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誰能介紹阿司匹林的成分,作用,葯理以及當年怎麼發現的?
阿司匹林 Aspirin
(歷史)本品為歷史悠久的解熱鎮痛葯。1999年3月6日是阿司匹林正式誕生100周年的日子,也是德國拜爾(Bayer)公司為類作出的貢獻。早在1853年夏爾.弗雷德里克.熱拉爾(Gerhardt)就用水楊酸與醋酐合成了乙醯水楊酸,但沒能引起人 們的重視;1898年德國化學家菲.霍夫曼(Felit Hoffmann)又進行了合成,並為他父親治療風濕關節炎,療效極好;1899年由德萊塞(Dreser)介紹到臨床,並取名為阿司匹林(Aspirin)。我國於1958年開始生產。到目前為止,已應用百年,成為醫葯史上三大經典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解熱,鎮痛和抗炎葯,也是作為比較和評價其他葯物的標准制劑。
(其他名稱)乙醯水楊酸;醋柳酸;巴米爾;Acetylsali-cylic Acid)。
(性狀與穩定性) 本品為白色結晶或結晶性粉末;無臭或微帶醋酸臭,味微酸,易溶於乙醇,溶於氯仿和乙醚,微溶於水,性質不穩定,在潮濕空氣中可緩緩分解成水楊酸和醋酸而略帶酸臭味,故貯藏時應置於密閉,乾燥處,以防分解。
(體內過程)本品口服後易吸收,在體內迅速分解為游離型水楊酸,並分布全身組織。其血漿有效抗炎濃度為每毫升150—300微克,而中毒濃度在每毫升200微克以上,因此要防止蓄積中毒。本品主要在肝臟代謝,由腎臟排泄,當與碳酸氫鈉同服時,游離型葯物排泄增加,血漿葯物濃度降低,則葯物作用時間縮短。
(葯物作用)本品解熱鎮痛作用較強,能降低發熱者的體溫,對正常體溫幾乎無影響,且只能緩解症狀,不能治療病因。本品尚可減少炎症部位具有痛覺增敏作用的物質—前列腺素的生成,故有明顯的鎮痛作用,對慢性疼痛效果較好,對銳痛或一過性刺痛無效。
本品抗炎抗風濕作用也較強,急性風濕熱用葯後24—48小時即可退熱,關節紅腫疼痛症狀明顯減輕。
本品還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延長出血時間,防止血栓形成。
(適應症狀)廣泛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發熱,頭痛,以及牙痛,肌肉痛,關節痛,腰痛,月經痛,術後小傷口痛。
對已確診為風濕熱,活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幼年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等病者,本品可用於維持治療。
小劑量葯(每日40—50毫克)用於預防暫時性腦缺血發作,心肌梗死或其他手術後的血栓形成。
(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1.最常見的反應是:胃腸功能紊亂,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大劑量長期服用可引起胃炎,隱性出血,加重潰瘍形成和消化道出血等。若在飯後與適量碳酸鈣同服,可減少反應的發生,但不宜與碳酸氫鈉同服,因後者可加速本品的排泄而降低療效。
2. 較少見的反應有:(1)對凝血系統的影響:大劑量長期服用,可抑制凝血酶的合成,增加出血傾向。由於本品不可逆性的抑制血小板凝聚,延長出血時間,故正在使用肝素及香豆素類抗凝劑的患者,以及有嚴重肝病或出血性病變(如血友病)患者不可使用本品。(2)變態反應:少數物異體質患者,可出現蕁麻疹,粘膜充血,哮喘等過敏反應。其中過敏性哮喘較多見,表現為服葯後數分鍾即產生呼吸困難,喘息,嚴重者可威脅生命。故有哮喘病史的患者禁用本品。(3)中毒反應:長期大量應用本品可產生頭痛,眩暈,耳鳴,視聽力減退,嗜睡,出汗等反應,這是慢性水楊酸鹽中毒的表現,多見於風濕病的治療,嚴重者有精神紊亂,酸鹼失衡和出血,此時應立即停葯,並採取各種對症治療措施。(4)對肝,腎的損害:長期應用本品治療的幼年性關節炎患兒和系統性狼瘡的成年患者,肝功能檢驗常有改變,但停葯後仍可恢復。
3. 患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的患者應慎用工禁用本品。肝,腎功能不良的患者應慎用或禁用本品。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應慎用或禁用本品。
4.兒童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尤其是患者感染了如水痘,流感後,應特別予以密切觀察。
(葯物過量及處理)水楊酸鹽中毒:本品口服劑量超過每日5克即可引起水楊酸鹽反應,劑量過大可引起水楊酸鹽中毒,口服10—30克能引起成人死亡。成年人中毒最常見的起始徵兆是可逆性耳鳴,耳內脹滿和耳聾等,但對兒童和一些老年病人,則不是中毒的可靠指征,甚至更大劑量亦未必發性耳鳴;原有聽覺障礙者也不能以此作為判斷。兒童過量的起始表徵是呼吸亢進,發作性呼吸急促和嗜睡。
