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風濕性關節炎球鏈

風濕性關節炎球鏈

發布時間:2021-02-14 20:34:16

1、類風濕關節炎怎麼治

指導意見:
1風濕性關節炎屬變態反應性疾病典型表現是輕度或中度發熱遊走專性多關節炎受屬累關節多為膝踝肩肘腕等大關節常見由一個關節轉移至另一個關節蹭局部呈現紅腫灼熱劇痛部分病人也有幾個關節同時發病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本病診斷主要依據發病前1-4周有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史急性遊走性大關節炎常伴有風濕熱的其他表現如心肌炎環形紅斑.皮下結節等血清中抗鏈球菌溶血素「O凝集效 價明顯升高咽拭培養陽性和血白細胞增多等.現代醫學對本病主要採用青黴素控制鏈球茵感染水楊 酸制劑解熱消炎止痛改善症狀.從中醫方面來說屬於「痹證范疇可以辨

2、抗鏈球溶血素O偏高說明什麼

檢查結果顯示抗o偏高說明由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心臟病等疾患所致。

3、風濕性關節炎的檢查項目有哪些?

抗鏈O即抗鏈球菌溶血素O,是人體被A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後血清中出現的一種抗體。80%的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杭鏈O增高,常在1:800以上。病情恢復後,這種抗體可逐漸下降。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除抗鏈O增高外,實驗室檢查還可發現如下異常:
(1)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升高,多在l0×109/升(即10000/立方毫米)以上,中性粒細胞比例也明顯上升,高達80一90%,有的出現核左移現象。
(2)血沉和C-反應蛋白升高。血沉和C—反應蛋白通常是各種炎症的指標,在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急性期,血沉可達90毫米/小時以上;C—反應蛋白也在30毫克/升(30微克/毫升)以上。急性期過後(約1—2月)漸漸恢復正常。
(3)關節液檢查,常為滲出液,輕者白細胞計數可接近正常,重者可達80×l09/升(80000/立方毫米)以上,多數為中性粒細胞。細菌培養陰性。
(4)類風濕因子和抗核抗體均為陰性。

4、請問「抗鏈"O"(ASO)是什麼?值偏高有什麼臨床意義?

抗溶血性鏈球菌「O」(Anti-Streptolysin 「O」;ASO)是A族溶血性鏈球菌的重要代謝產物之一,它是一種具有溶血活性的蛋白質,能溶解人及一些動物的紅細胞,同時溶血性鏈球菌「O」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機體產生相應的抗體,稱為ASO 【參 考 值】 1:400及以下為陰性0-200IU/mL (免疫比濁法) 【臨床意義】診斷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症(增加),活動性風濕熱,猩紅熱,丹毒等均可增高。1)ASO俗稱抗「O」,測定其效價可知病人最近或以前有無溶血性鏈球菌感染。鑒於A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相當常見,故正常人能測到ASO的低滴度,但一般在500u以下。 2)ASO增高,常見於急性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兒童多見。還可見於皮膚急軟組織感染。 3)風濕性心肌炎、心包炎、風濕性關節炎,急性腎小球腎炎,ASO滴度升高。多次檢驗所呈現的趨勢與病情平行,如漸漸下降提示病情好轉。 4)A組溶血性鏈球菌所致敗血症、菌血症心內膜炎等ASO均可升高。 注意事項: 1)不能認為ASO升高就是風濕病,須結合臨床症狀考慮。但ASO升高的各種致病因素中與A組溶血性鏈球菌最密切相關。 2)人體感染A組溶血性鏈球菌後ASO上升在4-6周內達到高峰,然後在血清中ASO升高可達數月至數年。故一次檢查尚難肯定是否為最近感染所致,須多次檢查,觀察變化動態。在風濕熱病人感染後4-6周,有80%可見ASO升高,常伴有血沉增快及白細胞增多,有助於鑒別診斷。近期建立的A群溶血性鏈球菌胞外產物的抗鏈酶試驗(ASZ),比單測ASO陽性率高。對於診斷ASO不增高的急性風濕熱和急性腎小球腎炎病人有助。 3)免疫機制不全及大量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者,鏈球菌感染後ASO可不升高。

5、什麼叫免疫球蛋白輕鏈k

就是免疫球蛋白輕鏈單體k型,屬於免疫球蛋白的二級結構。這個結果異常可能考慮多種疾病,如多發性骨髓系統疾病,華氏巨球蛋白血症以及澱粉酶變性,惡性淋巴瘤,慢性白血病,肺轉移瘤,肝轉移瘤,腎盂腎炎,腎癌等情況均可見。

本周蛋白是免疫球蛋白的輕鏈單體或二聚體,屬於不完全抗體球蛋白,分為κ型和λ型,其分子量分別為22000和44000,蛋白電泳時可在α2至γ球蛋白區帶間的某個部位出現M區帶,多位於γ區帶及β-γ區之間。易從腎臟排出稱輕鏈尿。可通過腎小球濾過膜濾出,若其量超過近曲小管所能吸收的極限,則從尿中排出,在尿中排出率多於白蛋白。

腎小管對本周蛋白具有重吸收及異化作用,通過腎排泄時,可抑制腎小管對其他蛋白成分的重吸收,並可損害近曲、遠曲小管,因而導致腎功能障礙及形成蛋白尿,同時有白蛋白及其他蛋白成分排出。本周蛋白在加熱至40-60℃時可發生凝固,溫度升至90-100℃時可再溶解,故又稱凝溶蛋白。

