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潰瘍性結腸炎病發關節炎

潰瘍性結腸炎病發關節炎

發布時間:2021-02-19 05:02:22

1、潰瘍性結腸炎主要有哪些並發症 ?

主要表現是腹瀉,可以出現穿孔,癌變

2、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有什麼危害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結腸和直腸慢性非特異性炎症性疾病,病變局限於大腸黏膜及黏膜下層。病變多位於乙狀結腸和直腸,也可延伸至降結腸,甚至整個結腸。病程漫長,常反復發作。本病見於任何年齡,但20~30歲最多見。
常見並發症:
1.中毒性結腸擴張。
在急性活動期發生,發生率約2%。是由於炎症波及結腸肌層及肌間神經叢,以至腸壁張力低下,呈階段性麻痹,腸內容物和氣體大量積聚,從而引起急性結腸擴張,腸壁變薄,病變多見於乙狀結腸或橫結腸。誘因有低血鉀、鋇劑灌腸,使用抗膽鹼能葯物或阿片類葯物等。臨床表現為病情迅速惡化,中毒症狀明顯,伴腹脹、壓痛、反跳痛,腸鳴音減弱或消失,白細胞計數增多。X線腹平片可見腸腔加寬、結腸袋消失等。易並發腸穿孔。病死率高。
2.腸穿孔。
發生率為1.8%左右。多在中毒性結腸擴張基礎上發生,引起彌漫性腹膜炎,出現膈下游離氣體。
3.大出血是指出血量大而要輸血治療者,其發生率為1.1%~4.0%。除因潰瘍累及血管發生出血外,低凝血酶原血症亦是重要原因。
4.息肉。
本病的息肉並發率為9.7%~39%,常稱這種息肉為假性 息肉。可分為黏膜下垂型、炎型息肉型、腺瘤樣息肉型。息肉好發部位在直腸,也有人認為降結腸及乙狀結腸最多,向上依次減少。其結局可隨炎症的痊癒而消失,隨潰瘍的形成而破壞,長期存留或癌變。癌變主要是來自腺瘤樣息肉型。
5.癌變。發生率報道不一,有研究認為比無結腸炎者高多倍。多見於結腸炎病變累及全結腸、幼年起病和病史超過10年者。
6.小腸炎。
並發小腸炎的病變主要在回腸遠端,表現為臍周或右下腹痛,水樣便及脂肪便,使患者全身衰竭進度加速。
7.與自身免疫反應有關的並發症。
常見者有:①關節炎 潰瘍性結腸炎關節炎並發率為11.5%左右,其特點是多在腸炎病變嚴重階段並發。以大關節受累較多見,且常為單個關節病變。關節腫脹、滑膜積液,而骨關節無損害。無風濕病血清學方面的改變。且常與眼部及皮膚特異性並發症同時存在。
②皮膚黏膜病變 結節性紅斑多見,發生率為4.7%~6.2%。其他如多發性膿腫、局限性膿腫、膿皰性壞疽、多形紅斑等。口腔黏膜頑固性潰瘍亦不少見,有時為鵝口瘡,治療效果不佳。
③眼部病變 有虹膜炎、虹膜睫狀體炎、葡萄膜炎、角膜潰瘍等。以前者最多見,發病率5%~10%。

3、什麼原因會引起潰瘍性結腸炎

一、自身免疫差本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本病多並發結節性紅斑、關節炎、眼色素層炎、虹膜炎等自身免疫性腸外表現。二、病毒感染因素感染是繼發或為本病的誘發因素。本病的免疫異常日益受到重視,多數學者認為本病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在發病機制中的作用與意義尚未得出結論。有人發現某些侵犯腸壁的病原體和人結腸上皮細胞的蛋白質之間有共同的抗原性,從而推論患者的結腸黏膜經病原體重復感染後可能誘導體內產生對自身上皮具有殺傷作用的抗體、免疫復合物或免疫淋巴細胞。也有人認為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可能與某種病原體有關。在多種致病感染因素中,目前的研究表明病毒的可能性較大。因為在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腸段中分離出一種物質,其大小近似於病毒顆粒,這種分離物注入動物腸段可引起類似的病變。三、遺傳因素據統計:本病在血緣家族的發病率較高。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直系血緣親屬中,約15%~30%的人會發病。此外,對雙胞胎的研究表明,單合子比雙合子更容易發病。因此,本病很可能與遺傳基因有關,但還需要進一步證實。四、精神因素臨床上觀察到精神抑鬱和焦慮對本病的發生和復發可有一定影響,因此有人提出精神異常是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或誘發因素。但臨床資料說明本病的精神異常或精神創傷史者並不比一般人群多見。目前多認為精神異常可能是本病反復發作所致的繼發表現。