起劑量中毒:表現為惡心,嘔吐,腹 痛,腹瀉,嚴重者發生出血性胃炎和中毒性肝炎和症狀。
急性中毒:頭痛,眩暈,耳鳴,耳聾,視覺紊亂,復視,不安,語無論次,恐懼,狂躁性譫妄,手足抽搐,震顫,驚厥,高熱,大量出汗;伴隨中毒的發展,中樞興奮逐漸抑制,出現木僵,昏迷,喘息性呼吸,紫紺,最後導致呼吸和循環衰竭。
就立即停葯,並用含碳酸氫鈉的葡萄糖液靜脈滴入,以加速葯物排泄;如有出血,應給予輸血或補充維生素K。對於嚴重過量的患者可考慮血液透析和腹腔透析。
(葯物相互作用)(1)乙醇可加劇本品對胃黏膜的損害作用。
(2)若與香豆素類抗凝葯合用,可增加出血傾向。
(3)本品可抑制丙磺舒,苯磺唑酮的促尿酸排泄的作用,大劑量尤為明顯。
(4)若與其他非甾體抗炎葯同服,胃腸道不良反應增加,抗炎作用降低人。
(5)糖皮質激素可刺激胃酸分泌,並降低胃及十二指腸粘膜對胃酸的抵坑力,若二者合用可使胃腸出血加劇。
(6) 本品可增加甲磺丁脲類降糖葯,氨甲蝶呤,巴比妥類葯,苯妥英鈉等的作用和毒性。
(用法與用量)口服。解熱鎮痛,成人一次300—600毫克,一日3次或必要時服。兒童1—2歲,一次75毫克;2—4歲,一次150毫克;4—6歲,一次225毫克;6—9歲,一次300毫克;9—11歲,一次375毫克;11—12歲,一次450毫克,均一日3次。
預防血栓和心肌梗塞,一次75—325毫克,一日1次。
(限定劑型)片劑,水溶片劑,腸溶片劑,栓劑,散劑,緩釋片劑,復方制劑。
(可供選用的上市制劑)阿司匹林:片劑,每片含阿司匹林0.3克,0.5克,口服,用法同上。置於密閉,室溫處貯存。
2、阿司匹林的 作用
【作用和用途】
在體內具有抗血栓的作用,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釋放反應,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這與TXA2生成的減少有關。
臨床上用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
①鎮痛作用:主要是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覺對機械性或化學性刺激敏感的物質(如緩激肽、組胺)的合成,屬於外周性鎮痛葯。但不能排除中樞鎮痛(可能作用於下視丘)的可能性;
②消炎作用;確切的機制尚不清楚,可能由於本品作用於炎症組織,通過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應的物質(如組胺)的合成而起消炎作用,抑制溶酶體酶的釋放及白細胞活力等也可能與其有關;
③解熱作用:可能通過作用於下視丘體溫調節中樞引起外周血管擴張,皮膚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熱增加而起解熱作用,此種中樞性作用可能與前列腺素在下視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關;
④抗風濕作用:本品抗風濕的機制,除解熱、鎮痛作用外,主要在於消炎作用;
⑤對血小板聚集的抑製作用:是通過抑制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環氧酶( prostaglandin cyclooxygenase)、從而防止血栓烷A2(thromboxane A2TXA2)的生成而起作用(TXA2可促使血小板聚集)。此作用為不可逆性。
3、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
1.骨關節炎
為退行性骨關節病,本病多見於50歲以上者。主要累及膝、脊柱等負重關節。活動時關節痛加重,可有關節腫、積液。手指骨關節炎常被誤診為RA,尤其在遠端指間關節出現赫伯登(Heberden)結節和近端指關節出現布夏爾(Bouchard)結節時易被視為滑膜炎。OA通常無遊走性疼痛,大多數患者血沉正常,RF陰性或低滴度陽性。X線示關節間隙狹窄、關節邊緣呈唇樣增生或骨疣形成。
2.強直性脊柱炎
主要侵犯脊柱,當周圍關節受累,特別是以膝、踝、髖關節為首發症狀者,需與RA相鑒別。AS多見於青壯年男性,外周關節受累以非對稱性的下肢大關節炎為主,極少累及手關節,骶髂關節炎具典型的X線改變。可有家族史,900%以上患者HLA-B27陽性。血清RF陰性。
3.銀屑病關節炎
本病多發生於皮膚銀屑病後若干年,其中30%~50%的患者表現為對稱性多關節炎,與RA極為相似。其不同點為本病累及遠端指關節處更明顯,且表現為該關節的附著端炎和手指炎。同時可有骶髂關節炎和脊柱炎,血清RF多陰性。
4.系統性紅斑狼瘡
部分患者手指關節腫痛為首發症狀,且部分患者RF陽性,而被誤診為RA。然而本病的關節病變較RA為輕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4、世界經典的三大葯物都是哪些?
