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節炎該怎麼運動?
關節炎的病因復雜,主要與自身免疫反應、感染、代謝紊亂、創傷、退行性病變等因素有關。根據病因可將關節炎分為骨性、類風濕性、強直性、反應性、痛風性、風濕性、化膿性等。
關節炎可以做簡單活動改善關節的靈活性:
揉膝:將雙手手掌分別放置在兩腿膝關節上,輕揉左、右膝關節5分鍾,力度適中。
轉踝:採用坐姿,抬起兩腿。兩腳同時分別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轉動30次,以活動踝關節。然後兩腿伸直,兩腳分別繞踝關節上、下擺動各30次。
蹲坐: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自然下垂貼於身體兩側。從站立位置緩慢下蹲,蹲至兩大腿與小腿相接觸,然後慢慢站起,如此反復活動10次。
步行:每天堅持步行30分鍾。
活動人體各關節先從雙手指關節開始,然後腕、肘、肩關節,其次是頸椎、胸椎和腰椎關節,接著是髖(胯)、膝、踝關節,最後是各腳趾關節。
2、骨關節炎患者如何鍛煉
俗話說「人老先老腿」,骨關節炎是中老年人最具體代表性的流行性疾病之一,關節疼痛是其主要症狀。骨關節炎的病理基礎是關節軟骨的病變,關節軟骨是維持關節正常運動的物質基礎。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軟骨逐漸退化、磨損,甚至完全耗損,一些引發軟骨損傷的酶被激活,造成軟骨進一步破壞,導致關節承受應力的能力下降,並激發炎症反應,引起疼痛、僵硬和活動受限,骨關節炎就發生了。大部分早期骨關節炎的患者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及正確的運動、鍛煉,不需要打針吃葯,疼痛及運動不適的症狀就能得到改善,甚至消失。所以,掌握正確的運動方法非常必要。那種認為骨關節炎是缺乏運動而造成,越疼痛越要鍛煉的觀點,或為了保護關節不受損傷而靜止不動的觀點,都失之偏頗。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於關節內的滑液,運動時軟骨上間歇性受力造成的「磕碰作用」,形成滑液在軟骨內的循環。關節如果長期固定不動,會導致軟骨營養不良,進而早期退化。反之,已經有骨關節炎的病人,如果再做不適當的運動或鍛煉,會加重病變的發展。在運動時應掌握不負重的鍛煉原則,以增強肌肉力量、增加關節活動度為目標,達到增加耐受性、減輕疲勞、增強抵抗疾病綜合能力的目的,從而防止病變進展。在實際生活中,有些活動無法避免,如上下樓梯和下蹲等。可以採取緩行慢步的方法,一級一級地上下樓梯,同時拉住扶手。下蹲時也應扶物借力,這樣可減少膝關節及髕骨受力,減緩疼痛症狀。打太極拳時,患膝關節骨關節炎的人不宜蹲馬步。騎自行車代步是可取的,因為騎車時身體重量的大部分壓在坐墊上,膝關節受力相對較少,同時騎車可以保持關節的活動度,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得以增強。對骨關節炎患者來說,最佳的運動項目是游泳。游泳時身體漂浮在水中,關節不承受體重,所受負荷最小,游泳的動作(如蛙泳)又能保證關節的活動並鍛煉肌肉力量。而且,游泳能增強全身肌力和多關節的活動,使心肺等多器官功能得到鍛煉,可有效增強抗病能力。(編輯/王子雷)(王 沂)
3、骨關節病怎麼鍛煉?
你好,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合理、適度的功能活動,而不是活動越多內越好,部分患者朋容友採取的越痛越練的「惡治」方法是不可取的。建議:一般來說,遛彎、走平路,只要不覺得疲乏勞累、疼痛都是可以的,但不主張爬山、登高、下蹲站起等運動,應盡量減少爬樓梯的次數,尤其是在骨關節病的發病期。 查看原帖>>
4、骨關節炎患者怎樣自我鍛煉才能保護好關節呢?
