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聲音沙啞是什麼原因
聲音沙啞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1、聲帶息肉,聲帶小結,慢性喉炎 :患者多有過度發音,如長時間講話,高聲喊叫,長時間啼哭的病史,或者有用聲不當,就會出現持續性聲嘶,而聲帶小結和聲帶息肉多表現為持續性聲嘶。
2、伴有喉痛,吞咽痛,在感冒發熱後出現,可能為急性咽喉炎。嚴重的喉痛,長時間不愈,還要考慮喉結核或者惡性腫瘤的可能。
3、聲音發啞,甚至刺耳,伴有喉部阻塞感,咳嗽,痰中帶血,伴有頸部包塊,年齡較大的病人要警惕喉癌的可能。
4、部異物感,伴有咳嗽,聲音易發倦,或有睡前喜食,或經常出現返酸,噯氣,也可能是返流性喉炎,但有的返流性喉炎的病人也可僅有一種症狀。
5、另外外傷,包括環杓關節脫位,及喉部的物理化學損傷均可以導致聲音嘶啞。
因此,一旦發現聲音嘶啞超過2周,就應及時去醫院就診,聽取專科醫生意見,以明確病因。常規的檢查有間接喉鏡、電子喉鏡檢查,如懷疑腫瘤可能行頭頸部、肺部CT檢查等,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性。
而對於一般性炎症,可以進行下面調理。首先,要有保護嗓子的意識,比如注意音量、減少大聲說話的時間,減少不必要的聊天、電話等。其次,熱性的比如麻辣燙、炸雞、炒瓜子等,涼性的如冰淇淋、冰凍飲料等,皆容易對喉部造成刺激,應盡量少食,並盡量遠離煙酒,以減少煙酒內有害物質對咽喉、聲帶產生的刺激。必要時給予葯物治療,如急性期可給予抗炎消腫等對症治療,慢性期局部可給予理療和霧化吸入治療。
緩解聲音嘶啞吃什麼好
除了要預防聲音嘶啞外,緩解防治聲音嘶啞或咽喉不適其他症狀也是不可忽視的,常見方法如下:
1.吃羅漢果。可起到清熱止咳痰潤肺作用。
2.食橄欖。含食,能治喉腫痛,保護聲帶。
3.吃蘿卜。生搗入薑汁,治失音不語。
4.吃楊桃。生津止咳下氣,治咽喉炎、口瘡,用鮮果榨汁,慢慢咽服,亦能開音。
5.吃甘蔗。能潤燥清肺,治咽喉炎、口瘡,利咽喉。
6.喝胖大海代替茶飲
?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一些並發症一般都是由於治療不當引起的,那如果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不當會不會影響頭頸部位呢,頭頸部的關節炎除去頸椎外,尚有顳關節、寰杓關節兩種部位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容易愛累到的.顳頜關節由下顱骨的下頜頭與頹骨的下頜窩和關節結節構成,內有纖軟骨構成的關節炎,位於耳前方,張閉口時可感覺到關節的活動。寰杓關節是由第一頸椎(即寰椎)與杓狀軟骨和環狀軟骨構成的關節,位於甲狀軟骨上方兩側.因杓狀軟骨有聲帶附著,故該關節與發音密切有關.衰杓關節有楷模襯里組織,說話時與聲帶一起運動。 環杓關節滑膜炎可引起頸前部疼痛、咽下困難.喘氣、氣短、喉部脹感及聲音嘶啞。嚴重的雙鼾環杓關節強直可因喉阻塞而致死。該部位的病變是:臨床診斷的不多,主要是由於認識不足,如能詳細詢問病史和檢查.釣30%的病例在患病過程中出現頸前痛、聲音嘶啞的症狀。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屍檢研究中,發現寰杓關節損害的發生率相當高.黑龍江中德骨科醫院提供報告,對類風濕關工病情屬中等程度的類風濕關節炎病人行間接喉鏡檢查,發現32%的患者的寰杓關節有異常:cT檢奢時發現54%的患者伴有裹杓關節病變。類風濕關節炎病人訴述咀嚼、張口疼痛的情況十分常見,這便是類風濕顳頜關節炎的現象。有資料報告,在一組典型類風濕關節炎病例中,55%在患病過程中出現過顳頜關節炎的症狀.顳頜關節炎的早期症狀主要為疼痛、局部壓痛、張口受限和咀嚼困難,有時用聽診6t放在耳前可聽摩擦音。晚期,x線校查墾示下頗頭骨質吸收,關節破壞,但嚴重的關節破壞和強直的情況。 ,從以上文章所述中得知,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黑龍江中德骨科醫院風濕科專家提醒您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可以早發現病情,早去醫院接受治療。
3、雙側聲帶麻痹該如何有效治療?
