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李可治類風濕性關節炎醫案

李可治類風濕性關節炎醫案

發布時間:2021-02-11 11:34:34

1、什麼是間質性肺炎 咨詢好大夫_類風濕關節炎、間質性肺炎、肺部感染

中醫脊樑李可率團南方醫院義診 設立傳承基地! 中醫脊樑李可率團南方醫院義診設立傳承基地 李可老中醫是我國當代中醫界獨具特色,真正用純中醫治療疑難雜病和急危重症的臨床大家,有「當代張仲景」之稱,善用大處方,救人於水火之間。中醫泰斗鄧鐵濤先生特為李可題詞道:「李可老中醫是中醫的脊樑,振興中醫須要有萬千個像李可那樣能用中醫葯治療急危重症、疑難病症的人才。」 近日,國家中醫葯管理局決定在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成立李可中醫葯學術流派傳承基地。為慶祝該基地落戶廣州,李可召集各大弟子到南方醫院舉行大型義診活動。 具體安排如下: 時間:3月9日9:30-11:30 地點:南方醫院門診廣場 活動內容: 1、基地揭牌儀式; 2、第二三代徒弟大型「義診」活動(時間,上午9:30—11:30); 3、基地呂英主任《氣一元論與腫瘤》專題學術講座(時間,下午15:00—17:00,南方醫科大學楓葉堂)。 李可團隊: 呂英、陳偉、孔樂凱、許明輝、齊玉茹、歐陽衛權、雒曉東、顏芳、鄧宏、高潔、黎同明 歡迎大家屆時參加。 查看原帖>>

2、有知道李可老中醫的烏蛇榮皮湯的嗎

關節炎單方驗方

一、單方

單方1:

【組成】鮮嫩桑枝30g。

【主治】濕痹。

【用法】 用白酒將桑技炒後再用水煎服。

【方解】因濕邪侵襲關節經絡,症見關節疼痛,治宜除濕通絡。桑枝苦、平,人肝經,有祛風濕、利關節、行水氣等功效。治風寒濕痹,四肢拘攣,肌膚風癢。

單方2:

【組成】虎杖100g。

【主治】周痹。

【用法】將虎杖用高粱酒1斤浸泡7日,每日服小酒杯,孕婦忌服。

【方解】因氣虛風寒濕邪侵入血脈肌體,症見周身疼痛,沉重,麻木,項背拘緊,治宜益氣和營,祛風利濕。虎杖苦、平,有祛風,利濕,破瘀,通絡等功效,治風濕筋骨疼痛。

單方3:

【組成】獨活20g。

【主治】風痹。

【用法】用水煎服。

【訪解】因風寒濕邪侵襲關節經絡,症見關節疼痛,

痛無定處。治宜祛風散寒利濕。獨活辛、苦、溫,人腎、膀胱經,有祛風,滲濕,散寒止痛等功效。

單方4:

【組成】淫羊霍250g。

【主治】腎痹。

【用法】將淫羊霍切細後,用白酒泡浸7天,適量服。

【方解】因房事過度傷腎,症見腰背僂曲不能伸,下肢攣曲,腰痛遺精。治宜益腎祛邪。淫羊藿辛、甘、溫,人肝腎經,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作用,治風濕痹痛,四肢不紅,腰膝無力等。

單方5:

【組成】柳枝2g。

【主治】濕痹。

【用法】將柳枝研細加酌量茶葉,泡湯代茶飲。

【方解】因風寒濕邪侵襲關節、經絡,症見四肢重著,肌膚頑麻,關節疼痛,痛有定處,遇陰雨發作,治宜除濕,祛風逐寒。柳枝苦、寒,太陽明、厥陰經,有祛風利水,止痛消腫等功效。治風濕痹痛,氣血凝滯等症。

單方6:

【組成】白芥子15g。

【主治】寒痹。

【用法】將白芥子、生薑同研細末貼於痛處。

【方解】因風寒濕邪侵襲關節、經絡,症見四肢關節疼痛,痛勢較劇,遇寒更甚,得熱痛減,治宜溫經散寒。白芥子辛、溫,人肺胃經,有溫中散寒,通絡止痛等功效,可治中風不語,四肢痹痛麻木,跌撲腫痛等症。

單方7:

【組成】木瓜根250g。

【主治】痛痹。

【用法】將木瓜根泡白酒服,1日3次,劑量適度。

【方解】因風寒濕侵入關節,經絡症見關節肌肉疼痛不止,治宜祛風散寒。木瓜根酸、澀、溫,入肝、脾經,有祛濕舒筋等功效治濕痹、痛痹。

單方8:

【組成】絲瓜絡500g。

【主治】全身筋骨痛(筋痹)。

【用法】將絲瓜絡用火煉焦,研細末,加紅糖沖服,1次3g。

【方解】因風寒濕邪侵襲於筋,症見筋脈拘攣,關節疼痛等,治宜通經活絡。絲瓜絡甘、平,有通經絡,清熱化痰等功效。

單方9:

【組成】透骨草60g。

【主治】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將新鮮透骨草搗爛成泥狀敷於患處。

【方解】因風濕侵襲經絡關節,症見關節疼痛,遇天氣變化更劇,治宜祛風除濕。透骨草辛、溫,有祛風除濕,舒筋活血止痛功效。可治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

二.驗方

1.熄風通絡湯

【組成】桑枝12g,忍冬藤12g,白芍12g,萆薢12g,

秦艽10g,當歸尾12g,蠶砂10g,豨薟草15g,薏苡仁15g,甘草1.5g。

【功效】活絡祛濕,熄風緩痛。

【主治】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疼痛不利,日久不愈或反復發作者。

【加減】有惡風寒、無汗、身痛等症者,加蘇葉、防風;關節腫大、屈伸不利者,加竹節;小指關節腫大僵硬者,加僵蠶、蜈蚣、白花蛇;手足心熱、關節腫脹熱痛者,加生地、丹皮;心悸短氣、自汗惡風者,加丹參、炙遠志、黃芪。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來源】湖南省中醫研究院歐陽清研究員(李寶順.名醫名方錄.第一版.北京:華藝出版社出版.1990:

318)。

2.瀉下蠲痹湯

【組成】 豬苓6g,黃芩15g,廣木香3g,厚朴15g,蜈蚣2條,黃柏6g,朴硝15g,山柰6g,小活血12g,大黃

15g,全蠍3g,藿香3g,生甘草3g。

【功效】祛風散寒,燥濕清熱,通下。

【主治】痹證日久化熱,肢體關節、肌肉疼痛,小便不利,大便秘結或溏而不暢,色醬黃,苔黃,脈沉有力,形體壯實,用諸疏風散寒、燥濕清熱之方無效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來源】江西中醫學院伍炳彩教授(盧祥之.中國名醫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1991:244)

3.通痹靈方

【組成】桂枝10g,麻黃10g,白芍15g,防風15g,制川烏12g,知母12g,白術15g,制乳香10g,制沒葯10g,制馬錢子0.6g,蘄蛇10g,全蠍6g,川斷20g,黃精15g。

【功效】祛風,散寒,除濕,活血,通絡,止痛及補肝腎。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經痛及頸椎病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來源】廣州中醫學院副教授陳紀藩(盧祥之.名醫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1991:375)

4.烏蛇祛濕湯

【組成】破故紙5g,巴戟天5g,烏蛇肉6g,川桂枝2.4g,伸筋草10g,地龍肉6g。酒當歸6g,嫩桑技15g,酒

川芎3g,赤白芍各5g,桑寄生15g,節菖蒲5g,桑螵蛸6g,生銀杏10枚(連皮打),炙甘草5g,虎骨膠3g(另烊兌服現多用狗骨代替)。

【功效】散風活血,通絡止痛。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症見周身關節腫痛,發熱,十指及肘部拘攣不伸,於陰雨時發作更甚,食睡尚好,夜間遺尿,苔白膩,脈沉滑。

【來源】施今墨(黃榮宗等.名醫妙方精華千首.第一版.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1991:53)

