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關節炎做什麼鍛煉好 詳解4步鍛煉法
最好的鍛煉方式是游泳,水的浮力可以減輕骨關節的負荷。還有很多鍛煉方式,下面的四個鍛煉方法與步驟希望可以幫到你。
1.直腿抬高練習。仰卧,患膝伸直抬高30~40厘米,盡量保持這個姿勢,堅持不住時可放下休息片刻,以上算1次。然後重復練習,每組10~15次,每天2次。如果能堅持1分鍾以上,可進行負重直腿抬高練習。
負重直腿抬高練習:動作同上,在足背上擔負一定重量,可從1公斤開始,逐漸增加到5公斤,如果可以堅持1分鍾以上,再進行下一步練習。
負重短弧練習:患者坐在床邊,患膝下面墊一個枕頭,屈膝30度,患足負重從5公斤開始,逐漸增加到10公斤,坐抬腿伸直練習,若能堅持1分鍾以上,可進行下一步練習。
負重長弧練習:坐在床邊,屈膝90度,小腿下垂,患足負重從10公斤開始,逐漸增加到20公斤。
2.坐位伸膝練習。患者坐在床上,患膝盡量伸直,腳背伸平,同側手向下按膝,對側手屈腰夠足。
坐位垂膝擺動屈伸練習:坐於床邊,患肢小腿下垂,以健肢幫助按壓患肢,增加屈曲。
仰卧屈膝練習:仰卧,患肢屈髖90度,患膝盡量屈曲,以健肢協助按壓患側小腿,以增加膝關節屈曲。
跪位屈膝練習:患者跪坐在床上,自行向後跪壓,以增加屈膝角度。
3.平躺「蹬三輪」。每天早晚躺在床上,模仿蹬三輪動作。平躺可減輕易受損關節的負擔,而且該動作能使踝關節到肩關節的各個關節都得到鍛煉。
4.水中運動。患者平時可適當進行水上運動,如游泳,水的浮力能減少體重對膝關節的壓力,同時有助於強化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肌肉耐力,對緩解骨關節炎大有裨益,即使不小心跌倒,也不容易導致運動傷害。
2、骨關節炎怎樣鍛煉
骨關節炎的病理基礎是關節軟骨的病變。關節軟骨是維持關節正常運動的物質基礎。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軟骨逐漸退化、磨損,甚至完全耗損,一些引發軟骨損傷的酶被激活,造成軟骨進一步破壞,導致關節承受應力的能力下降並激發炎症反應,引起疼痛、僵硬和活動受限,骨關節炎就發生了。 大部分早期骨關節炎的患者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及正確的運動、鍛煉,不需要打針吃葯,疼痛及運動不適的症狀就能得到改善甚至消失。所以,掌握正確的運動方法非常必要。那種認為骨關節炎是缺乏運動而造成,越疼痛越要鍛煉的觀點,或為了保護關節不受損傷而靜止不動的觀點,都失之偏頗。 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於關節內的滑液,運動時軟骨上間歇性受力造成的「唧筒作用」形成滑液在軟骨內的循環。關節如果長期固定不動,會導致軟骨營養不良,進而早期退化。反之,過度運動造成關節的過度負荷,導致關節軟骨的損傷。特別是已經有骨關節炎的病人,如果再做不適當的運動或鍛煉,會加重病變的發展。 在運動時應掌握不負重或少負重的鍛煉原則,以增強肌肉力量、增加關節活動度為目標,達到增加耐受性、減輕疲勞、增強抵抗疾病綜合能力的目的,從而防止病變進展。 在實際生活中,有些活動無法避免,如上下樓梯和下蹲等。可以採取緩行慢步的方法,一級一級地上下樓梯,同時拉住扶手。下蹲時也應扶物借力,這樣可減少膝關節及髕骨受力,減緩疼痛症狀。打太極拳時,患膝關節骨關節炎的人不宜蹲馬步。騎自行車代步是可取的,因為騎車時身體重量的大部分壓在坐墊上,膝關節受力相對較少,同時騎車可以保持關節的活動度,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得以增強。對骨關節炎患者來說,最佳的運動項目是游泳。游泳時身體漂浮在水中,關節不承受體重,所受負荷最小,游泳的動作(如蛙泳)又能保證關節的活動並鍛煉肌肉力量。而且,游泳能增強全身肌力和多關節的活動,使心肺等多器官功能得到鍛煉,可有效增強抗病能力。
3、骨關節病怎麼鍛煉?
