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給我看誤診了,強直性脊柱炎。
1. 臨床表現
(1) 腰和(或) 脊柱、腹股溝、臀部或下肢酸痛不適;或不對稱性外周寡關節炎、尤其是下肢寡關節炎。症狀持續≥6 周。(2) 夜間痛或晨僵≥015 h。(3) 活動後緩解。(4) 足跟痛或其他肌腱附著點病。(5) 虹膜睫狀體炎現在症或既往史。(6) AS 家族史或HLA2B27陽性。(7) 非甾體抗炎葯(NSAIDs) 能迅速緩解症狀。
2. 影像學或病理學
(1) 雙側X 線SIJ 炎≥Ⅲ級。(2) 雙側CT SIJ ≥Ⅱ級。(3) CT SIJ 炎不足Ⅱ級者,可行MRI 檢查。如表現軟骨破壞、關節旁水腫和(或) 廣泛脂肪沉積,尤其動態增強檢查關節或關節旁增強強度> 20 % ,且增強斜率>10 %/ min 者。(4) 骶髂關節病理學檢查顯示炎症者。
3. 診斷
符合臨床標准第1 項及其他各項中之3 項,以及影像學、病理學標准之任何一項者,可診斷AS。
2、什麼是不對稱性外周寡關節炎,下肢寡關節炎
?
3、膝蓋疼痛與強直性脊柱炎有關嗎
有,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全身性疾病。。。。
幼年型強直性脊柱炎在很小時就有過膝蓋疼,但一段時間自己好轉而不被重視。。。。。
有種強直性脊柱炎開始發病時先四肢疼痛,最後才是腰部。從而常被誤當做一般風濕。。。。
4、什麼是單寡關節
指導意見: 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由炎症、感染、創傷或其他因素引起的關節炎性病變,屬風濕學科疾病,常見的是骨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
5、關於未分化性脊柱關節病的問題,好心人路過看下
[不是我寫的復過來的]
未分化脊柱關節病(undifferentiated spondy loarthropathy,uSpA),又稱之為未定型脊柱關節病,是由Burns於1982年最先提出。顧名思義,未分化脊柱關節病是指一組具有脊柱關節病的某些臨床和(或)放射學特徵,而又表現不典型,但尚未達到已確定的任何一種脊柱關節病診斷標準的疾病。它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也不是一種綜合征,它只不過是一組症狀譜和臨床相的命名,是一個臨時診斷,藉以區分類風濕關節炎、彌漫性結締組織病以及其它風濕性疾病。未分化脊柱關節病可以表現為一種或多種症狀,可間歇出現,可有不同輕重和不同病程。
有學者認為未分化一詞應包括以下幾種涵義
(1) 某種肯定脊柱關節病的早期表現,以後會進展、分化為某種肯定的脊柱關節病;
(2) 某種明確脊柱關節病的不完全型,或稱之為「流產型」或挫頓型,以後不會發展為該脊柱關節病的典型表現;
(3) 屬於某種重疊綜合征,不會發展為某一肯定的脊柱關節病;
(4) 某種現在尚不能定義,屬一種未知亞型,有待以後加以分類。
對未分化脊柱關節病的新認識
1、流行病學
未分化脊柱關節病在臨床上並不少見,絕大多數門診就診的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可診斷為本病。未分化脊柱關節病患病率是同一人群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3~10倍。而對強直性脊柱炎家族的研究中顯示,在其一級親屬中,具有脊柱關節病表現的患者中僅有1/4~1/2可以診斷為肯定的強直性脊柱炎,其他人均屬未分化型脊柱關節病的范圍。所以未分化型脊柱關節病的患者較強直性脊柱炎更為多見,這一點值得引起我們重視。
