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膝骨關節炎病友群

膝骨關節炎病友群

發布時間:2021-02-26 10:04:16

1、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如何預防及鍛煉?

山東省立骨科袁林醫生表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常見的由多種因素導致的慢性關節疾患,起病變特點是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和關節周圍的繼發性骨質增生。好發於50歲以上的人群,女性略多。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就診?


一旦出現以下情況需要及時就診:

一、下蹲、起立、上下樓梯出現膝關節疼痛或疼痛加重。

二、膝關節晨起有僵硬感,稍微活動後減輕。

三、膝關節屈伸活動時會聽到彈響、感到摩擦感並疼痛感。

四、遇寒後膝關節疼痛加重。

五、膝關節變形,活動度欠佳,蹲下起不來、起來蹲不下。


預防膝關節骨關節關節炎方法:


1、減輕體重

膝關節是人體的主要承重關節,體重越大,膝關節壓力越大,磨損也就越快。因體重導致膝關節炎的患者,近幾年在病人群占據了很大比例。


2、盡量不穿高跟鞋

高後跟讓人體重心前傾,為維持重心穩定,膝關節局部壓力增加,久之易導致膝關節韌帶鬆弛和軟骨磨損。建議女性生活中應多穿平跟軟底鞋以吸收震盪和平衡膝關節負荷。

3、減少頻繁登高及長時間快走

現代人喜歡選擇登山、爬樓梯、快步走來健身,但如果過度,也會帶來負面效應,致使加速膝關節的軟骨磨損,加快關節炎發生。很多年輕患者都是在經常爬山、爬樓後做過早出現骨性關節炎。走路鍛煉身體簡單有效,建議每分鍾不超過100步和鍛煉時間不超過1小時,保護好關節。運動前做好充分熱身。


4、服用維生素ACE及補足D

女性患膝關節炎的比率遠超於男性,特別是更年期後由於體內雌性激素大量下降,軟骨變薄變脆不耐磨損。對女性來說:多曬太陽、多喝牛奶、服用維生素A、C、E及補足維生素D等對骨性關節炎有良好的預防作用。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功能鍛煉方法

1、股四頭肌等張收縮訓練

直腿抬高鍛訓練:仰卧位,下肢伸直抬起,保持足跟距離床面15-30cm左右,堅持20-30秒,放下休息5-10秒,再抬起,反復訓練。

2、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

患者取仰卧位,膝關節伸直,股四頭肌盡力收縮,保持10-15 s,放鬆5 s,反復訓練。

3、膝關節屈伸活動法

患者坐在床邊,雙膝置於床旁,然後盡量伸直膝關節,保持伸直位,保持10-15s,緩慢屈曲膝關節,反復進行鍛煉。

2、想了解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如何治療才好?

一定要多注意休息,平時多注意保暖!

3、膝骨性關節炎能治好嗎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可以治癒嗎

關節炎早期,有一定的幾率能夠治好,這取決於損傷的部位
關節炎晚期依靠傳統方法,保守治療,並不能治癒,只能起到鎮痛,緩解病情的作用
建議嘗試桐廬華醫醫院的SVF技術,該技術與幹細胞技術類似,對治療關節炎效果明顯,取自脂肪的有效治療成分可促進關節病灶的修復再生,達到治療的目的

4、膝骨關節炎做關節鏡微創手術有用嗎?膝骨關節炎怎麼治療好呢?

膝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為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多患於中老年人群,其症狀多表現為膝蓋紅腫熱痛、上下樓梯痛、坐起立行時膝部酸痛不適等症狀,有時也會伴發腫脹、關節彈響、關節積液等,如不及時治療或進行非正規治療,則會引起關節畸形,殘廢。在膝關節部位還常患有膝關節滑膜炎、韌帶損傷、半月板損傷、膝關節游離體等關節疾病。 

而關節鏡清理手術就像吸塵器一樣,可以清除膝關節腔內與關節疼痛相關的物質 ,比如說軟骨碎片、磨損顆粒、炎性因子、結晶體等,對於早、中期的膝骨關節炎患者,且膝蓋沒有較明顯的變形時,如果存在游離體、半月板撕裂移位、髕骨軌跡不良、滑膜病變等機械症狀時,通過關節鏡下摘除游離體、清理半月板碎片及增生的滑膜等,可以有較好的效果。當同時存在半月板問題時,還可以進行修補或者切除,術後症狀理論上是可以得到改善的,但持續時間不一定,預後不佳。但對於重度膝骨關節炎,關節間隙磨損很重,關節出現變形或活動障礙的患者,進行關節鏡清理術意義不大,預後不佳,甚至影響華智能和生活,此時,建議進行關節置換術,對患者更佳。

