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中軸型脊柱關節炎病

中軸型脊柱關節炎病

發布時間:2021-02-19 11:03:46

1、未分化脊柱關節病是一種什麼病?為什麼會得這種病?

未分化脊柱關節病是指一組具有脊柱關節病的某些臨床病因和(或)放射學特徵而又表現不典型但尚未達到已確定的好轉任何一種脊柱關節病診斷回事標準的疾病 未分化脊柱關節病既不指某種特定的疾病也不遇見是一種綜合征而一堆只是一種困難臨床狀態或者就是症狀譜的命名其含義為:①某種多次明確的脊柱關節病的早期表現治療以後將發展為典型的脊柱關節病;②某種診治明確的脊柱關節病的「流產型」或頓挫型看過以後不會很會發展出現該脊柱關節病的典型表現;③屬於某種重疊綜合征但受不不能分化為某種由於明確的脊柱關節病;④某種病因尊敬現在如此尚著名不清楚但將來不會可以冷漠明確分類的脊柱關節病 未分化脊柱關節病可以回復表現為一種或多種周二症狀可間歇出現可有不同輕重和不同病程起病多隱匿男女均可受累但以男性多發占%~%發病年齡在~歲之間由於姐妹女性病變較輕受累關節少其平均發病年齡較男性高另外遲發的未分化脊柱關節病廣泛存在於中年人回答主要臨床原來表現有: ()炎性腰背痛占%~%; ()下肢為主的周圍關節炎(%~%)常見於膝髖踝關節可累及一個或多個關節後者常為不對稱多關節炎(%); ()肌腱末端病如附著點炎(%)足跟痛(%~%); ()骶髂關節炎(%~%)脊柱炎(%)打聽其他中軸關節炎如椎間關節炎頭頸關節炎和肋椎關節炎等; ()特徵性系統表現如結膜炎或虹膜炎(%)皮膚粘膜病變(%)皮膚黏膜病變常見的有溢膿性皮膚角化病龜頭炎口腔潰瘍偶見壞疽性膿皮病; ()其他怎麼同意臨床表現:還可有泌尿生殖系統病變(%)炎性腸病(%)心臟緊張受損(%)等多種表現歲擅長以後發病的HLA-B陽性的結論患者少數可有下肢可凹性水腫口乾眼乾症狀星期分析可能為非特異性炎症豐富累及唾液腺引起的繼發性乾燥綜合征 一部分未分化脊柱關節病的患者一下很差由於僅有輕微的情況症狀和體征可以及為無需特殊治療實在或進行理療改善症狀去年明顯效果炎症熱心患者不厭其煩可選用非甾體類抗炎葯 對一些關節炎症建議狀較重和有附著點病的患者骨科可在受累關節內或炎症轉移部位注射皮質激素骶髂關節炎方案明顯常規治療多啦效果看上不佳時可在CT介導下炎性骶髂關節內注射皮質激素據周五報告可獲得不愧顯著醫德療效 少數急性或現象炎症高度活動的患者細心可全身使用皮質激素但劑量與療程宜從嚴掌握 病程較長的慢性師表患者點評有持久關節炎和附著點病如單用非甾體類抗炎葯盡管不能完全很高控制穩定症狀時可加用免疫抑制劑 未分化脊柱關節病約有%強烈左右根本患者經過若干年後最終會發展為肯定的強直性脊柱炎HLA-B陽性的小時患者比例相對高一些%~%可發展為其他仍然脊柱關節病約%有復發方案性少關節炎其餘患者求治不再進展X線異常出為了現在多年之後如骶髂關節改變需~年脊柱病變需~年年追隨後確診為強直性脊柱炎的切除患者大多數脊柱功能良好故總的預後佳
求採納

2、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進行性中軸關節受累的關節病變,它有哪些外在症狀?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進行性,中軸關節受累的關節病變,主要影響骨盆的骶髂關節、脊柱關節和椎旁組織。


主要發病在20-30歲的青年男性,40歲以上發病少見。女性患病僅為男性十分之一,且病情較輕。

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原因不清,但與遺傳因素有密切的關系。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基因中A-B27陽性率高達90%,而普通人群中僅有5%左右。  某些特定部位的感染,如前列腺炎、潰瘍性結腸炎可能與發病有關。