5.通痹湯

【組成】蒼術10g,漏蘆10g,雞血藤10g,矮地茶10g,漢防已10g,尋骨風10g。

【功效】祛風燥濕,清熱解毒。

【主治】風濕之邪所致之關節疼痛。

【加減】熱痹加黃柏、虎杖、白石英;如伴全身高熱,口苦口渴,便結尿黃者,加金銀花、連翹、石膏;風寒濕痹加獨活、防風、桂枝、姜黃;下肢疼痛加牛膝。

【來源】湖南中醫學院張海青副教授(中國名醫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出版.1991:451)

6.祛痹湯

【組成】桂枝3g,赤芍12g,威靈仙12g,忍冬藤15g,絡石藤15g,生苡仁15g,烏梢蛇9g,澤蘭葉12g,陳

皮4.5g,川牛膝9g,紅花4.5g。

【功效】祛風清熱,化濕通絡。

【主治】風濕熱。症見膝關節灼熱腫脹,疼痛酸楚,食慾不振,舌苔黃膩,脈細弦。

【用法】水煎服。

【來源】上海中醫學院黃文東教授(黃榮宗等.名醫妙方精華千首.第一版.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1991:111)。

7.疏風養血通絡湯

【組成】秦艽15g,羌獨活各10g,白芷10g,防風10g,生熟地各20g,川芎10g,白僵蠶10g,地龍15g,生

石膏50g,黃芩15g,甘草7.5g。

【功效】祛風清熱,養血通絡。

【主治】風痹,身痛走竄不定,或肉抽瘈;中風半身不遂,語言不利,而兼頭痛、頸強,咽干口燥,惡風自汗脈滑或弦數,屬血虛內熱、風邪外襲者。

【加減】風邪不重減二活;內熱不重去石膏;腑氣不通加生大黃、瓜蔞;痰濕重者加半夏、蒼術、膽星;氣虛加黃芪;抽搐瘈瘲加全蠍、蜈蚣。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

【來源】黑龍江省中醫研究院張琪教授(盧祥之.名醫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1991:456)

8.木耳舒筋散

【組成】黑木耳120g(放置砂鍋內,慢火焙乾,切勿焙焦),川續斷10g,炒杜仲10g,川牛膝10g,木瓜10g,桂枝9g,羌活9g,制乳香6g,附子6g,透骨草6g,蒼術6g,公丁香6g,母丁香6g,黨參6g。

【功效】補肝腎強筋骨,通血脈和營衛,除風寒濕痹,解攣縮抽搐。

【主治】由肝血不足,筋失所養,或產後血虛,營衛失和,風寒濕邪侵襲,痹阻脈絡所致的肢體麻木,四肢抽搐,手足攣縮抽風,筋骨疼痛等症。

【用法】上葯共焙乾後,與黑木耳研極細末。注意:木耳冷卻兩小時就得輾軋,時間稍長,即回潮不易軋細。每服6克,1日2~3次,酒少許為引,白水送下。不飲酒者,也可不用酒。

【來源】山西省人民醫院中醫科原明忠主任醫師(盧祥之.名醫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1991:688)。

9.熱痹湯Ⅱ號

【組成】當歸12~15g,黃條9g,連翹12g,生甘草12~15g,生苡仁24g,防風12g,忍冬藤15g,海桐皮12~

15g。

【功效】祛風宣濕,化痰消瘀。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症見手指、足趾關節腫脹疼痛,甚則強硬變形,張口不利,或伴四肢關節腫痛,舌苔淡薄微膩,脈象弦細澀。

【加減】寒邪偏盛加用川烏、草烏等大辛大熱之品以祛內在之漢寒病冷;熱邪偏盛者加石膏、知母、虎杖等寒涼乏味以清絡中之熱;風勝遊走合用白企、羌活;濕盛漫腫加苡仁、大腹皮;肢體腫而且脹者加人積殼、川朴等理氣宣痹;久痹正虛者加人歸蔑或地黃之類以補氣血、養肝腎。此外,還應根據病變部位配合引經葯,如上肢重用桂枝,加片姜黃;下肢加木瓜、川牛膝、鑽地風;周身關節疼痛入千年 健、伸筋草、絡石藤等。

【用法】水煎,每日1劑,每劑煎服2次,首劑煎煮時間不少於45分鍾。

【來源】南京中醫學院內科汪履秋教授(中國中醫葯報.1991,7:26)。

10.痹痛寧

【組成】鹿角霜12g,制附子10g,桂枝10g,細辛5g,羌活10g,獨活10g,防己15g,生黃芪30g,當歸15g,

赤芍10g,白芍10g,生地30g,生效仁30g,廣地龍10g,蜈蚣3條,烏蛇肉10g,生甘草12g。

【功效】祛風勝濕,溫經散寒,舒筋活絡,通痹止痛,補益氣血,強筋壯骨。

【主治】肢體肌肉關節冷痛,關節腫脹或變形,屈伸 不利,腰膝酸痛。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 坐骨神經痛、肩周炎、老年人腰腿疼。

【用法】水煎服,每半月為1個療程。可根據具體病情,服2~6個療程。

【來源】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謝海州主任醫師(李寶順.名醫名方.第一版.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15)。

11 雞血藤湯

【組成】雞血藤30g,秦艽30g,炒桑枝30g,海風藤30g,絡石藤30g,伸筋草30g,絲瓜絡15g,忍冬膠30g,

甘草5g。

【功效】養血祛風,除濕宣痹,通絡止痛。

【主治】血虛風濕,肢節疼痛,遊走不定,筋脈攣急,屈伸不利,四肢麻木痹痛,亦可用於各種原因所致的筋脈損傷之拘急疼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來源】成都中醫學院陳恆教授(盧祥之.名醫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1991:407)。

12.中虛痹證湯

【組成】黃芪、威靈仙、尋骨風各30g,桂枝3~9g,白芍,防已,山葯各15g,元胡20g,伸筋草12g,細辛6~9g,大棗7枚,生薑、炙甘草各6g。

【功效】補虛溫中,祛風通絡,除濕止痛。

【主治】風濕性或類風濕性關節炎,長期應用西葯致胃氣明顯受損,或宿有胃疾不能受納諸種西葯而痹痛依然如故者。

【加減】血虛,加當歸10g;寒痛,加制川、草烏各6g,熟附片10g,麻黃8g;熱痛,加秦艽15g,忍冬藤、地龍、石膏各30g;濕重,加苡仁15g,蒼白術各10g;關節變形,肌肉萎縮,加千年健、老鸛草、豨薟草各30g;頑痹加全蠍、僵蠶10g,蜈蚣3條。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3個月1療程。

3、有沒有治癒肺間質纖維化的病例?

肺間質纖維化(pulmonary fibrosis,PF)是多種肺部疾病的最後結局,其病因各異,但其表現的臨床症狀、影像和肺功能等卻有某些相似之處,其發病機制、病理特徵也具有某些共性特點。筆者根據肺纖維化屬於肺絡痹阻的病機特點,從中醫學絡病辨治,以活血化痰通絡法作為肺纖維化的根本大法貫穿治療始終,收到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1 肺絡痹阻是肺間質纖維化的基本病機特點

1.1 絡病學說與肺間質纖維化:絡病學說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研究絡病發生發展規律及其診斷治療方法的中醫病機理論學說。絡,指絡脈,有網路的含義。絡病,指邪入十五別絡、孫絡、浮絡及血絡等而發生的病變,是以絡脈瘀阻、絡虛不榮、絡脈絀急為主要病理變化的一類疾病。由於絡脈是營衛氣血津液輸布貫通的樞紐,且絡體細小,分布廣泛,分支眾多,功能獨特,所以一旦邪客絡脈或「久病入絡」則容易影響絡中氣血的運行及津液的輸布,致使絡失通暢或滲灌失常,導致瘀血滯絡或絡脈不充,從而形成絡病。如同絡病一樣,肺間質纖維化也是多種間質性肺疾病失治誤治,遷延不愈而導致的最終病理結局。從肺的生理特點而言,肺朝百脈,主治節,全身絡脈病變易累及於肺而導致肺絡病變。從發病過程來看,肺纖維化起病隱襲,病程日久,纏綿難愈,符合絡病學說「久病入絡」特點。從病變部位而言,肺間質纖維化其「間質」並非僅指單純肺的間質(如結締組織、血管、淋巴管、淋巴結和神經等),還包括肺泡上皮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等的實質。其病變的發生不僅限於肺泡壁,也可以波及細支氣管領域,頗似絡病學說中的肺絡病變,既侵犯了絡脈(肺實質),又累及了脈絡(肺間質)。從病理特徵而言,肺纖維化是以肺泡間質炎症細胞(單核/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浸潤、纖維母細胞增生和肺泡間質纖維結締組織沉積為特徵的免疫介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與絡病學說肺絡痹阻徵象類似。從發病機制來看,由於細支氣管領域和肺泡壁纖維化使肺的順應性降低導致肺容量的減少和限制性的通氣障礙。此外,細支氣管的炎變以及肺小血管的閉塞引起通氣/血流比例的失調和彌散功能的降低,最終發生低氧血症及呼吸衰竭。此與絡病學說的絡脈瘀阻和絡虛不榮病機恰相吻合。

