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膩合性關節炎

膩合性關節炎

發布時間:2021-03-10 08:03:32

1、裂合關節炎

你好:
復方乙醯水楊酸片 又叫阿司匹林 英文名Aspirin
葯理:
葯效學
①鎮痛作用:主要是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覺對機械性或化學性刺激敏感的物質(如緩激肽、組胺)的合成,屬於外周性鎮痛葯。但不能排除中樞鎮痛(可能作用於下視丘)的可能性;②消炎作用;確切的機制尚不清楚,可能由於本品作用於炎症組織,通過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應的物質(如組胺)的合成而起消炎作用,抑制溶酶體酶的釋放及白細胞活力等也可能與其有關;③解熱作用:可能通過作用於下視丘體溫調節中樞引起外周血管擴張,皮膚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熱增加而起解熱作用,此種中樞性作用可能與前列腺素在下視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關;④抗風濕作用:本品抗風濕的機制,除解熱、鎮痛作用外,主要在於消炎作用;⑤對血小板聚集的抑製作用:是通過抑制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環氧酶( prostaglandin cyclooxygenase)、從而防止血栓烷A2(thromboxane A2TXA2)的生成而起作用(TXA2可促使血小板聚集)。此作用為不可逆性。
葯動學
口服後吸收迅速、完全。在胃內已開始吸收,在小腸上部可吸收大部分。吸收率與溶解度、胃腸道pH有關。食物可降低吸收速率,但不影響吸收量。腸溶片劑吸收慢。本品與碳酸氫鈉同服吸收較快。吸收後分布於各組織,也能滲入關節腔、腦脊液中。阿司匹林的蛋白結合率低,但水解後的水楊酸鹽蛋白結合率為65~90%。血葯濃度高時結合率相應地降低。腎功能不良及妊娠時給合率也低。半衰期為15~20小鍾; 水楊酸鹽的半衰期長短取決於劑量的大小和尿pH, 一次服小劑量時約為2~3小時; 大劑量時可達20小時以上, 反復用葯時可達5~18小時 。一次口服阿司匹林0.65g後,在乳汁中的水楊酸鹽半衰期為3.8~12.5小時。本品在胃腸道、肝及血液內大部分很快水解為水楊酸鹽,然後在肝臟代謝。代謝物主要為水楊尿酸(salicyluric acid)及葡糖醛酸結合物, 小部分氧化為龍膽酸(gentisic acid)。一次服葯後1~2 小時達血葯峰值。鎮痛、解熱時血葯濃度為25~50μg/ml; 抗內濕、消炎時為150~300μg/ml。血葯濃度達穩定狀態所需的時間隨每日劑量及血葯濃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大劑量用葯(如抗風濕)時可長達7天。 長期大劑量用葯的患者,因葯物主要代謝途經已經飽和,劑量微增即可導致血葯濃度較大的改變。本品大部分以結合的代謝物、小部分以游離的水楊酸從腎臟排泄。服用量較大時,未經代謝的水楊酸的排泄量增多。個體間可有很大的差別。尿的pH對排泄速度有影響, 在鹼性尿中排泄速度加快,而且游離的水楊酸量增多,在酸性尿中則相反。
適應症:
水楊酸類鎮痛、消炎、解熱、抗風濕及抑制血小板聚集葯,臨床可用於下列情況。
(1)鎮痛、解熱:可緩解輕度或中度的疼痛,如頭痛、牙痛、 神經痛、肌肉痛及月經痛,也用於感冒、流感等退熱。本品僅能緩解症狀,不能治療引起疼痛、發熱的病因,故需同時應用其他葯物參因治療。
(2)消炎、抗風濕:為治療風濕熱的首選葯物,用葯後可解熱、減輕炎症,使關節症狀好轉,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風濕的基本病理改變,也不能預防心臟損害及其他合並症。如已有明顯心肌炎,一般都主張先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在風濕症狀控制之後、停用激素之前,加用本品治療,以減少停用激素後引起的反跳現象。
(3)關節炎:除風濕性關節炎外, 本品也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可改善症狀,為進一步治療創造條件。此外,本品用於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幼年型關節炎以及其他非風濕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也能緩解症狀。
(4)抗血栓:本品對血小板聚集有抑製作用,阻止血栓形成, 臨床可用於預防暫時性腦缺血發作、心肌梗塞、心房顫動、人工心臟瓣膜、動靜脈瘺或其他手術後的血栓形成。也可用於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