治療膝關節炎的關鍵就是防止軟骨進一步磨損。軟骨保護劑如硫酸氨基葡萄糖能促進軟骨的合成、抑制關節軟骨的分解,同時還具有抗炎作用。硫酸氨基葡萄糖中富含的硫酸根也是合成軟骨基質的必需成分之一。此類葯物能夠緩解疼痛症狀,改善關節功能,長期服用還能夠遲滯關節結構的破壞。關節鏡治療主要就是利用細小的工具修復關節軟骨,並對關節腔內的軟骨碎片、磨損顆粒、炎性因子、結晶體進行清理。 

5、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適宜的運動方式有哪些?

骨性關節炎是人體進入老年時,關節的一種退化表現,主要病理改變為軟骨退行性變,以及關節邊緣韌帶附著處和軟骨下骨質反應性增生形成骨贅,並由此引起關節疼痛、僵直畸形和功能障礙。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在人漫長的一生中,膝關節在所有關節中負荷最高,最容易磨損,因此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最高。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生常與慢性勞損、肥胖、骨密度下降、外傷等因素有關。

在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非手術治療中,運動療法是重要的治療方式。但是,對骨關節炎患者的鍛煉要一分為二地看待。正確的適當的鍛煉,可以預防、延緩和減慢骨性關節炎的進程,而不正確的過度鍛煉可加重關節的損傷。對於骨性關節炎患者來說,在開始或繼續任何運動之前,都應該向專業醫生咨詢,並最好由專科醫生進行檢查後,再確定這種運動對骨性關節炎是否安全有效。

有益的鍛煉包括:游泳、散步、騎自行車(大輪、高座)、太極拳、仰卧直腿抬高或抗阻力訓練及不負重位關節的屈伸活動。這些運動可以活動全身關節,緩解肢體和關節僵硬。游泳對膝關節負擔不大,又可使肌肉充分地活動,是一項非常適合骨性關節炎患者的運動項目。

許多醫生和學者認為,爬山、爬樓梯、蹲-起立-再蹲的往復運動、騎矮座子的小輪自行車、騎車上坡等運動方式,可以增加關節扭力或造成關節面負荷過大,會加重膝關節軟骨的損傷,不建議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選用。但從另外的角度看,上下樓梯、蹲起、騎車上坡這樣的活動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須的功能性的運動,難以避免。同時,這樣的運動可以使全關節的軟骨面得到營養,進而改善軟骨的營養狀況,促進其創面的癒合,有助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康復。

許多事物是有兩面性的,運動鍛煉也不例外。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應該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在爬山、爬樓梯、蹲起、騎車作為鍛煉方式時,要注意控制運動的強度和量,並且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注意平時的自我感覺,鍛煉後要進行充分的肌肉牽拉放鬆,如果可以做到,選擇這樣的運動方式也未嘗不可。但是如果患者本身不能有效控制運動量和強度,運動技術掌握不好,建議到專業的運動康復中心進行鍛煉。

此外,骨性關節炎患者平時應注意:走遠路時不要穿高跟鞋,要穿厚底而有彈性的軟底鞋,以減少膝關節所受的沖擊力。盡量避免爬坡、在凹凸不平的道路、軟的地形和鵝卵石路上行走。盡量少上下樓梯、少登山、少久站、少提重物,避免膝關節的負荷過大而加重病情。坐時應將膝關節稍伸展,並應不斷的改變位置,不要將膝關節屈曲在椅子下。避免長時間下蹲,因為下蹲時膝關節的負重是自身體重的3~7倍。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防止膝關節受涼。重控制體重,盡量避免身體肥胖建議骨性關節炎病情較重者,以及年老行走時易摔倒的人使用拐杖。拄著拐杖走路,可以將患腿的負重通過拐杖分散。拐杖可根據患者的身長選擇購買或製作。

6、中老年人膝蓋疼,是類風濕?還是骨性關節病?醫生教你如何鑒別?

許多老人年老後會腿痛。這已經不是什麼罕見的疾病了。

特別是上下樓梯之後,腿疼的厲害。

但是到底是什麼病呢?

