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老年關節炎診療指南

老年關節炎診療指南

發布時間:2021-02-18 06:32:45

1、麻煩各位和我講下類風濕關節炎吃什麼葯?

你爸這個症狀和我爸之前的症狀一模一樣,讓你爸試試正清風痛寧緩釋片吧,我爸就是吃的這個葯,現在好多了。據我所知這個葯是中華醫學院以及醫師協會類風濕關節炎臨床診療指南推薦用葯,靠譜~

2、治老年人關節炎用什麼葯啊,請你告訴我

1、可以用黃道益活洛油擦擦試下,要香港產正宗的好點,據說很有效;
2、如果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可以考慮以下葯物(僅供參考):
非甾體類抗炎葯(NSAIDs) 是緩解RA關節腫痛等症狀的主要葯物,是通過抑制前列腺素(PG)合成所必需的環氧化酶(COX)而發揮解熱、鎮痛、抗炎作用。傳統的非甾體類抗炎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雙氯芬酸等,對COX的抑製作用是非選擇性的,在發揮解熱、鎮痛、抗炎作用的同時,也消除了前列腺素對腸道、腎臟及血小板的保護作用,在治療時伴隨對胃腸道和腎臟的毒性,用於老年病人要慎重。如合用胃黏膜保護劑,如H2受體阻斷劑、質子泵抑制劑或前列腺素制劑等是較好的選擇。用葯後,要定期監測血象、肝腎功能等指標的變化,發現不良反應及時調整用葯。

近年來,先後上市的新一代選擇性COX-2抑制劑,如羅非西布、塞來西布等,臨床胃腸道不良反應輕微,患者對其具有更好的胃腸道耐受性,與傳統的NSAIDs相比,在對腎臟毒性方面有優越性。但此類葯物可增加心血管意外事件的發生,有心血管危險因素的患者應慎用此類葯物;有報道說此類葯物長期應用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險性比安慰組增加2.5-3.4倍。

糖皮質激素(GCS) 近年來,重新強調了激素在RA治療過程中的重要性,認為激素、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及不同慢作用葯的聯合應用在延緩疾病進展、改善患者長期病程療效顯著。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會的類風濕關節炎治療指南建議對於活動性病例可短期小劑量使用糖皮質激素。一些臨床觀察結果也支持長期小劑量糖皮質激素的應用,尤其對早期RA患者效果顯著。國內學者徐華等、通過對照觀察認為:口服低劑量激素(潑尼松7.5 mg/d)並聯合慢作用葯物治療較單純慢作用葯物治療更好地控制了老年人RA的病情進展,有效改善了關節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全身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周毅等研究初步顯示:對老年RA活動期患者,口服小劑量激素(潑尼松5~10mg/d,2~6個月),並未對患者的骨質破壞產生影響,小劑量激素使用是安全的。Van Evrdingen等:研究認為糖皮質激素長期小劑量(口服潑尼松10mg/d,2年)應用起到了DMARD葯物的作用,如和其他DMARD葯物聯合使用,則能更好地控制RA的疾病活動。Conn DL等也認為小劑量激素(口服潑尼松≤10 mg/d)可延緩RA的骨質侵蝕破壞,有改善病情的作用。而長期應用激素治療E—ORA的利弊報道不一。

對於起病較急,關節外表現較多或合並風濕性多肌痛的老年RA患者,口服最小有效劑量糖皮質激素可做為首選,以便迅速控制症狀,改善關節功能,減輕痛苦。但老年人應用激素更易發生或加重並發症。如心血管病變、糖尿病、白內障、青光眼、精神障礙、骨質疏鬆等,故不益長期大劑量應用,可作為等待DMARDs發揮作用前改善關節症狀用葯,隨病情改善可將激素逐漸減量至停用。

改善病情的抗風濕葯(DMARDS) 是一組起效慢,療程長,能緩解症狀,延緩放射學進展,改變病程的抗風濕葯物。RA一經確診即應開始包括DMARDs的聯合、正規治療。傳統常用的DMARDs有甲氨蝶呤(MTX)、柳氮磺吡啶(SASP)、羥氯喹(HCQ)、青黴胺及金制劑等。近年常用於臨床的葯物主要有以下幾種。