* 5.兒科用於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症(川崎病)的治療。
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口服。①解熱、鎮痛,一次 0.3—0.6g,一日 3次,必要時每 4小時 1次。②抗風濕,一日 3—5g(急性風濕熱可用到7~8g),分 4次口服。③抑制血小板聚集,尚無明確用量,多數主張應用小劑量,如 50—150mg,每 24小時 1次。④治療膽道蛔蟲病,一次 1g,一日 2—3次,連用 2—3日;陣發性絞疼停止 24小時後停用,然後進行驅蟲治療。
2.小兒常用量口服。①解熱、鎮痛,每日按體表面積 1.5g/平方米,分 4~6次口服,或每次按體重 5— 10mg/kg,或每次每歲60mg,必要時 4~6小時 1次:②抗風濕,每日按體重80~100mg/kg,分 3—4次服,如 1—2周未獲療效,可根據血葯濃度調整用量。有些病例需增至每日 130mg/kg。
其他:小兒用於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征(川崎病),開始每日按體重 80— 100mg/kg,分 3—4次服,熱退2—3天後改為每日 30mg/kg,分 2—4次服,連服 2月或更久,血小板增多、血液呈高凝狀態期間,每日 5—10mg/kg,1次頓服。
[制劑與規格]阿司匹林片(1)0.075g (2)0.3g(3)0.58
(1).解熱鎮痛:每次服0.3-0.6g,一日3次,或需要時服.(2).抗風濕:每次服0.5-1g,一日3-5次, 服時宜嚼碎,可與碳酸鈣,氫氧化鋁或胃舒平合用,一療程3月;小兒一日0.1g/kg,分3次服, 前3日用半量減少反應.(3).預防血栓、動脈粥樣硬化及心肌梗塞:0.3/次,一日1次; 預防暫時性腦缺血,每次0.6g,一日2次. (4).治療膽道蛔蟲:每次1g,一日2-3次,連服2-3日.(5).治療X線照射或放療引起的腹瀉,每次服0.6-0.9g,一日4次.(6).治足癬,先用溫開水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洗滌,然後本品粉末撒布患處,一般2-4次可愈.水楊酸類早晨給葯達峰時間長,半衰期長,晚間相反.合理給葯應早晨用量略增加.晚間加服一次.(徐叔雲:安徽醫學.1984.)
禁用慎用:
(1)交叉過敏反應。對本品過敏時也可能對另一種水楊酸類葯過敏。但是對本品過敏者不一定對非乙醯化的水楊酸類葯過敏。
(2)本品易於通過胎盤。動物試驗在前 3個月應用本品可致畸胎,如脊椎裂、頭顱裂、面部裂、腿部畸形,以及中樞神經系統、內臟和骨骼的發育不全。在人類也有報道應用本品後發生胎兒缺陷者。此外在妊娠後期 3個月長期大量應用本品可使妊娠期延長,有增加過期產綜合征及產前出血的危險。在妊娠最後 2周應用,可增加胎兒出血或新生兒出血的危險。在妊娠晚期長期用葯也有可能使胎兒動脈導管收縮或早期閉鎖,導致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及心力衰竭。曾有在妊娠晚期過量應用或濫用增加死胎或新生兒死亡的發生率(可能由於動脈導管閉鎖、產前出血或體重過低)的報道,但是應用一般治療劑量尚未發現上述副作用。
(3)本品可在乳汁中排泄,哺乳期婦女口服 650mg,5—8小時後乳汁中葯物濃度可達 173—483μg/ml,故長期大劑量用葯時嬰兒有可能產生不良反應。
(4)老年患者服用本品易出現毒性反應。
(5)小兒患者,尤其是有發熱及脫水者,易出現毒性反應。急性發熱性疾病,尤其是流感及水痘患兒應用本品,可能與發生瑞氏綜合征(Reye』s syndrome)有關,中國尚不多見。
(6)下列情況應禁用:①有出血症狀的潰瘍病或其他活動性出血時;②血友病或血小板減少症。
(7)下列情況時應慎用:①有哮喘及其他過敏性反應時;②潰瘍病或腐蝕性胃炎;③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陷者(本品偶見引起溶血性貧血);④痛風(本品可影響其他排尿酸葯的作用,小劑量時可能引起尿酸滯留);⑤肝功能減退時可加重肝臟毒性反應,加重出血傾向,肝功能不全和肝硬變患者易出現腎臟不良反應;⑥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壓,大量用葯時可能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腫;⑦腎功能衰竭時可有加重腎臟毒性的危險。
12歲以下兒童可能引起雷耶氏綜合症,高尿酸血症,長期使用可引起肝損害. 妊娠期婦女避免使用。飲酒者服用治療量阿司匹林,會引起自發性前房出血,所以創傷性前房出血患者不宜用阿司匹林。剖腹產或流產患者禁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使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缺陷的溶血性貧血患者的溶血惡化;新生兒、幼兒和老年人似對阿司匹林影響出血特別敏感。治療劑量能使2歲以下兒童發生代謝性酸中毒、發熱、過度換氣及大腦症狀;
