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適合。跑步是傷膝蓋的運動,每天跑步本來就傷害膝蓋,更何況是有關節炎的。只能病情越來越重。
2、跑步對關節有什麼好處
有一種說法認為,跑步,尤其是長跑,會對關節造成損傷,也許是直覺上覺得有道理,人們一直對此深信不疑。畢竟每邁出一步,膝蓋就要承受相當於8倍體重的重量。
人們普遍認為,頻繁的跑步或劇烈運動會對加劇關節的磨損,從而增加患關節炎的幾率。1999年公布的一項涉及5000名婦女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這一觀點,研究人員發現在青少年時期經常參加劇烈運動或中年時常進行負重運動的婦女,在50歲時患關節炎的比率高於平均數。
然而過去幾年一項研究卻得出相反的結論,尤其是對於跑步這項運動而言。研究發現,跑步與關節炎不但沒有必然聯系,反而可能保護運動者免受關節問題之苦。
在斯坦福大學一項長期研究中,研究人員用21年時間追蹤了1000名跑步熱愛者和不常跑步的人,發現20多年後許多人都得了關節炎,而經常跑步與否和膝關節的健康程度聯系不大。但研究人員進一步指出,跑步熱愛者較之不常跑步的人生理殘疾的幾率更低,死亡率也低39%。許多長期的調查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
這些研究結論共同指向一個觀點:骨關節炎與日常運動或關節磨損沒有聯系,而是主要由基因和其他因素(如肥胖)決定。事實上,研究表明,正常的關節可以承受足夠的「磨損」,因為關節外圍的軟骨組織沒有輸血動脈,而是靠活動產生的壓力得到氧氣和營養物質。跑步時對關節產生的負重使關節不斷吸入和擠出液體,因此經常跑步對軟骨組織是有好處的。
當然,這也不是說跑步就沒有一點風險,過度的運動會造成骨骼細縫,時間一長就可能會形成軟組織挫傷和應力骨折。對於過度負重的腿部骨骼,產生細縫是很常見的,不過這些細縫很快就會癒合。而對於突然形成的損傷而沒有來得及恢復,就容易形成應力骨折。
那麼對於熱衷跑步的人來說該注意些什麼呢?明尼蘇達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發達的小腿肌肉能大大降低應力骨折的風險。因為肌肉越發達,對骨骼的作用力越大,反復的作用會使骨骼更加結實。所以愛跑步的人應該多做增強小腿肌肉強度的鍛煉,每天多踮踮腳尖就足以達到這一效果。
愛荷華州立大學的另一項研究則關注跑步者步幅與受力的關系,研究人員發現,邁步幅度每減少10%,就使骨折的風險降低1/3。原因就是腳離地時間越短,踏在地面時所受的力就越小。雖然改變跑步習慣畢竟不是件容易事,不過對於曾經受過應力骨折傷的人來說,確實十分必要的。
其實,對熱衷跑步的人來說最好的建議就是每天堅持,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畢竟長時間不運動後突然受力才是最危險的。
3、跑步對關節炎有什麼好處
跑步,增強血液循環,同樣會使關節部位的血液流速加快,增強新陳代謝,當然是有好處的。關鍵還是要注意多喝水,因為有的關節炎,是由於腎的,代謝功能紊亂造成的。
4、患關節炎的人能跑步嗎
?
5、跑步對膝關節炎有好處嗎
您好,您這種病主要是由於膝關節脫變引起的關節間隙狹窄或者無菌性炎症引起的,所以您在平時運動的時候,就要避免上樓或者下樓或者蹲下起立而加重膝關節的負擔,進而加重病情,可以慢步走路運動,也可以輕輕按摩膝關節。
6、得了膝關節炎能治好,達到跑步嗎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1. 改變不合理的生活習慣:避免背、扛重物。避免長時間站立及行走,中間應該有間隙時間坐著休息。大便時盡量坐馬桶、少下蹲。
2. 減輕體重:肥胖人群患骨關節炎比其他人明顯增多。減輕體重以減輕關節的壓力和磨損,可以有效地預防骨關節炎的發生。
3. 避免關節受傷:注意運動場地及運動器械的安全,避免受傷。運動之前先熱身,運動量由小逐漸加大,切忌開始就參加重負荷的運動。大量運動後及時放鬆。老年人行走時要避免跌倒。
4. 改變不合理的運動方式:太極拳等半蹲或下蹲運動對下肢關節壓力很大,應盡量避免。爬山爬樓等對下肢關節壓力加大,應盡量避免。隨著年齡在增長,應該逐步調整運動方式,以游泳、騎車和散步為主,減少大運動量的運動方式。
5. 正確處理關節損傷:很多關節炎是由於關節內其他結構損傷後造成的,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等。早期正確處理半月板的損傷可以有效預防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發生。
6. 關節疼痛應及時診治:關節疼痛是關節給人體發出的警報,表示應該引起重視。關節痛患者應及時就醫,防止小問題變成大問題。
7、跑步更容易患上關節炎?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徐明輝 吳一波
監制: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近些年來,隨著健身熱潮和微信、QQ運動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熱衷於「刷步」打卡。無論是剛剛結束一天工作的白領上班族,還是剛剛跳完廣場舞的大爺大媽,甚至很多小朋友也會對自己每天在步數榜上的「排名」津津樂道。「今天,你破萬步了嗎?」這條標語一度被各大網路平台爭相轉載,引發廣泛關注。
(圖片來源:作者微信步數截圖)
但同時,網路上也漸漸傳來了一些質疑的聲音:「一天一萬步真的可以健身嗎?不會超負荷嗎?」「長時間跑步、刷步會傷膝蓋,會更容易患上關節炎!」這些常見的論調漸漸甚囂塵上,經常被家中長輩轉發到各個家庭群中,並「諄諄教誨」道:「孩子啊,你可少跑點兒步吧。不然等你老了以後,就走不了路啦!」乍一聽,還真讓人有幾分膽戰心驚。
那麼,跑步真的是導致關節炎的元兇嗎?運動量大,真的會更容易得關節炎嗎?