來氟米特(商品名:愛若華) 為一種新的抗代謝性免疫抑制劑,已廣泛用於RA的治療。該葯主要是抑制淋巴細胞的增殖,抑制白細胞對血管內皮細胞的粘附,阻止白細胞滲出,能明顯減輕關節腫痛、晨僵,並增加握力。其用量10-20 mg/d。主要不良反應:應注意其對肝臟的損害。

嗎替麥考酚酸酯(通用名:驍悉) 是抗嘌呤代謝的新型免疫抑制劑,選擇性抑制與排斥反應有關的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臨床觀察服用3個月後,患者關節受累數目減少,關節功能顯著改善,且外周血的類風濕因子消失,免疫球蛋白以及淋巴細胞總數等指標都有不同程度降低,避免同時與AZA聯合使用。

免疫生物制劑 Etanercept(依那西普)通過特異性的與TNF-α結合,競爭性阻斷TNF-α與細
胞表面TNF受體結合,抑制由TNF受體介導的異常免疫炎症反應。應用劑量為25 mg/次,皮下注射,每周2次,1-2周顯效。應用時排除性篩查腫瘤、結核、肝功異常、感染等。常見不良反應為注射部位紅斑和搔癢。Infliximab(英夫利昔單抗)是一種嵌合的單克隆抗體,可阻斷TNF-α與其受體結合,使TNF-α無法發揮其生物活性。推薦於0、2、6周時靜脈給葯,然後每8周1次。可很快改善臨床症狀及實驗室指標,療效肯定。但反復應用,可產生抗體,偶有過敏反應。

此外,抗CD4單克隆抗體、白細胞介素IL-I受體拮抗劑以及免疫凈化療法,如血漿置換、免疫吸附、去淋巴細胞治療等或以免疫重建為主的幹細胞移植先後在臨床中嘗試應用,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療效。
植物葯制劑 品種較多,主要是通過活血化淤和調節肌體免疫力而發揮作用。如雷公藤有較強的免疫抑製作用,對緩解關節疼痛、晨僵效果顯著。白芍總苷是一種抗炎和免疫調節葯,普遍用於治療RA,病人受性較好。青藤鹼對RA也有較好的療效。
鈣及維生 老年RA患者常合並骨質疏鬆,增加骨折發生的危險性。因此。治療時應注意鈣劑及維生素D的補充和抗骨吸收葯物的應用。

3、老人膝蓋疼是怎麼回事?有那些改善的方法?

膝蓋是人體身體部位,位於大小腿之間的連接部位。膝的主要內部組成結構為半月板以及四條韌帶

半月板為膝內部股骨下端和脛骨上端之間的接連處所墊的一塊新月形的纖維軟骨組織,作用是緩沖膝關節的震動,以及避免兩塊骨頭的直接摩擦。

另外,它由四條主要的韌帶支撐著。其中有兩條在膝的兩側,稱為中側突韌帶和外側突韌帶,主要功能是防止膝部軸離位;另外兩條韌帶則分別分布在膝前後方,稱為前十字韌帶和後十字韌帶,作用是防止膝部前後移位。

組成:川牛膝30克,獨活20克,三棱20克,莪術20克,海桐皮30克,乳香20克,沒葯20克,土鱉蟲15克,制川烏10克,威靈仙30克,紅花15克,舒筋草30克。功能:活血化瘀、通調氣血、祛風除濕、消腫止痛。主治: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用法:每日1劑,加水3000毫升先浸泡20分鍾,然後煎20分鍾,趁熱熏洗並熱敷患膝關節20分鍾,早晚各熏洗、熱敷1次,10劑為1療程,療程間隔2天。方解: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屬中醫「骨痹」范疇。人到中年,肝腎不足,氣血失調,加之外傷、勞損或感受風寒濕邪,痰瘀內停,脈絡不通,筋骨失養而發生膝關節疼痛、僵硬、活動受限等症狀。中葯熏洗療法是中醫外治療法之一加減運用:風寒偏重加防風20克、細辛15克;偏氣血虛加黃芪30克、當歸20克;肝腎不足偏腎陽虛加杜仲20克、淫羊藿20克、肉蓯蓉20克;偏陰虛加女貞子20克、菟絲子20克;偏血瘀加桃仁20克、紅花加重為20克;痰濕偏重者加法半夏20克、地龍20克;濕熱偏重加土茯苓30克、薏苡仁30克、蜂房30克。