給葯說明:
①應與食物同服或用水沖服,以減少對胃腸的刺激;②扁桃體摘除或口腔手術後7日內應整片吞服,以免嚼碎後接觸傷口,引起損傷;③外科手術病人,應在術前 5天停用。以免引起凝血障礙;④用於治療關節炎時,劑量應逐漸增加,直到症狀緩解,達有效血葯濃度(其時可出現輕度毒性反應如耳鳴、頭痛等,在小兒、老年人或耳聾患者中,這些症狀不是可靠指標)後開始減量;但用量的調整不宜頻繁,一般不超過每周一次,當然如出現了副作用還應迅速減量;水楊酸類葯血葯濃度達穩態一般需要 7天;⑤有脫水的患者(尤其是小兒)應減少劑量。
長期大量用葯時應定期檢查紅細胞壓積、肝功能及血清水楊酸含量測定。
不良反應:
一般用於解熱鎮痛的劑量很少引起不良反應。長期大量用葯(如治療風濕熱)、尤其是當葯物血濃度>200μg/ml時則較易出現副作用。血濃度愈高,副作用愈明顯。
(1)較常見的有惡心、嘔吐、上腹部不適或疼痛(由於本品對胃粘膜直接刺激引起)等胃腸道反應(發生率 3—9%)。
(2)較少見或很少見的有(發生率<3%);①胃腸道出血或潰瘍,表現為血性或柏油樣便,胃部劇痛或嘔吐血性或咖啡樣物,多見於大劑量服葯患者;據報道每天服用 4—6g者有 70%每天出血 3—10ml,有潰瘍形成者出血量可更多,並可引起失血性貧血;服用腸溶片劑很少有胃腸刺激反應;②支氣管痙攣性過敏反應,表現為呼吸短促、呼吸困難或哮喘、胸悶;③皮膚過敏反應,表現為皮疹、蕁麻疹、皮膚瘙癢等;④肝、腎功能損害,與劑量大小有關,尤其是劑量過大使血葯濃度達 250μg/ml時易發生。損害均是可逆性的,停葯後可恢復。
(3)逾量或中毒表現:①輕度,即水楊酸反應(salicylism),多見於風濕病用本品治療者,表現為頭痛、頭暈、耳鳴、耳聾、惡心、嘔吐、腹瀉、嗜睡、精神紊亂、多汗、呼吸深快、煩渴、手足不自主運動(多見於老年人)、視力障礙等;②重度,可出現血尿、抽搐、幻覺、重症精神紊亂、呼吸困難、無名熱等;兒童患者精神及呼吸障礙更明顯;過量時實驗室檢查可有腦電圖異常、酸鹼平衡改變(呼吸性鹼中毒及代謝性酸中毒)、低血糖或高血糖、酮尿、低鈉血症、低鉀血症及蛋白尿。
可引起胃腸道刺激,出血或不適,溶血性貧血,干擾血小板功能,血管神經性水腫,皮疹,哮喘,劑量過大有頭暈,耳鳴,出汗,惡心,嘔吐,精神失常或錯亂,過度換氣,神志不清,心源性虛脫,呼吸困難. 12歲以下兒童可能引起雷耶氏綜合症,高尿酸血症,長期使用可引起肝損害。
相互作用:
(1)與其他非甾體抗炎鎮痛葯同用時療效並不加強,而胃腸道副作用(包括潰瘍和出血)增加;此外,由於對血小板聚集的抑製作用加強,還可增加其他部位出血的危險。本品與對乙醯氨基酚長期大量同用有引起腎臟病變的可能。
(2)與任何可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血小板減少、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或胃腸道潰瘍出血的葯物同用時,可有加重凝血障礙,引起出血的危險。
(3)與抗凝葯(雙香豆素、肝素等)、溶栓葯(鏈激酶、尿激酶)同用,可增加出血的危險。
(4)尿鹼化葯(碳酸氫鈉等)、抗酸葯(長期大量應用)可增加本品自尿中排泄,使血葯濃度下降。但當本品血葯濃度已達穩定狀態而停用鹼性葯物,又可使本品血葯濃度升高到毒性水平。碳酸酐酶抑制葯可使尿鹼化,但可引起代謝性酸中毒,不僅能使血葯濃度降低,而且使本品透入腦組織中的量增多,從而增加毒性反應。
(5)尿酸化葯可減低本品的排泄,使其血葯濃度升高。本品血葯濃度已達穩定狀態的患者加用尿酸化葯後可能導致本品血葯濃度升高,毒性反應增加。
(6)糖皮質激素(簡稱激素)可增加水楊酸鹽的排泄,同用時為了維持本品的血葯濃度,必要時應增加本品的劑量。本品與激素長期同用,尤其是大量應用時,當激素減量或停葯時可出現水楊酸反應(salicylism),甚至有增加胃腸潰瘍和出血的危險。
(7)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葯物的降糖效果可因與大量本品同用而加強、加速。
(8)與甲氨蝶呤(MTX)同用時,可減少甲氨蝶呤與蛋白的結合,減少其從腎臟的排泄,使血濃度升高而毒性反應增加。
(9)丙磺舒或磺吡酮(sulfinpyrazone)的排尿酸作用,可因同時應用本品而降低;當水楊酸鹽的血葯濃度>50μg/ml時降低即明顯,>100—150μg/ml時更甚。此外,丙磺舒可降低水楊酸鹽自腎臟的清除率,從而使後者的血葯濃度升高。
它與其他非激素類消炎葯或糖激素類合用,有加強對胃的刺激作用。激素有一些降低水楊酸濃度的作用,二者合用後如停用激素,則血中水楊酸濃度升高而中毒。它有加強甲氨蝶呤、磺胺及丙戊酸的作用。它降低卡托普利的降壓作用。用碳酸酐酶抑制劑治療青光眼時,阿司匹林可促使發生代謝性酸中毒。乙醇可加強阿司匹林所致的出血時間延長及胃出血。它不能與抗凝葯物合用。

