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結節性紅斑是動脈炎的一種嗎?
不一樣
結節性多動脈炎(Polyarteritis nodosa,PAN)主要侵犯中小肌性動脈,損害呈節段性分布,易發生於動脈分叉處,向遠端擴散。有的病變向血管周圍浸潤,淺表動脈可沿血管行經分布而捫及結節。病因不明,可能與感染(病毒、細菌)葯物及注射血清等有一定關系,免疫病理機制在疾病中起重要作用。組織學改變見血管中層改變最明顯,急性期為多形核白細胞滲出到血管壁各層和血管周圍區域,組織水腫,病變向外膜和內膜蔓延而致管壁全層壞死,其後有單核細胞及淋巴細胞滲出。亞急性和慢性過程為血管內膜增生,血管壁退行性改變伴纖維蛋白滲出和纖維素樣壞死,管腔內血栓形成,重者可使血管腔閉塞。結節性多動脈炎有兩個重要的病理特點:①個體血管病變呈多樣化。在相距不到20μm的連續切片上,病變已有明顯差別。②急性壞死性病損和增殖修復性改變常共存。因血管壁內彈力層破壞,在狹窄處近端因血管內壓力增高,血管擴張形成動脈瘤(稱假性動脈瘤,可呈節段多發性)。血管造影可有串珠狀或紡錘狀的血管狹窄、閉塞或動脈瘤形成。少數病例可因動脈瘤破裂而致內臟出血。該病在美國的發病率為1.8/10萬人,我國尚無詳細記載。男性發病為女性的2.5~4.0倍,年齡幾乎均在40歲以上。起病可急驟或隱匿。
【臨床表現】
1.全身症狀:結節性多動脈炎多有不規則發熱、頭痛、乏力、周身不適、多汗、體重減輕、肌肉疼痛、肢端疼痛、腹痛、關節痛等。
2.系統症狀:可累及多個器官系統:腎臟、骨骼、肌肉、神經系統、胃腸道、皮膚、心臟、生殖系統等,肺部受累少見。
⑴腎臟:按屍檢材料統計,結節性多動脈炎的腎臟受累最多見。以腎臟血管損害為主,急性腎功能衰竭多為腎臟多發梗塞的結果,可致腎性惡性高血壓。疾病的急性階段可有少尿和尿閉,也可於數月或數年後發生。如見腎小球腎炎應歸屬於顯微鏡下多血管炎(急性腎小球腎炎是微小血管炎的獨特表現)。腎血管造影常顯示多發性小動脈瘤及梗塞,由於輸尿管周圍血管炎和繼發性纖維化可出現單側或雙側輸尿管狹窄。
⑵骨骼、肌肉:約半數患者有關節痛,少數有明顯的關節炎改變。約1/3患者骨骼肌血管受累而產生恆定的肌痛,以腓腸肌痛多見。
⑶神經系統:周圍神經受累較中樞神經受累多見,約佔60%,表現為多發性單神經炎或/和多神經炎,末梢神經炎。中樞者約佔40%,臨床表現取決於腦組織血管炎的部位和病變范圍,可表現為彌散性或局限性單側腦或多部位腦及腦乾的功能紊亂,出現抽搐、意識障礙、腦血管意外等。
⑷消化系統:約50%患者根據血管炎發生的部位和嚴重程度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症狀。若發生較大的腸系膜上動脈的急性損害可導致血管梗塞、腸梗阻、腸套疊、腸壁血腫,嚴重者致腸穿孔或全腹膜炎;中、小動脈受累可出現胃腸道的炎症、潰瘍、出血;發生在膽道、胰腺、肝臟損害則出現膽囊、胰腺、肝臟的炎症和壞死,表現為腹部絞痛、惡心、嘔吐、脂肪瀉、腸道出血、腹膜炎、休克。
⑸皮膚:約20%~30%的患者出現皮膚損害。病變發生於皮下組織中小肌性動脈,表現為痛性紅斑性皮下結節,沿血管成群分布,大小約數毫米至數厘米。也可為網狀青斑、紫癜、潰瘍、遠端指(趾)缺血性改變。如不伴有內臟動脈損害,稱「皮膚型結節性多動脈炎」,預後較佳。
⑹心臟:心臟損害發生率約36%~65%,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屍檢心肌梗塞的發生率6%。一般無明顯心絞痛症狀和心電圖典型表現。充血性心力衰竭也是心臟受累的主要表現。心包炎約佔4%,嚴重者可出現大量心包積液和心包填塞。
⑺生殖系統: 睾丸和附睾受累發生率約30%,卵巢也可受累,以疼痛為主要特徵。
結節性紅斑(Eryfhema modosum)是一種急性炎症性疾病,常侵犯雙下肢膝以下小腿內側,也可侵及小腿外側、膝以上大腿、甚至侵及上肢,頭面部少見。表現為肢體雙側對稱性或鮮紅色、或暗紅色、或紫紅色結節性損害,壓痛明顯,一般不癢。是由某種原因所致的真皮深層或皮下組織的局限性血管炎。該病可以是一種單獨的疾病,也可以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一種皮膚表現。本病好發於青年女性,某些患有全身性疾病的男性患者(如白塞氏病)也可有結節性紅斑的表現,一般以秋冬寒冷季節發病為多。
2、系統性紅斑狼瘡為何會關節痛
而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患病人群中,大約有90%的人會出現關節受累的表現,其中多數人會表現出關節痛,還有一些人可有關節炎的表現,最常受累的是近端指間關節、腕關節、膝關節,其次是踝關節,然後是肘關節及髖關節。一般情況下,受累的關節不伴有骨質侵蝕和軟骨破壞,因此紅斑狼瘡引起的關節炎不會出現關節畸形的情況。系統性紅斑狼瘡關節受累的表現主要為關節腫脹或疼痛,常對稱發作。特別是很多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首發症狀是關節痛,所以很容易被忽視。所以當關節疼痛不能查找到具體的原因時,特別是近端指間關節疼痛時,別忽視相關檢查,避免漏診。
3、如何區別類風濕性關節炎與系統性紅斑狼瘡?
