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泡腳能治療關節炎嗎
?
2、用什麼泡腳可以治療關節炎
?
3、熱水泡腳能治腿關節滑膜炎嗎
1.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表現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主要表現為周圍對稱性的多關節慢性炎症性的疾病,可伴有關節外的系統性損害。其病理為關節的滑膜炎,當累及軟骨和骨質時出現關節畸形。大部分患者起病緩,在出現明顯關節症狀前有一段乏力、全身不適、發熱、納差等症狀。
1.1.關節表現
1.1.1晨僵 病變的關節在靜止不動後出現較長時間(半至數小時)的僵硬,如膠粘著的感覺。出現在95%以上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晨僵持續時間和關節炎症的程度呈正比,它常被作為觀察本病活動性的指標之一。其他病因的關節炎也可出現晨僵,但不如本病明顯。
1.1.2痛與壓痛 關節痛往往是最早的關節症狀,最常出現的部位為腕、掌指關節、近端指關節,其次是足趾、膝、踝、肘、髖等關節。多呈對稱性持續性,但時輕時重。疼痛的關節往往伴有壓痛。
1.1.3關節腫 多因關節腔內積液或關節周圍軟組織炎症引起。病程較長者可因滑膜慢性炎症後的肥厚而引起腫脹。凡受累的關節均可腫脹,亦多對稱。
1.1.4關節畸形 多見於較晚期患者。因滑膜炎的絨毛破壞了軟骨和軟骨下的骨質造成關節纖維性或骨性強直的畸形,又因關節周圍的肌腱、韌帶受損使關節不能保持在正常位置,出現手指關節的半脫位如尺側偏斜、天鵝頸樣畸形等。關節周圍肌肉的萎縮、痙攣則使畸形更為嚴重。
1.1.5關節功能障礙 關節痛腫和畸形造成了關節的活動障礙。
1.2關節外表現
關節外表現多種多樣。20%~30%的患者出現特異性的皮膚表現,稱為類風濕結節,其大小不一,直徑由數毫米至數厘米、質硬、無壓痛、對稱性分布。它的存在表示本病的活動。其他,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血液系統的改變也較常見。
2.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現狀
本病目前尚無特異的有效療法。治療的目的是緩解症狀、控制病情發展、促進損傷關節的修復。主要治療措施包括一般性治療、葯物治療、外科手術治療。其中以葯物治療最為重要。
80年代中期有人提出了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的"金字塔"方案。認為所有新診斷的類風濕關節炎病人如無特殊禁忌,治療上應以非甾體類抗炎葯開始,即所謂"金字塔"的底部,又稱為一線葯物。如病人對一線葯物反應不佳,可考慮病情緩解葯,即二線葯物,包括金制劑、抗瘧葯、D-青黴胺、甲氨蝶磷、柳氮磺胺砒啶等。皮質激素作為三線葯物僅限用於嚴重的,危及生命的血管炎、漿膜炎、眼炎、Felty綜合征以及腔內注射等少數情況。如患者對以上葯物均無效,可以使用硫唑嘌呤、環磷醯胺環胞酶素、血漿置換、胸導管引流及全身淋巴結照射等療效有待評估的方法。前幾年的觀察結果表明這種策略偏於保守。
90年代起開始推行降階方案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由於本病起病的前18個月內用葯尚有可能阻止病情的發展,故主張在確診本病以後,立即用多種葯物控制病情的發展,待病情緩解後逐步減少葯物的劑量和種類。此方案易耐受,毒性不增加,緩解率增高。
3.護理指導
3.1心理支持 本病病情呈進行性發展,病程長,約半數患者遺留關節畸形,患者害怕因病殘而喪失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成為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常產生悲觀、焦慮、抑鬱及厭倦等不良情緒反應。部分患者產生依賴醫護人員的幫助和家屬照顧的角色強化心理。為此,應幫助患者排除不利於康復的心理因素,有意識的學會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如工作之餘參加一定的社交和娛樂活動,適當料理家務,保持積極樂觀情緒,延緩病情發展。指導患者家屬關心、體貼、愛護和照顧他們,建立和睦的家庭關系,以促其產生良好心境,積極完成緩解期的治療和自理。
3.2指導患者遵醫囑堅持服葯。葯療是類風濕關節炎綜合治療的重要措施,應指導患者熟悉葯物性質、使用目的和副作用,掌握自己所用葯物的維持劑量、應用方法和時間。體驗葯效,學會觀察和處理輕微的不良反應,嚴格按照醫囑服葯、切忌隨意停葯、更換葯及增減劑量。特別交代用葯注意事項和聯用時的禁忌
3.3指導患者堅持康復運動。主要是關節活動度的恢復訓練,以保持關節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鍛煉關節前輔加溫熱療法,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起到消炎、去腫和鎮痛的作用。