你好,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合理、適度的功能活動,而不是活動越多內越好,部分患者朋容友採取的越痛越練的「惡治」方法是不可取的。建議:一般來說,遛彎、走平路,只要不覺得疲乏勞累、疼痛都是可以的,但不主張爬山、登高、下蹲站起等運動,應盡量減少爬樓梯的次數,尤其是在骨關節病的發病期。 查看原帖>>
4、骨關節炎患者如何鍛煉
骨關節炎的病理基礎是關節軟骨的病變。關節軟骨是維持關節正常運動的物質基礎。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軟骨逐漸退化、磨損,甚至完全耗損,一些引發軟骨損傷的酶被激活,造成軟骨進一步破壞,導致關節承受應力的能力下降並激發炎症反應,引起疼痛、僵硬和活動受限,骨關節炎就發生了。 大部分早期骨關節炎的患者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及正確的運動、鍛煉,不需要打針吃葯,疼痛及運動不適的症狀就能得到改善甚至消失。所以,掌握正確的運動方法非常必要。那種認為骨關節炎是缺乏運動而造成,越疼痛越要鍛煉的觀點,或為了保護關節不受損傷而靜止不動的觀點,都失之偏頗。 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於關節內的滑液,運動時軟骨上間歇性受力造成的「唧筒作用」形成滑液在軟骨內的循環。關節如果長期固定不動,會導致軟骨營養不良,進而早期退化。反之,過度運動造成關節的過度負荷,導致關節軟骨的損傷。特別是已經有骨關節炎的病人,如果再做不適當的運動或鍛煉,會加重病變的發展。 在運動時應掌握不負重或少負重的鍛煉原則,以增強肌肉力量、增加關節活動度為目標,達到增加耐受性、減輕疲勞、增強抵抗疾病綜合能力的目的,從而防止病變進展。 在實際生活中,有些活動無法避免,如上下樓梯和下蹲等。可以採取緩行慢步的方法,一級一級地上下樓梯,同時拉住扶手。下蹲時也應扶物借力,這樣可減少膝關節及髕骨受力,減緩疼痛症狀。打太極拳時,患膝關節骨關節炎的人不宜蹲馬步。騎自行車代步是可取的,因為騎車時身體重量的大部分壓在坐墊上,膝關節受力相對較少,同時騎車可以保持關節的活動度,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得以增強。對骨關節炎患者來說,最佳的運動項目是游泳。游泳時身體漂浮在水中,關節不承受體重,所受負荷最小,游泳的動作(如蛙泳)又能保證關節的活動並鍛煉肌肉力量。而且,游泳能增強全身肌力和多關節的活動,使心肺等多器官功能得到鍛煉,可有效增強抗病能力。
5、骨關節炎患者如何合理運動?
骨關節炎 又稱退行性骨關節病,是最常見的關節疾病,尤其危害老年人健康,並給社會帶來沉重負擔。65歲以上人群中骨關節炎的患病率可達50%以上,而在75歲以上人群中,這一數值可達到大約85%。隨著世界及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加速,骨關節炎已越來越成為醫患乃至社會關注的焦點話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關節中心李儒軍 什麼是 骨關節炎? 通俗地來說,骨關節炎是一種關節老化,就像人老了牙齒會掉、頭發會白一樣,關節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退變。這種退變主要表現為關節軟骨的退化、磨損,進而發生骨質增生(骨贅)、硬化。正常的關節表面覆蓋著一層軟骨,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軟骨逐漸發生退化、磨損、甚至消失,在X光片上就表現為關節間隙變窄、骨贅、骨質硬化。 得了骨關節炎怎麼辦? 對於早、中期骨關節炎的患者,在保持適當的體重、調整生活方式、進行合理的運動鍛煉以及肌力鍛煉的同時,針對病情的具體情況可給予不同的治療:疼痛症狀明顯的可予以非甾體類抗炎葯(NSAIDs)以緩解疼痛;關節腫脹、處於急性期的可予以關節腔內應用少量激素以緩解症狀。