青黴素
http://ke.baidu.com/view/1680.html
阿司匹林
http://ke.baidu.com/view/1345.html
安定
http://ke.baidu.com/view/89399.htm
5、類風濕性關節炎怎樣與增生性骨關節炎進行鑒別?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要與與增生性骨關節炎進行鑒別。要與與增生性骨關節炎進行鑒別。增生性骨關節炎又稱變性性關節炎、骨關節病等,通常人們所說的「骨質增生病」實際上就是這種病。許多因素與該病的發生有關: (1)肥胖與發病有關,可能與體重過高增加了對關節軟骨的壓迫引起; (2)本病老年人多見,可能與老年人軟骨已有物理、生化改變以及軟骨下血管減少等有關; (3)與職業性關節受累有關,如芭蕾舞演員的足踝關節、足球運動員的踝關節等易發病; (4)已有病變的關節易並發本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感染性關節炎等,當其關節面應力變化時,可並發此病。該病的主要病變部位為軟骨及軟骨下骨質。這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要注意的方面。 增生性關節炎常有遠端(末節)指間關節增粗,這是骨贅形成的結果,這種局部骨贅形成結節樣改變,稱希伯登(Heberden)結節。隨著病變發展,近端指間關節也可出現同樣的結節,稱布夏爾(Bouchard}結節,由於指端向尺側或恔側偏斜,手指出現蛇形外觀。該病可侵犯四肢的大小關節,血沉、類風濕因子、蛋白電泳等化驗均正常,x線片可見到軟骨下骨端硬化、骨贅形成、無侵蝕性病變,常有骨囊腫形成等。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要與具有上述特點的增生性骨關節炎相鑒別。
6、怎樣判斷得了類風濕呢?安徽阜陽患者
(1)骨關節炎 該病為退行性骨關節病,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主要累及膝、脊柱等負重關節。活動時關節痛加重,可有關節腫脹、積液。手指骨關節炎常被誤診為類風濕關節炎,尤其在遠端指間關節出現赫伯登(Heberden)結節和近端指關節出現布夏爾(Bouchard)結節時易被視為滑膜炎。骨關節炎通常無遊走性疼痛,大多數患者血沉正常,類風濕因子陰性或低滴度陽性。X線示關節間隙狹窄、關節邊緣呈唇樣增生或骨疣形成。 (2)痛風 慢性痛風性關節炎有時與類風濕關節炎相似,痛風性關節炎多見於中老年男性,常呈反復發作,好發部位為單側第一跖趾關節或跗關節,也可侵犯膝、踝、肘、腕及手關節,急性發作時通常血尿酸水平增高,慢性痛風性關節炎可在關節和耳廓等部位出現痛風石。 (3)銀屑病關節炎 銀屑病關節炎以手指或足趾遠端關節受累為主,也可出現關節畸形,但類風濕因子陰性,且伴有銀屑病的皮膚或指甲病變。 (4)強直性脊柱炎 本病主要侵犯脊柱,但周圍關節也可受累,特別是以膝、踝、髖關節為首發症狀者,需與類風濕關節炎相鑒別。該病有以下特點①青年男性多見;②主要侵犯骶髂關節及脊柱,外周關節受累多以下肢不對稱關節受累為主,常有肌腱端炎;③90-95%患者HLA—B27陽性;④類風濕因子陰性;⑤骶髂關節及脊柱的X線改變對診斷極有幫助。 (5)結締組織病所致的關節炎 乾燥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均可有關節症狀,且部分患者類風濕因子陽性,但它們都有相應的特徵性臨床表現和自身抗體。 當然可以採用中葯治療,我認為中葯治療很好,最起碼沒有負作用,不像激素類葯物治療只要一停葯,就復發了,治標不治本的。現在綠色多維療法就是純中葯治療,得到了患者的認可,中葯治療一樣可以治好的。你可以去網上查詢一下,這個綠色多維療法應該是中安醫院的專利療法! 我知道他們中安醫院安徽省分院的地址:阜陽市潁州區穎河西路539號小隅首向東20米 真心希望這些能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