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退化性關節炎伴隨著小腿疼痛嗎?
?
2、腿關節痛是怎麼回事
大腿關節疼痛是一種常見的骨關節疾病,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受到大腿關節疼痛的困擾。造成關節疼痛的原因很多,一般可根據患者年齡、性別、發作部位、症狀特徵來判斷。長沙年輪骨科醫院專家介紹,任何原因導致的大腿關節疼痛,如能及時就醫,對症治療,一般都能或緩解。以下是常見的一些造成大腿關節疼痛的原因:
1.軟骨損傷主要是膝關節的半月板損傷,當膝關節微屈時,如果突然過度內旋伸膝或外旋伸膝(例如踢足球運動中,彎小腿轉身踢球的動作),就有可能引起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損傷會有明顯的膝部撕裂感,隨即關節疼痛、活動受限、走路跛行、關節活動時有彈響。
2.關節周圍韌帶損傷膝關節韌帶在膝關節微屈時的穩定性相對較差,如果此時突然受到外力導致外翻或內翻,則有可能引起內側或外側副韌帶損傷。患者會有明確的外傷史,膝關節疼痛、腫脹、瘀斑、活動受限。
3.關節滑膜炎由於外傷或過度勞損等因素損傷關節滑膜後會產生大量積液,使關節內壓力增高,導致關節疼痛、腫脹、壓痛,並有摩擦發澀的聲響。比如膝關節主動極度伸直時,特別是有一定阻力地做伸膝運動時,髕骨下部疼痛會加劇。在被動極度屈曲時,疼痛也會明顯加重。
4.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如紅斑狼瘡和牛皮癬,也會侵犯關節出現腫痛,這要靠血液化驗協助診斷。
5.兒童生長痛此類患者主要是處於生長期的兒童,男孩多見。疼痛部位常見於膝關節、髖關節等。這種情況是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由於處於生長階段的兒童骨骼生長相對較快,骨膜和局部肌肉生長發育不協調,從而引起不適,出現關節疼痛。也有人認為,這種疼痛是由低毒性感染引起的。
6.外傷性關節痛由於某種意外或事故,使肩、腕、膝、踝等部位的關節在沒有發生骨折等嚴重的情況下出現外傷(如軟組織損傷、骨折脫位等)而引起關節疼痛。
7.化膿性關節炎有全身其他部位感染的病史或局部外傷的病史,疼痛的關節可以有腫脹,部位深在也可能不明顯,但都有體溫升高、關節疼痛、不能活動、血象升高等現象。
3、腿部關節疼是缺什麼?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它是由於患者自己的免疫系統攻擊自己的關節組織,導致組織病變紅腫發炎而疼痛,而最近由希臘的科學家所進行的研究發現,地中海式飲食,能夠降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研究結果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期刊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Nutrition 1999;70:1077-1082 居住於雅典地中海一帶的民眾,他們的飲食中食用大量的橄欖油,各種青菜水果,與魚類,根據雅典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調查,居民中如果長年地養成食用這些地中海式的飲食習慣,發生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機會就會降低。 與過去研究結果有些不同的是,該研究中並未發現吃魚多的居民有類風濕性關節炎降低的現象,過去曾有研究指出,吃魚油能夠降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研究人員推論,可能是地中海地區的魚並非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魚類,而是淺海魚類,淺海魚的omega-3脂肪酸含量較低,但是地中海飲食中的橄欖油也含有多元不飽合脂肪酸,和深海魚類有相似的效果。 