1.2 肺痹與肺痿:肺痹從發病層次上來看有外邪不已,內舍於肺(久病入絡)之病機演變規律。此與現代醫學有關繼發性肺間質病變論述頗相一致。肺痹的病機特點為正氣不足,肺絡痹阻。正因於此,往往把肺間質纖維化命名為「肺痹」,一則強調其病機特點為肺絡痹阻;一則提醒大家,風濕免疫性疾病尤其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痹症),硬皮病、皮肌炎(皮痹)等亦可繼發肺間質纖維化(繼發性肺間質纖維化),形成「肺痹」。

「肺痿」是指因肺氣虛弱,無力主氣布津所致以咳吐濁唾涎沫為主症的一種疾病。肺間質纖維化被冠之以「肺痿」之名,主要基於以下幾方面原因:(1)從形態言,肺纖維化中晚期雙肺體積縮小,肺總量、肺活量、殘氣量及潮氣量均明顯減少,與「肺痿」原義相吻合。 (2)從病機言,肺熱葉焦,津血不足,失於濡養是肺痿的基本病機特點。肺纖維化纏綿不愈,病機轉化由氣及血,由肺及腎,肺腎兩虛,氣血不充,絡虛不榮,「絡虛則痿」。 (3)從臨床特點而言,肺間質纖維化病程日久,遷延不愈,「初病氣結在經,久則血傷入絡」,晚期呈蜂窩肺(網格狀改變),甚至毀損肺,肺功能喪失殆盡。此恰似肺痿沉痾之肺葉萎弱不用,遷延反復,久治不愈之特點。

綜上所述,「肺痹」與「肺痿」均為肺間質纖維化的中醫病名診斷,肺痹言肺為邪痹,氣血不通,絡脈瘀阻,從邪實而言;肺痿言肺之萎弱不用,氣血不充,絡虛不榮,從本虛而言。二者反映了肺纖維化發生發展的不同時期階段。但肺痹與肺痿在一定條件下又可相互影響,互患為病。一般來講,肺纖維化存在著由肺痹一肺痿的臨床演變過程,此即因實致虛。但「至虛之處,便是留邪之地」,肺痿病變又常見到肺絡痹阻之徵,此即因虛致實。肺纖維化常可見到痹中有痿(因實致虛),痿中有痹(因虛致實)的復雜病理狀態,即「病變輕重不一,新老病變並存」,臨證當詳審明辨。

2 分期論治及活血化痰通絡是肺間質纖維化的根本大法

肺絡痹阻是肺間質纖維化的基本病機特點,但在不同時期其病機側重點有所區別。在肺泡炎期(急性期),起病急驟,病程較短,以肺泡炎症滲出為主,中醫辨證多屬實證,以痰、瘀、熱、毒等阻滯肺絡最為常見。在間質纖維化期(慢性遷延期),肺泡間隔多有纖維結締組織增生和纖維化形成,病程日久,遷延不愈,病機多屬因實致虛,絡虛不榮,虛實夾雜,以氣虛血瘀痰阻之證最為常見。兩期病機雖各有特點,但痰瘀阻絡是其共同發病機制。因此,分期論治、活血化痰通絡是治療肺間質纖維化的根本大法。

2.1 急性期:常因外感六淫誘發,以痰、瘀、熱、毒等阻滯肺絡最為多見。因此,解表化痰通絡和清熱利濕解毒、活血化痰通絡為肺纖維化急性期常用之法。(1)解表化痰通絡:肺纖維化常因外感六淫誘發、加重和惡化,尤以風寒襲肺、風熱犯肺、風燥傷肺之證最為多見。「絡以辛為泄」,因此,若因風寒襲肺誘發者,治以辛溫解表、散寒通絡,小青龍湯加減,葯如炙麻黃、桂枝、白芍、乾薑、細辛、五味子、制半夏、厚朴、杏仁、甘草等。若因風熱犯肺誘發者,治以辛涼解表、化痰通絡,銀翹散加減,葯如金銀花、連翹、荊芥、薄荷、牛蒡子、淡豆豉、桃仁、杏仁、漏蘆等。若因風燥傷肺誘發者,治以疏風清熱、潤燥通絡,桑杏湯加減,葯如桑葉、杏仁、浙貝母、南沙參、梔子、淡豆豉、蟬蛻、炙枇杷葉等。(2)清熱利濕解毒,活血化痰通絡:肺纖維化急性期痰濕內阻,郁而化熱,蘊久成毒,毒瘀阻絡而為肺痹。因此,清熱利濕解毒,活血化痰通絡為肺纖維化急性期常用治法。方選小陷胸湯合當歸貝母苦參丸加減,葯如全栝樓、黃芩、清半夏、當歸、浙貝母、苦參、連翹、鬱金、牡丹皮、丹參等。亦可選用清開靈注射液合復方丹參注射液靜脈點滴,以期迅速控制病情,抑制炎症滲出,改善疾病預後。

2.2 慢性遷延期:絡虛不榮,虛實夾雜為慢性遷延期病機特點。「大凡絡虛,通補最宜」(葉天士引臨證指南醫案》),故通補兼施,寓通於補為肺纖維化慢性遷延期總的施治原則。(1)益氣活血,化痰通絡:肺纖維化反復發作,遷延不愈,終致氣虛、血瘀、痰阻,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氣虛血瘀痰阻為肺纖維化慢性遷延期最常見證候之一,故益氣活血、化痰通絡法為肺纖維化慢性遷延期的主要治法。葯如黨參、黃芪、赤芍、川芎、地龍、桂枝、法半夏、旋覆花、皂角刺、白芥子等。亦可選用參芪扶正注射液合川芎嗪注射液靜脈點滴益氣活血通絡。(2)益氣養陰,化瘀解毒通絡:放射性肺炎以及彌漫性間質性肺病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後易出現氣陰兩虛,瘀毒阻絡證候。因此,益氣養陰,化瘀解毒通絡為其常用治法。葯如太子參、沙參、麥冬、五味子、百合、當歸、丹參、牡丹皮、浙貝母、海蛤殼等。亦可選用生脈注射液合脈絡寧注射液或復方丹參注射液靜脈點滴益氣養陰,活血通絡。(3)益肺腎,化痰瘀,通肺絡:肺腎兩虛、痰瘀阻絡可謂肺痿沉痾之最終病理機轉,益肺腎,化痰瘀,通肺絡之法實乃治療肺纖維化中晚期之根本法則。具體葯物可選用熟地黃、當歸、冬蟲夏草、山茱萸、浙貝母、三棱、莪術、水蛭、絲瓜絡等。

一般進展到這個程度,按照西醫的理論,是沒有什麼好的辦法。
是各種肺部病變的最終轉歸。
盡量少劇烈活動,去醫院進行就診,進行葯物干預。
戒煙。避免感冒。

4、關於中葯龍骨風的用法誰知道?我要治風濕

你好:
這是個方子你試試
【名醫簡介】
黃宗勖, 生於1912年,現任福建中醫學院教授。黃氏兼任康復保健中心專家、福建中醫葯雜志編委會學術顧問、中國針灸學會福建分會顧問、福州市科協老年高級醫學專家協會顧問、加拿大及美國國際中醫研究會榮譽博士、馬來西亞中國醫葯健康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等職。黃氏行醫執教50餘年,擅長針葯並治內、婦各科疑難雜症,尤其擅治哮喘、胃痛、骨質增生、類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腦血管意外後遺症、偏頭痛、糖尿病、男女不育症、痛經、小兒麻痹後遺症等,均獲較滿意療效。