建議: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系統性紅斑狼瘡都是自身免疫疾病,這兩個病可以合並發病,而且非常常見。 通過化驗可以確診紅斑狼瘡需要空腹、去市立醫院或者省醫院,掛風濕免疫科,化驗抗核抗體ANA,ENA抗體譜(包括抗SSA、抗SM、抗scl-70等多項),補體c3,c4,抗雙鏈DNA,免疫球蛋白,c-反應蛋白,血常規,尿常規,血沉全部這些項目
4、紅斑狼瘡和類風濕關節炎是同一種病嗎
完全沒有關系。但是它們都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在醫院里都是看風濕免疫科。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主要表現為對稱性、慢性、進行性多關節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導致關節破壞畸形和功能喪失。本病屬中醫痹症范疇,主要因肝腎氣血虧虛,風寒濕邪雜至,痹阻經絡關節所致。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累及全身多個系統的自身免疫病,以育齡期青年女性多見。中醫認為該病是因陰陽氣血失調,風熱邪毒內侵而致五臟六腑受損,以面部出現蝶形紅斑,關節酸痛,肌膚散在廣泛紅斑為主要變現的疾病。
5、節結性紅斑的症狀及原因
結節性紅斑屬於風濕病的一種,同風濕性心瓣膜病、風濕熱關節炎等,都是上呼吸道長期感染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一種變態反應疾病。建議最好去醫院詳檢看看,確診後對症治療即可,避免盲目用葯延誤病情。
6、什麼是關節炎,關節炎會有什麼症狀
1.症狀
關節炎泛指發生在人體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炎性疾病,可分為數十種。我國的關節炎患者有1億以上,且人數在不斷增加。臨床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熱、痛、功能障礙及關節畸形,嚴重者導致關節殘疾、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不同類型的關節炎症狀有所區別,風濕性關節炎表現為遊走性關節痛,類風濕性關節炎表現為關節紅腫痛和僵直。外傷性關節炎表現為關節發腫、發痛和活動障礙。骨性關節炎表現為關節疼痛、僵硬。化膿性關節炎主要是局部紅、腫、痛、熱與全身中毒現象。其共同的現象有:
關節疼痛:是關節炎最主要的表現。
腫脹:是關節炎症的常見表現,與關節疼痛的程度不一定相關。
功能障礙:關節疼痛及炎症引起的關節周圍組織水腫,導致關節活動受限。慢性關節炎患者由於長期關節活動受限,可能導致永久性關節功能喪失。
2.體征
不同類型的關節炎體征也不同,可出現紅斑、畸形、軟組織腫脹、關節紅腫、滲液、骨性腫脹、骨擦音、壓痛、肌萎縮或肌無力、關節活動范圍受限及神經根受壓等體征。
關節炎的種類
1.類風濕關節炎:
該病是慢性關節炎最常見的類型之一。與遺傳、細菌及病毒感染、環境因素包括吸煙有關。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40-60歲女性更多見。以雙手小關節(手指關節、腕關節)受累多見,並表現為雙側受累。患者同時伴有晨起關節僵硬感持續大於1小時及關節活動受限。病情嚴重時可出現全身臟器受累。抗環瓜氨酸肽抗體為其特異性抗體。絕大多數患者類風濕因子陽性,但類風濕因子水平的高低與病情的活動度無絕對的相關性。
2.骨關節炎:
又稱退行性關節病、骨關節病,民間俗稱骨質增生。骨關節炎的發生與年齡和肥胖密切相關。45歲以下人群骨關節炎患病率僅為2%,而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68%。簡而言之,人到老年人到老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關節炎。各關節均可受累。但雙手小關節受累時多為雙手遠端指間關節。臨床可見患者遠端指間關節出現骨性突起。患者也可出現晨僵,但時間小於半小時。該類患者血中類風濕因子常為陰性。
3.痛風性關節炎:
該病與體內尿酸產生過多和(或)排出減少有關。過多的尿酸在關節局部沉積引起關節炎。其發病非常急,常由飲食過量或應激誘發,表現為關節紅腫熱痛。單關節受累多見,最常見的發病部位為大腳趾旁的骨性突起部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緩解也很迅速,不治療或經過葯物治療後一至兩周症狀可緩解,但容易再次復發。慢性痛風性關節炎則可以沒有明顯的間歇期,而表現為關節炎反復發作。
