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婆婆生病住院,作為兒子照顧好還是媳婦照顧好呢?
看媳婦和婆婆關系了。兒子不如媳婦細心,但是和婆婆關系不好,也會照顧不周。
2、婆婆生病住院,兒子照顧好還是媳婦照顧好呢?
兒子媳婦一起照顧好,老人家會好地快。(心中欣慰)
3、與一個生病基本不能自理的婆婆生活在一起,長期怎樣調節自己的情緒,一直默默無聞的做個好兒媳?
這個,基本沒醫的,再醫都是花錢,其實癱瘓更好,可以用輪椅代步,還沒有那麼多的病痛
4、還有人知道好媳婦的故事嗎
今年36歲的王亞,是隴縣東城社區一名普通婦女,她十幾年如一日,熱心伺候公公的感人事跡,深受街坊鄰居的贊揚,社區里的人提起她,沒有一個不誇她是孝敬公公的好媳婦。
今年84歲高齡的公公原是一名鄉鎮幹部,因嚴重的風濕病,行動不便,而提前辦理了病退手續,卧床在家。為看病,家裡幾乎花光了所有的積蓄,生活一直很困難,15年前未嫌棄趙家父子家境貧寒的她,嫁給了丈夫趙江海,嫁到趙家公公勤勞朴實的生活作風,和藹善良品德在她心裡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從進門那天起,她就把自己的一片真情投入到這個並不富裕的家中,用她那瘦弱的身體,一刻也不停地忙碌著,全心照顧著久病的公公。
天有不測風雲,公公在1995年又不幸患上了心臟病、前列腺病,王亞和丈夫多次尋醫給公公治療,但效果都不太好,面對病情,公公感到打擊很大,對生活也失去了信心,王亞看出了公公的心事,就天天攙扶著公公出外呼吸新鮮空氣,陪她聊天,開導公公堅強起來,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例子給公公打比方,還常對公公說「你一定要戰勝病魔,有我們和你在一起,我們會盡最大努力照顧你,陪伴你」王亞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她執著地挑起侍奉老人的重擔。她一面工作,一面操持家務,伺候老人,在忙裡忙外的同時,她抱著治好公公疾病的希望,四外投醫問葯給老人治病。公公住院期間她親自護理,平時按時給公公服葯,合理安排公公的生活,飲食起居精心照顧,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親自扶公公上廁所大、小便,親自給公公穿衣服、梳頭、洗臉、端荼送水,她千方百計讓公公吃好、住好、使公公生活的開心,每周她定期給公公洗頭、洗腳、剪指甲、洗衣服、被褥、勤洗勤換、即使遇到工作繁忙,她仍抽空推著公公出門散步談心,就這樣,她熱心侍奉老人,從沒叫過一聲苦,也沒說過一聲累。
為了更好的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婚後第4年,她毅然辭掉了自己心愛的工作,在家照顧。為了能讓公公早日康復,王亞咨詢了很多醫務人員,掌握了不少護理知識,通過多年來的精心護理,目前公公病情和精神狀態大有好轉。來探視公公的親屬都說:多虧了王亞的細心照顧,王亞每次都靦腆的笑著說:「孝敬公公是我份內的事」,公公也時常激動地說:「很幸運有這樣一個孝順的好媳婦照顧我、鼓勵我、陪伴我、我感到生活得很幸福」。
生活中這樣的細節還很多,不少人問她:「你為什麼這樣孝敬公公」?王亞回答說:「公公早年喪妻,為教育丈夫成人受盡了苦,我們晚輩應當照顧好老人,讓老人家多活幾年,才能對得起她,我心裡才覺得踏實些,好受些」,這就是質朴、善良的王亞。
5、從前婆婆對媳婦太不好,現在婆婆患病需要人照顧了,媳婦即便是照顧,也是覺得不平衡,心裡不舒服。
很正常,因為我們是人不是神,沒有菩薩那種什麼都能容忍的寬大胸懷。其實從另外方面也提醒了自己不要做婆婆那樣的人,平時不注意與人好好相處,需要人家的時候人家必定心有抱怨的。
6、為什麼法律不規定婆婆要照顧生病的媳婦,但要媳婦照顧生病的婆婆
誰說媳婦應該照顧婆婆的,婆婆沒照顧過你,你也也可以將來不照顧她!婆婆有他兒子
7、婆婆骨折好媳婦如何照顧作文