聲帶麻痹是由於聲帶的運動神經支配障礙,引起的聲帶運動異常稱為聲帶麻痹,病因可以包括中樞性或者周圍神經病變。
聲帶麻痹可以是疑核及其核上徑路,迷走神經主幹或喉返神經病變的結果.顱內腫瘤,血管意外和脫髓鞘疾病可引起疑核麻痹.顱底腫瘤和頸部外傷可引起迷走神經麻痹.喉返神經麻痹,可由頸部和胸部病變(如主動脈瘤,二尖瓣狹窄,甲狀腺,食管,肺和縱隔障的腫瘤),外傷,甲狀腺切除術,神經毒素(鉛),神經毒性感染(白喉),頸椎損傷或手術,或病毒疾患所引起.病毒性神經元炎或許能說明大多數病例的特發性聲帶麻痹.
症狀和體征聲帶麻痹導致聲帶外展,或內收功能的喪失.可影響發音,呼吸和吞咽,以及產生食物和流汁的誤吸進入氣管.麻痹的聲帶位於距中線2~3mm處.在喉返神經麻痹時,聲帶可隨發音而運動,但吸氣時不動.在單側聲帶麻痹時,因正常側聲帶外展充分,常無氣道阻塞,發音呈嘶啞和呼吸音聲.在雙側聲帶麻痹時,聲帶一般位於距中線2~3mm內,發音在強度上有限制,但音質仍好.然而,因氣道不充分,可引起喘鳴和中等用力時的呼吸困難.
診斷和治療必須找出發病原因.評估可包括喉鏡,支氣管鏡和食管鏡以及神經病學的檢查;增強的頭,頸和胸腔CT;甲狀腺掃描;以及上消化道的系列檢查.環杓關節炎可使環杓關節固定,應予鑒別.
對單側聲帶麻痹可注射Teflon懸液以加強麻痹的聲帶,使雙側聲帶接近以改善發音和防止誤吸.雙側聲帶麻痹的主要問題是維持氣道足夠的通暢.可能需要氣管切開術後的永久性帶管,或在上呼吸道感染時作氣管切開術.杓狀軟骨切除術使其聲帶移向外側,將使聲門大開和改善氣道,但可影響發音的質量.喉成形術包括有甲狀軟骨的外側切開和將移植物的塞入將聲帶內移.
4、痛風和高尿酸血症的臨床表現
痛風的患病率隨年齡增加而漸增。男性的高峰年齡為45歲左右,男女之比為20:1。不少病人有陽性家族史,大多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少數為X-性連鎖遺傳。痛風患者的自然病程及臨床表現大致可分下列4期。主要侵犯手及足(圖6,78)。
1.無症狀高尿酸血症 血清尿酸鹽濃度隨年齡而增高,超過416µmol/L(7mg/dl)時,可謂高尿酸血症。此期僅有血尿酸增高,並無尿酸鹽沉積和組織炎症反應。男性病人從青春期後血尿酸升高,女性大都見於絕經期後,多數病人停留在此階段,而並未出現臨床症狀,只有少部分病人發展為痛風。但血清尿酸濃度越高,持續時間愈長,則發生痛風的機會亦愈多2.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期 是原發性痛風最常見的首發症狀,好發於下肢關節,半數以上第1次發作在趾,在整個病程中約90%的患者大趾被累及(見圖9)。典型發作起病急驟,患者可以在上床睡覺時還很健康,但夜間突然因腳痛而驚醒,症狀在數小時內可達高峰,關節及周圍組織出現紅腫、熱、痛痛甚劇烈,甚至不能忍受被褥的覆蓋及室內腳步的震動。大關節受累時可有關節滲液,可伴有發熱、頭痛、白細胞增高、血沉增速等全身症狀。部分病人發病前有疲乏周身不適及關節局部疼痛等先兆。有時可追溯至數年以前。除大趾為最常見發病部位外,趾、踝、膝、指、腕、肘關節亦為好發部位,肩髖、脊柱等關節較少累及。初次發病75%~90%開始於單個關節,反復發作則受累關節增多。四季均可發病,但春秋季節多發,半夜發病居多關節輕微損傷、手術、勞累感染、精神緊張、過度疲勞、進高嘌呤飲食、酗酒等為常見誘因。