黃氏撰寫的專著有《針灸速成手冊》、《常見病中草葯外治療法》、《針葯治驗醫案醫話選》(英文版)、《實用中草葯外治法大全》、《現代實用針灸學》等,合編出版有《新編針灸學》、《中醫基礎理論評解》、《針治疑難奇症案匯》等,並在國內外報刊發表論文80餘篇(英文4篇)。
【名方】益氣活絡湯
【組成】生黃芪30克,黨參15克,白術12克,桂枝12克,羌活、獨活、防己、當歸、白芍各12克,桑枝30克,炙甘草6克。外用葯組成:當歸15克,赤芍12克,川芎9克,細辛9克,桂枝15克,羌活12克,獨活12克,桑枝30克,沒葯、乳香各12克,雞血藤15克,絲瓜絡15克。
【功能】益氣養血,搜剔絡邪。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久痹,頑痹。
【用法】上葯加水3碗,浸半小時,煎取1碗;第2次用水1碗半,煎取半碗,分2次飯前空腹服。外用葯:上葯煎湯1臉盆,先熏後洗患部30分鍾;熏時用布蓋嚴,勿使湯氣外泄,每日1~2次;葯湯留用重煎可連用3天換葯。針灸治療:施治原則為根據患病部位循行經脈,採用局部與遠端結合的原則選穴,以疏通經脈,調和氣血。治療一般以針刺為主,偏寒者可針灸並用。上肢:合谷透向後溪、陽池、外關、曲池、肩隅等穴。下肢:太沖、昆侖、丘墟、足三里、陽陵泉、膝眼、環跳等穴。操作:每天或隔天針灸1次,用平補平瀉法,留針30分鍾,每隔10分鍾運針1次,12次為1療程,休息3~5天,再行下1療程。
【方解】

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痹證,主要因體質素虛,陽氣不足,腠理不密,衛外不固,以致風、寒、濕邪乘虛而入,流注經絡、關節,阻礙氣血運行而發病。日久,肝腎虧損,筋骨失養,肌肉不充,致使肌萎、筋縮、骨損、關節畸形僵硬,行動艱難。

由於感邪和素體陰陽勝衰的不同,故病人臨床表現有偏於濕熱、寒濕之區別,虛實夾雜,寒熱錯雜,肝腎虧損,氣血不足,是本病的臨床特徵。而肝腎虧損、氣血不足又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發病機制,《金匱》提出了肝腎先虛為本病之主因。因此,在治療上應採用滋補肝腎、補氣益血之法;調補脾胃是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一個重要環節,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水谷之海,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皆賴其充養,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扶正兼祛邪,祛邪兼扶正,故以扶正祛邪為治本病的基本法則。因此在內服中葯中以黃芪、黨參、白術、炙甘草健脾益氣生血為本病治本之葯,以貫治療過程之始終;當歸、白芍補血養肝榮筋;桂枝溫經散寒,通達四肢,調和營衛;羌活、獨活、防風祛風化濕散寒;防己、川烏、草烏、桑枝宣痹止痛,祛風化濕。由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為久痹、頑痹,故應加透骨搜絡之蟲類葯,方能奏效。如蜈蚣、全蠍性善走竄,能祛風化瘀活血,通絡驅邪,消腫止痛,對於寒熱錯雜型及偏熱型療效較佳。烏梢蛇或白花蛇善於透骨搜風,消腫解毒,能治手足麻木,骨節疼痛,起痿療癱,多為偏寒型所用。如能靈活隨證加減,其效益彰,是故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不能按痹證一般祛風、除濕、散寒方法來處理。

本病屬慢性頑固難治的疾病,專靠服葯或針灸力量單薄,療效不著,故須採用內服中葯、針灸及中葯熏洗,內外同治,縮短療程,提高療效。總之,治療過程中,在初、中期應注意補脾胃、氣血,兼顧肝腎;中晚期應注意調肝腎、補陰陽、顧脾胃,才能獲較滿意療效。
【加減】偏熱型加生石膏60克,地龍12克,蜈蚣2條,全蠍6克;偏寒型桂枝加至20克,細辛6克,川烏、草烏各12克,白花蛇或烏梢蛇9克;寒熱錯雜型加防風12克,丹參20克,石膏20克,蜈蚣2條,全蠍6克。外用葯加減:偏熱加生石膏90克,土茯苓30克;偏寒加川烏、草烏各12克;寒熱錯雜加防風12克,桑寄生15克,絡石藤12克。
LZ也可以咨詢醫師