此病起病較隱匿,進展緩慢。早期症狀往往是腰部僵硬感或僵痛,在夜間翻身,起床,或久坐、久站後症狀尤為明顯,經過活動後,僵痛感可以好轉。除腰骶部關節受類外,疾病可以累及胸椎和頸椎,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僵硬和疼痛。

部分周圍大關節,如:肩關節、膝關節、髖關節,少數累及足、手小關節,但周圍關節炎大都呈少關節,非對稱發病。除關節症狀外,可伴有低熱、乏力、食慾減退、消瘦、貧血等症狀。部分患者因下肢周圍神經病變而出現下肢膝以下部位肌肉酸痛和麻木。


約四分之一患者有眼睛虹膜睫狀體炎,出現眼痛、畏光和流淚。更嚴重的患者伴有心臟主動脈瓣病變和肺纖維化。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腰椎、胸椎、頸椎病變可逐漸加重,部分患者出現頸椎前屈,胸椎平直、髖關節屈曲畸型,從而嚴重影響患者的活動能力。

實驗室檢查可以發現免疫球蛋白以及血沉明顯增高。HLA-B27位點陽性提示為高危人群。X線攝片檢查具有診斷價值,患者有特徵性的骶髂關節改變以及脊柱"竹節樣"改變。積極的治療可以減輕關節症狀,保護關節功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畸型的發生。


消炎痛等非甾體類解熱鎮痛葯具有較好的效果。柳氮磺胺吡啶對於改善腰背部僵痛及骶髂關節病變有明顯的療效。嚴重的周圍關節病變也可採用氨甲喋呤治療。當髖關節病變嚴重,造成骨性強直和癱瘓時,應早期施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以恢復功能。


強直性脊柱炎需要長期治療,甚至終身治療,患者應對自己的疾病有正確的認識,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體療的康復訓練對於本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適當的行走、睡眠姿勢,腰腹的鍛練可以維持關節的靈活性,呼吸鍛練和游泳的有氧運動有助於維持良好的肺功能。

