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病因未明,慢性,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系統性疾病。主要特徵是:手、足、小關節的多關節、對稱性、侵襲性關節炎症,經常伴有關節外器官受累及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如果治療得不好,可以導致關節畸形以及功能的喪失。類風濕病人來了以後,要進行相關的檢查,如血、尿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肝腎功能免疫球蛋白、補體等檢查。第二個,是關於自身抗體的檢查。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自身抗體的檢出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別於其它炎性關節炎,比如銀屑病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和骨關節炎的標志之一。目前臨床常用的自身抗體包括類風濕因子、抗環狀瓜氨酸抗體、類風濕因子IgG以及AP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體以及抗核抗體等抗體的檢查。第三個,是要進行一些影像學的檢查。X線片可以看到軟組織的腫脹、骨質疏鬆以及病情進展後的關節面囊性病變、侵襲性骨破壞、關節面模糊、關節間隙狹窄、關節融合及脫位等變化。因此,也是臨床上非常重要的一個檢查,還有一些特殊的檢查,比如關節穿刺術,對於有關節腔積液的比較重要,可以通過抽取關節液來進行關節液的培養,類風濕因子的檢測、抗CCP抗體的檢測、抗核抗體的檢測等。
2、類風濕性關節炎需做哪些實驗室檢查?
(1)滑液檢查。外觀呈混濁的草黃色漿液,黏稠度降低,黏蛋白凝固不全,可見到類風濕性關節炎細胞。對類風濕的診斷提供重要參考。
(2)血沉。即紅細胞沉降率(ESR),可作為判斷炎症活動度的可靠指標,其升降與類風濕的活動度相一致,也可作為判定療效及診斷的指標。
正常值:兒童每小時< 10mm;成年男性每小時0 ~ 15mm;成年女性每小時0 ~ 20mm;類風濕輕度活動時每小時20 ~ 40mm;中度活動時每小時40 ~ 80mm;高度活動時每小時> 80mm。類風濕患者的血沉增快可不受抗風濕葯治療的影響,這一點可與風濕性關節炎(治療後血沉迅速下降)相區別。關節腫痛明顯好轉,炎症現象已消退,血沉仍持續增快或不下降時,表明類風濕性關節炎隨時有可能復發或惡化,但也有血沉始終正常而病情復發或惡化者。
血沉增快提示組織的損害,可由多種原因引起,雖無特異性,但在疾病的鑒別與診斷及疾病活動度判斷方面有一定價值。若患者表現為關節痛,臨床症狀很少,血沉尤其是多次檢查正常者,則很難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3)抗鏈球菌溶血素「O」。簡稱抗「O」或ASO。正常值約250 單位~ 500 單位,此值因年齡、季節、氣候、鏈球菌流行情況,尤其地區而有所差別。有人分析,類風濕患者中抗「O」升高佔30%。菲絲等將類風濕的ASO 分為四種血清類型。
①抗鏈球菌溶血素型:ASO 升高,類風濕因子陰性時,見於風濕熱。
②凝集型:ASO 正常,類風濕因子陽性時,表示預後不良。
③混合型:ASO 升高,類風濕因子陽性,見於類風濕。
④正常型:ASO 正常,類風濕因子陰性,可除外類風濕。
(4)類風濕因子(RF)。類風濕因子是一種身體內產生的抗IgG 的免疫球蛋白,主要由滑膜的漿細胞合成並分泌入滑液和血液中,另外,脾、淋巴結和類風濕性皮下結節的漿細胞也可產生。
檢查類風濕因子的常用方法有兩種:乳膠法,最常用,類風濕患者約有70% ~ 85% 出現陽性,15% ~ 30% 為陰性;致敏羊血球凝集試驗(簡稱SSCA 或SCAT),此法較敏感,1 ∶ 64 以上為陽性,1 ∶ 160 以上有意義,類風濕患者約有70% ~ 100% 出現陽性,小兒病程久者為27%。
在評價類風濕因子的臨床意義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典型和肯定的類風濕患者的RF 陽性率僅在80% 左右,不典型和初患病例的陽性率較低。
② RF 陽性也可出現於其他結締組織疾病,其他慢性炎症及惡性腫瘤,如風濕熱、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牛皮癬、結節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結核、慢性支氣管炎、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梅毒、麻風、矽肺、膀胱腫瘤、白血病等。
③正常人群的類風濕因子陽性率在5% 左右,老年人的陽性率可達20% 左右。
④類風濕因子多見於具有關節外病變的類風濕患者,如皮下結節、血管炎、心肺損害等。
⑤類風濕因子的滴度越高,出現越早,則病變越可能向嚴重方向發展,故RF 也可作為判斷預後的一個指標。
由此看來,把RF 陽性作為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一個絕對證據是不對的,而有些人看到RF 陽性的結果時憂心忡忡,以為自己患了類風濕,這顯然也是不正確的。這一切都是「類風濕因子」這一名稱造成的誤會。我們知道,類風濕因子是一種抗IgG 免疫球蛋白,任何能引起抗IgG 的免疫球蛋白增高的疾病,都可以造成類風濕因子陽性,並非只見於類風濕患者。
(5)C- 反應蛋白。亦稱丙種反應蛋白,簡稱CRP。正常人為陰性,類風濕早期和急性風濕時,血清中可達33mg,其陽性率為80% ~ 90%。CRP 的臨床意義與血沉相同,是反映炎症的良好指標。
類風濕活動期明顯增多,與血沉增快相平行,但比血沉增快出現得早,消失也快。CRP 含量越多,表示病變活動度愈高。炎症恢復期,若CRP 陽性,預示仍有突然出現臨床症狀的可能。
CRP 陽性,也可見於肺炎、腎炎、惡性腫瘤及急性感染、外傷、組織壞死、心肌梗死、肝炎、菌痢、結核、疫苗接種之後等。但病毒感染時通常為陰性,故臨床上可作為鑒別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指標。
(6)人類組織相容性抗原(HLA)。測定人類組織相容性抗原主要用於類風濕與強直性脊柱炎的鑒別診斷。類風濕患者HLA—B27 為陰性,而強直性脊柱炎患者90% ~ 100% 為陽性。健康人陽性率約為5% ~ 9%。
3、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一般要做哪些檢查?
