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膝關節的不同炎症如何判斷
膝關節部位疼痛在臨床中最為多見但多種疾患均可導致膝痛,由於病因不同,所採用的治療方法不盡相同所以,准確的診斷是治療的首要前提。為了區別關節炎與軟組織風濕病以及骨關節炎和炎症性關節炎,我們必須考慮很多問題。
1.各種關節炎所致膝痛、關節內損傷與病變
1)半月板損傷:多有外傷史關節間隙可有壓痛點,休息後疼痛消失,MeMurray征陽性丞朼鈕覻釬映,可有關節交鎖。
2)交叉韌帶損傷:多有外傷史關節不穩,試驗呈陽性。
3)軟骨損傷:關節軟骨損傷後可發生骨折或軟骨。
4)關節游離休:關節出現交鎖現象休息後疼痛消失,X線可確診或關節鏡檢查亦可確診。
5)臏骨軟骨軟化症:青壯年易發生膝前疼痛,人坐後站立疼痛上、下樓梯疼痛,壓股試驗陽性。
6) 盂唇損傷:肩腫骨的關節盂周邊有類似半月板的纖維軟骨盂唇外展後損傷或撕裂也可引起肩關節疼痛。通過關節鏡診斷並於關節鏡下進行手術治療。
7)指肪墊炎:多見肥胖女性站立,行走均可疼痛,脂肪墊處壓痛點。
推薦閱讀:造成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哪些?
2.滑膜病變
1)滑膜骨軟骨瘤病:本病是關節滑膜的慢性疾病主要累及漆關節。這是一種滑膜組織轉化為軟骨組織,形成多發性軟骨瘤分離脫落,游離關節內,骨化後形成骨軟骨性結節。
2)色素絨毛性結節性滑膜炎:本病關節穿刺有助於診斷,可抽出暗褐色血漿樣液體,但最後常靠滑膜組織病理檢查來確診。
3)局限性結節性滑膜炎:本病一般侵及膝關節與絨毛型不同,很少出現絨毛突起或深濃的色素沉著,故命名為局限性結節性滑膜炎膝關節疼痛,運動受限,關節可出現交鎖可觸及大小不等的移動性節。
3.關節部位腫瘤:關節部位的腫瘤可以表現關節疼痛而且股骨遠端、胚骨近端是骨腫瘤高發部位。常見有骨巨細胞瘤,軟骨母細胞瘤軟骨部液纖維瘤,動脈瘤樣骨囊腫,滑膜肉瘤骨肉瘤等。X線及CT可以協助診斷。
2、骨性關節炎與半月板損傷有什麼區別
骨性關節炎為一種退行性病變,系由於增齡、肥胖、勞損、創傷、關節先天性異常、關節畸形等諸多因素引起的關節軟骨退化損傷、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反應性增生,又稱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等。臨床表現為緩慢發展的關節疼痛、壓痛、僵硬、關節腫脹、活動受限和關節畸形等。
半月板損傷是一種以膝關節局限性疼痛,部分患者有打軟腿或膝關節交鎖現象,股四頭肌萎縮,膝關節間隙固定的局限性壓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半月板損傷多由扭轉外力引起,當一腿承重,小腿固定在半屈曲、外展位時,身體及股部猛然內旋,內側半月板在股骨髁與脛骨之間受到旋轉壓力,而致半月板撕裂。
3、骨關節病和關節炎有區別嗎
關節軟骨變性,並在軟骨下和關節周圍有新骨形成,以疼痛在承重時加重,關節軟骨磨損和消失,骨質增生而致關節畸形,活動時關節有摩擦音,局部壓痛及關節輕度腫脹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建議:關節炎泛指發生在人體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炎性疾病,可分為數十種。我國的關節炎患者有1億以上,且人數在不斷增加。 查看原帖>>
4、關節炎與骨關節炎有啥區別
一樣的。
關節炎有很多種,病理都不一樣,不過通常我們說關節炎,往往最多的是指膝關節的退行性關節炎。不知道你是不是?對患者來說,得了退行性關節炎後,彎曲不便,行動受阻,生活諸多不便!嚴重者關節變形,甚至卧床不起,給他們帶來巨大痛苦。 下面就以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為例給你一點建議吧。
首先,假如疼痛劇烈時,可以吃一些醫院開的止疼片,但是如果疼痛可以忍受,建議你少吃葯以減少副作用。因為估計醫生已經向你介紹過,通常的醫院用葯還只是以緩解疼痛為主要目的,所謂治標療法,不能從內部根除關節炎的病根。
家庭器械、拔罐、電療、按摩等方法屬於理療手法,基本作用於肌肉部分,也可以暫時緩解不適,但是對於損傷的關節內部基本沒有什麼效果。而大部分的關節炎的真正原因是因為關節軟骨磨損,引發骨刺(骨質增生)所導致的,軟骨一日不能恢復,關節炎則一日無法根除。 也有人一部分後期患者,實在無法忍受痛苦,而採用關節手術。但是人工關節除了價格昂貴外,並不能完全消除疼痛,而且它終究是「身外之物」,運動不靈活自不必說了,稍有撞擊又容易出現脫臼,誤傷等意外,幾年過後還要再手術。
鑒於這種情況,目前在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已經逐漸擯棄既有的關節療法,普遍採用純天然鋸峰齒鮫軟骨粉用於臨床治療,並且取得了臨床上的關節軟骨再生的驗證。它為人們徹底克服退行性關節炎帶來明亮的曙光,現在在歐美日等為中心的國家中,已經形成了世界代替療法的巨大潮流,在歐洲一些國家,已把純天然鋸峰齒鮫軟骨粉萃取物認定為葯品,日本也選定了企業專門提供臨床之用,並歸納出最佳服用量為7.5g/天的統計數據,為人類徹底解決關節炎帶來了新希望。但是,因為選材困難,加工講究,而價格稍微昂貴。 你可以查查看,然後根據自己的病情和經濟條件調整用量。一段時間後應該可以痊癒,祝早日徹底康復!
