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媽病了,骨關節炎,骨間隙磨損,關節腫脹發熱現在疼了不得了,怎麼辦啊?
你在問題當中沒有說明,所以我想問你,你說的是你母親的膝關節嗎,還是其他關節?
一般關節間隙磨損都是由於退變導致的,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我們的關節正常會在關節面中有軟骨相隔,但是但發生退變後,軟骨磨損、銷蝕掉過後,使這層保護的隔膜消失,因此就產生了關節間隙的狹窄。而在失去了軟骨的保護作用,產生了骨骼與骨骼之間的直接摩擦,疼痛是肯定的。
對於這種情況,吃任何葯物都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因為人的軟骨是不可再生的,所以你說吃葯效果不好,這是理所當然的。唯一需要吃的要就是諸如鹽酸氨基葡萄糖或西樂葆之類的止痛葯物,但這只能是起到一時的緩解作用。
平時在臨床上我們對於這種病號採取的保守治療方法主要就是往患者的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以潤滑關節腔,從而起到一定的保護關節面的作用。但是這個治療方法雖然效果要比口服葯物明顯很多,而且效果持續的時間也要長一些,但同樣無法解決根本,這是不得不承認的事實。對於保守治療實在無效,患者痛苦明顯,且患者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最後都要考慮給患者手術。
一般手術主要採用兩種方式,一個是關節融合,一個就是人工關節置換。對於經濟條件不好的患者,可以酌情考慮關節融合手術,融合手術就是講磨損的兩個關節給固定到一起,讓他們逐漸相互融合成為一個整體。但是這個是有嚴格的適應征的,就是要看是什麼關節。對於一些小的不重要的關節我們可以考慮這種手術方式,但是對於膝關節等這種對人體有很大作用的關節我們盡量不予考慮這種手術方法,因為關節融合是可以解決疼痛的問題,但是融合過後,原有的關節就失去了活動的功能。而對於經濟條件好的患者,我們一般都主張關節置換手術,這種手術效果好,術後並發症少,假體使用年限可以達到10年到15左右。但是唯一的缺點就是手術費用比較昂貴,一般一個進口的全套手術費用都要四到五萬元錢。高昂的手術費用並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夠承受的。但是沒有辦法,這些假體的技術都是被國外的母公司給壟斷了,他們定價高,我們也只能買價高。
看到了以上的文字,你可能會有種失望的感覺,但是沒有辦法,嚴重的關節退變,我們能採取的治療措施只能是如此。至於一些小廣告里說的那些靈丹妙葯,說不好聽點,那都是扯淡騙錢的。
好了,要建議的就這么多,希望你的孝心能夠保佑你的母親早日恢復健康。
2、骨關節炎會導致每天傍晚反復發熱嗎
?
3、關節發熱還很紅是什麼原因?
風濕:
風濕病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風濕病泛指影響骨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如肌腱、滑囊、筋膜等的一組疾病。按美國風濕病聯合會命名與分類委員會1983年修訂的風濕性疾病分類體系,將風濕病分為10大類,包括100多種疾病。已被各國醫學界廣泛接受和採用。由此可以看出風濕病是包括很多疾病的臨床分支。
風濕一詞最早出現在我國《黃帝內經》上,被稱之稱為痹,所以中醫俗稱類風濕為「痹症」。 風濕病全稱為風濕類疾病,它包括所有侵蝕肌肉骨髂系統並累及全身的一類綜合性結締組織疾病,如關節、肌肉、肌腱、滑囊等。它主要是以疼痛、腫脹為主要表現,被稱為「不死的癌症」。 風濕病學會對關節炎和風濕性疾病大致分為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增生性關節炎、痛風關節炎等幾種最為常見。
因風濕病大多累及關節而引起疼痛,酸痛,麻木、腫脹,甚至紅腫變形,重者會造成關節骨質的破壞,導致關節變形,生活不能自理。且大多為慢性,反復發作,長期折磨人的疾病, RA累及滑膜的關節表現為紅、腫、熱痛及功能障礙。其中以遠端指間關節最易受累,其次為肩、踝、肘等關節。晨僵十分常見。早期腕背部腫脹,PIP梭形腫脹,壓痛,手指麻木,不能握拳,持重,後期病人可以出現典型手部體征,包括手部肌肉萎縮(MCP)向外側半脫位形成「尺偏畸形」,PIP過伸面,DIP過屈呈「鵝頸畸形」腕部屈肌腱鞘炎壓迫正中神經時可產生腕管綜合征。肩關節和膝關節病變常使患者喪失自理能力。RA主要侵犯手足小關節,心、肺等其他器官或組織亦可受損,主要病理變化為關節滑膜炎症、組織浸潤,滑膜翳形成,軟骨及骨組織受到侵蝕,反復滑膜炎症,導致關節結構的破壞、畸形和功能喪失,最終喪失勞動力。
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炎症性、進行性、對稱性和破壞性的關節疾病。症狀為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困難及發僵,長久不愈的晚期症狀則為關節畸形和強直,導致終身殘廢,風濕病是世界舉世公認的疑難病,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的10月12日定為「世界關節炎日」。我省風濕病的防治水平還不平衡,尤其是基層醫生對風濕病診斷、風濕的治療、預防等知識的認識存在明顯不足,誤診、誤治、濫治等情況屢屢發生。
類風濕發病機制和病程