未經治療的痛風發作過程也不同大多數痛風發作數天至數周可自行緩解,關節炎症消退,活動亦可完全恢復,局部皮膚由紅腫轉為棕紅色而漸漸恢復正常。有時可出現脫屑及瘙癢,爾後進入無症狀階段即為間歇期。此期可歷時數月至數年,多數在半年~1年內復發,以後每年可發作數次或數年發作1次偶有終生只發作1次者復發可發生於同一關節可引起慢性關節炎並伴有關節畸形,也可發生於其他關節,炎症消退後可完全恢復正常。個別病人急性炎症輕微而不典型,待關節畸形時才被注意。多數病人愈發愈頻,病情亦愈來愈重,最後導致關節畸形。只有極少數病人初次發作後沒有間歇期直接延續發展為慢性關節炎。發作前、中、後血尿酸濃度未必有特異性改變,有時尿酸可以在正常范圍內而給診斷帶來困難。一組較大系列的統計,62%的病人第1年內復發16%在1~2年內復發,11%在2~5年內復發和4%在5~10年內復發,7%長期追蹤未見復發。3.慢性痛風性關節炎期 隨著病情發展,尿酸鹽在關節內沉積逐漸增多,發作也逐漸頻繁,間歇期漸漸縮短,受累關節逐漸增多,炎症逐漸進入慢性階段而不能完全消退(圖10,11) 。
(1)關節畸形僵硬:由於痛風石不斷沉積增多,發生關節不規則非對稱性腫脹,關節組織破壞纖維增加骨質侵蝕缺損,常導致關節肥大、畸形、僵硬和活動受限(圖12,13,14)。此時炎症已不明顯,僅留有慢性關節病變,脊柱、胸鎖關節及肋軟骨受累,有時症狀可不明顯,可出現胸痛、腰背痛、肋間神經痛及坐骨神經痛等。有時則酷似心絞痛。從痛風初次發作至慢性關節炎形成平均10年左右。
(2)痛風石:尿酸鹽結晶在關節附近肌腱、腱鞘及皮下結締組織中沉積形成黃白色、大小不等的隆起贅生物即為痛風石。可隨尿酸鹽沉積而增大可小如米粒大如雞蛋常發生於耳輪、跖趾指間掌指及肘關節等部位。較少見的痛風石可侵犯舌頭、會厭、聲帶、杓狀軟骨、海綿體陰莖包皮及心臟瓣膜痛風石不會累及肝、脾肺及中樞神經系統。痛風石沉積的過程是隱匿性發展,不產生疼痛痛風石逐漸增大,外表菲薄,可破潰形成瘺管,可有白色粉末狀尿酸鈉鹽結晶排出。因尿酸鹽有抑菌作用,故繼發性感染少見。若不將此種痛風石刮除,則不易癒合。痛風石的發生與高尿酸血症程度、受累腎的嚴重性和病程有關。有文獻報道血尿酸鹽在472µmol/L(8mg/dl)以下者,90%無痛風結節,血尿酸鹽濃度大於531µmol/L(9mg/dl)者50%有痛風結節,病程愈長,發生結節的機會愈多(圖15,16,17)。
(3)腎臟病變:痛風的腎臟病變早期常無症狀當有結石形成及腎功能損害較重時,才可出現各種臨床表現,可分為3種表現形式①痛風性腎病:主要指尿酸鹽結晶沉積於腎髓質引起的間質性腎炎,可累及腎小管及腎小球,但與尿酸性腎病之概念不同。早期表現為間歇性蛋白尿,以後發展為持續性可伴血尿、尿比重低、夜尿增多等腎功能受損表現。因常伴有高血壓、尿路感染、尿路結石等因素,病情進展可發展為氮質血症及尿毒症。尿毒症是17%~25%痛風患者的致死原因。痛風性腎病與其他原因導致的腎功能衰竭無特徵性區別。②尿路結石:原發性痛風病人20%~25%並發尿酸性尿路結石,高尿酸血症的程度越高,24h尿酸的排泄量越大,越易並發尿路結石。約1/3病人的腎結石症狀早於痛風性關節炎發生。細小泥沙樣結石可隨尿液排出而無症狀,較大者常引起腎絞痛、血尿及尿路感染症狀。純尿酸結石能被X線透過而不顯影,混合鈣鹽較多者,可在尿路平片上被發現。③急性尿酸性腎病:大量尿酸結晶阻塞腎小管管腔,可導致尿流梗阻而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由於血尿酸大多明顯增高尿酸結晶在腎集合管、腎盂、腎盞及輸尿管迅速沉積多繼發於骨髓增生性疾病使用化療或放療時,細胞分裂增殖過快和急劇破壞,核酸分解突然增多產生大量尿酸所致。此時血尿酸值可高達40~60mg/dl尿酸結晶沉積在腎小管嚴重阻塞尿路。