2、劣合性關節炎看什麼科

1、骨性關節炎非葯物治療 包括患者的健康教育、自我訓練、減肥、有氧操、關節活動度訓練、肌力訓練、助行工具的使用、膝內翻的楔行鞋墊、職業治療及關節保護、日常生活的輔助設施等等。歐美國家相當一部分患者通過以上治療可以減輕症狀,恢復正...6318

3、顳合關節炎的痛苦

顳頜關節炎的針灸治療

一、體針(之一)
(一)取穴
常用穴:下關、嚼中、聽宮。
備用穴:通里、太陽、足三里、合谷。
嚼中穴位置:下關穴與頰車穴連線之中點。
(二)治法
以常用穴為主,酌取備用穴,每次選3~4穴。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先直刺入,用輕微的手法捻轉提插,至得氣後,即以中強刺激,作平補平瀉手法1~2分鍾,使針感強烈。留針30分鍾,每5~10分鍾行針1次,手法同上。去針後,再在壓痛明顯處按摩1~3分鍾。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二、體針(之二)
(一)取穴
常用穴:外關、耳門、頰車。
備用穴:合谷。
(二)治法
常用穴按損傷情況選取。翼外肌功能亢進或/和痙攣及其合並關節後區損傷者,取同側外關;關節後區損傷取耳門穴;翼內肌痙攣取頰車穴。另外配合谷。快速進針,得氣後給予中強刺激,同時令患者活動患部,留針3~5分鍾,再作1次運針,取出。隔日1次,6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5天。