另外,平時可以做做專業的康復體操,注意飲食平衡。
供你參考,希望上述對你有所幫助!
5、怎樣區分骨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
骨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如果說有什麼聯系的話,那就是它們都屬於關節炎,疾病發作時可出現關節腫痛等共同症狀。一般情況下,如果及時去醫院做相關檢查,是容易區分這三種疾病的,但有些患者僅憑幾種症狀就斷定自己患了哪種病,則可能將這三種病混淆,如果盲目服葯治療,不但治療無效反而可能延誤病情。在民間,很多人不知道風濕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是兩種病,常常混為一談;有些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在早期沒有及時到風濕科就診,容易被誤診為急性滑膜炎、骨關節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骨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有何區別,如果從患者角度來做區分。
通過發病機制和易患人群來區分骨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既然是三種不同的關節炎,首先在發病機制上就有所區別,三者的患病人群也有所不同。
01 / 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和繼發骨質增生為特徵的慢性關節病。骨關節炎患者關節軟骨遭到磨損、破壞,軟骨下骨端失去保護直接摩擦,導致骨質增生,磨損脫落的軟骨碎屑,會引發關節炎症,最終導致關節強直、畸形,直到關節功能喪失。
骨關節炎的發病與年齡、性別、體重、從事工作等多種因素有關,關節內創傷、關節發育不良、關節感染、代謝性疾病等疾病也可導致骨關節炎。
關節炎好發於40歲後中老年人,女性比男性患病率更高。在我國,40~60歲年齡段人群骨關節炎發病率為10%~17%;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達50%;7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70%。骨關節炎是老年人群最為常見的關節病。
02 / 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症,是風濕熱的一種表現。臨床症狀主要為關節和肌肉的遊走性酸楚、疼痛,全身關節都可能發生紅、腫、熱、痛,可反復發作並累及心臟。
風濕熱的發病與咽喉部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除了關節症狀外,還有急性發熱的表現。炎症消退後關節功能可完全恢復,不遺留關節強直和畸形,但經常反復發作。
風濕性關節炎可見於任何年齡,最常見為5~15歲的兒童和青少年。
03 / 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滑膜炎為特徵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綜合征。主要表現為外周關節的非特異性、對稱性炎症,關節滑膜的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關節軟骨、軟骨下骨、韌帶和肌腱等,造成關節軟骨、骨和關節囊破壞,最終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
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與遺傳易感性、感染、內分泌以及外部環境刺激等多方面原因有關系。
類風濕關節炎重男輕女,女性發病率比男性高2~3倍。類風濕關節炎也可見於任何年齡,25~50歲為好發年齡,尤其高發於絕經期後女性。
從發病部位和發病症狀來區分骨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與類風濕關節炎雖然都會出現關節紅、腫、熱、痛的症狀,但其發病部位和具體症狀卻有所差別。
01 / 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在全身關節都可能發生,包括脊柱、手指等,但好發於負重較大的膝關節、髖關節、腰骶部脊柱關節,以及手部的遠端指間關節、近端指間關節,其中又以膝關節發病最為常見,所以也有「人老先老腿」的說法。
骨關節炎的典型症狀包括:
關節僵硬——骨關節炎患者病變關節長時間不活動會出現關節僵硬,像上了鎖一樣動彈不得,活動後逐漸緩解,早晨起床時表現最為明顯,所以稱為晨僵。與類風濕關節炎晨僵不同,骨關節炎晨僵持續時間較短,一般為幾分鍾,很少超過半小時。