表現為少尿、無尿及迅速發展的氮質血症,尿中可見大量尿酸結晶和紅細胞,如不及時治療,可因腎功能衰竭而死亡有效的治療如鹼化尿液,大量輸液及使用利尿劑常可使用腎功能迅速恢復正常。原發性痛風急性梗阻性腎病較為少見。(4)心血管病變:痛風病人可合並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冠心病和Ⅱ型糖尿病在年長患者的死因中,心血管因素遠遠超過腎功能不全的因素限制飲食、降低體重,常可使高尿酸血症、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脂血症得到控制。(5)眼部病變:肥胖痛風病人常反復發生瞼緣炎,在眼瞼皮下組織中可發生痛風石。如痛風石逐漸長大,可破潰形成潰瘍而使白色尿酸鹽向外排出。可出現反復發作性結膜炎、角膜炎與鞏膜炎。在急性關節炎發作時,常伴發虹膜睫狀體炎玻璃體可有渾濁,眼肌可出現炎性水腫,眼球活動受限並有疼痛。眼底視盤往往輕度充血視網膜可發生滲出、水腫或滲出性視網膜剝離。(6)其他:青少年及兒童期痛風為少見病約占痛風病人的1%,主要有下列2種。①肝糖原沉積症Ⅰ型(von Gierke病)表現下列特徵:A.低血糖症:因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肝糖輸出減少,可反復發作低血糖,常伴驚厥及昏迷智力減退,生長遲緩,多數在兩歲前夭折。B.高脂血症:由於長期低血糖刺激脂肪分解,可形成高三醯甘油血症及高膽固醇血症臀部及四肢伸側面易發生黃色瘤。C.高乳酸血症伴乳酸性酸中毒:由於糖酵解活躍可產生較多的乳酸,常伴乳酸性酸中毒,兩者均可促成骨質疏鬆。D.高尿酸血症及痛風:由於尿酸生成過多與乳酸及酮酸競爭性排泄困難所致一般見於10歲以上的病兒肝腎均腫大,有糖原沉積。②Lesch-Nyhan綜合征:由於次黃嘌呤-鳥嘌呤磷酸核糖轉換酶(HGPRT)缺乏引起尿酸合成過多,而呈明顯高尿酸血症常見於男性小兒多於1歲內發病。出生時多無異常發現,而於出生後6~8周可出現肌肉緊張和腱反射亢進。常在尿布上發現橙色尿酸結晶,可反復出現血尿。神經症狀在出生後8~10個月變得明顯常有大腦癱瘓、智力減退、舞蹈病樣的徐動症和原發性痛風表現病者尿中有大量尿酸排出,尿酸結石常為首見症狀,神經系統表現僅見於20%病者,可僅有輕度脊髓-小腦性運動失調表現。
並發症:高尿酸血症病人多肥胖,常合並高三醯甘油血症、高血壓病、動脈硬化、冠心病Ⅱ型糖尿病(NIDDM)。在老年痛風患者死亡原因中,心血管因素超過腎功能不全。
5、喉關節炎的症狀有哪些?
1.急性期
常見聲嘶和喉痛,早期在吞咽和發聲時喉部異物感,以後喉痛可逐漸加重,並常向耳部放射。聲嘶及呼吸困難視炎症紅腫程度和聲帶固定的位置而定。聲帶固定於外展位可出現聲嘶或失聲,紅腫較劇或聲帶固定於內收位者,可出現呼吸困難、喘鳴。原發病的症狀,如伴有風濕性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等。喉鏡檢查可見杓狀軟骨處粘膜充血、腫脹,可累及杓間區、杓會厭襞的後段及室帶,聲帶多正常。聲帶可固定於內收或外展位。在喉結兩側或一側甲狀軟骨後緣中央或環狀軟骨後部有壓痛。
2.慢性期
或稱僵直期。多見於反復急性發作後,一次急性發作也可轉為慢性。其症狀決定於關節固定的位置,可出現聲嘶或呼吸困難,喉部症狀多不明顯。若為一側病變,患側聲帶較健側高,發聲時健側杓狀軟骨可接近患側杓狀軟骨。有時可見環杓關節區粘膜增厚、潰瘍,形成肉芽疤痕等。
6、杓關節炎能吃胖大海嗎
?