「美德人物在身邊」樂觀孝順的好媳婦——倪美娟新圍初中801班諸雪燕倪美娟是河庄鎮閘北村8組的一個普通的婦女。她沒有驚人的容貌、過人的智慧,但她卻總有自己獨特的快樂。她總是樂觀地面對每一件事,別人眼中的她,總是面帶微笑的。她也總能夠把自己的笑容傳遞給身邊的人。村裡人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總喜歡找她談談,談著談著,煩惱便被她趕走了。我媽媽也是這些人中一個,因為她就住在我家隔壁,所以總能得到她的熱情幫助,媽媽也把她當作了親密的大姐。不管是誰,不管大事小事,她都來者不拒。她總是樂觀積極地幫助鄉里。在內,她是一個對婆婆盡心盡力的孝順媳婦。她婆婆年老耳背,所以她總是放大嗓門和她講話。不知情的人還以為她很兇,但她從不因此減小聲音,也不去解釋什麼。她總是默默地為這個家付出,對待婆婆無微不至。大家都知道一次,她婆婆感冒了,她不顧婆婆的阻止推卻,向老闆請假,帶婆婆去看醫生。就在她細心的照顧下,她的婆婆一直很健康喜樂。孝順不需要言語,這就是她孝順行動著的最好詮釋。即使她沒有天使的光環,但是她仍是我們心中的天使。一個人間天使,將她的樂觀快樂傳遞給大家,用她的孝順體貼照料著她的婆婆。樂觀朴實的好農民——戴海根新圍初中801班高鈺珏戴海根是河庄鎮新圍村3組的一名普通農民。他一直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又一天從不間斷地翻地、播種、鋤草、收割,田間勞作的身影為人們熟悉。早晨,年輕人在熟睡時,他已經起床了,騎著自行車到新圍街的茶室去坐會兒,然後回來開始耕作,一直到晚。戴海根老人也是出了名的好人,遠近人都認識他。他從不和別人爭吵,從不埋怨,總是用微笑去面對每一個人,即使是不認識的過路人。因此,每次經過他家的人見到他總會叫他一聲,和他親切打招呼。人們也總愛在他家和他聊聊,而戴海根老人也總是和顏悅色熱情招待。在戴海根老人生活中,除了辛勤耕作、笑臉面對每一個人,在家中更是默默付出著,營造了一個和諧家庭。他夫人偶爾會對他有抱怨,但他從來不會怪她或者爭吵起來,他有時候透露:「畢竟幾十年夫妻了風風雨雨都過來了。何況,給孩子們做個榜樣啊。」在對孩子方面,他總是關心之至。每次只要孩子們到來,就是他最幸福的時候。當然,他也不忘樂呵呵地炒幾個小菜招待,到田間割幾把菜讓孩子們帶回去。戴海根老人身上雖然沒有驚心動魄的事跡,沒有偉大光輝的環繞,可依舊讓人肅然起敬。因為他用他幾十年的執著與堅持,踏踏實實而淋漓盡致地詮釋著一個河庄鎮農民的優秀傳統:辛勤、樂觀、朴實,善良。他正在和必將繼續感染我們新一代的河庄鎮人民。就為一個承諾——馮長標新圍初中801班俞煬斐馮長標是河庄鎮閘北村12組,他有一手精湛的廚藝,後到工廠做工。為人樸素、熱情,喜歡幫助鄰居。鄰居陸炳泉一家在外,一去就四年,陸炳泉外出前把家中大門鑰匙交給他,托他幫忙照看。四年間,每年春夏之交梅雨過後,他都會去陸炳泉家裡查看:是否有漏水的地方,更換遮蓋大門的麻簾。一到氣溫驟降,他就跑去陸炳泉家,用稻草裹住水管以防凍裂。四年來,馮長標每個月交電話費時都會把陸炳泉家的電話費也交上。即便這個號碼已經四年沒有呼出和呼入電話。後來陸炳泉的女兒去電信局業務時發現家裡電話仍沒停機,詢問後才知道是馮長標一直在為她家續費。她拿著清單將這幾年的話費還給馮長標,但馮長標堅持不收。他說:「你父親是我朋友,他托我看著這個家,沒讓我繳電話費,這錢是我自己出的,你們不用給我。」鄰里之間有個照應這是常理,但四年來的堅持就實為難得了。馮長標生性熱腸,平常鄰里間有個急事的,馮長標都會抽個空去幫幫忙。鄉里人都說:有他在,我們就放心!便民熱心的大伯——陳方棠新圍初中802班孫喬峰陳方棠家住河庄鎮閘北村8組,今年已經七十多歲了。他在村裡開了一家小店,風風雨雨十多年了,可至今連個正式的名字都沒有。村人總愛給小店取個好名,比如說「迎春小店」、「優秀小店」等,而以「便民小店」的名字最為大家喜愛。為什麼村人對小店如此有感情?陳大伯確實用這家店,一直給村人帶來方便,默默釋放著溫情。店雖小,貨卻很齊全。