根據過去研究,地中海式的多青菜,多橄欖油的調理方法還能夠預防心臟腦血管疾病、癌症與老年記憶喪失。 飲食、營養調養對人們的生活十分重要,適當、合理的飲食不僅可以增強體質,延年益壽,而且可以輔助葯物,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類風濕性關節炎為一種慢性疾病,病人常因關節疼痛、活動減少、常年服葯等因素影響食慾與消化功能。而食物又是日常生活所需的營養及能量的主要來源。如果病人飲食的營養及能量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那麼,不僅所服葯物起不到治療作用,而且病情還會進一步惡化。所以飲食調養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來說非常重要。 首先,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應選用高蛋白、高維生素及容易消化的食物,經過合理的營養搭配及適當的烹調,盡可能提高患者食慾,使患者飲食中的營養及能量能滿足機體的需要。 其次,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不宜服用於病情不利的食物和刺激性強的食品,如辣椒等,尤其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急性期的病人及陰虛火旺型病人最好忌用。糖類及脂肪也要少用,這是因為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常選用糖皮質激素,導致糖代謝障礙,血糖增高,而脂類食物多粘膩,可使血脂膽固醇升高,造成心臟、大腦的血管硬化,並且對脾胃功能也有一定損害。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的食鹽用量也應比正常人少,因為鹽攝入過多會造成鈉鹽潞留。 另外,茶葉、咖啡、柑橘、奶製品也可能會使類風濕病人的症狀加重。 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同類型的患者,其飲食宜忌也各不相同,分述如下: (1)風熱型和濕熱型:風熱型主要症狀為關節遊走性疼痛,發熱,咽痛,便秘,小便搜赤,苔厚,舌紅,脈數或弦數,血沉也明顯增快;而濕熱型的病人可出現低熱、胸悶、納差、關節腫痛有積液、舌質紅、苔白膩、脈滑數、血沉增快等表現。出現這些症狀的病人應該多選用寒涼的飲食,如米仁粥、綠豆、生梨、豆卷、菊花菜、蘆根等,可以協助清除內熱;而不應食用溫熱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姜、桂皮、酒等,因為吃這些會傷陰助火,加重症狀。 (2)寒濕型:主要表現為關節腫痛或有積液,納差,大便搪薄,小便清長,畏寒,舌淡苔白膩,脈濡,血沉也增快。此型的患者應選用一些溫熱性的食物,如豬、牛、羊骨頭煮湯,及姜、桂皮、木瓜、葯酒等。 (3)肝腎兩虛型:這型患者可表現為關節疼痛畸形,肌肉萎縮,筋腱拘攣,畏寒,消瘦,面色無華,舌淡苔薄白或白膩,脈沉細,而血沉多不增速,或接近正常。此型患者可以多食一些補益的食品,如甲魚肉、雞肉、鴨肉、鵝肉、豬肉、牛肉、羊骨髓、胡桃、桂圓、芝麻等。 另外,關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的飲酒問題,也應根據病情辨證對待。因為酒性辛熱,助陽生火,能祛散寒邪,所以一般若患者伴有寒濕的表現時,可飲用一些葯酒類的酒劑。