7、風濕性關節炎能吃黑杓其嗎
朋友您好,初期有發熱和明顯的關節腫痛,應強調卧床休息,加強營養補充,足夠的液體和多種維生素,保持精神愉快要有充分的睡眠時間,阿司匹林對風濕性關節炎有迅速而神奇的療效。
8、手腳都疼是什麼病?
你的症狀好像是通風,可以去醫院驗血,還有你看看你這兩天吃什麼海里的東西,還有動物的內臟,如果要是的話,很有可能是通風。。。也可能是是類風濕關節炎。給你介紹一下此病的症狀,你參照一下是不是,如果是就抓緊去醫院治,這病很難纏! 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表現與病程差異很大,從短暫、輕微的少關節炎到急劇進行性的多關節炎及周身血管炎。關節侵犯程度與周身症狀及關節外表現的輕重不平行。 類風濕關節炎病人大約有15%呈急性發作,多數則起病緩慢。一般來說,關節症狀雖是本病最突出的表現,但最初卻不一定出現關節的症狀,而且還不一定是最明顯的臨床表現。病人通常先感到全身疲乏、食慾不振、消瘦、手足麻木、刺痛。繼而出現1—2個關節的疼痛和僵硬,僵硬往往在晨間較為明顯,可持續幾小時,此時關節的外觀並無異常。接著便出現關節腫大和疼痛,逐漸為對稱性多關節痛。四肢大小關節呈遊走性疼痛、腫脹。近端指間關節呈具有特徵性的梭形腫脹。關節疼痛的程度可分為五級。工級:不痛;Ⅱ級:休息時不覺得痛,活動時出現疼痛感;Ⅲ級:休息時也覺得疼痛,活動時疼痛加劇;Ⅳ級:需要服止痛葯;V級:一般止痛葯無效,要用強烈止痛葯或兩種止痛葯合用。關節腫痛的結果,使活動受到限制,慢慢就出現肌肉萎縮、關節強硬變形。有些病人病變累及顳頜關節,以致張口困難,連吃蘋果、梨、饅頭都不方便。如果四肢的重要關節僵硬變形的話,病人不但喪失了勞動力,甚至連生活也不能自理。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類風濕關節炎不是一個關節局部的疾病,而是一個全身性疾病,因此有的病員可出現全身其他系統的病變表現,如皮下結節、皮膚潰瘍、淋巴結腫、肺纖維化、脾腫大、鞏膜炎等。 我們曾隨機從門診和住院的100例病人中,作了些統計分析:%例訴說患病關節有不同程度的晨間僵硬感;76例首先表現關節腫痛,14例則先是發熱,隨後才出現關節腫痛;首先出現關節腫痛的關節依次為近端指間關節(20%)、跖趾關節(15%)、掌指關節(13%)、肩關節、腕關節、膝關節、踝關節、肘關節、足趾關節等。其中上肢關節佔61%、下肢關節為39%,以指、趾小關節的發病率最高。如果大關節首先發作,多以單個關節疼痛或腫脹開始者,應該注意與感染性關節炎和痛風等病相區別。 部分病人的胸鎖、寰杓關節(位於咽喉)及其他頸椎均可受累。寰杓關節受累,可致頸前疼痛、吞咽困難、呼吸短促或聲音嘶啞。腕部屈肌腱鞘炎壓迫正中神經時,可引起正中神經感覺、運動功能障礙,即正中神經分布的橈側三個半指(拇、食、中、環指)麻木或刺痛,可放射至臂或肩部,稱為腕管綜合征。胴窩囊腫是由膝關節滑膜炎發展而來的。當膝關節活動時,膝內壓力增加,大量滑液外滲,成一囊狀包裹囊腫,有時囊腫可往下一直延伸到腓腸肌(即小腿肚)或踝關節,引起類似血栓性靜脈炎的表現:將足過度背屈時,腓腸肌出現疼痛。 當然,單憑這些症狀、體征表現還不能認定就是類風濕關節炎。因為關節炎是個「大家族」,它的成員眾多,怎麼能肯定是類風濕關節炎,而不是其他關節炎呢?因此,還需要做些其他的檢查,如檢驗血沉、類風濕因子、攝X片等
9、有個症狀問下可能是什麼病?
我建議你最好到二甲以上醫院去看一下,有可能是風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