此外,應用氨基葡萄糖可能對軟骨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可能具有減緩骨關節炎進展的作用。玻璃酸鈉關節內注射可起到潤滑關節的作用,在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中可選擇性應用。對於存在關節內游離體或半月板損傷,且因此導致的症狀明顯的患者,可選用關節鏡下清理術治療。對於晚期的患者,疼痛嚴重或畸形明顯且保守治療無緩解者,可行人工關節置換術以緩解疼痛或矯正畸形,重建關節的功能,目前應用廣泛且相關技術成熟的包括膝關節置換術和髖關節置換術。 得了骨關節炎是不是要限制活動? 有的人認為,骨關節炎是一種長期的磨損、退化性疾病,因此,得了骨關節炎後應當盡量少活動,甚至連走路也不敢多走,特別是關節疼痛的患者,就更不敢、也不願意活動了。這其實是不對的。除非是骨關節炎急性期、關節腫脹的患者需要限制活動外,應當鼓勵骨關節炎患者積極地進行運動鍛煉。適當的運動不僅能防止肌肉萎縮、延緩關節退變的進展,更重要的是對「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及心、腦血管疾病等老年病具有防治作用。 骨關節炎 運動 小貼士: 生命在於運動。骨關節炎患者既要避免高強度的負重鍛煉,又要有一定的活動量。那麼哪些運動對骨關節炎有益?哪些有害呢? 有益的運動: 1)關節活動范圍鍛煉:這是指每天都要進行關節在各種方向上的活動鍛煉,並且要努力使關節盡量撐開,活動到最大極限。這是非常重要的,日常的活動不能取代關節活動范圍鍛煉。當然,如果有關節疼痛、腫脹,就需要在疼痛能夠忍受的范圍內、輕柔運動。 2)肌肉鍛煉:強壯、有力的肌肉可保持關節穩固,使活動變得更舒適。 3)耐力鍛煉:耐力鍛煉不僅有益關節,更重要的是有益心、肺,並能改善精神狀態。在各種耐力鍛煉項目中,走路、水中運動和騎自行車是最常用的。走路是骨關節炎患者理想的鍛煉方式,沒有特殊情況應當鼓勵多走路,除非是嚴重的髖、膝、踝關節疾病、關節不穩的患者;水中鍛煉如游泳或溫泉尤其對僵硬、疼痛的關節有好處,因為水的浮力可以減少關節承受的重力,溫水還能放鬆肌肉,減少疼痛;騎自行車,尤其是騎那種健身房內的自行車,也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方法,不會給下肢的關節帶來太大的壓力。 有害的運動: 高強度的負重鍛煉對關節是不利的,具體包括: 1)爬山、爬樓:爬山、爬樓會對膝蓋前方的髕骨產生很大的壓力,特別是下山或下樓梯的壓力又比向上爬的壓力高出兩到三倍。因此,對於膝骨關節炎的患者,應當盡量避免爬山、爬樓運動。 2)蹲起:有的骨關節炎患者想通過蹲起來鍛煉肌力和關節活動度,其實這種鍛煉與爬山、爬樓類似,也是對膝蓋、特別是髕骨不利的,會加速髕骨軟骨的磨損和損傷。 3)拎重物:拎或背重物會加重關節的負荷。
6、關節炎該怎麼運動?
關節炎的病因復雜,主要與自身免疫反應、感染、代謝紊亂、創傷、退行性病變等因素有關。根據病因可將關節炎分為骨性、類風濕性、強直性、反應性、痛風性、風濕性、化膿性等。
關節炎可以做簡單活動改善關節的靈活性:
揉膝:將雙手手掌分別放置在兩腿膝關節上,輕揉左、右膝關節5分鍾,力度適中。
轉踝:採用坐姿,抬起兩腿。兩腳同時分別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轉動30次,以活動踝關節。然後兩腿伸直,兩腳分別繞踝關節上、下擺動各30次。
蹲坐: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自然下垂貼於身體兩側。從站立位置緩慢下蹲,蹲至兩大腿與小腿相接觸,然後慢慢站起,如此反復活動10次。
步行:每天堅持步行30分鍾。
活動人體各關節先從雙手指關節開始,然後腕、肘、肩關節,其次是頸椎、胸椎和腰椎關節,接著是髖(胯)、膝、踝關節,最後是各腳趾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