而伴有濕熱之象的患者,則不適宜於飲酒,因為酒熱傷肝,酒濕傷脾,如再浸入附子、肉桂、細辛一類的熱葯,會加重內熱和腫痛。此類病人如欲服葯酒,可選擇清涼性的葯物浸入酒中,使葯酒性質偏涼。對於一些不會飲酒的病人,可以稀釋或加入調料調味後飲用。 「醫食同源」,所以自古就有利用食物防治疾病的方法,簡稱為「食療」。食療具有方便、可長期服用而無副作用(當然需要對症選食)的特點,特別適用於慢性病變。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而言,食療作為葯物治療的輔助療法,佔有重要地位。下面簡單介紹一下不同食物對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同症狀的作用: ①苦瓜、苦菜、馬齒覽、絲瓜等食物,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緩解局部發熱、發痛等。 ②薏仁、豆腐、芹菜、山葯、扁豆等食物,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可用於緩解腫脹症狀。 ③蛇類、蟲類等活血通絡祛風止痛的食品,既可做菜,也可泡酒後飲用,可以緩解局部的紅腫熱痛症狀,還可起到防止病變向其他關節走竄的作用,因此是作用較強的食物。 ④剛開叫的公雞,配150克生薑(切成片),在鍋中燜燉,不放油鹽,可放少量白酒,1天內吃完。隔1周再服1次。公雞仔具有補虛益腎暖胃祛寒的作用,可緩解局部疼痛、關節肌肉無力。 ⑤童子鱔魚0.5干克,陰干,泡入1千克白酒中,1個月後即可飲用。每次飲酒50毫升,每天2次。童子鱔魚性溫善竄,有舒筋活絡、祛風除濕等功能,可緩解局部紅腫熱痛,防止病變向其他關節走竄,並對肩肘關節活動障礙效佳。 ⑥多種青菜、水果可以滿足人體對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纖維素的需求,同時具有改善新陳代謝的功能,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作用,從而緩解局部的紅腫熱痛症狀。 ⑦香菇、黑木耳等食品,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作用,可以緩解局部的紅腫熱痛等症狀。 ⑧瘦豬肉200克,辣椒根150克,共煮湯,調味後服用,每日分2次服。可以緩解劇烈疼痛症狀。 總之,很多食物都可以起到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症狀的作用,但我們選用食物時一定要對症,否則會影響效果。這里的對症主要是根據中醫學將類風濕性關節炎歸為痹症,並分為風痹、寒痹、濕痹、熱痹四型。根據不同的類型選用不同食品。一般而言,風痹宜用姜、蔥等;寒痹宜用胡椒、乾薑等食品;濕痹宜用苡仁、山葯等;熱痹宜用冬瓜、絲瓜、綠豆芽等。
4、小腿疼是啥原因?
引起腿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臨床表現也不盡相同,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是由於運動或是意外造成摔傷、扭傷、拉傷而引起的腿痛,首先應當到骨科就診,讓醫生排除有無骨折、肌腱的拉傷、損傷以及軟組織損傷。
二是在沒有外傷的情況下,關節部位腫脹、疼痛,應考慮是風濕性關節炎或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往往是遊走性的疼痛,患者感覺一會兒這里的關節痛,一會兒那裡的關節痛;類風濕常累及指間關節,臨床表現為晨僵,活動不靈活,此類情況應到風濕科就診,沒有風濕科的醫院一般內分泌科接診此類患者。