「跑」出關節炎?致病因素有話說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關節炎。關節炎泛指發生在人體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由炎症、感染、退化、創傷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炎性疾病,可分為數十種。臨床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熱、痛、功能障礙及關節畸形,嚴重者會導致關節殘疾,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我國的關節炎患者數量在1億以上,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加。
那麼,關節炎的致病因素都有哪些呢?臨床研究發現,關節炎的發生主要與自身免疫反應、感染、代謝紊亂、創傷、退行性病變(指組織細胞發生的變性、壞死等病理改變)等因素有關。根據病因可將關節炎分為骨性、類風濕性、強直性、反應性、痛風性、風濕性、化膿性等。其中,骨關節炎主要與人體的衰老有關;類風濕性關節炎則與遺傳、感染、環境、免疫有著復雜關系;強直性關節炎主要發生於脊柱,與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都有一定關系,且多發生於男性人群;反應性關節炎則是因腸道系統、泌尿系統等關節外感染因子觸發的炎症性關節病變;而痛風性關節炎則是因尿酸鹽結晶、沉積引起的關節炎。
在上述幾種關節炎中,並無哪種關節炎類型與運動直接相關。若非要說與運動勞損略有關系,也只有第一種「骨關節炎」稍微說得通。然而調查研究結果顯示,骨關節炎多發於骨質增生患者群體,45歲以下人群骨關節炎患病率僅為2%,而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68%這足以說明,骨性關節炎與人體衰老關系更大。所以,適量運動並不會直接導致關節炎的發生。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免費版)
要想身體好,適量運動不能少
適量運動,是指運動者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場地、器材和氣候條件,選擇適合的運動項目,使運動負荷不超過人體的承受能力,在運動後感覺舒服,不疲勞,不會造成過度疲勞或者氣喘[[2]]。
適量運動對人體健康具有很大促進作用。適度運動可以預防各種慢性疾病,諸如預防冠狀動脈和呼吸系統以及代謝性疾病;還可以降低癌症的發生機率;更可協助保持正常體重,預防超重和肥胖。最重要的是,適度運動可以有效預防損傷,降低運動傷害的發生幾率,保持關節良好功能[[3]]。因此,適量運動對於關節損傷的預防和保護,是具有正向作用的,健康群體不必擔心適量運動會對關節產生不良影響。
合理運動,關鍵在「適量」
當然,有特殊情況者,比如一些本身就患有關節炎疾病者,或體質不適宜跑步者,這種情況下,就要遵守醫囑,不要「逞強」去挑戰一些不適合自己的運動。這不僅是為自己健康狀況考慮,也是為了減少隱患,降低風險。
此外,運動量也並非越大越好。一切利弊的判斷,都建立在「定量」的基礎上,運動與健康的關系也不外乎於此規律。運動過量可使機體免疫功能受到損害,影響健康。這是因為人在劇烈運動時,體內會產生較多的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等激素,當這些激素增加到一定數量時,可使免疫器官中的脾臟產生白細胞的能力大幅下降,致使淋巴細胞中的A細胞、B細胞以及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的活性大大降低,其中自然殺傷細胞可減少35%。上述幾種淋巴細胞主要參與機體多項免疫活動,若其活性降低,就會對機體產生一系列不良後果。另外,過量運動也可導致橫紋肌溶解,致使全身酸痛,甚至可導致腎衰竭[[4]]。
所以,我們應適時適度堅持進行每日鍛煉,不要過於超負荷,也不能有「能躺不坐,能坐不站,能站不動」的「偷懶思維」。堅持長期適時適度的鍛煉,才是保持身體健康的生活方式。
參考文獻
[[1]]林璐璐,孫寧,王雪蕊,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常用評價量表的比較與分析[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 2018, 24(2):135-139.
[[2]]徐海泉,孫君茂,馬冠生.合理膳食、適量運動維持健康體重[J].中國食物與營養, 2018, 24(1):5-9.
[[3]]錢宇陽.冬季跑步益處多 變速跑更加適合減脂[J].家庭醫葯.快樂養生, 2018(2).
[[4]]熊,汪力.過度運動所致橫紋肌溶解綜合征並急性腎損傷2例[J].中國血液凈化, 2018(1):60-61.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