?
4、查類風濕需要體檢哪些項目
一般檢查血、尿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生化(肝、腎功能,A/G)、免疫球蛋白、蛋白電泳、補體等。自身抗體類風濕因子(RF-IgM)、抗環狀瓜氨酸(CCP)抗體、類風濕因子IgG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體,以及抗核抗體、抗ENA抗體等。
5、類風濕性關節炎做什麼檢查?
類風濕性關節炎一般的檢查分幾個問題,第一是為了診斷,可以查類風濕因子。這幾年又出現了新的抗體,比如抗膠質蛋白、抗核周因子、抗CCP抗體,這些新的抗體對診斷類風濕更敏感,可能會更早期的診斷。也可以做X線,早期表現不出來;晚期可以看骨頭有沒有侵蝕,關節面有沒有侵蝕,可以幫助診斷。其次可觀察患者病情輕、重,如果病人血沉特別高,C反應蛋白就特別高,同時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沉高、C反應蛋白高。第二,要觀察病情的輕重,有些指標可以反映輕重。比如血沉快慢、C反應蛋白高低,症狀也能反應輕重。比如手指頭腫不腫、晨僵明顯不明顯,這也可以反映病情輕重。另外,還要仔細觀察葯物有沒有副作用,要定期查肝功、腎功能、血常規等。
6、懷疑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應做哪些檢查
冬季這是一個疾病多發季節,很多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這個疾病感到不適,最終查出是類風濕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屬自身免疫性疾病,會給影響關節,導致關節出現疼痛等症狀,更嚴重時會導致關節變形,很的人出現了相似的症狀,害怕患有此病。對於檢查方法,患者也不是很清楚,那如果呢?下面我們請專家來介紹下吧。類風濕性關節炎應做哪些檢查?臨床上診斷這類疾病,更多地需要化驗檢查作為輔助,對於關節病變,則需要X線作為輔助。做化驗檢查時,除了類風濕因子、抗核抗體以及血、尿常規外,往往還需要檢測其他一些項口.如血沉、c反應蛋白(用於判斷疾病的活動性)、杭ENA抗體及多種自身抗體的聯合測定分析(用於判斷有無其他白身免疫病的存在)、血清粘度測定(用於判斷有無高粘滯血症)、血清尿酸、膽固醇、甘油三醋側定(用於與痛風、高脂蛋白症性關節炎的鑒別)、血清谷丙轉氨酶、肌醉、尿素氮等的測定(用於判斷患音的肝腎功能)、免疫球蛋白、補體、淋巴細胞轉化的測定(用於判斷患者的免疫狀態)等等.類風濕性關節炎應做哪些檢查?X線檢查是診斷和判斷關節病變程度最直觀和最有用的輔助手段,常常需要拍X光片。以上是有關的介紹。總之,各種檢查對於診斷、估計病情及是否存在並發症、判斷預後、鑒別診斷等均有一意義,須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加以選擇運用。
7、類風濕關節炎做哪些檢查
類風濕關節炎從症狀方面來說,如果患者出現兩個手對稱的關節腫脹、疼痛,甚至畸形,會對患者的關節部位做一些檢查:一、驗血方面的檢查,類風濕關節炎比較特意的檢查,包括類風濕因子、環胍氨酸肽的檢查;二、C反應蛋白、血成檢查;三、血常規;四、肝腎功能;五、影像學的檢查。
8、類風濕性關節炎需要做哪些檢查
你好,根據你情況,風濕檢查一般抽血檢查風濕四項就可以。 指導意見: 建議你平時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及冰冷食物,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動態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