未分化脊柱關節病常見以下幾種情況:
(1) 有脊柱關節病的一些表現,如炎症性腰痛、HLA-B27陽性的附著點病(肌腱末端炎、腱鞘炎,跟腱炎,跟骨或跗骨骨膜炎)、下肢寡關節炎、指(趾)炎、眼炎、皮膚粘膜損害、血沉增快等,可單獨或部分聯合存在。但無明確的放射學骶髂關節炎,也無銀屑病或炎症性腸病表現或者腸道、泌尿生殖系感染的病史。
(2) 存在放射學骶髂關節炎而無腰痛或其他脊柱關節病表現者,或只有單側骶髂關節炎。
(3) 未能滿足強直性脊柱炎(AS)診斷標準的「早期強直性脊柱炎」或「可能強直性脊柱炎」病人。
(4) 有學者認為,兒童強直性脊柱炎或其他脊柱關節病在未能明確診斷前,而又除外其他疾病,可稱之為兒童未分化脊柱關節病(JuSpA)。晚起病強直性脊柱炎在確診之前,也可歸屬於未分化脊柱關節病。
2、臨床表現
起病多隱匿,男女均可受累,但以男性多發,佔62%~88%。發病年齡在16~23歲之間。由於女性病變較輕,受累關節少,其平均發病年齡較男性高。另外,遲發的未分化脊柱關節病廣泛存在於中年人。主要臨床表現有:
(1)炎性腰背痛,佔52%~80%;
(2)下肢為主的周圍關節炎(60%~100%),常見於膝、髖、踝關節。可累及一個或多個關節,後者常為不對稱多關節炎(40%);
(3)肌腱末端病,如附著點炎(56%),足跟痛(20%~28%);
(4)骶髂關節炎(16%~30%)、脊柱炎(29%)。其他中軸關節炎,如椎間關節炎、頭頸關節炎和肋椎關節炎等;
(5)特徵性系統表現,如結膜炎或虹膜炎(33%)、皮膚粘膜病變(16%)。皮膚黏膜病變常見的有溢膿性皮膚角化病、龜頭炎、口腔潰瘍,偶見壞疽性膿皮病;
(6)其他臨床表現:還可有泌尿生殖系統病變(26%)、炎性腸病(4%)、心臟受損(8%)等多種表現。50歲以後發病的HLA-B27陽性的患者少數可有下肢可凹性水腫。口乾、眼乾症狀,可能為非特異性炎症累及唾液腺引起的繼發性乾燥綜合征。
3、輔助檢查
(1)類風濕因子及自身抗體多為陰性。如類風濕因子陽性,其陽性率與同齡正常人群一樣;
(2)HLA-B27陽性(80%~84%),HLA-B27與關節外症狀關系密切,HLA-B27陽性的患者易導致炎症向較嚴重程度發展;
(3)血沉可增快(19%~30%)。
(4)IgG水平可顯著提高。
(5)纖維結腸鏡檢查少數可發現無症狀炎性腸病,病理表現為慢性非特異性炎症,直接免疫熒光顯示IgG、IgA、IgM、C3、C4、纖維蛋白原存在。
(6)X線、CT和MRI檢查可顯示骶髂關節炎(16%~30%)和脊柱炎(約20%)。
4、診斷與鑒別診斷
本病的診斷應該是將病人按總體即脊柱關節病來分類,所以第一步是要明確是否為脊柱關節病,具體可按歐洲脊柱關節病研究組(ESSG)分類標准或Amor脊柱關節病診斷標准診斷,後者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高。然後在可能的情況下,再進一步分類為不同的脊柱關節病類型,其中未能診斷為某種明確的脊柱關節病者,當然就是未分化脊柱關節病。
就未分化脊柱關節病本身而言,目前尚無統一的標准。筆者認為做得較好、隨訪時間較長的未分化脊柱關節病的早期診斷標准推薦如下:
(1)遺傳學
HLA-B27陽性 1.5分。
(2)臨床表現
炎性脊柱痛 1分;
自發的或壓迫骶髂關節引起的腰背痛,放涉至臀部或大腿後部 1分;
胸痛,自發性或加壓引起,或擴胸受限(≤2.5cm) 1分;
周圍關節或腳跟痛 1分;
前眼色素層炎 1分;
頸椎或腰椎各方向活動受限 1分。
(3)實驗室檢查
血沉增快 1分。