很多人開始聽別人說,聽到別人說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就覺得也聽到別人說是骨關節炎,就覺得可能也是這樣。

甚至很多人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和骨關節炎是一回事。

那麼這兩種病是一樣的嗎?有什麼區別?今天來看看。

1.骨關節病其實是衰老引起的。

中老年人膝蓋疼,是類風濕病嗎?還是骨關節炎?醫生教你如何識別

正確的說,骨關節炎其實是一種退化,簡單的說就是衰老。

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開始退化,特別是一些肥胖、勞損的患者,退化速度非常快。

尤其是中老年女性,更應該關注易患此病的人群。

很多人把關節比作機器零件,長期使用自然會老化,這是可以理解的。

尤其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如果發生了,會有膝關節疼痛,通常在早期很輕微。但活動結束後會變得更糟。

之後隨著退變的逐漸加重,膝關節腫脹、僵硬,甚至運動障礙也會慢慢出現。

第二,關節疼痛僵硬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雖然會引起關節疼痛,但有其自身的特點。

首先,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主要表現是明確的,一般是對稱存在的。

跟骨關節病就不一樣了。類風濕性關節炎說到底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得。和年齡關系不大,也不代表老年人會有這個病。

最早的症狀通常是關節疼痛和腫脹,但隨著病情的進展,軟骨和骨骼會逐漸被破壞,最終可能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

通常發生在35-50歲的人群,女性患者較多。當然,據統計發現,類風濕性關節炎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

最重要的相關因素是遺傳因素。如果親戚中有風濕性關節炎的人,多種疾病的概率在11%左右。

主要症狀是早上關節僵硬,活動起來很困難,但活動後會緩解。

此外,最早的症狀往往是關節痛,主要表現在腕關節、掌指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相對少見,但注意這些疼痛是對稱的、持續的。

後期會出現關節周圍肌肉萎縮痙攣,導致畸形。臨床上最常見的關節畸形發生在手部。傳說中的天鵝脖子和紐扣圖案的變化就是疾病。3.類風濕性關節炎和骨關節炎怎麼區分?

其實兩種病都可以侵犯膝關節。但是如果膝關節疼,是什麼病?

1.疼痛部位不一樣。

一般骨關節炎發生在負重較大的關節,如膝關節、肩關節等,所以大多數膝關節疼痛其實是骨關節炎。

手的掌指關節和腕關節最常見於類風濕性關節炎。

2.跟年齡有很大關系。

骨關節炎的發病年齡受到嚴格限制。一般60歲以上的人容易患骨關節炎。統計研究表明,60歲以上發生骨關節炎的概率為50%。

70歲以上的人患骨關節炎的概率是80%,年齡越大,患骨關節炎的風險越大。

類風濕性關節炎就不一樣了。從遺傳學角度來說,類風濕性關節炎是遺傳性的,年齡越大越容易得類風濕性關節炎。然而,統計數據也顯示,30至50歲的女性更多。

3.涉及不同的組織。

由於發病機制不同,類風濕性關節炎會累及關節滑膜,進而累及周圍韌帶和軟組織損傷。

但是骨關節炎就不一樣了,會先導致關節軟骨的損傷。我的半月板和周圍的軟組織韌帶也會受傷。

4.最後看症狀。

主要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症狀,首先會有持續性的、對稱性的關節痛。而且如果不治療,也不會好起來。

另外,風濕性關節炎會出現晨僵,也就是早上醒來會發現關節活動受限,通常會導致一個小時無法活動。之後慢慢走就好了。

最後,如果去醫院檢查,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往往會出現類風濕因子陽性。但是骨關節炎患者不會有這樣的檢查結果。

總之,膝蓋疼痛有很多因素,這里認定的兩者往往會被人混淆。

不放心的話可以去醫院檢查,輻射也是可以經常識別的。

如果有以上症狀或者覺得自己有這個病,一定要去醫院看看,盡早介入。

雖然不一定能治癒,但是有效的緩解病情,減輕你的痛苦也很重要。

7、哪些是易得膝骨關節炎的人群?

膝蓋骨的磨損是產生關節炎的原因,這樣的情況主要是過多的負重,長期的壓力,以至於過多的磨損,所以這樣的人群一般是體力勞動者,體育訓練,運動員,或者鍛煉不當的人。注意合理調節,進行預防,可以減少發病率。

8、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如何運動可以防止肌肉萎縮?