風濕在我國多發生於東春陰雨季節,潮濕和寒冷是重要的誘發因素。現已公認A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與風濕的發病有關。曾有學者認為,該病的發生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條件:A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人體的鏈球菌產生抗體反應。A組溶血性鏈球菌持續存在。感染部位在呼吸道。
當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後,病人常先有咽喉炎、扁桃體炎等上呼吸道感染,2—3周後出現風濕熱;反復發作累及關節,形成風濕。中醫認為風濕屬痹症范疇,主要由於腠理空疏,衛陽不固,風寒濕邪氣趁虛而入,以致氣血不和,經絡阻滯而成。該病的發生與個體的營養狀況、免疫功能、居住條件、氣候環境及流行菌株的毒性等因素有關。目前的研究表明T淋巴細胞導致的細胞免役在RA的病理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風濕治療目的以緩解關節疼痛症狀,減緩病情進展,減少殘疾發生,盡可能的恢復關節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風濕治療的注意事項
風濕主要是關節病變,關節滑膜發生炎症,滑膜邊緣長出肉牙組織,產生的血管翳破壞關節的軟骨,血管慢慢擴大,嚴重的話最後能將關節全部軟骨「吃掉」。這種病,葯物目前還不能治癒,只能控制它的發展。
要在醫生指導下科學用葯,不要濫用激素。西醫治療風濕可用以下葯:非甾體消炎止痛葯,如芬必得、扶他林等,起減輕症狀的作用,不能治根;緩解病情的葯,如免疫抑制劑等,能緩解病情;激素,可以非常快地消除症狀,但激素的副作用很大,使用一定要慎重,服用的量、時間一定要在嚴格的控制下使用。要警惕那些郵購的,沒有正規標簽,成分不明,在服用初期效果「奇好」的葯丸。這些葯丸中十有八九含著激素。
風濕病人應該早點檢查治療。在內科吃葯不能很好控制病情的情況下,就應盡早切除滑膜,這樣不但費用低、痛苦小,而且可以避免錯過滑膜切除手術期後,關節畸形後做成型或融合手術可能失敗的風險。利遠遠大於以後出現的弊。 長期吃中葯的病人,定期檢查腎、肝功能。有些中葯含有重金屬,所以,長期服用中葯的類風濕病人,要定期去醫院檢查肝、腎功能。
居住條件對風濕病治療的影響(預防)
居住條件的優劣與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有著密切的關系。中醫學認為,濕為陰邪,其性粘滯,易與寒、風等多種邪氣合而為病,久居濕地,風寒濕邪易停滯關節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關節屈伸不利。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空氣濕度、居住擁擠程度與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率呈正相關。潮濕的空氣及人口擁擠有利於鏈球菌的生長繁殖和播散,居所通風採光條件不良對於體質較差的人來說,會增加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率。為了您和家人的身體健康,在您各方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盡量選擇空氣清新、四周綠色植物多、氣候乾燥、採光條件好的居所為宜。
得了急性風濕病,首先應強調休息,特別是有關節紅腫、發熱、疼痛或心悸、氣急明顯者,必須絕對卧床休息。待病情緩解後,可適當起床活動。同時加強營養,給予高熱量、高維生素、高蛋白質及易於吸收的風濕病的食療,如牛奶、雞、鴨、魚肉、水果、新鮮蔬菜等。
葯物治療,首先應控制鏈球菌感染,可肌注青黴素。對青黴素過敏者,可改用紅黴素或磺胺類葯物。激素應用能迅速控制風濕病的急性症狀,但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為了防止風濕病,對經常有扁桃體炎、咽峽炎、中耳炎者應及時治療。平時注意保暖,冬天外出時應戴口罩,夏天不要貪涼,不要坐卧濕地,不要當風露宿。涉水游泳後要馬上揩乾皮膚,淋雨後要馬上更衣,或立刻喝一碗紅糖薑茶。平時應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如氣功、太極拳、保健操等,以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功能。
風濕病是一種慢性病,病程長且纏綿難愈,往往使病人消極失望甚至對疾病喪失信心。而心情壓抑、過度悲傷、精神壓力過大,則會影響機體的免疫功能,導致肢體、臟腑的氣機升降失調,氣血功能紊亂,抵抗力下降而致病情加重。有資料證明,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正確對待疾病可使60%的風濕病患者症狀改善。相反,有些經各種治療已有好轉的病人,往往因為受心理因素的影響,使病情重新加重或復發。由此可見心理(精神)因素在康復過程中起十分積極的作用。因此要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樂觀開朗,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較為侵略性的治療改善風濕病的治療最近被診斷為風濕性關節炎的人,比起那些只不過在25年以前所診斷出患這種疾病的人來說,可能遭受一種較為溫和的疾病。新的研究顯示,一項許多醫生已經猜測的趨勢:風濕性關節炎整體症狀的嚴重程度,自從 1980年代以後已經變得較為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