4.強直性脊柱炎:
青年男性多發,有明顯的家族發病傾向。主要累及脊柱、骶髂關節,也可出現外周關節受累。病變嚴重時可出現脊柱僵直,頸椎、腰椎、胸椎活動受限,出現「駝背」,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90%以上患者出現HLA-B27陽性,而類風濕因子陰性。
5.銀屑病關節炎:
又稱牛皮癬性關節炎。患者常伴有牛皮癬的皮膚表現。銀屑病關節炎關節病關節受累部分特點類似於類風濕關節炎,因此可能與類風濕關節炎混淆。但雙手小關節受累時多在手指末端指間關節。但骶髂關節和脊柱受在類風濕關節炎中少見。部分患者可能在關節炎出現時尚未出現皮膚病變,此類患者容易誤診。患者血清中類風濕因子陰性。
6.反應性關節炎:
起病急,發病前常有腸道或泌尿系感染史。外周大關節(尤其是下肢)非對稱性受累。骶髂關節及脊椎也可累及。關節外可表現為眼炎、尿道炎、龜頭炎,80%以上患者HLA-B27陽性,類風濕因子陰性。
7.腸病性關節炎:
潰瘍性結瘍炎患者可合並關節炎。關節症狀輕微,並常有其他腸外表現包括眼炎、皮疹等。
8.感染性關節炎:
與細菌感染有關。常見的病原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雙球菌、淋球菌、鏈球菌、結核桿菌。發病機制包括直接細菌感染所致和感染過程中細菌釋放毒素或代謝產物致病包括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猩紅熱後關節炎等。直接細菌感染所致的關節炎表現為關節紅腫熱痛,並出現關節功能障礙。下肢負重關節不對稱受累。大關節受累多見,如髖關節和膝關節。關節腔穿刺液常呈化膿性改變。塗片或培養可找到細菌。結核桿菌感染的關節炎好發於青年,有其他部位結核的證據包括肺或淋巴結結核。可有結節性紅斑,血清類風濕因子陰性。結核菌素試驗陽性。細菌代謝產物或毒素所致的關節炎1-2周可以自愈,關節症狀呈遊走性。
9.創傷性關節炎:
與關節創傷有關。
10.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關節:
自身免疫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征、硬皮病及腫瘤等在的發生、發展過程中也常常出現關節炎的表現。該類關節炎多為非侵蝕性關節炎,在原發疾病控制後部分關節炎可緩解。多不遺留關節功能障礙。
7、系統性紅斑狼瘡性關節炎的診斷依據是什麼?
疾病名稱:系統性紅斑狼瘡性關節炎
所屬部位:全身
症狀體征:發熱、皮疹、脫發、關節痛或關節炎、腎炎、漿膜炎、溶血性貧血、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及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等。
診斷依據:
目前應用最廣的是美國風濕病學會1982年修訂的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分類標准,符合其中4項或以上者即可診斷為系統性紅斑狼瘡:
①頰部皮疹;②盤狀皮損;③光線過敏;④口腔潰瘍;⑤關節炎;⑥漿膜炎;⑦腎臟損傷;⑧白細胞減少<4×109/l;淋巴細胞減少<1.5×109/l;溶血性貧血或血小板減少<100×109/l;⑨神經系統異常;⑩狼瘡細胞或抗DNA抗體或抗-SM抗體陽性,或梅毒血清試驗假陽性;(11)抗核抗體效價升高。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可由抗核抗體試驗確診:SLE活動期抗核抗體大多陽性,如抗核抗體陰性則排除本病之可能。抗核抗體試驗敏感可取代狼瘡細胞檢查診斷SLE是否存在。
病因:
系統性紅斑狼瘡性關節炎是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活動時期的一種表現,而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慢性炎性疾病,可累及許多器官系統,如皮膚、神經和漿膜等。病因不清,大多認為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產生抗核抗體,即是免疫學上異常的表現。本病黑人發病率較高,白人次之,亞洲人則少見。女性患病多,比男性高5~10倍。發病年齡2~90歲,但以20~40歲最多。女性發病率高,顯示出了一定的遺傳因素作用,另外可能與環境(陽光或紫外線、葯物、微生物病原體等) 、免疫、雌激素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導致機體免疫功能紊亂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