3.4關節活動指導 指關節:握拳與手指平伸交替運動;腕關節:兩手合拳,反復交替用力向一側屈曲;肘關節:手掌向上,兩臂向前平伸,迅速屈伸肘關節;肩關節:做前後旋轉運動及上臂外展;膝髖關節:做下蹲運動及向前抬腿運動;踝關節:取坐位,做踝關節屈伸及旋轉運動。3~4次/天,10~15min/次。患者根據自己對疼痛的耐受程度確定關節活動量,禁止過度劇烈的活動,活動量和時間隨著病情的好轉遞減,病情完全緩解時停止。
3.5溫熱療法示教 便於家庭使用的熱療方法有熱水袋、熱水浸泡、熱敷和燈烤。熱水袋的水溫不高於50℃,防漏,外加布套,使不接觸皮膚;其他水療時水溫45~50℃。皮膚與烤燈距離30~50cm,以溫熱感為宜。以上療法20~30cm/次,每天一次。如每次運動前均進行溫熱療法效果更佳。
3.6按摩指導 按摩可促進血液循環,利於關節功能的恢復,並能緩解肌肉攣縮和關節僵硬、畸形。指導患者用健指指腹或手掌大小魚際按摩患病關節,掌握由輕到重再到輕的按摩力度,使關節有一適應過程。
3.7指導患者預防急性發作。指導患者識別急性發作的前驅症狀,如數日或數月出現乏力、全身酸痛、低熱及手足發冷等症時要及時行門診治療,使急性期迅速得到控制。積極預防和治療各種感染。避免寒冷、潮濕、疲勞、營養不良、外傷、精神創傷等誘發本病的因素。勞逸結合,既保證充足的休息與睡眠,又要進行適宜的活動。加強營養,多攝入高蛋白和各種富含多種維生素的食物,以增強抵抗力。安全防護,避免外傷。調理情致,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以減少和阻斷誘發因素的影響。
4、每天用什麼泡腳對關節炎有好處
1、當歸乾薑浴:暖身袪寒。
受到寒氣影響,寒底人士或氣血循環較差的人士怕冷的情況更為嚴重。除了進食溫熱補品如羊肉、鹿茸等補身外,不妨以一些溫熱活血的中葯來浸足浴,例如乾薑、附子和吳茱萸均是溫葯,具有散寒止痛和溫經通脈的功效,有助打通經脈,並幫助袪散寒氣,令身體溫熱。若能加強氣血循環,效果就相得益彰,可加入行氣活血的中葯如當歸和黨參等,令氣血暢順運行全身。
材料:
乾薑1兩、附子1兩、黨參1兩 、當歸1兩、吳茱萸5錢。
做法:
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鍾,並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鍾。
功效:
行氣活血,暖身袪寒。
2、荊芥防風浴:預防外感。
天氣轉冷,稍一不慎,身體便容易受病邪,特別是風寒感冒更為普遍。想預防應不時用一些袪散風寒的中葯作食療,又或製成葯液浸浴或足浴,有助預防風寒感冒,在初發期間更能減低惡化機會。中葯如荊芥、防風、羌活和紫蘇葉等均是發汗解表的中葯,具有升散作用,即能透過發汗而袪除表邪,治療惡寒、發熱、頭痛等外感症狀。
材料:
羌活1兩、獨活1兩、防風1兩、荊芥1兩、紫蘇葉5錢。
做法:
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鍾,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鍾。
功效:
辛溫解表,袪風防感。
3、川芎白芷浴:溫肺通鼻。
正值轉季,除了容易患上風寒感冒外,肺氣虛的人士受到秋燥和寒氣的入侵,特別容易引發鼻敏感,出現鼻塞、打噴嚏、流鼻水、頭暈頭痛等,要紓緩鼻敏感不適,在袪風散寒之餘,可配合一些宣肺通鼻的中葯作足浴,例如白芷、辛荑花、蒼耳子和藁本等。
白芷和藁本都能袪風散寒,而辛荑花和蒼耳子則有宣通鼻竅的功效,能舒緩風寒感冒的不適,特別能針對鼻塞和頭痛。
材料:
川芎1兩、白芷1兩、辛荑花1兩、蒼耳子1兩、藁本1兩。
做法:
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鍾,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鍾。
功效:
宣肺通鼻,止眩止暈。
4、丁香胡椒浴:利水消腫。
除了怕冷外,不少人一年到晚都會受水腫困擾,特別是腳部浮腫。其實水腫的問題與肺、脾和腎都有關系,全身的水腫多與腎功能轉差有關,而脾虛與肺虛則會令水氣和濕氣容易積於腳部。胡椒具有行氣的作用,而澤蘭、益母草和赤小豆均有利水消腫的功效,配合溫腎助陽的丁香,以之浸腳,能增強整體機能,對去除水濕亦甚有幫助。
材料:
丁香5錢、胡椒5錢、澤蘭1兩、益母草1兩、赤小豆1兩。
做法:
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鍾,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鍾。
功效:
溫腎袪寒,利水消腫。
足浴3大注意事項:
1.水的溫度要適中,不能過熱,以免燙傷,特別是老人家,應先以手試試水溫。
2.飯前飯後或過飢過飽均不宜。
3.患有心臟病、高血壓和出血病等人士未必適合足浴,應先諮詢中醫師的意見。
5、泡腳對關節炎有好處嗎泡腳對關節炎有什麼好處
泡腳對關節炎有好處,但要用葯泡,不然起步到治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