年齡<50歲:男性>15mm/h,女性>25mm/h
年齡≥50歲:男性>20mm/h,女性>30mm/h
(4)放射學
脊柱徵象:韌帶骨贅,椎體方形變,桶狀椎體,Romanus或Andersson病灶,累及骨突關節或肋骨椎骨橫突關節 1分。
總計≥3.5分即達到診斷標准。
由於未分化脊柱關節病症狀多種多樣,表現不典型,故誤診率較高,多被誤診為椎間盤突出、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等,因此應提高對該病的警惕性,重視臀區痛、大腿內側痛、髖區痛,以及足跟痛、足掌痛和膝關節腫痛,仔細檢查是否有附著點炎的體征等。
盡管未分化脊柱關節病患者腰痛不顯著,甚至缺如,但疑及此病時,骶髂關節炎相關體征的檢查仍很重要,還應做骶髂關節影像學檢查和HLA-B27檢查。
此外,未分化脊柱關節病中有許多患者最終可發展為強直性脊柱炎,但早期與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相比有以下不同特點:
(1) 症狀輕,不典型;
(2) 無脊柱活動受限;
(3) 不一定有骶髂關節炎;
(4) HLA-B27不一定陽性,陽性率較強直性脊柱炎組低;
(5) 女性比例較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明顯高,說明女性患者病情較輕,即使病程較長,仍多為未分化型。
2、未分化脊柱關節病治療新進展
一部分未分化脊柱關節病的患者由於僅有輕微的症狀和體征,可以無需特殊治療,或進行理療改善症狀,明顯炎症患者可選用非甾體類抗炎葯。
對一些關節炎症狀較重和有附著點病的患者可在受累關節內或炎症部位注射皮質激素。骶髂關節炎明顯,常規治療效果不佳時,可在CT介導下炎性骶髂關節內注射皮質激素,據報告可獲得顯著療效。
少數急性或炎症高度活動的患者,可全身使用皮質激素,但劑量與療程宜從嚴掌握。
病程較長的慢性患者,有持久關節炎和附著點病,如單用非甾體類抗炎葯不能完全控制症狀時,可加用免疫抑制劑。
對有炎性腸病的未分化脊柱關節病患者,使用柳氮磺胺吡啶可獲得較好療效。機制可能柳氮磺胺吡啶通過恢復腸壁正常通透性、抑制抗原進入受損腸壁來治療炎性腸病,但無預防作用。另外,早期使用柳氮磺胺吡啶是否改善病程和預後尚不明確,有待進一步研究。就目前國內臨床治療的普遍情況而言,醫師常樂意選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療未分化脊柱關節病,這可能與本葯價格適中、總體來說用葯安全性較高有關。
預後:本病約有30%左右患者經過若干年後最終會發展為肯定的強直性脊柱炎,HLA-B27陽性的患者比例相對高一些。5%~10%可發展為其他脊柱關節病,約26%有復發性少關節炎,其餘患者不再進展。X線異常出現在多年之後,如骶髂關節改變需9~14年,脊柱病變需11~16年。10年追隨後確診為強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大多數脊柱功能良好,故總的預後佳。
6、右髖部疼痛
你好,你的問題已經了解,我說幾點: 1、HB27檢查是為了明確有無【強直性脊柱炎】,但是有一點是HB27陰性也不能排除強直性脊柱炎的可能。此類病症統稱為AS(風濕性關節炎),其多見於16~30歲青年男性,早期常有下背痛和晨起僵硬,活動後減輕,並可伴有低熱、乏力、食慾減退、消瘦等症狀。開始時疼痛為間歇性,數月數年後發展為持續性,以後炎性疼痛消失,脊柱由下而上部分或全部強直,出現駝背畸形。你的髖關節疼痛可能是其周圍關節病變的症狀,可行X片看看是否有骶髂關節炎的改變,大多數AS病人可以發現。