骨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關節病,主要是關節軟骨的變性、破壞和骨質增生為特徵的慢性關節病變,又叫做骨關節病、退行性骨關節病和增生性關節炎等。它好發於中老年人,與關節老化、肥胖、以及關節的長期不合理使用和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本病好發於膝、髖、手足部、脊柱等使用較多或受壓較大的關節。表現為關節的腫脹、疼痛和活動不便,嚴重影響中老年人的生活和工作。這個疾病需要葯物治療,但合理的關節肌肉鍛煉和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也至關重要,下面是我們對骨關節炎患者合理鍛煉的幾點建議:1、合理的關節肌肉鍛煉:很多骨關節炎患者因疼痛而不敢活動,其實一定的關節活動鍛煉有助於保持關節的活動度。但是運動時我們強調關節需要在非負重狀態下進行,這樣做既能鍛煉到關節肌肉的力量,又不會加重關節的負擔。如膝關節的鍛煉,大家可以坐下或平躺,小腿做重復、緩慢的做踢腿動作,直到肌肉有酸脹感。脊柱的鍛煉,大家可以平躺,雙手放身體兩側支撐,然後將腰部、臀部向上拱起,重復數次。如果身體條件允許,還可以嘗試難度較高的「拱橋」。平時也可以多對頸部、腰部進行前、後、左、右的擺動和轉動,但要注意動作幅度不宜過大。對於手關節,大家可以練習抓、握、捏等動作。2、喜歡運動的骨關節炎患者,要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最佳的運動項目是游泳,其次是散步和騎自行車。避免損傷關節的動作和活動:不宜爬山或爬樓梯,以免加重關節負重;不做「深蹲」、「兔子跳」等動作,減少膝關節損傷;不抬重物,減少脊柱負荷;避免提重物、砍骨頭、剁肉等動作,減少手腕關節損傷。3、 應當注意減少重:肥胖、超重會增加膝、脊柱、髖等負重關節的負荷,因此,對於肥胖、尤其是體重超過正常較多的患者,應盡量注意減少體重。注意關節的保護:對於需要騎摩托或騎自行車,以及戶外跑步運動時可佩帶護膝、護腕;注意關節的保暖;選擇合適的鞋子,過窄或過松均可損傷足關節,避免穿高跟鞋。對於早期骨關節炎的患者,大部分可以通過適當的運動鍛煉、改變生活方式而得到改善。對於出現關節腫脹疼痛的患者,應盡早到醫院就診,經由經驗的風濕免疫科醫生明確病因。通過早期的運動、生活指導和葯物干預,可以最大限度的控制病情,避免手術,減少致殘率。
5、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適宜的運動方式有哪些?
骨性關節炎是人體進入老年時,關節的一種退化表現,主要病理改變為軟骨退行性變,以及關節邊緣韌帶附著處和軟骨下骨質反應性增生形成骨贅,並由此引起關節疼痛、僵直畸形和功能障礙。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在人漫長的一生中,膝關節在所有關節中負荷最高,最容易磨損,因此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最高。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生常與慢性勞損、肥胖、骨密度下降、外傷等因素有關。
在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非手術治療中,運動療法是重要的治療方式。但是,對骨關節炎患者的鍛煉要一分為二地看待。正確的適當的鍛煉,可以預防、延緩和減慢骨性關節炎的進程,而不正確的過度鍛煉可加重關節的損傷。對於骨性關節炎患者來說,在開始或繼續任何運動之前,都應該向專業醫生咨詢,並最好由專科醫生進行檢查後,再確定這種運動對骨性關節炎是否安全有效。
有益的鍛煉包括:游泳、散步、騎自行車(大輪、高座)、太極拳、仰卧直腿抬高或抗阻力訓練及不負重位關節的屈伸活動。這些運動可以活動全身關節,緩解肢體和關節僵硬。游泳對膝關節負擔不大,又可使肌肉充分地活動,是一項非常適合骨性關節炎患者的運動項目。
許多醫生和學者認為,爬山、爬樓梯、蹲-起立-再蹲的往復運動、騎矮座子的小輪自行車、騎車上坡等運動方式,可以增加關節扭力或造成關節面負荷過大,會加重膝關節軟骨的損傷,不建議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選用。但從另外的角度看,上下樓梯、蹲起、騎車上坡這樣的活動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須的功能性的運動,難以避免。同時,這樣的運動可以使全關節的軟骨面得到營養,進而改善軟骨的營養狀況,促進其創面的癒合,有助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康復。
許多事物是有兩面性的,運動鍛煉也不例外。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應該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在爬山、爬樓梯、蹲起、騎車作為鍛煉方式時,要注意控制運動的強度和量,並且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注意平時的自我感覺,鍛煉後要進行充分的肌肉牽拉放鬆,如果可以做到,選擇這樣的運動方式也未嘗不可。但是如果患者本身不能有效控制運動量和強度,運動技術掌握不好,建議到專業的運動康復中心進行鍛煉。
此外,骨性關節炎患者平時應注意:走遠路時不要穿高跟鞋,要穿厚底而有彈性的軟底鞋,以減少膝關節所受的沖擊力。盡量避免爬坡、在凹凸不平的道路、軟的地形和鵝卵石路上行走。盡量少上下樓梯、少登山、少久站、少提重物,避免膝關節的負荷過大而加重病情。坐時應將膝關節稍伸展,並應不斷的改變位置,不要將膝關節屈曲在椅子下。避免長時間下蹲,因為下蹲時膝關節的負重是自身體重的3~7倍。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防止膝關節受涼。重控制體重,盡量避免身體肥胖建議骨性關節炎病情較重者,以及年老行走時易摔倒的人使用拐杖。拄著拐杖走路,可以將患腿的負重通過拐杖分散。拐杖可根據患者的身長選擇購買或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