5、李可老中醫的培元固本散

1.培元固本散李可將培元固本散隨證加味,用於臨床各科,擬定出十餘首協議方。2.1 肺系培元固本散
組成 胎盤2具,坎氣(臍帶)100g,鹿茸、高麗參、靈脂各50g,三七、琥珀、冬蟲草、川貝、沉香各30g,靈芝孢子粉100g,蛤蚧6對。
主治 咳喘痼疾。用於慢性氣管炎、哮喘、肺心病、肺間質纖維化等。
案例 肺間質纖維化 張某,女,44歲,患肺間質纖維化兼並肺心病,痙咳暴喘,奄奄一息,聲啞無音,面色、唇指青紫,杵狀指,下肢凹陷性水腫,四肢厥冷,脈急而促,舌胖、苔灰膩,兩側有瘀班。證屬亡陽厥脫,以破格救心湯加味:附子200g,乾薑25g,炙甘草60g,山萸肉120g,龍牡、磁石、煅紫石英各30g,生半夏、茯苓、生薑各45g,高麗參20g、蛤蚧尾1對、麝香1g研粉分吞,3劑。葯後痙咳暴喘得罷,上肢回溫,根本遇險。此次重病,一直惡寒無汗,全身如繩索捆綁,胸痛徹背,憋悶如窒,證屬小青龍湯證,遂擬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1劑。葯後表閉即開,背部冰冷及全身如捆之感均解,小便增多,踝腫亦退,頑固性心衰及呼吸衰竭之危,得以解除。善後以培元固本散如味:胎盤1具,坎氣50g,鹿茸50g,高麗參100g,靈脂30g,三七100g,琥珀、冬蟲草、川貝、沉香、靈芝孢子粉、土元、水蛭、全蠍各30g,蜈蚣100條,蛤蚧10對。制粉,日服2次,每次3克,熱黃酒送。服散劑1料,諸證均退,體重漸復。雖經嚴冬,咳喘未發,亦未感冒。次年開春,洗衣、做飯、提水,已如常人。
2.2 肺癆培元固本散
組成 胎盤2具,坎氣100g,龜鹿二膠、高麗參、靈脂50g,三七、琥珀各30g,蛤蚧6對,冬蟲草50g。咯血者加白芨、川貝、煅牡蠣各50g。上葯制10克蜜丸,以加強潤肺成效,日服3次,每次1丸。
主治 肺結核、肺結核咯血。
案例 肺結核大咯血 董某,男,36歲。患肺結核10年,3年來不時發作大口咯血。現頻頻咳喘,咳劇則血沫噴濺,胸痛徹背,面赤氣粗,脈洪大,舌紅尖赤,邊有瘀斑。每次犯病,即用針劑止血,血雖暫止,胸膈積瘀已甚。遂擬方降逆化瘀止血:瓜蔞30g, 薤白15g,生半夏30g,薑汁1盅(對入),丹參30g,檀降香各10g,旋覆花12g,赭石30g,炙枇把葉30g,桃杏仁各15g,甘草10g,童尿、韭汁各30毫升對入,三七5g、白芨10g研粉煮糊,加紅白糖服,3劑。二診:血止,病象顯露,面色慘白少華,擬培元固本善後:胎盤2具,龜鹿二膠、紅參、靈脂、三七、冬蟲草、白芨、水蛭各30g,制蜜丸服。隨訪10年宿疾未再復發。
2.3 風心培元固本散
組成 胎盤1具,鹿茸、紅參、靈脂、三七、琥珀、靈芝孢子粉、炮甲珠各100g,藏紅花、全蠍各30g,蜈蚣100條。喘加蛤蚧6對,冬蟲草、沉香各30g。每日另用黃芪60克煎湯送服。
主治 風濕性心臟病、心肌及瓣膜受損。心衰分明、水腫重者,先服破格救心湯合真武五苓加黃芪60克半月。
案例 風心病兼並冠心病 張某,女,40歲。患風心病、冠心病、肺瘀血已10年,心悸、氣喘、咳血、動則尤甚。心率常在170~210次/分左右。脈促,唇、指、舌青紫。四肢厥冷,胸悶刺痛,入夜不能左側卧。擬炙甘草湯、參附龍牡救逆湯、丹參飲合方化裁21劑。葯後悸止、喘定、紫紺消逝。唯月初曾呈現重復,窮
細問,得知10年來每經期必感冒,每感冒一次,病情就減輕。證屬伏邪深化血室,予小柴胡湯加味6劑,於每月之經前一日連服3劑。葯後經前感冒得以鏟除,擬培元固本散善後:胎盤100g,鹿茸、紅參各30g,三七100g,琥珀、冬蟲草各30g,蛤蚧6對。
2.4 冠心培元固本散
組成 胎盤2具,鹿茸50g,紅參、靈脂、三七、琥珀、靈芝孢子粉各100g,炮甲珠、血竭、水蛭、藏紅花、全蠍各50g,蜈蚣100條。
主治 冠心病、心肌梗死。
案例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兼並心肌梗死 高某,男,51歲。患雙下肢血栓閉塞性脈炎兼並心肌下壁梗死,建議高位截肢。絕望之下求李氏診治。見雙下肢膝以下冰冷,足趾青紫,電擊樣劇痛不休,左下肢麻痹,脈沉細遲微,雙足背動脈消逝。面色慘白晦暗,畏寒神倦。證屬脫疽重症及真心痛。遂擬烏頭湯合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加蟲類葯入絡搜剔,麝香辟穢通竅,晝夜連服。服1劑,當夜安然入睡。又連服3劑,諸症均退。原左足大趾之潰瘍亦收口癒合,下肢電劇擊樣痛及心絞痛亦消逝。予培元固本散加味善後:胎盤2具,鹿茸50g,紅參、靈脂、三七、琥珀、靈芝孢子粉各100g,炮甲珠、血竭、水蛭、藏紅花、全蠍各50g,蜈蚣100條,葛根100g,蛤蚧5對,冬蟲草50g。百日後心電圖復查無異常,3次CT復查病灶了無痕跡,值得深化研討。
2.5 血栓培元固本散
組成 紅參、靈脂、三七、琥珀、土元、水蛭、全蠍、蜈蚣、血竭各30g。每日另用黃芪60克,煎濃湯送服散劑。
主治 腦血栓、腦堵塞後遺症。緩和性癱瘓加服制馬錢子粉,每睡前溫開水送下0.6克,服7日停3日,以防蓄積中毒,氣虛甚者服補陽還五湯10劑。
案例 腦血栓 張某,男,69歲。矮小瘦削體型,昨晚突覺右肢麻痹,今晨醒來已偏癱,嘴向傾斜,漏氣漏飯,舌短,語蹇,頭暈氣短,按脈浮軟,舌淡胖有齒痕,舌右邊瘀斑成片。以補陽還五湯加味,3劑。二診:每日配針灸曲池透少海,合谷透後溪、陽陵透陰陵等,口眼傾斜已愈,言語飲食已無礙,手腳可抬舉。效不更方,原方3劑。三診:生活已能自理。予培元固本散:胎盤、紅參、三七、琥珀、全蠍、蜈蚣各30克。
2.6 肝硬培元固本散
組成 胎盤1具,鹿茸、紅參、靈脂各50g ,三七100g,琥珀50g,土元、水蛭、全蠍、蜈蚣各100g。
主治 肝硬化。
案例 肝硬化腹水 陳某,女,60歲。患肝硬化7年,重度腹水,肚大如瓮,青筋外露,畏寒不渴,下肢爛腫,胸背四肢布滿蜘蛛痣,面黧黑,肌膚甲錯,便燥如羊糞球,三五日一行。左天樞壓痛甚著,脈沉弦,舌淡胖有齒痕,舌尖、舌右邊瘀斑成片。予真武湯加紅參、靈脂、麻黃各10克,大黃蟄蟲丸2丸(包煎),溫通之。一服得汗,小便日夜2000毫升以上,下瘀泥樣黑便,日二行,稍見氣怯。原方去麻黃,又服10劑,腹水消盡。予培元固本散加味(上方),服完康復。追訪至80高齡,甚強健(401頁)。
2.7 潰瘍培元固本散
組成 紅參、靈脂、三七、琥珀、魚鰾、大貝、烏賊、煅牡蠣、靈芝孢子粉、鳳凰衣各30g。腎虛者加鹿茸,消化遲滯加內金,慢性出血加血竭,痛甚者加醋元胡。
主治 胃潰瘍、十二脂腸潰瘍。普通服葯40天,多根治。
案例 胃潰瘍大出血 武某,男,41歲。患者胃潰瘍大出血病危,酒醉後吐血盈碗,瀝青樣黑糊便,血色素5克。因體質過虛,暫不宜手術。診見面色、唇、指如白紙,食入即吐,神糊思睡,四肢冷,頭暈不能起立,立則氣喘自汗。脈遲細弱, 48次/分。頻頻嘔吐,葯難下咽,急則治本:赭石、生半夏、高麗參(另燉)、茯苓各30g,吳茱萸、炙草各15g,生薑30g,薑汁20毫升,大棗12枚。小量頻服,葯後2小時嘔止。遂投破格救心湯合三畏湯(人參、靈脂、油桂、赤石脂、丁香、鬱金)加味。服1劑,大便潛血(一)。服6劑血色素上升至9克,日可進食斤許,出入已如常人。後以加味培元固本散:胎盤、鹿茸、高麗參、三七、琥珀、魚鰾、大貝、煅牡蠣、鳳凰衣、內金、血竭各30g,蛤蚧3對。月余後醫院復查,潰瘍康復,追訪30年安康逾於病前(15頁)。
2.8 疳積培元固本散
組成 胎盤1具,鹿茸、紅參、三七、蛋殼、雞內金、炒二芽各30g。每服1克,日3次,少許紅白糖水調服。
主治 小兒疳積。有潮熱者,先服補中益氣湯加烏梅、山萸
肉、龍牡、焦三仙,至潮熱退凈,能食易飢時服散劑。
案例 如丁奚疳重症案(86頁)。
2.9 類關培元固本散
組成 胎盤1具,鹿茸、紅參、三七、琥珀、血竭、炮甲珠各30g,合偏正頭風散(或以全蠍、蜈蚣各30g代之),加豨薟草,治類風濕有卓效。
主治 類風濕性關節炎(243頁)。
案例 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兼並硬皮病案(210頁)。
2.10 婦科培元固本散
組成 紅參、靈脂、三七、琥珀、土元、水蛭、全蠍、蜈蚣、川貝、桂枝、茯苓、丹皮、桃仁各30g。上葯以夏枯草、漂海藻、甘草各500克,熬膏,加煉蜜為丸10克,日服3次,每次1丸,腎虛畏寒者,加油桂。