有時碰到店裡沒貨,只要和大伯說一聲,過不了兩天,東西會送到你家中!而且他一分錢也不會多收。有時候村人油鹽醬醋忘了准備,在做飯時候才發現,——不用著急,到小店跑一趟就可,大伯有空時還會主動送過來。碰到街坊四鄰買東西錢不夠,陳大伯總讓大家先把東西拿走,等方便時候把錢送去。鄉里感謝他,他總是憨厚地笑笑說:「老鄰居嘛!」大家都喜歡這個店,十多年來,它就像一塊招牌一樣立在村中,雖沒有縣城商場、百貨大樓的雄偉,沒有琳琅滿目高檔貨品,但總是最熱鬧的:它飽含了鄉里的溫情,村人喜歡這個充滿溫馨和信賴的地方。為此,大家感謝一直釋放著這份溫情的善良朴實的老人——陳大伯。用愛堅守不平凡——葛劍文新圍初中802班潘情囡葛劍文是河庄鎮新創村6組的一位平凡的婦女,也說不上什麼高貴職業。早點、晚餐、打掃、農活、照顧老少,一切家務攬入囊中,盡著為妻子、為母親、為兒媳的責任,默默付出,卻始終不是為謀得贊同和福利。她說,既然嫁進潘家,就是一份子,為這個家付出,是最本分不過的事情。葛劍文是有名的熱心腸。村裡高老爺死後,喪事打理缺人手,她二話不說,捲起衣袖,幫忙招待客人,燒水泡茶。人們見了問起她是否高家之女,回答不是;要給他酬勞,她揮手笑著回道:都是鄉里人,平時來往挺客氣,人走了盡點力,沒什麼。3月16日是葛劍文父親的69歲大壽之日。月前,她心急火燎,馬上訂做西服,說是父親大病後缺少合身的衣服。也不顧家境拮據訂下500元的壽箱,內含多種佛經。說是不管有沒有用處,難得一回,最關鍵是讓老人高興盡盡孝道。娘家多次推說不要買東西,可是她前後花費5000左右,為老人買這做那——雖然在她家是筆相當大的數目了,而且錢是她一塊一塊辛辛苦苦積攢起來的。在葛劍文的人生信念可謂:人窮志不能窮。她用自己實實在在的行動,給她的長輩、孩子、鄰居以愛的溫暖。幾十年如一日,這也正是一個平凡的農村婦女令人敬佩的不平凡的地方,圍墾農民朴實善良的傳統風范。勤勞節儉的圍墾老人——高幼琴新圍初中802班倪雪芽高幼琴是河庄鎮閘北村22組的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在她眼裡,那一片承包地是再也熟悉不過親切不過了的。在那一片承包地里,滿滿的菜蔬都是她辛勤耕耘出來的,每一次都不會落後。所以一年四季,地里總是那麼「豐盛」,她的勤勞給家裡帶來了足夠的糧食蔬菜。高幼琴老人已年過七十了,可是年齡阻止不了她地里勞作的那股勁兒。臉上滿是皺紋,皮膚曬得黑黝黝,這就是她這么多年辛勤勞作的見證。不但如此,村裡人還都說她「熱心腸」。確實,她總是去幫村裡人放田水,或者幫忙拔草。別人要問她這么大年紀為什麼不去歇著享享清福。她就是喜歡和村人一起勞作,在她心中,田間勞作已成了一種習慣和快樂。她還不忘把那些辛勤勞作收獲的成果和村人一起分享,總給鄰居們送上新鮮的蔬菜。這時候,她的臉上笑吟吟樂呵呵的。正月里,大家穿得喜慶,她卻又是那一件再也樸素不過的衣服。小輩們要給她買新衣服,她卻總是推辭,笑著說:你們掙錢也不容易,節約點好。縫縫補補又三年。她永遠是那麼樸素,那麼辛勤,那麼善良,堅守著圍墾農民的優秀傳統。【教師想說】「美德檔案館」徵文,上面發文件下來急催稿。同學們利用雙休日將文章趕了出來。起先交有7篇。其實教師確實也並不奢求很多,因為表面文章的風味易濃。後來經過一些指導和修改,最後由教師修改和打字終成文。所幸的是:這幾篇文基本屬實,還好,與那些交差公文有區別。從這些文章看來,反觀現實生活圍墾風情,確實被這些人和事、這些樸素勤勞而感動。這些草根的、鄉間的、以田野精神才能挖掘出來的父老鄉親們,他們的默默無名而執著堅守有多少人能夠關注?而以他們的滄桑的眼來看我們新一代的圍墾人、蕭山人;80後,90後——是彗怎樣的感慨?很多東西都已經沒落,很多堅持都將成為回憶;今天,投機取巧有之,請客送禮有之,攀比炫富有之,打架好鬥有之,誇誇其談有之,但是圍墾精神,老一輩奮鬥打拚的蕭山人的勤勞節約的招牌——式微。所以,這些朴實的鄉親們,應該被關注和學習的。別忘了,這些傳統、這些民風,是我們蕭山人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