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節炎 艾灸穴位
?
2、艾灸哪些穴位治膝關節滑膜炎
膝關節是全身關節中滑膜面積最大的關節,滑膜反應也最明顯。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是指膝關節囊纖維的內襯滑膜在外傷後引起的滑膜非感染性炎症反應。臨床上分為急性創傷性炎症和慢性勞損性炎症兩種。若確診為本病應積極治療,防止膝關節功能障礙。
【病因】
外在性因素以急性損傷或慢性勞損(包括手術的損傷)等機械性損傷為主要形式,它是創傷性滑膜炎的重要發病因素。急性創傷性滑膜炎是損傷後以出血為主症的疾患。
慢性滑膜炎一般由急性創傷性滑膜炎失治轉化而成,或由其他的慢性勞損導致滑膜的炎症滲出關節積液,臨床上多屬於中醫的痹證范圍,由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一般挾濕者為多。或肥胖之人,濕氣下注於關節而發病。
【臨床表現】
本病在臨床上分為兩種情況,分別為創傷性炎症和慢性勞損性炎症。
1、如果是急性損傷,表現為膝關節血腫。關節血腫一般是在傷後即時或之後1~2小時內發生,膝及小腿部有廣泛的瘀血斑。觸診時皮膚或腫脹處有緊張感,浮險試驗陽性。常有全身症狀,如瘀血引起的發熱,局部較熱。 本病常是其他損傷的合並症。臨床時要仔細檢查,以防漏診。
2、慢性勞損或損傷性膝關節滑膜炎,為急性滑膜炎處理不當轉為慢性所致,臨床上多見於老年人,體質多濕者,或伴有膝內翻、膝外翻或其他膝部畸形的患者,或有膝關節骨質增生症者等。患者主訴多為兩腿沉重不適,膝部伸屈困難,但被動運動均無明顯障礙,疼痛不劇烈,局部不紅不熱,膝關節功能檢查一般無明顯的陽性體征。常見的現象是:在臏韌帶兩側膝眼處隆起、飽滿,以手觸診,該處松軟,甚則有囊性感,關節積液如超過10毫升則浮雕試驗呈陽性。
艾灸治療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可以取穴內膝眼、外膝眼、委中穴、陽陵泉穴。溫和灸,重點灸雙膝眼各10分鍾左右,灸至局部皮膚灼熱潮紅為度,其他穴位各灸5~10分鍾,每日灸1次。此方法主治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屢用有效,久治效佳。
★灸內膝眼、外膝眼
本穴為經外奇穴,位於膝蓋下的凹陷處,形似膝蓋的眼睛。屈膝,在髕韌帶兩側凹陷處,分內、外膝眼,共兩穴。取穴:正坐位,屈膝,在膝關節下方,髕韌帶兩側凹陷處,外側的為外膝眼,內側的為內膝眼所在。
【預防】
1、最主要是要防止關節損傷,運動前應注意多做准備運動。
2、另外由於滑膜在長期慢性炎症過程中,則可逐漸增厚,影響滑液的正常代謝,故為漿液性積液,且可發生纖維化而引起關節粘連,影響正常活動。
3、適當做膝關節的伸屈活動,多做下肢肌肉的靜力性肌緊強練習,加強股四頭肌的鍛煉,一般不會發生膝關節活動功能障礙。
3、腿痛艾灸哪幾個穴位
大杼穴、曲池穴、尺澤穴、梁丘穴、陽陵泉、委中穴、手三里、足三百里、內關等,以上諸穴要辯證用之,不可拘於一端,否則非患者之福,實其為禍。度
病情分析:
引起腰腿痛的原因很多,所以最好查明病因,然後對證治療知.
如果想針灸或按摩的話,應該找正規的針灸科和按摩科進行治療.治療腰腿疼的穴位很多,如環跳穴,委中穴道,承山,腰陽關,腎腧等,其穴位的定位要專業的醫生才行,並且要按中醫理論,看你是腎虛腰痛,或寒濕腰痛等而選擇不同的穴位.所以不管你是針灸或是單純的艾灸或是穴位按摩等,都要去相應的科版室進行治療,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不可久坐久站久蹲,在其急性發作期卧床休息,在緩解期可進行腰背肌功能權鍛煉.
4、風濕膝關節痛艾灸什麼穴位
可灸大椎、身柱、曲池、合谷、陰陵泉、三陰交、行間、阿是穴。
隨症加穴:1、便干尿黃者,加大腸俞、膀胱俞
2、心煩口渴者,加神門、金津玉液。
除了這些,給你推薦一款膏貼:由西安道元堂出品的五行溫灸膏,此秘方源自千年道家醫學珍藏,結合現代高科技中草葯提純技術精製而成,刺激經絡,激活組織細胞,採用先進的透皮緩釋技術使葯物快速滲透,直達病灶!它遵循「人天和一」「天地相應」的道家之理,與中醫理論精髓中「人身無處不太極」相契合。陰陽二儀互容,互生,互化。道元五行溫灸膏能讓您在短時間內感覺到葯物快速滲透的作用,實現化瘀通絡,溫陽固氣,祛寒止痛這一神奇效果。
主治各類:頸椎病、肩周炎、腰椎病、坐骨神經痛、風濕關節炎、骨質增生、痛風、老寒腿、跌打瘀痛、腎虛腰痛、胃寒胃痛及女性宮寒、痛經等。
5、風濕性關節炎艾灸哪些穴位
風濕性關節炎的主穴是阿是穴,其次是曲池、足三里、血海、肝俞,你可以採用隔姜灸的灸法進行調理
6、風濕腿疼艾灸時取哪幾個穴位
風濕、類風濕治療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張仲景金貴要略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