要是你的情況符合(1+任意三項),那就要考慮了:(1) 腰和(或) 脊柱、腹股溝、臀部或下肢酸痛不適;或不對稱性外周寡關節炎、尤其是下肢寡關節炎。症狀持續≥6 周。(2) 夜間痛或晨僵≥10分鍾。(3) 活動後緩解。(4) 足跟痛或其他肌腱附著點病。(5) 虹膜睫狀體炎現在症或既往史。(6) AS 家族史或HLA2B27陽性。(7) 非甾體抗炎葯(你說的止痛葯) 能迅速緩解症狀。 治療有物理治療,日常鍛煉,葯物治療(布洛芬或阿司匹林)以及手術等方式。 2、【髖關節滑囊炎】:大多是由於下肢長期過度外展、外旋所致(如跳躍、劈腿)長時間在硬地上站立或行走,持續長期坐在硬椅凳上。過度勞累或跌倒直接撞擊髖關節,亦可局部細菌病毒感染所致。中老年勞動強度過大或關節鬆弛均容易發生本病。一般急性損傷後立即出現的髖關節疼痛、腫脹、跛行等症較容易發現。髖關節疼痛,疼痛部位可位於髖關節外側、臀部或腹股溝處。行走或上樓時更明顯;髖關節活動度下降,屈髖時有響聲。此時X攝片看不出髖關節有任何異常,但CT或IBM成像可見滑液囊有積液。若持續髖關節負重及過度活動,後期X攝片可見股骨頭表面粗糙甚則塌陷,與臼之間的間隙縮窄,CT或IBM成像就均可見到股骨頭壞死的早期變性壞死徵象。 治療以休息為主,可冰敷,局部抽液,並同時應用激素;口服NSAID類葯物,如布洛芬或阿司匹林。物理治療以及內服的中葯和外用的膏葯進行治療。 3、【髖關節炎】:主要表現為有髖關節疼痛、腫脹、內部積水、軟骨磨損、骨刺增生、關節變形、髖的內旋和伸直活動受限、不能行走甚至卧床不起。發病前大多數患者有全身其他部位的感染及外傷史:寒戰、高熱,局部壓痛明顯,查血提示血象高。早期X線片示髖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軟組織密度增加,關節間隙增寬。 治療可通過口服氨基葡萄糖,布洛芬或阿司匹林以及手術治療。 平時注意防寒濕,保暖,使髖關節得到很好的休息。疼痛緩解後,每日平地慢走一兩次,每次20—30分鍾。盡量減少上下台階、彎腰、跑步等使關節負重的運動,避免、減少關節軟骨的磨損。 本人目前就這些想法,希望對你有用,祝健康!
7、周傑倫患有僵直性脊椎炎,那究竟是一種什麼病呢?得了會怎麼樣?詳細點啊
病因:
1、是以骶髂關節和脊柱附著點炎症為主要症狀的疾病。
2、是四肢大關節,以及椎間盤纖維環及其附近結締組織纖維化和骨化,以及關節強直為病變特點的慢性炎性疾病。
3、強直性脊柱炎屬風濕病范疇,病因尚不明確,是以脊柱為主要病變部位的慢性病,累及骶髂關節,引起脊柱強直和纖維化,造成不同程度眼、肺、肌肉、骨骼病變,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臨床表現
1、腰和(或)脊柱、腹股溝、臀部或下肢酸痛不適,或不對稱性外周寡關節炎、尤其是下肢寡關節炎,症狀持續≥6周。
2、夜間痛或晨僵明顯。
3、活動後緩解。
4、足跟痛或其他肌腱附著點病。
5、虹膜睫狀體炎現在症或既往史。
6、AS家族史或HLA-B27陽性。
7、非甾體抗炎葯(NSAIDs)能迅速緩解症狀。
(7)下肢寡關節炎擴展資料:
預防強直性脊椎炎
1、應避免強力負重,使病變加重。避免長時間維持一個姿勢不動。若要長時間坐著時,至少每小時要起來活動十分鍾。勿用腰背束縛器(會減少活動),使脊椎炎惡化。
2、睡眠時避免墊枕頭且不睡軟床。睡覺時最好是平躺保持背部直立。
3、清晨起床背脊僵硬時,可以熱水浴來改善。熱敷對於緩解局部疼痛亦有部分療效。不抽煙,以免造成肺部傷害。
參考資料:網路-強直性脊椎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