4、腸病性關節炎有何特徵

顧名思義,腸病性關節炎的基本病變在腸道,因此大部分病人都有炎症性腸病的臨床表現,包括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等消化道症狀,以及發熱、消瘦等全身表現。
大多數病人的腸道症狀發生在關節病變之前或兩者同時發生,有的病人則關節病變發生於腸道病變前幾年。約17%—20%腸病性關節炎病人發生周圍性關節炎,表現為少數關節、非對稱性、一過性和遊走性,以及復發和消退交替出現。大關節和下肢關節受累此小關節和上肢關節受累多見。臘腸指(趾),肌腱端病,尤其跟腱炎和跖底筋膜炎均可見。克羅恩病關節炎並可見到杵狀指(手指呈鼓錘狀)和骨膜炎。
據報道,約20%酌腸病性關節炎病人發生脊柱炎及骶髂關節炎。主要表現為腰背、胸、頸或臀部疼痛,腰和頸部運動受限及擴胸度減少。其病變的病程和腸病病程不平行。腸病手術治療並不影響脊柱炎和骶髂關節炎的病程。HLA-B27(人類白細胞抗原-B27)陽性率佔50%-60%。
此外,部分炎性腸病病人還可出現結節性紅斑、網狀青斑、血栓性靜脈炎和小腿潰瘍等皮膚、黏膜、漿膜和眼部等病變。
腸病是腸病性關節炎的基礎,治療時理所當然地應首先控制腸病。非甾體類抗炎葯消炎痛、怡美力、樂松、莫比可等可改善關節症狀,但要注意葯物對已有病變腸道的副作用。柳氮磺毗啶對潰瘍性結腸炎、周圍性關節炎及脊柱炎都有治療作用,可謂一舉兩得。皮質激素可以控制腸病及減輕周圍關節炎,但對脊柱炎和骶髂關節炎無效。

5、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1)中毒性結腸擴張 在急性活動期發生,發生率約2%。是由於炎症波及結腸肌層及肌間神經叢,以至腸壁張力低下,呈階段性麻痹,腸內容物和氣體大量積聚,從而引起急性結腸擴張,腸壁變薄,病變多見於乙狀結腸或橫結腸。誘因有低血鉀、鋇劑灌腸,使用抗膽鹼能葯物或鴉片類葯物等。臨床表現為病情迅速惡化,中毒症狀明顯,伴腹脹、壓痛、反跳痛,腸鳴音減弱或消失,白細胞增多。X線腹平片可見腸腔加寬、結腸袋消失等。易並發腸穿孔。病死率高。
(2)腸穿孔 發生率為1.8%左右。多在中毒性結腸擴張基礎上發生,引起彌漫性腹膜炎,出現膈下游離氣體。
(3)大出血 是指出血量大而要輸血治療者,其發生率為1.1%~4.0%。除因潰瘍累及血管發生出血外,低凝血酶原血症亦是重要原因。
(4)息肉 本病的息肉並發率為9.7%~39%。常稱這種息肉為假性息肉。有人其此分為黏膜下垂型、炎型息肉型、腺瘤樣息肉型。息肉好發部位在直腸,也有人認為降結腸及乙狀結腸最多,向上依次減少。其結局可隨炎症的痊癒而消失,隨潰瘍的形成而破壞,長期存留或癌變。癌變主要是來自腺癌息肉型。
(5)癌變 發生率報道不一,有研究認為比無結腸炎者高多倍。多見於結腸炎病變累及全結腸、幼年起病和病史超過10年者。
(6)小腸炎 並發小腸炎的病變主要在回腸遠端,表現為臍周或右下腹痛,水樣便及脂肪便,使患者全身衰竭進度加速。
(7)與自身免疫反應有關的並發症 常見者有:①關節炎:潰瘍性結腸炎並發關節炎率為11.5%左右,其特點是多在腸炎病變嚴重階段並發。以大關節受累較多見,且常為單個關節病變。關節腫脹、滑膜積液,而骨關節無損害。無風濕病血清學方面的改變。且常與眼部及皮膚特異性並發症同時存在。②皮膚黏膜病變:結節性紅斑為多見,發生率為4.7%~6.2%。其他如多發性膿腫、局限性膿腫、膿皰性壞疽、多形紅斑等。口腔黏膜頑固性潰瘍亦不少見,有時為鵝口瘡,治療效果不佳。③眼部病變:有虹膜炎、虹膜睫狀體、葡萄膜炎、角膜潰瘍等。以前者最多,發病率約5%~10%。
(8)其他並發症 結腸腔狹窄、肛門膿腫、瘺管、貧血、肝損害及腎損害。此外,尚有心肌炎、栓塞性血管炎、胰腺萎縮及內分泌障礙等。

6、潰瘍性結腸炎性關節炎?

?

與潰瘍性結腸炎病發關節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