(5)風濕性關節炎球鏈擴展資料:

臨床意義

(1)多發性骨髓瘤:是漿細胞惡性增生所致的腫瘤性疾病,其異常漿細胞(骨髓瘤細胞),在製作免疫球蛋白的過程中,產生過多的輕鏈且在未與重鏈裝配前即從細胞內分泌排出,經血循環由腎臟排至尿中,約有35%-65%的病例本周蛋白尿呈陽性反應,但每日排出量有很大差別,可從1g至數十克,最高達90g者,有時定性試驗呈間歇陽性,故一次檢查陰性不能排除本病。 

(2)華氏巨球蛋白血症:屬漿細胞惡性增殖性疾病,血清內IgM顯著增高為本病的重要特徵,約有20%的病人尿內可出現本周蛋白。 

(3)其他疾病:如澱粉樣變性、惡性淋巴瘤、慢淋白血病、轉移瘤、慢性腎炎、腎盂腎炎、腎癌等患者尿中也偶見本周蛋白,可能與尿中存在免疫球蛋白碎片有關。

6、我有類風濕性關節炎,長期服葯,昨天檢查肝功總蛋白、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間接膽紅素、前白蛋白偏低

?

7、血沉、類風濕因子、抗鏈「O」到底是什麼東西、有什麼意義?

我們體內有一種蛋白質,被叫做球蛋白。我們已經知道的抗體,就是球蛋白,被稱為免疫球蛋白(Ig)。人體內的抗體,分為五種:IgG、IgM、IgA、IgD、IgE。現在我們知道,類風濕因子是以變性的IgG為抗原而產生的自身抗體,也就是說,對應類風濕因子的自身抗原是變性的IgG分子。類風濕因子並不是類風濕患者體內所特有的,但是此問題最早是通過對類風濕關節炎的研究中發現的,因此被叫做類風濕因子。類風濕因子可以分為自然發生的和RA特異性的兩種。自然發生的類風濕因子,只有IgM一個類型,而且血清滴度比較低,常常可以出現在健康的老年人體內。而RA特異性類風濕因子,血清滴度高,除了主要的IgM型外,還有IgG、IgA型。因為IgM型被認為是類風濕因子的主要類型,在類風濕因子陽性的類風濕關節炎病人中約佔80%。同時,由於IgM型類風濕因子具有高凝集的特點,易於沉澱,故臨床上主要測定IgM型類風濕因子。測定方法有乳膠凝集法和酶聯免疫吸附法。我們在臨床中,可以遇到檢查類風濕因子的同時,還檢查具體的免疫球蛋白項目,就是為了進一步了解患者體內的類風濕因子分子類型。也有資料方面,用IgM-RF、IgG-RF、IgA-RF這樣的說法,就是具體到了類風濕因子的分子類型,經過大量研究,普遍認為類風濕因子在類風濕關節炎中參與致病過程:①IgM型類風濕因子,可在類風濕關節炎有臨床表現前幾年就存在於病人血清中;而且血清中含有高滴度類風濕因子的非類風濕關節炎的「正常人」,具有發生類風濕關節炎的高度危險性;②血清中含有高滴度的類風濕因子的病人,較血清類風濕因子陰性的病人預後差;③IgG型和IgM型類風濕因子的存在與關節外的損害,如類風濕血管炎和類風濕結節相關。因此,類風濕因子在類風濕的診斷、預後評估、治療評測中,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盡管類風濕因子是診斷類風濕關節炎的重要血清學標准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標准。5%的正常老年人RF可陽性,隨年齡的增高,陽性率可增高,年齡超過75歲的老年人,RF假陽性率為2-25%不等。而且在許多其他疾病中出現,如自身免疫性疾病:乾燥綜合征、SLE、 PSS、PM/DM等;感染性疾病:細菌性心內膜炎、結核、麻風、傳染性肝炎、血吸蟲病等;非感染性疾病:彌漫性肺間質纖維化、肝硬化、慢活肝、結節病、巨球蛋白血症等都可以檢測到類風濕因子。 持續高滴度的RF,常提示類風濕關節炎的疾病活動,且骨破壞發生率高。有學者指出,健康成年人高滴度IgM-RF 是發生類風濕關節炎的危險因子。類風濕因子的表示,定性檢查用陰性、陽性區別,陽性是異常情況。更多的是定量檢查,使用滴度表示,滴度越高、抗體水平越高。在類風濕的治療中,患者可以達到類風濕因子滴度降低、甚至轉陰的結果,但是如果類風濕出現反復,類風濕因子仍然可以重新出現。在類風濕患者中間,也存在不少病例,怎麼治療類風濕因子都存在,但是身體症狀、其它檢查項目都比較正常,有的情況還是高滴度的情況。我認為應該這樣看:這樣的患者,至少應該是「高危正常人」中的「高危」,在平常需要注意自我保護,遠離會引起復發的因素,預防類風濕的復發。類風濕因子是一個免疫學指標,雖然可以作為一個療效評價指標,評價治療的效果,但是不會像血沉、C反應蛋白那樣,隨著炎症情況而變化明顯,因此不作為監控疾病活動的指標,也不需要經常檢查。抗鏈球菌溶血素「O」,我們簡稱抗O或ASO。正常參考值:成人

與風濕性關節炎球鏈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