主治 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用本方治二症70餘例,均於2個月內治癒,其中瘤體最大者15公分。
案例 如子宮肌瘤案(100頁)、多囊卵巢致不孕案(104頁)。
2.11 內障培元固本散
組成 胎盤、鹿茸、紅參、靈脂、三七、琥珀、川貝、夜明砂、沙苑子、烏賊骨、珍珠粉各 30g。上葯加夏枯草、漂海藻、甘草各500克,熬膏,加煉蜜為丸10克,日服3次,每次1丸。
主治 老年性白內障。經治10餘例,重者均於2個月左右視力恢復。輕者服明目退翳湯半月左右即愈(402頁)。
案例 如老年性白內障案(269頁)。
從李氏之培元固本散11首類方及26則醫案中,可以看出六味培元固散的加減變化:①鹿茸:去鹿茸者12例,如肺結核(304、311頁)、腦血管病(36、38、400頁)、丁奚疳(86頁)、暴崩(124頁)、子宮肌瘤(100頁)、卵巢囊腫(402頁)、惡性淋巴瘤(337頁)、脊髓神經膠質瘤(343頁)、食道癌案(350頁);②五靈脂:去五靈脂者12例,如肺心病(376頁)、抱兒案(304頁)、風心病(21頁)、腦血栓(38頁)、小兒大腦發育不全(396頁)、疳積(86、396頁)、胃潰瘍(390頁)、休息痢(149頁)、尿毒症(164頁)、類風濕(245頁)、過敏性鼻炎案(283頁)。這些纖細之處,最宜深究。
3 培元固本治未病
李可關於愈病防犯的學術思想,次要表如今以下方面:
3.1 遵守疾病忌諱,以免重蹈覆轍 李可以為,古人關於疾病忌諱之說,乃經歷之談。某病當禁某事,犯禁則引發宿疾,確有至理(319頁)。
3.1.1 皮科纏綿多犯禁 上面看一則皮膚病犯禁醫案:
銀屑病 韓某,男,22歲。患銀屑病2年,遠因搔破感染,癢痛夜不能寐,雙手背腫脹青紫,血痂累累,右腿內側上1/3處粗糙潰爛,焮赤腫痛,腹股溝淋巴結腫硬疼痛,舉步困難。心煩口渴,舌紅無苔,脈沉滑數。症由嗜酒無度,乾冷深伏血分,蘊久化熱化毒。擬烏蛇榮皮湯(生地、當歸各30g,桂枝10g,赤芍15g,川芎、桃仁、紅花各10g、丹皮、紫草各15g,制首烏、白蒺藜、白蘚皮、烏蛇各30g,炙草10g,生薑10片,大棗10枚)加味。上葯服5劑諸症均愈。小青年不恪守忌諱,恣食魚蝦酒酪,數日又發。留有舊方,照方取葯,服三五劑又愈(319頁)。
按 中醫銀屑病,即西醫之牛皮癬,至今緣由不明,但對海鮮酒酪多表現了遲發性或蓄積性過敏,即西醫所謂「嗜食無度,乾冷蘊久化毒」所致。本案小青年不遵忌諱,時隔數日又發,便驗證了李可「皮膚病之纏綿難愈多與不恪守忌諱有關」的道理。
3.1.2 創傷癰疽禁房事 上面看一則癰疽犯禁醫案: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高某,男,56歲。3年前因雙下肢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而齊膝截肢。術後肆酒無度,不遵忌諱,日吸煙3~4盒,截肢處開端電擊樣劇痛,四周紫紅潰爛,膿水穢臭,腐朽見骨。六脈洪數而虛,舌紅少苔。近2個月3次發作心絞痛。證屬乾冷化毒,血瘀氣弱,又兼真心痛。遂予重劑四妙勇安湯合丹參飲加味。服葯2劑時,患處灼熱、劇痛消逝。第4日膿水消逝,第5日潰爛處收口結疤,第6日結疤零落,肉芽嫩紅,心絞痛亦愈。原方又服3劑,遂愈。事隔3月,又託人請診。見患處又開端膿水淋漓,四周紫黑、穢臭,劇痛夜不能
寐。診脈洪大無倫,腰困微喘,損傷腎氣,生命根基堅定,百葯難施,已能幹為力,終至不治(60頁)。
按 本案復診時,李可見患處四周紫黑穢臭,腰困微喘,便知其行為不檢,犯房室之忌,腎氣敗亡,遂婉辭。他進一步指出,一切創傷、癰疽皆當禁房事,若犯禁,輕則癒合後留有黑疤,重則腎氣敗亡而死,絕非危言聳聽(69頁)。
3.1.3 因果腹命夭折 上面看一則飲食犯禁醫案:
小兒白血病 程某,男,13歲。兩個月前患急性粒細胞型白血病,白細胞36萬,血色素4克,高熱寒戰,鼻血如注,大便如柏油狀,經搶救脫臉。用化療2療程後,處於彌留形態。診見唇指白如麻紙,眩暈不能坐立,納呆日進1~2兩,五心煩熱,心動震衣,自汗如洗。遂以當歸補血湯合生脈散加味,重用參芪、山萸益氣固脫。首劑得效,服3劑可起坐,服10劑能下床漫步,日可進食1斤多。不料前日突然泛嘔泄瀉,臍下築動應衣,下肢發涼,脈浮尺虛。此必久病傷腎,厥脫前兆。姑以當歸補血湯合理中湯加溫養腎命之品,服2劑胃寒退,瀉止脈斂,服5劑臍動隱,元陽固,可戶外遊玩,10劑後已如常人,血色素升至7.5克,白細胞降至2萬7千。原方守服,加參鹿膏。李氏囑病家慎飲食,避風寒,以防不測。不料1周後,其母高熱蘇醒,買一大西瓜,病孩乘其父外出配葯偷吃多半個(約5斤),當夜腹痛作瀉,急用大劑參附龍牡山萸肉,投劑不應,不幸夭亡(369頁)。
按 李氏一再叮囑病家「慎飲食,以防不測」,後果病孩只圖果腹,當夜即腹痛作瀉,滑脫不由而夭折。
從李氏治急症疑問病諸案中,可以看出其愈症防犯的養生辦法:①慎飲食:如小兒濕疹案,緣於其母在孕期過食辛辣發物,遺毒於胎兒所致(89頁)。②忌生冷:如胃下垂案,患者當忌生冷,後果病癒後就因食大桃1枚,舊病復發(254頁)。③避風寒:如脊髓神經膠質瘤案,就因經期夜卧開窗,入睡不關電扇,遂成頑疾(340頁)。④遠悲喜:大虛之人,當戒大悲大喜。如宮頸癌案,患者服湯葯70劑,已無病象。但因其夫暴病身亡,而悲傷過度而病逝(359頁)。⑤節房室:李氏從「宮頸癌患者婦檢後,接觸性出血數日不止」中悟出,宮頸癌患者當禁絕房事。可後果令他不勝慨嘆:中年婦女患此,由於陰虛火旺,慾念極強,雖一再勸誡,仍難免重蹈覆轍。余經治16例宮頸癌,唯兩老婦得享天年,其他皆大功告成,或愈後復發而死(361頁)。⑥長固本:李氏以為,治癌是耐久戰,瘤體的零落,轉移灶的消逝,不等於癌毒的徹底消滅,仍須臨時服培元固本散治標。由於「爐煙雖息,灰中有火」,一旦邪氣有虧,癌毒又成燎原之勢(351頁)。如溶骨肉瘤案,服湯葯已根本控制病情,因農民不堪重負,未遵囑臨時服培元固本散,半年後即病逝(352頁)。這些養生之道,看似極端平淡,但關於久損不復之大虛之人,就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勸誡,而是有針對性的、關繫到生死存亡之大計。
3.2 培元固本治體,葯分3個層次 李可以為,頑證痼疾若見腰困如折,緩解之後必多波析,為腎虛精怯,根基不固,宜加腎四味各15~30克,胡桃6枚打,以溫養肝腎。虛餒過甚者,酌加小量血肉無情之品,峻補後天,如龜鹿二膠、鹿茸、胎盤。病情波動後,服培元固本散1~2個月,以修復受損臟器,重建人體免疫力,以求根治(16頁)。從中可以看出,培元固本之用葯分為3個層次:①補腎精、益腎氣,腎四味:腎四味由枸杞子、菟絲子、補骨脂、仙靈脾組成。凡遇下元盈餘,腎陽虛未至手足厥逆,腎陰虧未至舌光無苔,而屬腎氣、腎精缺乏之證,如腰困如折,嘍羅昏眩,記憶衰退,陽痿遺精,老人小便余瀝,夜尿頻多,足膝酸軟,不納之喘,小兒遺尿,久病及腎等。貧窮病人可代價昂之鹿茸(180頁)。這最初一語(腎四味是植物鹿茸),便破道了腎四味之真理,他在全書中運用之近70例,便是明證。②填補腎督,龜鹿二膠、鹿茸、胎盤:久病陰損及陽,兼及八脈多用之,如虛勞、婦科血征、頸椎病、帕金森氏症等。治頸椎病,則龜鹿二膠與鹿茸可同用,如頸椎病案(217頁);而治肺癆,恆用龜鹿二膠,而不必鹿茸,如抱兒癆案(304頁);③培元固本,培元固本散:上述2層次用葯,是與湯葯並進;而培元固本散,是用於緩解期以善後,確保終生不犯。如尿毒症案,予培元固本散穩固,追坊5年一切如常(164頁)。
3.3 萬病不治求脾腎,不治之治最上乘 一切久損不復之大虛證,涉及五臟,百病叢生,這時該從何處動手?李可以為,西醫有「萬病不治,求於脾腎」的結論,在危重疑問病的醫治上,確有妙手回春之效。脾胃一傷,百葯難施,故維護脾胃為第一要義;命門一衰,諸病叢生,較脾胃之傷,又深一層。故固本則枝榮,此即本方「培元固本」之義(307、396頁)。培元固本散,以胎盤,鹿茸填補後天,重健免疫屏障;紅參、靈脂啟脾進食,維護脾胃為第一要義;本方與三七、琥珀合用,補中有通,兼有活血、化痰、消積作用,可修復臟器損傷,再造人體免疫之功。故李可又進一步指出,後人有「但扶其正,聽邪自去」的說法,確有至理。它調動了人體的邪氣(自然療能)去打敗疾病,這就是西醫的全體論,「不治之治」乃是治法中的最高境界(177頁)。
李可關於愈病防犯的思緒,現歸結如下:遵守疾病忌諱,以免重蹈覆轍;培元固本治體,葯分3個層次;萬病不治求脾腎,不治之治最上乘。

