎是什麼?吃什麼好?
骨性關節炎就是關節軟骨出現磨損或者是退化而引起的關節疼痛等問題
3、什麼是骨性關節炎,有什麼治療方法?
退行性骨關節病又稱骨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病變,系由於增齡、肥胖、勞損、創傷、關節先天性異常、關節畸形等諸多因素引起的關節軟骨退化損傷、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反應性增生。本病多見於中老年人群,好發於負重關節及活動量較多的關節(如,頸椎、腰椎、膝關節、髖關節等)。過度負重或使用這些關節,均可促進退行性變化的發生。臨床表現為緩慢發展的關節疼痛、壓痛、僵硬、關節腫脹、活動受限和關節畸形等。
主要症狀為關節疼痛,常為休息痛,表現為休息後出現疼痛,活動片刻即緩解,但活動過多後,疼痛又加劇。另一症狀是關節僵硬,常出現在早晨起床時或白天關節長時間保持一定體位後。檢查受累關節可見關節腫脹、壓痛,活動時有摩擦感或「咔嗒」聲,病情嚴重者可有肌肉萎縮及關節畸形。
本病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減少關節的負重和過度的大幅度活動,以延緩病變的進程。肥胖患者應減輕體重,減少關節的負荷。下肢關節有病變時可用拐杖或手杖,以求減輕關節的負擔。理療及適當的鍛煉可保持關節的活動范圍,必要時可使用夾板支具及手杖等,對控制急性期症狀有所幫助。消炎鎮痛葯物可減輕或控制症狀,但應在評估患者風險因素後慎重使用且不宜長期服用。軟骨保護劑如硫酸氨基葡萄糖具有緩解症狀和改善功能的作用,同時長期服用可以延遲疾病的結構性進展。對晚期病例,在全身情況能耐受手術的條件下,行人工關節置換術,目前是公認的消除疼痛、矯正畸形、改善功能的有效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我在壹步網上找到了專門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下肢支具,此外壹步網上還有各種拐杖提供選擇哦
4、什麼是骨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治療葯物有哪些?
淄博蓮池骨科醫院小骨為您解答這個問題,骨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軟骨的變性、破壞及骨質增生為特徵的關節退行性疾病,本病在中年以後多發,65歲以上的人群50%以上為骨關節炎患者。
下面大體說下常見的葯物:
鎮痛抗炎葯:塞來昔布 美洛昔康 雙氯芬酸 吲哚美辛 萘普生 布洛芬——
只能改善症狀 不能控制病情
改變病情抗風濕葯物:柳氮磺砒啶 來氟米特 羥氯喹 硫唑嘌呤片 環孢素
既能改善症狀又能控制病情
再來細說說一些葯物的區別:
骨關節炎的葯物治療,應根據患者病變的部位及病變程度,進行個體化、階梯化的葯物治療。
非甾體類抗炎葯物(NSAIDs類)
是骨關節炎患者緩解疼痛、改善關節功能最常用的葯物,包括局部外用葯物和全身應用葯物。
局部外用葯物
在使用口服葯物前,建議先選擇局部外用葯物如: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布洛芬乳膏、吡羅昔康貼劑等,局部外用葯可迅速、有效緩解關節的輕、中度疼痛,全身不良反應輕微,但需注意局部皮膚不良反應的發生。對中、重度疼痛可局部外用葯與口服NSAIDs類葯物聯合使用。
全身應用葯物
包括注射劑和口服葯,最為常用是口服葯物。應用口服NSAIDs類葯物需注意:
①口服NSAIDs類葯物的療效與不良反應對於不同患者並不完全相同,應根據患者不同情況劑量個體化,盡量使用最低有效劑量和短期療程;
②用葯前應進行危險因素評估,關注潛在內科疾病風險,包括上消化道、腦、腎、心血管疾病風險後選擇性用葯;
③如果患者上消化道不良反應的危險性較高,可使用選擇性COX-2抑制劑如塞來昔布、美洛昔康、吡羅昔康等;如果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險性較高,應慎用NSAIDs類葯物(包括非選擇性和選擇性COX-2抑制劑),必須用葯則優先考慮非選擇性COX抑制劑如雙氯芬酸鈉、布洛芬、吲哚美辛等;
④同時口服兩種不同的NSAIDs類葯物不但不會增加療效,反而會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應避免NSAIDs類之間的聯合用葯。
鎮痛葯物
對NSAIDs類葯物治療無效或不耐受者,可使用非NSAIDs類葯物如阿片類鎮痛劑曲馬多、對乙醯氨基酚與阿片類葯物的復方制劑氨酚羥考酮等。但需強調的是,阿片類葯物的不良反應和成癮性發生率相對較高,建議謹慎使用。
關節腔注射葯物
可有效緩解疼痛,改善關節功能,但該方法是侵人性治療,必須在專業人士的操作下進行。
糖皮質激素
起效迅速,短期緩解疼痛效果顯著,但反復多次應用會對關節軟骨產生不良影響,一般只應用於骨關節炎伴有滑膜炎及出現滑膜積液時,或骨關節炎的急性發作。建議每年應用最多不超過2~3次,注射間隔時間不應短於3-6個月。
玻璃酸鈉
可增加關節液潤滑和黏稠度,改善關節功能,緩解疼痛,安全性較高,可減少鎮痛葯物用量,對早、中期骨關節炎患者效果較為明顯,但其在軟骨保護和延緩疾病進程中的作用尚存爭議。
雙醋瑞因
為骨關節炎IL-1的重要抑制劑,可誘導軟骨生成、並能止痛、抗炎及退熱,對骨關節炎有延緩疾病進程的作用。
口服雙醋瑞因時需注意:
①每日1-2次,每次1粒,餐後服,療程不短於3個月;
②可發生輕度腹瀉,但腹瀉會隨使用時間的延長而消失。若發生嚴重腹瀉,應停葯;
③服用期間避免同服含有氫氧化鋁和(或)氫氧化鎂的葯物。
氨基葡萄糖
是從蟹殼、蝦殼上提取的類似人體軟骨成分的氨基葡萄糖制劑,可幫助軟骨修復、延緩骨關節炎的病程進展、改善關節活動、緩解和消除關節疼痛、腫脹等症狀,改善關節活動功能。
口服氨基葡萄糖時需注意:
①宜在餐時或餐後服用,以減少胃腸道不良反應,特別是有胃潰瘍的患者;
②療程4-12周,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延長服葯時間,每年可重復治療2-3次;
③出現皮疹、瘙癢、皮膚紅斑等過敏反應時,應立即停葯;
④氨基葡萄糖與葡萄糖不同,在體內也不會轉化成葡萄糖,糖尿病患者可以放心使用。
抗焦慮葯物
對於長期持續疼痛的骨關節炎患者,尤其是對NSAIDs類葯物不敏感的患者,可在短期內使用以達到緩解疼痛、改善關節功能的目的,但必須在專科醫生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