3、強直性脊柱炎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

強直性脊柱炎一般起病比較隱匿,早期可無任何臨床症狀,有些病人在早期可表現出輕度的全身症狀,如乏力、消瘦、長期或間斷低熱、厭食、輕度貧血等。由於病情較輕,病人大多不能及時到專科就診,以至不能早期發現,致使病情延誤,失去最佳治療時機。
部分病人初期臨床表現頗似急性風濕熱,或出現大關節腫痛,或伴有長期低熱、體重減輕,以高熱和外周關節急性炎症為首發症狀的也不少見,此類病人多見於青少年,也容易被長期誤診。
個別病人初期類似結核病,表現為低熱、盜汗、虛弱、乏力、體重減輕、貧血,有時伴有單側髖關節炎症,易被誤診為結核病。
出現這種情況時,如果抗結核治療無效,而病人對消炎痛等非甾體抗炎葯反應良好,應考慮到強直性脊柱炎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病人在偶然的一次外傷、受涼或受潮、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之後,隨即發病,此時應提醒廣大醫務工作者、患者以及家屬注意,不能掉以輕心,如果當時不能確診,也應密切觀察,定期隨訪,以期早期診斷,及時治療。
本病有明顯的家族聚集傾向。所以,我們建議應該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血親或子女高度警惕,密切注意各種發病跡象,以便早期診斷,及早治療,改善預後。特別是年輕男性以膝關節腫痛為首發症狀,而無典型中軸關節病變,卻有家族史者,應高度疑及強直性脊柱炎的可能,力爭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在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中,HLA—B27陽性者高達90%以上,陰性者只佔不到10%。HLA—B27陽性者,發病年齡較早,以青年男性多見,有的甚至在兒童時期發病,有明顯的家族聚集傾向,臨床症狀典型,脊柱受累明顯,髖關節受累嚴重,容易致殘,預後較差;而HLA—B27陰性者,發病年齡相對較晚,家族聚集傾向較少見,中軸關節病變也較輕,累及眼部發生急性虹膜炎者不常見,預後也較好。
(二)首發症狀
1.腰背痛:腰背痛是強直性脊柱炎最常見的症狀,是病情活動的指標之一。疼痛的位置包括腰部、下背部及腰骶部。因為強直性脊柱炎主要侵犯中軸關節且病變發展趨勢大部分是由下而上,所以骶髂關節和腰椎受累幾乎見於所有該病患者,其發生率在90%以上。骶髂關節炎症早期一般比較隱匿,所以早期腰痛只表現為腰骶部不適或隱痛,有些患者只在勞累後發作,呈間歇性或兩側交替性酸痛,或表現為臀深部不適感。另有一些患者,可能有外傷或其他誘因,表現腰骶部疼痛突然發作,疼痛劇烈不能活動,或伴發熱,似機械性腰痛或急性炎症改變,卧床休息數日後,疼痛可緩解或消失。這種情況可反復出現,有逐漸加重的趨勢。初期疼痛的部位常位於腰骶部,可為單側,以後逐漸進展為雙側,疼痛嚴重時可放射至髂嵴、恥骨聯合、雙鼠溪部、坐骨結節和大腿後方,咳嗽、噴嚏、彎腰等動作的牽拉可使疼痛突然加重。
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隱痛或間歇痛會變成持續性腰骶部酸痛、刺痛和臀深部鈍痛或腰、骶、臀等部位難以言狀的酸脹不適感,夜間較重,影響睡眠,甚至在睡眠中痛醒,常常不得已下床活動以減輕疼痛。晨起或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會出現腰部僵硬感,疼痛也會加重,稍事活動後又會減輕。有些患者腰部怕風怕涼,常喜多加衣被,遇風寒潮濕疼痛加重,遇溫遇熱則疼痛減輕。疼痛嚴重時病人不能下床活動,翻身困難。夜間休息痛是病情活動的指征之一。
一般而言,腰痛或僵硬休息不能緩解,適當的活動反而能夠減輕症狀,這是炎症性腰痛的特點,可依此與機械性腰痛進行鑒別。後者活動或勞累後加重而休息能使症狀緩解。但當疼痛嚴重以致不能活動時,這個特點常常被掩蓋,臨床上需仔細鑒別。
有些患者腰痛或不適症狀較輕未引起重視。病人僅表現腰部僵痛或腰肌酸痛,或有椎旁壓痛時很容易與風濕性多肌痛、肌筋膜炎、纖維織炎神經痛或精神性疼痛相混淆;當出現單側臀部或大腿後側疼痛時,又容易被誤診為坐骨神經痛或腰肌勞損。強直性脊柱炎臀腿疼痛一般很少放射至膝關節以下。
2.晨僵:晨僵是指清晨僵硬感,活動後可緩解,是病情活動的指標之一,也是強直性脊柱炎早期常見的症狀之一。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清晨起床時,或久卧久坐之後站起時,腰骶部常感到僵硬不舒、活動不利,有時需持物借力方能活動,活動一段時間後,這種僵硬感會逐漸減輕、緩解或消失。病情輕者持續時間較短,病情嚴重者可持續全天。
除活動以外,局部按摩、熱敷、熱水浴也可使晨僵緩解。晨僵不只表現在腰骶部,脊柱及全身其他關節也會發生晨僵。
3.肌腱、韌帶骨附著點疼痛:強直性脊柱炎的特徵性病理變化是附著點炎症。附著點是指肌肉、韌帶與骨骼或關節囊的附著處。附著點炎症是肌腱端的非細菌性炎症。這種炎症可導致肌腱韌帶的疼痛和腫脹。由於附著點都在關節周圍,所以常常引起關節周圍腫脹。
附著點病變可見於軟骨關節或雙合關節,尤其是活動性較差的關節,如骶髂關節和脊椎的關節突部位等。很多部位的附著點炎症都可引起臨床症狀。臨床常見的附著點炎症多發生於胸肋連接處、頸椎棘突、胸椎棘突、腰椎棘突、髂嵴和髂骨前後棘、股骨和脛骨粗隆、坐骨結節、恥骨聯強直性脊柱炎在治療上與類風濕關節炎有一些相似之處。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愛若華、火把花根片、雷公藤等,對強直性脊柱炎和類風濕關節炎都有效;而羥氯喹只對類風濕關節炎有效,對強直性脊柱炎無效;硫唑嘌呤和環磷醯胺常被用於重型且頑固的類風濕關節炎,較少用於強直性脊柱炎。不論如何,強直性脊柱炎的葯物治療必須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因為,緩解病情的葯物都有一定的不良反應,科學用葯可獲得最大的療效和最低的不良反應,而盲目用葯是危險的。