6、血白細胞減少是什麼嚴重的病嗎?

血液中的白細胞是人體防禦細菌入侵的巡邏兵。當細菌等異物入侵時,白細胞便進入被入侵部位,將細菌包圍、吞噬、消滅,故白細胞有人體「白色衛士」之稱。可見白細胞數減少,就會削弱人體抗菌能力,容易受感染。不過,白細胞減少並不一定要治療,一要看減少程度;二要看減少原因。

正常白細胞數為(4~10)×109/升,通俗說就是每立方毫米4000~10000個,平均值則為7000個。如果介於4000~7000表示正常偏低,不需治療;如果低於4000個,就可診斷為白細胞減少症。即使如此,也不一定就需要治療,比如說,僅僅是輕度減少或一過性減少,復查時未繼續下降,又毫無症狀或不適,那就不必緊張,也無需治療。當然,下列情況下的白細胞需要關注,並在醫生指導下,採取干預措施。

1、白細胞數嚴重減少需要緊急治療。白細胞是由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等組成。一般所說的白細胞減少最常見最主要的是指粒細胞減少,如果減少程度過於明顯,則細菌很可能在機體完全或基本喪失抵抗力的狀態下迅速擴散,甚至進入血液引發敗血症,嚴重威脅生命。

2、有原因可尋的白細胞減少應針對原因治療。常見引起白細胞減少的原因一般有三類:一是葯物,如服用解熱鎮痛葯、磺胺類葯等,此時如白細胞減少過於明顯,則應停服或換葯;二是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時一方面應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細胞的葯物;三是患有免疫系統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此時也應作同樣干預,選服能增加白細胞的葯物。

3、同時有紅細胞和(或)血小板減少時需要進一步診治。當出現白細胞減少時,如果血液中其他兩種細胞即紅細胞和血小板有異常變化,問題就比較復雜,首先要進一步檢查,最常做的是骨髓檢查,以排除有無其他血液病,然後再決定治療方案。

臨床上常用升高白細胞葯物有:維生素B4、利血生、鯊肝醇、輔酶A等,一般無任何副作用。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酌情選用。

白細胞減少症和粒細胞缺乏症

白細胞減少症和中性粒細胞缺乏症都是由於各種病因引起的一組綜合征。根據其臨床特點,屬於中醫學「氣虛」症范疇。

[臨床表現]
1.白細胞減少症:一般有頭暈,乏力,四肢酸軟,食慾減退,低熱,失眠等非特異性症狀。少數無症狀,部分病人則反復發生口腔潰瘍、肺部感染或泌尿系感染。
2.粒細胞缺乏症:起病多急驟,常有高熱、寒戰、頭痛、疲乏或極度衰弱。有時口腔、鼻腔、皮膚、直腸、肛門、陰道等黏膜處可出現壞死性潰瘍。對葯物過敏者,可同時發生剝脫性皮炎,嚴重者可發生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常迅速發生敗血症或膿毒血症而導致死亡。

[診斷]
1.白細胞減少症:由各種原因導致外周血白細胞數低於4.Oxll09/L。兒童
的標准為10-14歲低於4.5x109/L,5—9歲低於5.0x 109/L,小於5歲低於5.5x 109/L。
2.中性粒細胞減少症和粒細胞缺乏症: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值在成人低於2.0x109/L時稱中性粒細胞減少症;低於0.5xl09/L時稱為中性粒細胞缺乏症。

[治療]
1.西醫葯治療
(1)升白細胞葯物,如利血生或維生素B410mg,每日 3次;或碳酸鋰0.25克,每日3次。
(2)用G--CSF和GM-CSF促進細胞生成。
2.中醫葯治療
氣血虧虛:氣短乏力,頭暈,四肢酸軟,食慾減退,失眠多夢,或極度衰弱,經常發生感冒或其他感染症群,舌淡苔白,脈細無力。
治法:補益氣血。
方葯:黨參、黃芪各30克,黃精、陳皮、白術、生地、熟地、當歸、白芍、丹參各10克,甘草6克,大棗5枚。
中成葯:峰齡膠囊、百令膠囊、施普瑞螺旋藻。

[預防與調養]
1.注意飲食:避免生冷及不潔飲食以免消化系統感染。
2.盡量避免去公共場所,以防止呼吸道感染。
3.避免服用造成骨髓損害或白細胞減少的葯物。
4.避免接觸造成骨髓損害的化學物質及放射性物質。
參考資料:今晚報 中國孕育網

7、控涎丹減肥效果

查閱古方名葯控涎丹,它能治療很多臨床上的頑症,如:頑固性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胸腔積液、各種原因導致的腹水,甚至是現代西醫治不了的癌症等等,有的也能讓病人減少痛苦,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它的處方非常簡單,就有三味葯;葯品來源也比較充分;但是各大葯房都不做,美其名曰葯物有毒。但是在宋朝以後包括清朝,很多大醫生面臨疑難雜症;應用此葯都有滿意的效果。

著名老中醫陳祖潮說:如果甘遂成為禁用之品,此類患者只有坐以待斃。雖然西醫可用空針抽水,但是旋抽旋積,又將作何處理?何況骨節疼痛,全是多年痰濁樣的黏涎,難於抽出,又將如何處理?現在西醫也在研究毒蛇之類劇毒涎液治病,甘遂服後即瀉,停服即止,禁用確有不當之處。

因為知見不夠,以葯品有毒為名,拒絕製作名方名葯;我想也是一種變相的中醫黑。

附:介紹控涎丹的朱良春老中醫的一篇文章。

控涎丹(醫方考)

控涎丹的方義與應用

作者/朱良春

控涎丹出於南宋陳無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又名妙應丸,至清王洪緒則稱之為子龍丸。後世方書,多贊其效。它和同出一書的十棗丸,均由仲景十棗湯演變而來。陳氏一以十棗湯改為丸,一以芫花易白芥子為丸(即本方),各有所主,頗具深意。由於本方是一個葯價甚廉而療效卓著的成方,值得研究和發揚。茲謹整理有關資料,作簡要的介紹。

一、處方

甘遂(去心制)、大戟(煮透去骨曬干)、白芥子(炒)各等分。

製法:共研細末,麵糊或煉蜜或滴水為丸,如梧子大,曬干。

服法:每服5~10丸,或15~20丸,臨卧時以生薑湯或熱湯送下,以知為度。

二、方義

李梃曰:「控,引也。涎,痰涎也。」王晉三曰:「控,引也。涎讀作羨,湎涎也,水流貌。引三焦之水,湎涎出於水道也。芥子色白入肺而達上焦,甘遂色黃入脾而行中焦,大戟色黑入腎而走下焦。故曰白芥子走皮里膜外之水飲,甘遂決經隧之水飲,大戟逐臟腑之水飲,三者引經各異,湎涎於水道則同,故復之為方,而名控涎也。」說明了甘遂、大戟、白芥子三者同用,可以發揮高度的排除痰液作用,因此定名為控涎丹,是名實相符的。