三、針灸
(一)取穴
常用穴:聽宮、聽會、下關、阿是穴、頰車。
備用穴:肝俞、腎俞、足三里、合谷。
阿是穴位置:病損局部。
(二)治法
每次取常用穴2~3穴,酌加備用穴1~2穴。以28號1.5~2寸毫針,進針得氣後施平補平瀉法。然後留針,用1寸長之艾條段置於常用穴之針柄上,從下端點燃,燃完為止,如患者覺太燙,可在下方置一硬紙片。阿是穴不針,用艾條1根,燃著後作雀啄或迴旋灸法,每次4~5分鍾,局部潮紅為宜。每次留針15~20分鍾。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停治4~5日,繼續下一療程。

四、電針
(一).取穴:
常用穴:①上關、耳門、翳風;②下關、聽宮、頰車。
備用穴:合谷。患側肌萎縮加足三里、內關;病久患側頜面隆起加地倉、大迎;伴頭痛,加太陽、頭維、率谷。
(二)治法
常用穴每次取1組,均針患處,備用穴一般取雙合谷,據症酌加。針刺得氣後,接通電針儀(以採用G-6805治療儀為好),面部穴接陰極,肢體穴接陽極,亦可上部穴接陽極,下部穴接陰極。電壓8~12伏,用疏密波,電流強度宜逐漸由弱至強,以患者可忍受為度。如因偏咀嚼久引起頜面部兩側不對稱,即患側頜面隆起者,可先重瀉合谷後,再通電刺激。通電時間為10~15分鍾。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間歇3日後再繼續下一療程。

五、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下關、合谷。
(二)治法
以小功率氦氖激光治療儀進行照射,2穴均取。光源距照射穴區距離為70~80厘米,垂直照射,劑量多用8毫伏,少數可加至10毫伏。每穴照射8~10分鍾。每日1次,10日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天。

六、耳針
(一)取穴
常用穴:顳頜點。
備用穴:面頰、上頜、下頜、三焦、肝、膽。
顳頜點位置:位於對耳屏處耳軟骨彎曲部的外緣突出點,相當於《耳穴國際標准化方案》之對屏尖區。
(二)治法
一般僅取常用穴,如效不顯,酌加備用穴。探得敏感點後用30號5分針,直刺進針,即有明顯疼痛,疼痛愈明顯,效果愈好,如無疼痛感,可在原位提針,使針尖略移位,直至探索到疼痛點為止。針刺病痛一側,如兩側疼痛,可針雙側。留針20分鍾,中間捻針1次,強度以各人耐受情況決定。亦可以用0.7×0.7厘米正方形小膠布,內置王不留行籽或磁珠一粒,貼於該穴,即行按壓,患者感覺明顯疼痛為佳,無疼痛,可在原位作前、後、上、下移動,探索到疼痛為止,按壓時間15~20分鍾。據病痛情況取一側或兩側。備用穴每次取3~4穴,用上述耳穴壓丸法。耳針和壓丸均為隔2日1次,3次為一療程。

七、穴位埋針
(一)取穴
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為壓痛點,多在髁狀突外側。
(二)治法
選34號5毫米長之皮內針,局部消毒後,將其刺入阿是穴,用膠布固定,並作按壓,使之有明顯酸脹感。囑患者每日自行按壓1~2次,每周換埋2次,3次為一療程。

八、葯罐(之一)
(一)取穴
下關、頰車。
(二)治法
每次取1穴拔罐。操作:將葯酒5毫升,倒入去底磨平之青黴素樣式瓶中,再倒置於穴位上。底邊緣,可先用凡士林塗拭,以便與此膚密切接觸。然後用射器抽去瓶中空氣,使成負壓,吸附於穴位,並使葯液完全與皮膚觸,留罐20分鍾。隔日1次,穴位輪用,10次為一療程。
葯酒制備:伸筋草60克、鑽地風60克、威靈仙60克、三七30克、木瓜120克,在白酒約2500毫升中浸泡2個月後備用。

九、葯罐(之二)
(一)取穴
常用穴:上關、下關、頰車、大迎、天牖、

4、嚙合關節炎能不能根治

?