4、怎樣從美國買處方葯Simponi(golimumab)

I

5、強直性脊椎炎會引起什麼病

強直性脊椎炎是脊椎的慢性進行性炎症,侵及骶髂關節、關節突、附近韌帶和近軀乾的大關節,導致纖維性或骨性強直和畸形。過去認為它是中樞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目前認為它與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同,是一種獨特的疾病。
本病類風濕因數陰性,屬血清反應陰性疾病。 病因尚不清楚。有遺傳因素,男性多於女性,國內統計約為14:1。病人親屬的發病率比正常人群多20-30倍,約96%的病人含有血清組織相容性抗原HLA-B27。

臨床表現

1.病人多為男性青壯年,70%以上在15-30歲之間。40歲以後很少發病。 2.起病緩慢,早期症狀不明顯,定位也不清楚。常感腰背痛,漸感腰部活動不靈活,晨起明顯,活動後好轉,久坐後活動又不靈活。症狀日漸加重,並向上發展。 3.關節疼痛最先出現在氐髂關節,可先在一側,繼之對側發生,也可同時雙側發病。骶髂關節處有壓痛,骶髂關節試驗陽性。 4.脊椎以下腰痛,腰部僵硬活動不便為早期症狀,逐漸發展至胸椎,如累及肋椎關節時,出現呼吸不暢,有束帶狀胸痛,咳嗽、噴嚏時脊椎劇痛。發展到頸椎時,頭部轉動不易,整個脊柱完全僵硬。由於屈肌較伸肌強,及患者喜蜷曲軀干之姿勢,脊柱呈圓形駝背畸形。 5.部分病人有單側或雙側髖關節痛,久之髖關節活動受限,呈屈曲強直。髖關節發病率約38-55%。 6.30-40%病人可伴發急性虹膜炎。

治療原則

1.強直性脊椎炎病人在35歲以後病變明顯緩和,早期治療可獲得良好效果。早期在消炎痛鎮痛葯物和濕熱外敷控制症狀的情況下,盡早進行矯正和預防畸形的功能鍛煉,並持之以恆。 2.必要時可用腎上腺皮質類固醇。 3.為了預防畸形,在急性疼痛期,可用石膏背心、下肢牽引等方法治療。 4.晚期已有畸形強直者,應在病變靜止後施行矯形手術,以改善功能。常作的手術有脊柱截骨術,髖關節人工全關節置換術,股骨髁上截骨術等。 5.放射治療能迅速止痛,但不能制止病變的發展,且有誘發白血病或纖維肉瘤等惡性腫瘤之可能,故應慎用。

用葯原則

1.消炎痛及保泰松效果較好。消炎痛每日100-200毫克,分3-4次口服。症狀控制後,減至50-100毫克維持量。保泰松每日100-200毫克。 2.阿司匹林,每日約3克,注意副作用,特別是骨出血,骨髓抑制。為減少胃腸道副作用,可用腸溶阿司匹林。 3.強的松消炎和止痛效果快。在消炎鎮痛葯物效果不理想時可以應用。每日用量不超過20毫克。 4.硫唑嘌呤有效,若脊椎炎病人合並有牛皮癬,則效果更好。用量每日50-100毫克。

順便說一句:周傑倫就有強直性脊椎炎,但對工作影響不大

6、強直性脊柱炎會癱瘓嗎?

強直性脊柱炎到中後期沒有及時的治療,會導致駝背、側彎等畸形。有部分病人會髖關節受累,最後要拄著拐杖行走。

強直性脊柱炎它就是我們剛剛已經提的,是一個累及中軸型的脊柱關節炎。那中軸的話像我們剛剛看到的,如果是你的脊柱受累了,到中後期沒有及時的治療,導致疾病引起中軸的改變,那他會出現駝背,側彎等等這些畸形。

有部分病人可能像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病人,會髖關節受累,沒有及時治療跟干預的話,它也會導致髖關節最後融合,還有一些破壞,最後要拄著拐杖來行走。

那當然還有像我們剛剛說的影響到眼睛的,虹膜炎沒有及時治療,也會導致一視力的下降,甚至失明等等。

所以這些就是我們說的,一個可能導致他殘廢現象。但是強柱我們現在來看盡早治療,其實是可以避免這些問題的。

與中軸型脊柱關節炎病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