關節疼痛——軟骨碎屑引發的關節炎症,以及增生的骨刺都可能導致關節疼痛。骨關節炎患者早期疼痛表現為間斷性隱痛,逐漸發展為活動痛,尤其在上下樓梯、蹲起時表現明顯,通過適當休息疼痛症狀會緩解,隨著病情進展,則可能發展為持續性疼痛,疼痛厲害時患者往往夜不能寐。
關節腫脹——關節腔內的軟骨碎屑可能引發關節炎症,關節周圍的滑囊炎、腱鞘炎也很常見,都可能導致關節腫脹。如膝關節發生滑膜炎時,則可引發關節積液、腫脹,這種腫脹症狀常表現為持續性或間歇性,關節滲出液量一般不會很大。
關節摩擦音——骨關節炎患者關節軟骨磨損脫落後,軟骨下骨端失去軟骨的保護,在關節活動過程中,粗糙的骨面之間直接摩擦就會發出低沉的「咔嚓咔嚓」聲,這就是關節摩擦音。
關節受限與畸形——骨關節炎晚期,軟骨和軟骨下骨破壞嚴重,骨質硬化、關節變粗,關節周圍的韌帶、肌腱、肌肉等也會出現攣縮、萎縮,會進一步導致關節強直、畸形,直到關節功能完全喪失,患者可能出現X型腿、O型腿畸形,甚至失去活動能力,以輪椅代步。
02 / 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表現為遊走性多關節炎,受累關節多為膝、踝、肩、肘、腕等大關節,手足的小關節比較少見。
風濕性關節炎的典型症狀包括:
遊走性疼痛——關節疼痛遊走不定,一段時間是這個關節發作,一段時間又那個關節不適,疼痛持續時間一般不長,幾天後就可消退。
炎症反應——病變關節局部呈現紅、腫、熱、痛的炎症反應,急性炎症一般於2~4周消退,不留後遺症,關節不留畸形,但經常反復發作。有些不典型的患者,只有關節疼痛沒有炎症症狀。
發熱——患者在出現關節腫痛症狀的同時,可伴隨輕度或中度發熱。
心臟表現——風濕性關節炎反復發作,還可累及心臟,發生心肌炎、心瓣膜疾病等。
03 / 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一般起病緩慢,在出現關節症狀前可有數周的低熱,少數患者可出現高熱、乏力、全身不適、體重下降等症狀,然後再出現典型的關節症狀。類風濕關節炎典型病例多為雙手小關節(尤其是近端指間關節和掌指關節)、足趾關節、腕、肘、膝及踝關節的對稱性改變,首發症狀可出現在任何關節。
類風濕關節炎的典型症狀包括:
關節疼痛和腫脹——關節疼痛一般是類風濕關節炎最早的症狀,最早常出現在腕關節、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其次是足趾、膝、踝、肘、肩等關節。開始為關節酸痛,但隨著關節腫脹逐漸明顯,疼痛也逐漸加重。因為滑膜炎症的存在,關節局部可有積液,並伴隨局部皮溫升高。反復發作後,患肢可出現肌肉萎縮,患病關節呈梭形腫脹,疼痛症狀也會隨病情嚴重程度而加重。關節痛也與氣候、氣溫變化有關系。
晨僵現象——95%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有晨僵現象。患者在早晨起床時,患病關節會感到僵硬或全身發緊感,因為多發生在早晨所以稱為「晨僵」。與骨關節炎晨僵不同,類風濕關節炎晨僵持續時間更長,一般超過30分鍾,甚至多達數個小時,晨僵持續時間與關節炎症的程度呈正比。
多個關節受累——類風濕關節炎發病時受累關節多為1~3個,之後受累關節常發展到3個以上,如果症狀一直停留在一個關節,一般就要考慮是否為其他疾病。在首次關節發病的1~3個月後即可出現另一些關節的腫痛症狀,之後表現為多個關節反復、交替發作和緩解,嚴重者四肢大多數關節均受累。
症狀長期持續——類風濕關節炎另一個特徵是症狀會長期持續,關節腫痛的症狀可持續數月、數年甚至數十年。
關節活動受限或畸形——在類風濕關節炎較晚期,因為軟骨和軟骨下骨被破壞,關節周圍韌帶、肌腱等都會受到侵蝕,病變關節會出現活動受限以及關節畸形。常見的畸形包括:手指及掌指關節常呈現出梭形腫脹、紐扣畸形、鵝頸畸形;腕關節常強直於向內偏斜(尺偏位),並出現腕關節融合;肘關節多呈現半屈曲固定及前臂旋轉功能受限甚至消失;髖關節則多強直在屈曲內收位;膝關節呈內、外翻畸形。
關節外表現——約10%~30%患者存在類風濕結節,發生在關節隆突部及受壓部位的皮下,如前臂伸面、肘關節附近、枕、跟腱等處。此外,類風濕關節炎還可累及血液系統、神經系統、肺部、心臟、眼部等多個部位,也常並發乾燥綜合征。
從患者角度講,了解到骨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在病因、高發人群、發病特點、主要症狀的不同,其實就足夠了,當出現關節腫痛的症狀時,首先應該到正規的醫院去診斷,專科醫生要通過了解發病過程、查體,再結合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才能確診究竟是哪種疾病,不同的關節炎檢查方法有差別,治療方法更是大相徑庭,即使是專科醫生也無法僅憑幾個症狀就斷定是哪種疾病,作為患者,了解疾病知識是為了更好地配合治療和生活護理,而不是取代醫生,盲目用葯除了延誤病情,甚至可能引發更嚴重的結果,這一點要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