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痛風性關節炎取穴

痛風性關節炎取穴

發布時間:2021-02-14 00:33:11

1、痛風的針灸穴位

合谷、曲池、大椎等穴位可以選擇。

2、針灸治療痛風的相關穴位,以及這些相關穴位對治療痛風的各個作用。

配穴方一足三抄里、曲澤、襲腰陽關、腎俞、阿是穴(痛風結石)。
方法:用刺血加拔罐法。穴位常規消毒後,用三棱針在上述穴位處,依次點刺出血,刺血後拔火罐,出血少時可多扎幾下,出血量可稍多一些,以中等和大量出血療效較好。每7一10日1次。已控制病情後,應間隔1一2個月再刺,治療2次以鞏固療效。
可同時口服別漂醇片、急性期1次1片,2次/日。緩解期可每日1片,或隔日1片。對於慢性關節損害者可服用小活絡丸(濃縮),每次4}粒,2次/日。
配穴方二 、
曲池(雙)、陽池(單)、陽溪(雙)、太沖(雙)、丘墟(雙)、商丘(雙)、太溪〔單)、陽陵泉(雙)、血海(單)。
方法:用刺血加拔罐法。每次選用2一3穴交替使用,先拍打穴位使局部充血,消毒後左手拇、示指按壓穴位兩旁,使皮膚綳緊,用右手拇、示、中指握高壓消毒的小號三棱針,呈持筆狀,露出針尖,用腕力迅速、平穩、准確地點刺穴位,深度視穴部深淺而定,隨即退出,左手指同時放鬆。然後拔火罐,出血量以3~10毫升為度。每周放血1次,急性發作期2次,3次為1療程,療程間休息1周。
主治:痛風性關節炎

3、痛風病人按摩哪幾個穴位

指關節頭或掌指關節頭進行按摩。各穴每次按摩1~2分鍾。

1.按揉風市
取穴:位於大腿專外側部的中線屬上,距膝上7寸。或直立垂
手時,中指尖處。
.按揉血海
2.取穴:位於大腿內側,從膝蓋骨內側的上角,上面約2寸
筋肉的溝,一按就感覺到痛的地方
.按揉陽陵泉
取穴:
3.位於膝蓋斜下方,
小腿外側之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

4、痛風要按摩那幾個穴位

你好;沒啥用處的,痛風不是按摩幾個穴道就會好的,要是那樣就不叫不治之症了,別耽誤了治療。
痛風病的發作,主要就是體現在關節紅腫,這都是血液中的尿酸鹽結晶惹的禍,是細胞核崩潰時,產生的尿酸和鈉結合成的尿酸鈉,積留在關節周圍的軟組織中造成的疾病。 馬上降酸,把尿酸控制在200左右就OK了。不然形成結石就很麻煩了。 估計你按摩是清除不了關節上沉積的尿酸鹽結晶體的。
體內缺少有益菌酶時,尿酸就變成尿素和氧從小便中排出,有益菌酶不足時,尿酸就會增多,有些痛風病人排出的尿酸比正常人多到十八倍。

體況緊張在鳴警階段,所摧毀的千百萬細胞放出的大量尿酸與鈉,結合後而潛入組織中,飲食不適當就能引起體況緊張,而產生痛風. 尿酸降低了,也就不疼了.

VE對製造尿素的細胞有保護作用,所以不缺VE的人,尿酸的產量就很低.
動物實驗表明,吃不完整的蛋白質,它們的尿酸就多,因此痛風患者應吃完全(優質)蛋白質。

痛風在靜止時產生的尿酸就多,原因是大部分的尿酸流入腸中,被腸細菌利用了。這次發現表明痛風患者應當服酸乳酪或酸牛奶,即以維持腸細菌的繁殖與滋長。
建議你找中醫治療吧,西葯副作用太大了,現在這病能控制住了就很不錯了,你想根治那是不可能的,我就是用中醫在治療,現在尿酸就控制在200左右,還不大忌口了,5年多沒犯了,就這樣我就很滿意了。希望你也早日康復。

5、痛風的穴位治療是什麼?

針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來刺激穴位

6、董氏奇穴治療痛風病是哪個穴位

治痛風的穴位是湧泉穴、和三陰交、三足里。

7、痛風咋治療

1葯物醫治
痛風急性發作期應當迅速控制急性發作,糾正高尿酸血症。通常情況下患者需求卧床休息,可將患側肢體抬高,疼痛嚴重者可恰當加以冷敷以緩解疼痛。在痛風的發作期,最有效的葯物是秋水仙素鹼,應當及時就醫,盡早在醫師指導下及時、足量用葯。
緩解期應當在醫師指導下維持血尿酸在正常范圍內,以預防急性發生;防備痛風結節以及泌尿系統結石生成,預防痛風性腎病,保護腎功能。關於有顯著的損壞嚴重的關節變形,貴陽中醫風濕病醫院表示可考慮進行關節固定或許矯形手術,關於較大的痛風結節能夠進行手術切除。
3葯酒醫治
配葯:丹皮1200克,牛膝30克,防風60克,陳皮250克,紅糖250克,生薑200克,50度以上優質白酒3000克。
做法:經以上資料放入密封容器內用白酒浸泡約1個月左右,揭蓋即可服用,每天服用3次,每次約30ml。此酒有活血祛風、通絡止痛的成效,對於因痛風過程中出現的痛風結節有一定的醫治效果。
3針灸醫治
針灸不只能夠下降血尿酸,還能夠改善血液循環,減輕痛風並發症的發生、開展,對醫治痛風起著積極效果,但須留意的是其操作要求嚴格,必須經由專業醫師施治。
臨床主要取穴有:上部取肺俞穴、太淵穴、廉泉穴;中部可取胃俞穴、脾俞穴、內庭穴;下部可取腎俞穴、三陰交、太溪穴、然谷穴等以及腹、手、足腺代表區。在針灸醫治期間應當控制飲食配合食療,對針灸效果發揮有著促進效果。

與痛風性關節炎取穴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