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一般都是悄悄地發病,剛開始的時候可以出現一個或者多個關節的腫脹疼痛。大多時候都是手指或者足趾這些小關節。疼痛一般都是對稱的,偶爾會有一些遊走不定的多個關節腫脹疼痛。那麼,類風濕關節炎除了會帶來受累的傷害,還有什麼外觀特點?
類風濕關節炎病變關節有什麼外觀特點?
在發病初期,病變的關節不會出現明顯的腫脹變形。而之後隨著疾病的不斷發展,關節腫脹一天天加劇,就會出現紅、腫、疼痛等症狀。
類風濕關節畸形可謂形形色色,大約90%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可累及手指關節,初始就出現近端指間關節及掌指關節的腫脹疼痛,晨僵與活動受限。隨著病情進展,雙手持物無力,握力減退,並逐漸加重。至晚期出現不同形狀不同程度的畸形。
(1) 尺偏畸形:因軟組織鬆弛無力,除拇指外,其餘四指的遠端向小指一側偏斜,導致手呈Z字形畸形。
(2) 鵝頸畸形:掌指關節屈曲,近端指關節過伸,遠端指關節屈曲,從側面看很像鵝的頸部。
(3)紐扣花畸形:近端指問關節屈曲,遠端指關節過伸。
(3) 望遠鏡畸形:受累的手指可被拉長或縮短,像個古老的望遠鏡。
(4) 紡錘狀畸形:近端指問關節梭形腫大畸形,呈紡錘狀。
(6)杵狀畸形:遠端指間關節的屈曲畸形成槌子狀。此外,其他關節(如腕、肘、膝、髖等關節)亦可因骨質侵蝕破壞而導致不同程度和形式的畸形。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病,之所以被西醫稱為“不死的癌症”,主要是因為這種疾病除了會帶來嚴重的致殘、致畸,最讓患者無法忍受的就是關節產生的劇烈疼痛,非常人能忍受。
當你出現關節疼痛,請不要強忍疼痛,不要認為能挺過去。隨著病變的發展,類風濕關節炎疼痛會頻發、持久,就有可能形成疼痛專用的神經迴路,而一旦這種迴路形成,那麼就很難被切斷。因此,在生活中出現類風濕關節炎的症狀,一定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治療。已經確診的患者,要積極面對疾病,不要盲目治療,遵循醫生的要求進行系統化治療,以緩解疼痛,改善關節活動不良,減輕類風濕關節炎的危害。
2、類風濕關節炎有哪些起病特徵
類風濕關節炎的症狀主要分以下兩大方面:
第一,關節的症狀,類風濕關節炎的主要表現是關節的表現,包括關節疼、關節腫、關節活動受限以及關節功能的殘疾,全身的大小關節都可以被累及到,最常見的比如說腕關節、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等。
第二,關節外表現,也有很多方面,比較常見的比如說皮膚的表現,患者可以出現皮下的結節等;還可以累及到臟器,比如說肺的受累非常常見;還可以累及到心臟、腎臟、神經系統、血液系統等出現相應的表現。
3、骨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的關節液有何特點
骨性關節炎多為非炎性滑液,常很清晰,為透明草黃色,很黏稠,黏蛋白凝集良好。類風濕性關節炎常為炎性滑液,較混濁,呈黃色或灰黃色,偶爾為綠色,稍有黏性,黏蛋白試驗顯示雲霧狀,但早期類風濕關節炎可呈非炎性滑液。類風濕關節炎的關節液特點是:受累關節腔的滑液量增多,若加入數滴稀醋酸作凝固試驗,就會發現凝塊疏散,稱為粘蛋白試驗陽性。細胞學檢查,白細胞記數(2.0-60)X109/L,中性粒細胞明顯增多約佔50~70%。中性粒細胞在吞噬RF-CIC及補體後,變成具有特徵性的類風濕細胞。
4、類風濕關節炎的基本病理改變是
滑膜病變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顯著特點之-。主要表現為滑膜的水腫。肥厚和增生。纖維母細胞之血管增生。纖維蛋白原沉積等。這些變化的輕重依病程而異。滑膜水腫和纖維蛋白原沉積是類風濕關節炎的最早期變化。在臨床上則表現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受累關節的腫脹。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慢性階段,滑膜以增生為主。
5、類風濕關節炎最早的關節症狀是?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類病因不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系統性疾病。特徵是手足小關節的多關節對稱性侵襲性的關節炎症。經常伴有關節外器官受累及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可以導致關節畸形以及功能喪失。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可能和遺感測染腺激素有關,類風濕關節炎的病理主要是滑磨內襯,細胞增生,間質大量炎性細胞浸潤以及微血管的新生。血管形成以及軟骨和骨組織的破壞。
6、類風濕性關節炎遊走性疼痛有什麼特點?
(1)遊走性。早期關節炎疼痛(無腫脹)的遊走性比較明顯,遊走間隔期比較短,多半在1 ~ 3 天,很少超過1 周。一旦出現關節腫脹後,多半經過1 ~ 3 個月以後才轉移到另一對稱或非對稱關節。
其後反復發作的關節腫脹就像「接力賽」一樣此腫彼消。
(2)對稱性。關節炎的轉移經常是對稱性的,關節腫脹很少是非對稱性的,除早期遊走性疼痛之外,單關節炎少見。
(3)互相制約現象。第一個關節腫脹轉移到另一關節上之後,該關節的腫痛較快(1 ~ 3 天)減輕,數周至數月後可完全消退,而新發病的關節腫痛漸趨嚴重。互相制約的特點通常是:手重足輕或相反,上肢重下肢輕或相反,左重右輕、外周關節重則中軸輕、內臟病變重則關節輕。但為什麼有這樣的互相制約現象目前尚不知道。
(4)關節炎遊走規律。類風濕性關節炎遊走的一般規律和順序如下。
①指(趾)關節—膝—踝—髖—肩—胸骨、胸鎖或顳頜關節。
②跗跖—踝—膝—手—髖關節。
③橈腕關節—踝膝—肘—指關節。
④膝關節—踝—肘關節。
⑤踝關節—膝—髖—腕、指關節。
⑥髖關節—頸椎。
⑦頸椎—膝—髖關節。
⑧單關節—頸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