三是內科疾病引起的腿部腫脹、疼痛。心臟病、腎臟功能不健全者,以及糖尿病患者,都有可能出現腿部腫脹和疼痛,應及時到相應的專科進行診治。孫博士提醒,不論哪一種原因引起的腿部不適,都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就診時,一定要注意帶好自己以往的檢查記錄,並如實向醫生說明自己的身體狀況、患病情況及以往病史,以便醫生根據情況更准確地分析判斷病情,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
自我治療的手法分以下5個步驟:
1、捏跟腱:跟腱就是俗稱的懶筋,位於足跟的後上方。在床上用兩手的拇指和食指的中節稍用力分別捏兩側跟腱,以能耐受為度,捏20至30下即可。
2、推小腿:如果是小腿後面麻木疼痛,就推小腿肚兒;如果是小腿外側麻木疼痛,就推小腿靠小腳趾的那一側。方法是坐在凳子上,用掌根或大魚際由上向下保持壓力向下推,可以塗些「按摩乳」或隔著一層軟布,推20至30次。
3、點穴:第1個穴位在坐骨結節(臀溝中央能摸到的骨頭尖)和股骨大轉子(胯骨外側突出的骨頭)聯線的中點。第2個穴位是大腿後方中央。第3個穴位是在小腿肚中央。第4個在內踝的後方。跪在床上,用中指或拇指按在穴位上,以有酸麻脹感為佳,每個穴位點1分鍾。
4、抖腿:站立時,用健側腿持重,患側放鬆,手掌按在大腿後方左右抖動肌肉1至2分鍾,然後坐下,微屈膝關節,手掌按在小腿後方,左右抖動肌肉1至2分鍾。抖動要連續、流暢、自如。
5、牽拉:趴在床上,雙手抓住床頭,由家屬一人或兩人握緊患者的腳脖子向下方牽拉,待患者感到疼痛減輕或消失時,維持這種牽拉力,直至沒勁了為止,連續牽拉5至10次。
除了上述自我手法治療外,還應該注意保暖防潮,經常進行腰腿部的熱敷以及彎腰、伸腰、轉腰、蹲起活動,以利於腰腿痛的防治。
5、膝關節炎會引起大腿跟內側疼嗎
長期的飲食不注意節制,喜歡吃生冷性寒之物,給體帶來寒濕之氣,陰陽失調,出現關節不舒服,鄉下找點大銨草漚酒,平時飲食適當清淡,少吃生冷油膩辛辣之物。
6、老年人腿根疼是什麼病
內側?還是外側?內側(靠近陰莖根部)多是精索靜脈炎、附睾炎,極少見淋巴結核和睾丸癌;外側,多見股骨頸壞死早期、脈管炎,退行性髖關節炎;少見隱形骨折、骨裂。
還是去醫院查查,不就知道怎麼回事啦。網路是江湖,有病去醫院。查理楊大叔
7、小腿疼痛
引起腿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臨床表現也不盡相同,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是由於運動或是意外造成摔傷、扭傷、拉傷而引起的腿痛,首先應當到骨科就診,讓醫生排除有無骨折、肌腱的拉傷、損傷以及軟組織損傷。
二是在沒有外傷的情況下,關節部位腫脹、疼痛,應考慮是風濕性關節炎或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往往是遊走性的疼痛,患者感覺一會兒這里的關節痛,一會兒那裡的關節痛;類風濕常累及指間關節,臨床表現為晨僵,活動不靈活,此類情況應到風濕科就診,沒有風濕科的醫院一般內分泌科接診此類患者。
三是內科疾病引起的腿部腫脹、疼痛。心臟病、腎臟功能不健全者,以及糖尿病患者,都有可能出現腿部腫脹和疼痛,應及時到相應的專科進行診治。孫博士提醒,不論哪一種原因引起的腿部不適,都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就診時,一定要注意帶好自己以往的檢查記錄,並如實向醫生說明自己的身體狀況、患病情況及以往病史,以便醫生根據情況更准確地分析判斷病情,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
腰腿痛的自我手法治療