5、聶合性關節炎是怎麼回事?

?

6、聶合關節炎的治療

這種疾病平時要注意少張大口,少吃較硬的食物,少說話,盡量讓關節多休息,在家可用熱毛巾做熱敷,還可對關節附近的肌肉做按摩。

顳頜關節炎
顳頜關節炎,俗稱掛鉤疼,是指由於顳頜關節功能紊亂或結構損傷而引起的疼痛,活動障礙等症狀的綜合征。
疼痛位於耳前的深處,並且可由該處放射。疼痛可彌散到整個一側面部,性質為鈍痛,程度為輕度或中度,咀嚼、說話、咬牙等活動可誘發和加重疼痛。

主要臨床症狀:
(1)關節彈響 絕大多數都有關節彈響存在,單側多見,有的伴有疼痛。
(2)關節疼痛 主要表現在開口和咀嚼運動時關節周圍肌肉群的疼痛,不紅腫。疼痛的性質為隱痛、鈍痛或短暫刺痛,在關節處可有壓痛。
(3)下頜運動異常 開口度異常,表現為開口過大或過小,正常開口度平均3.7厘米左右,超過4厘米為張口過大,小於2厘米為張口過小;開口型異常,表現為開口時下頜中線偏斜或歪曲。有時開口運動出現絞鎖。
(4)其他頭痛、頭暈、耳鳴、耳悶、眼花、眼脹,以及吞咽困難、咀嚼肌酸脹不適等。

發病原因:
此病發病原因復雜,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認為和以下因素有關。
①患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綜合征病人,可有情緒焦急、壓抑、心理紊亂、失眠等全身症狀。
②檢查本病病人,發現不少有咬合關系明顯紊亂,如牙尖早接觸、後牙缺失、重度磨耗、智齒錯位萌出等。
③兩側關節發育不對稱,偏側咀嚼習慣造成關節負荷過重,關節局部遭受意外損傷等。

注意事項和治療:
本病的治療原則:由於本病的病因和發病機理尚未完全明了,在治療上還缺乏根治的方法。
1.消除一切不利的精神心理因素,如改善神經衰弱症狀,指出預後良好,增強信心,並適當用鎮靜安眠葯。
2.避免開口過大造成關節扭傷,如打哈欠.大笑。受寒冷刺激後,防止突然進行咀嚼運動,以免引起肌痙攣.關節韌帶的損傷。糾正不良咀嚼習慣,如單側咀嚼,夜間咬牙。
3.應每日進行張口練習,如張口受限時。消除有害刺激,如治療牙周炎,拔除阻生智齒,修復缺牙,矯正錯合等。改變單側咀嚼習慣,忌食硬物,治療夜間磨牙等。
4.可做翼外肌封閉
5.可做針刺療法
6.可做鈣離子導入
7.可口服鎮靜及解痙葯物
8.紅外線.超短波.激光.臘療.按摩及局部熱敷等,也有一定療效
9.治療間勿進行過度開閉口運動.前伸運動側方運動以及實驗有無彈響或疼痛的存在:勿咀嚼堅硬食物.
10.如果顳頜關節器質性破壞,並經保守治療無效者,去醫院可手術治療。

平時注意少吃一些較硬的食物,最好不吃口香糖,打哈欠的時候盡量不張大嘴,建議去醫院做理療。我也是一名顳頜關節炎患者,這個病捆擾我已經3年了,曾經打過針,但效果不佳,吃東西或者張大嘴的時候總是響,嚴重時連嘴都張不開,但暑假的時候,做了一周的理療,現在已完全康復,不管怎麼張大嘴,都沒事了,也不疼了,效果挺好的,我是在北京口腔醫院做的理療,那裡是治療這個病的專科醫院,建議去看看,希望你早日康復。

與膩合性關節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