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人,既要避免膝關節過度疲勞,又要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以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防止腿部的肌肉萎縮,這不僅能緩解關節疼痛,還能防止病情進展。有規律的運動是一種健康而重要的生活方式,要想保持關節和健康,必須運動。長期不活動會導致關節僵硬和周圍組織萎縮。運動有助於減輕疼痛和僵硬,增加關節活動度,增強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運動還有助於減肥及保持減肥成果。

最適合骨性關節炎患者的運動方式有三種,這些運動對骨性關節炎患者都是安全有效的:

(1)關節活動度訓練通過增加關節的活動范圍,疼痛症狀也會減輕,增加關節活動度的另一個好處便是能保持關節的潤滑,使膝關節能保持較高的活動水平,增加關節活動度的方法有游泳,推拿按摩,騎固定式自行車。另外,要保證每天都進行功能鍛煉,主動屈伸膝關節至最大范圍。

(2)肌肉力量訓練骨性關節炎患者有時會覺得膝關節打晃,不穩,特別是上下樓梯時。這是因為腿部肌肉力量不足,不能很好地控制膝關節,而且這種晃動會增加對關節的損害。如果肌肉力量增強,就能很快地對搖晃等失穩狀態作出反應,吸收振盪應力,控制住膝關節,從而保護關節。

有一個簡便易行的方法可改善這種狀態:平躺在床上,把腿伸起,讓大腿上的肌肉收緊、綳直,與床成45°,每次都維持1秒,讓伸直的腿停留在半空中,再慢慢地放下。如此重復50個,50個為一組。此種運動方式也可以站著練習。初次做的時候,次日大腿肌肉會有一些酸痛感,但是持續練習一周以後,酸痛感就會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膝關節的抗負荷能力逐漸得到加強。隨後也可練慣用腳挑一個枕頭,增加力量。每天2~3次。

此外,還可以蹲高位馬步。具體動作是兩膝稍彎曲(10°~30°),以膝關節不痛為宜。腳尖向前,不要向內或向外,且膝蓋不要超過腳尖。靜蹲不動,或背靠牆壁,兩手平舉,目視前方,開始堅持30秒到1分鍾,然後逐漸增加時間至幾分鍾。每天累積達到15分鍾左右即可。切不可下蹲的位置過低,使膝蓋超過腳尖,這樣會增加對髕骨的壓力,是錯誤的方法。

在鍛煉過程中,患者不要盲目追求數量練習,要保證質量。這種鍛煉適應范圍比較廣泛,腰不好或者人工關節置換以後的患者都可以做這樣的練習。這個看似簡單的運動其實以運動醫學的原理為指導,在充分練習股四頭肌功能的基礎上,使髕骨得到充分鍛煉。

(3)有氧或耐力訓練有氧或耐力訓練對心臟也很重要,而且能控制體重,改善全身機能,這些訓練甚至還能減輕某些關節的炎症。應該強調一下,對患有關節炎的人來說,游泳可能是最好的運動,由於是在水中運動,膝關節不存在負重,可以幫助恢復膝關節功能,還能增強肌肉力量和身體關節靈活性。騎自行車和散步也有好處,要經常練習,但每次練習的時間不宜過長。

9、為什麼骨關節病會越來越多?

在介紹骨關節炎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下圖,簡單了解一下骨關節的結構是怎樣的:

骨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軟骨損害為主,並累及整個關節組織的最常見的關節疾病,本病好發於老人,表現為關節疼痛、僵硬、肥大和活動受限,多發於手、膝、髖、足、嵴柱等處。

在我國,全國40歲以上人群骨關節炎患病率為46.3%,其中男性患病率為41.6%,女性患病率為50.4%。60歲人群比40歲人群年的患病率高出一倍。

骨關節炎的症狀具體有哪些?

1、疼痛:關節疼痛、酸脹、不適是OA的主要症狀,多發生於活動後,休息可緩解。病情嚴重時疼疼感會加重,甚至休息時也可發生。

2、晨僵和黏著感:晨僵時間不超過三十分鍾,晨起或久坐後,站立時感覺關節不穩定,需要站立片刻並緩慢活動才能邁步。

3、其它症狀: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行走時失去平衡,下蹲、下樓無力,不能持重、活動受限、關節痙攣等。

引發骨關節炎的因素有哪些?

1、一般因素:骨密度、高齡、遺傳、肥胖、性激素、過度運動、吸煙及存在的其它疾病。

2、機械因素:創傷、關節形態異常、長期從事反復使用某些關節的職業或劇烈的文體運動等。

如何預防和治療骨關節炎?

1、預防:保持正確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適當的鍛煉(有氧運動,如游泳、自行車等)、減肥;減少不合理運動、避免不良姿勢,減少或避免爬樓梯等。

2、治療:當有症狀發生,或已經確診為骨關節炎的患者,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

一般治療骨關節炎會用到以下幾種葯物:

(1)控制症狀的葯物

(2)改善病情的葯物及軟骨保護劑

(3)其它有希望治療骨關節炎的葯物

如果有幫助到你,希望能採納!

與膝骨關節炎病友群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