腰痛伴有腿痛的患者可採用自我手法治療,自我手法治療簡便易行,適合患者和家屬自行操作。那麼,有哪些腰痛伴有腿痛的病症適合自我手法治療呢?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牽涉性腿痛,多見於老年人,他們的腰部並沒有特別嚴重的疼痛和不舒適,只是覺得活動不靈便。腿痛的特點是隱痛不適,白天輕晚上重,X光片上只顯示長了程度不同的骨刺;二是下肢動脈功能不全,這種腰腿痛的特點是,行走時加重,休息片刻後迅速消失;三是下肢供血障礙,它的疼痛規律是活動時不加重,休息後也不減輕,只有經常變換姿勢和體位才能緩解;四是老年脊柱強硬,檢查可發現胸椎、腰椎各方向的活動都達不到正常范圍,腰背部肌肉發僵。腰和腿持續隱痛不適,休息後反而加重,活動時才感到輕松;五是退行性脊椎滑脫,這是老年人得的一種病,腰腿的疼痛不適只有在溫暖的環境或熱敷後才能緩解,休息不活動時反而加重。X光片上顯示下關節突增生,腰椎向前滑脫不超過五分之四,一般多發生在第4腰椎。
自我治療的手法分以下5個步驟:
1、捏跟腱:跟腱就是俗稱的懶筋,位於足跟的後上方。在床上用兩手的拇指和食指的中節稍用力分別捏兩側跟腱,以能耐受為度,捏20至30下即可。
2、推小腿:如果是小腿後面麻木疼痛,就推小腿肚兒;如果是小腿外側麻木疼痛,就推小腿靠小腳趾的那一側。方法是坐在凳子上,用掌根或大魚際由上向下保持壓力向下推,可以塗些「按摩乳」或隔著一層軟布,推20至30次。
3、點穴:第1個穴位在坐骨結節(臀溝中央能摸到的骨頭尖)和股骨大轉子(胯骨外側突出的骨頭)聯線的中點。第2個穴位是大腿後方中央。第3個穴位是在小腿肚中央。第4個在內踝的後方。跪在床上,用中指或拇指按在穴位上,以有酸麻脹感為佳,每個穴位點1分鍾。
4、抖腿:站立時,用健側腿持重,患側放鬆,手掌按在大腿後方左右抖動肌肉1至2分鍾,然後坐下,微屈膝關節,手掌按在小腿後方,左右抖動肌肉1至2分鍾。抖動要連續、流暢、自如。
5、牽拉:趴在床上,雙手抓住床頭,由家屬一人或兩人握緊患者的腳脖子向下方牽拉,待患者感到疼痛減輕或消失時,維持這種牽拉力,直至沒勁了為止,連續牽拉5至10次。
除了上述自我手法治療外,還應該注意保暖防潮,經常進行腰腿部的熱敷以及彎腰、伸腰、轉腰、蹲起活動,以利於腰腿痛的防治。
摘自《常見腰腿痛防治指南》
腰腿痛的葯物治療
葯物治療腰腿痛是醫生最早、最常用的方法。它不僅可解除病人的疼痛,並可控制由腰腿痛而引起的失眠或其他生理機能的紊亂。
鎮痛葯物種類很多,國際疼痛研究會將鎮痛葯分為麻醉性鎮痛葯和非麻醉性鎮痛葯,並將非麻醉性鎮痛葯又分為中樞性和周圍性兩類。
一.麻醉性鎮痛葯
一般指能成癮的鎮痛葯,此類葯連續反復使用可產生依賴性和成癮。這類葯物的使用國家有嚴格管理條例,對一般腰腿痛的病人,醫生是不會應用此類葯物的。
二.非麻醉性鎮痛葯
此類葯包括解熱鎮痛葯、抗炎鎮痛葯等,常用的有阿司匹林、布洛芬、痛力克、荼普生、吲哚美辛等。
三.家庭如何正確使用止痛葯
止痛葯是家庭常用葯,是解除病人疼痛的一類葯物。腰腿痛患者,用止痛葯應注意以下幾點:
1、首先要知道自己患腰腿痛的病因,這當然要到醫院就診,或已有醫生的明確診斷,要對症下葯。
2、有過去用葯史記錄,如在以前應用止痛葯的過程中,出現過敏反應或白細胞減少者,不宜再次使用同類止痛葯。
3、過去有胃痛或潰瘍病出血忌服去痛片類含非那西汀、氨基比林、苯巴比妥和咖啡因止痛葯。因這些成分在正常情況下,對胃和十二指腸粘膜有較強刺激性。如需用時,可採用腸溶片或抗酸止痛葯等復方制劑。
4、止痛葯應選曾用過的葯物,以小劑量為宜,大劑量只能延長止痛作用時間,並不能增加效果,而不良反應可隨劑量加大而相應增多。
5、用止痛葯後,疼痛消失,應及早減量,以免產生成癮性成葯物依賴佳。對麻醉性止痛葯更不能長期用。
6、現在就醫是大病去醫院,小病上葯店。到葯店選購止痛葯,對葯物廣告不可不信,更不可全信。廠商做廣告無非是為了推銷自己的產品,其科學性、真實性往往要打折扣。
7、一些特殊腰腿痛患者,服止痛葯要特點注意,特別是孕婦一般不要用止痛葯,以免危害胎兒,若服用必須在醫生指導下用葯。老年病人肝腎功能減退,常伴有其他疾病,葯物代謝速度慢,吃葯更應慎重,最好在醫生指導下用止痛葯。
摘自《常見腰腿痛防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