注意事項:患處皮膚潰爛者禁用,關節紅腫發熱者易將煎湯放置溫涼後洗敷患膝,制川烏有毒,切勿進口。

溫針灸配拔罐治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一種因關節軟骨退行性變所引起的以骨質增生為主要表現的關節病變,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膝部的肌肉、韌帶會有不同程度的鬆弛,半月板也逐漸失去彈性,不能很好地發揮其應有功能,出現應力不均衡的情況,骨質增生逐漸產生,增生的骨質會使骨頭的面積增大,壓強減小,以免骨與骨之間因壓強過大而導致損傷,這是人體為了對抗老化而產生的保護性變化,但如果這種變化超出人體的適應范圍,增生的骨質長期牽拉、刺激附著其上的肌肉、韌帶,致使關節囊擴張,就會出現膝關節僵硬、腫脹、疼痛、變形,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針灸治療本病有很多的方法,在減輕症狀、調整體質方面均有較好的療效。以下介紹溫針灸配合拔罐法: 取穴:內外膝眼、血海、梁丘、足三里、中脘、腎俞、阿是穴。操作:令患者下肢伸直,膝下墊一枕頭,使整個膝關節放鬆,穴位皮膚消毒後,常規針刺內、外膝眼,血海,梁丘,局部疼痛部位,足三里,中脘,以患者覺酸脹感為度。在足三里和中脘穴針柄上套置一段兩厘米長的艾條,從上端點燃,進行溫針灸,留針30分鍾,每日一次。起針後,在腎俞穴拔火罐,留罐10分鍾,一周兩次。此病屬中醫「痹證」范疇,多由體質虛寒,陽氣不固,感受風寒濕邪後,經絡痹阻,氣血運行不暢而致筋骨、關節、肌肉酸痛麻木,甚至屈伸不利,活動功能受限。內外膝眼、血海、梁丘為局部取穴,針刺此四穴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之功,可疏導局部氣血運行而止痹痛;《素問·厥論》曰:「陰氣起於足五指之里,集於膝下而聚於膝上故陰氣勝,則從五趾至膝上寒,其寒也不從外,皆從內」。「內」主要指中焦脾胃,若飲食不節,貪食生冷,損傷脾胃,中焦生化氣血的功能減退,則易與濕寒之邪相感而發本病。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合穴,為強壯保健要穴,中脘是胃募穴,有和胃健脾之功,溫針足三里、中脘,可益氣養血,扶正培元,補益後天之氣;腎俞有補益腎氣、益腎固精之功,在此處拔火罐,利用溫熱和負壓的作用可溫壯腎陽,強壯腰膝,緩解疼痛。

4、類風濕關節炎偏方 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穩定後多久可以停葯

花小錢治大病的典範---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關節炎 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就是花小錢治大病的典範。福清市醫院風濕科林星 類風濕關節炎是我國常見風濕病之一。目前類風濕關節炎的病因及發病機理尚未完全明確,若不及時得到有效治療,致殘率高,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大病」。 近年來,各種治療方法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出現了空前繁榮的景象。但在2003年、2010年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編寫的《類風濕關節炎診療指南》及2008年美國風濕病學會(ACR)、2009年歐洲抗風濕聯盟會議中,推薦一般把甲氨蝶呤作為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首選葯。原因有三點,第一,它療效高,較其它改善病情葯起效快。若第一次使用該葯,3--4星期即可有明顯療效。第二,它是目前治療類風濕關節炎中最有效的葯物之一,約70%早期(指病程小於3-6個月)病人按規范治療可獲得緩解。第三,該葯使用十分方便,目前多採用的方案是小劑量(10-20毫克)每周給葯。歐洲風濕病專家把甲氨蝶呤形象地稱為「錨葯物」,意思是如果把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比做一次航行,那從起錨到拋錨的整個航程都要用。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經濟狀況較差,長期用高檔葯難以承受,而甲氨蝶呤片每片的價格為二角左右,每周僅需一元左右,因此受到廣大患者的肯定與歡迎。這無疑是花小錢治大病的典範。 查看原帖>>

與老年關節炎診療指南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