三、主治

一切痰證,如癲疾,脅痛,頸項、腰背、筋骨牽引釣痛,流注不定,手足冷木,氣脈不通;或喉中結氣,似若梅核,時有時無,沖喉悶絕;偏身或起筋塊,如瘤如栗,皮色不變,不疼不痛,但覺發麻;或自潰串爛,流水如涎,經年不愈有若漏管;並治療瘰癧貼骨,魚口便毒,一切陰疽。

上述主治范圍,雖然相當廣泛,但卻都是實踐經驗的積累記載,可以作為臨證指導。我個人在臨床上多將其用於下列疾患:(1)慢性淋巴腺炎(包括頸淋巴結核);(2)濕性胸膜炎;(3)急慢性關節炎;(4)骨結核;(5)濕性腳氣;(6)氣管炎或肺炎而痰涎涌盛者;(7)腹水而兼胸水者。

不過控涎丹用於上列病證時,必須依據中醫辨證論治,確定系痰水蓄積而致病的實證,始能應手奏效。徐大椿氏說:「本方乃下痰之方,人實證實者用之。」 是非常確當的垂示。

四、古人對本方的評價

《赤水玄珠》和《東醫寶鑒》同引《世醫得效方》:「凡人忽胸背手腳頸項腰膝隱痛不可忍,連筋骨牽引釣痛,坐卧不寧,時時走易不定,俗醫不曉,謂之走注,便用風葯及針灸皆無益。又疑風毒結聚,欲為癰疽,亂以葯貼,亦非也。此乃痰涎伏在膈上下,變為此疾,或令人頭痛不可舉,或神思昏倦多睡,或欲食無味,痰唾稠粘,夜間喉中如拽鋸聲,口流唾涎,手腳冷痹,氣脈不通,誤認癱瘓,亦非也。凡有此疾,只服控涎丹,其疾若失。」

李時珍《本草綱目》:「痰涎之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入於心則迷竅而癲癇,妄見妄言;入於肺則閉竅而成咳唾稠粘,喘急背冷;入於肝則留伏蓄聚而成脅痛干嘔,寒熱往來;入於經絡則麻痹疼痛;入於筋骨則頸項胸背腰膝手足牽引釣痛。陳無擇《三因方》並以控涎丹主之,殊有奇功。」

上述記載說明對「痰涎」所造成的各種疾患,控涎丹能收立竿見影之效,古人對本方的辨證論治是很明確精當的。清代醫家在臨床應用上亦頗推重之,張石頑謂其主治脅下痰積作痛,在《醫通》痰飲門中說:「濕痰積於脅下,隱隱作痛,天陰更甚,輕則二陳湯加白芥子,重則控涎丹緩攻之。」又說:「痰挾死血,隨氣攻注,流走刺痛,有時得熱則止,有時得熱轉劇,此本寒痰阻塞,亦以本方為主。」並介紹了李士材以控涎丹治癒遍身如螫的痰飲沉痾一案,由知張氏對本方亦甚重視。

此外最常用本方的則為王洪緒氏。王氏是清代有名的外科專家,在他的名著——《外科證治全生集》里,對於本方治療瘰癧、貼骨疽等疾患,大為推崇,他說:「瘰癧生於項間,初起一小塊,不覺疼癢,在皮里膜外,漸大如桃核,旁增不一,皮色不異者,以子龍丸每服三分,淡姜湯送服,一日三次,至消乃止。」在他的醫案中,述及楓鎮閔姓瘰癧之疾,潰爛成串,雖以多方治療,九十日收功,因未服子龍、小金二丸,其毒根未除,後腋生惡核,仍以子龍丸消之杜患。這充分反映了王氏在臨床上對本方是具有深刻體會的,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所以魏玉璜氏也認為本方乃治療瘰癧惡核流注之專葯,絕非過譽之辭。從這些介紹就可看出古人對本方評價之高了。

8、糖尿病的治療

Ⅱ糖尿病治療的選擇與好處:
1.糖尿病合並非酮症高滲昏迷、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或反復出現酮症;
2.糖尿病視網膜並發症發展為增生期、而血糖水平較高者;
3.糖尿病合並腎病、血糖水平較高者;
4.糖尿病合並神經病變導致嚴重腹瀉、吸收不良綜合症等;
5.合並嚴重感染、創傷、大手術、急性心肌梗塞及急性腦血管堵塞或腦出血等應激狀態;
6.肝功能與腎功能不全者;
7.妊娠與哺乳期的糖尿病患者;
8.口服磺脲類降糖葯繼發失效者;
9.病人同時患需要服用能夠升高血糖的葯物進行治療的疾病,如需要服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或垂體前葉激素治療的疾病加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亞急性關節炎、哮喘及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等;
10.顯著消瘦的病人。
在一般情況下,當胰腺的β-細胞嚴重衰竭時,也不能分泌足夠的胰島素維持血糖在理想的范圍,這種情況的胰島素治療往往是長期的。但也有一部分患者的胰島β-細胞經過休息,功能得到恢復,就可以撤離胰島素。
使用胰島素治療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可使過度疲勞的胰腺β-細胞得到休息,你的胰島就不會累得衰竭了。如果能保留一定的胰島功能,皮下注射胰島素的量就比較小,如果你的胰島功能完全衰竭了再注射胰島素,需要的胰島素的量就較大。
2型糖尿病患者對胰島素治療的誤解:
(1)胰島素會「成癮」嗎?人的生命依賴於糧食,我們不能說人對糧食「成癮」;同理,人的生命依賴胰島素,當自身的胰島素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由外源胰島素補充時,也不能認為是「成癮」。
(2)使用胰島素,會使胰島功能萎縮嗎?胰島素治療,盡管可以使血糖接近正常,但仍要高於正常。所以,對胰島還有刺激作用,胰島還繼續分泌胰島素,只是負擔小了。不會徹底休息,也就談不上萎縮了。
(3)2型糖尿病使用胰島素會變成1型糖尿病嗎?當然不會。1型糖尿病是因為某種原因使胰島β—細胞全部被迅速破壞掉了。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了胰島素,它殘存的胰島β—細胞不僅不會被破壞掉,相反還被保護起來。絕大多數2型糖尿病都存在胰島素抵抗。所以,在治療中,除了注射胰島素,還需要解決胰島素抵抗的問題。
(4)2型糖尿病用上了胰島素能否撤除?這取決於在用胰島素治療過程中,胰島細胞功能恢復的程度。2型糖尿病人在使用胰島素治療中,自身的胰島細胞的負擔就會減輕,從而得到休息和恢復的機會。如果每天使用胰島素的量逐漸減少、直到胰島素用量少於20單位,仍可將血糖控制在理想的水平,則有可能撤除胰島素,改為口服降糖葯治療。有的病人,經過一段時間胰島素治療、再改為口服降糖葯治療後,口服葯量可比用胰島素前的葯量減少許多。這說明胰島素的治療的確可以使胰島細胞的功能得到部分的恢復。如果每日胰島素用量不能逐漸減少,或有較嚴重的糖尿病慢性並發症,就不能撤除胰島素治療。如果使用胰島素治療及時,還可以延緩2型糖尿病人胰島功能損害、衰竭,有利於血糖長期維持於理想水平。
(5)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單獨使用胰島素,但絕大多數往往採用胰島素與口服降糖葯聯合治療的基本原理來有效控制血糖,並避免胰島素治療所引起的一些副作用。二甲雙胍與胰島素聯合應用,前者可通過減少熱量吸收,減輕體重增加,並且增加周圍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以減少胰島素的用量,增加胰島素的療效。胰島素與磺脲類降糖葯聯合應用,降糖更有效。但兩者強化治療都會使體重增加,胰島素也可以與α—糖苷酶抑制劑聯合應用。

與李可治類風濕性關節炎醫案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