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判斷自己得了骨性關節炎
症狀1、某一關節的僵硬或斷續疼痛,尤其是在 過度使用或活動的起始階段 2、晨起時關節僵硬 3、關節腫脹、觸痛 4、活動時關節內有吱嘎聲 5、但如關節發紅、熱則可能不是骨性關節炎6、痛—不敢或不願活動—肌肉萎縮—加重關節疼痛 7、不總是疼痛
2、不要誤診為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與痛風關節炎尤其是慢性痛風關節炎有相似之處,如好發於中老年人;以負重關節、小關節為主;臨床症狀以疼痛、變形和活動受限為特點等。與痛風有本質上的區別。
(1)骨關節炎是一個十分漫長的病理過程,逐漸加重,一般不會突然發病,暴發性發作。
(2)最初的病變開始於關節內的軟骨,逐步擴延至骨質和滑膜,與痛風性關節炎起始於尿酸鹽沉積不同。
(3)沒有全身症狀,不會發熱,血液檢查正常,血尿酸和尿尿酸正常。
(4)X線上有特徵性的骨質增生(骨刺),軟骨下骨板硬化,關節間隙狹窄呈不均勻性,與痛風性關節炎在軟組織內出現不規則團塊狀緻密影(痛風結節、痛風石)、關節邊緣出現偏心性半圓形骨質破壞,形成穿鑿樣缺損不同。
(5)骨關節炎不會累及內臟器官的損傷,而痛風性關節炎則多有腎臟受累情況。
(6)骨關節炎盡管也好發於中老年人,但是伴發高血壓、高脂血症、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的概率並不高於一般人群,而痛風性關節炎則常伴發有此類疾患,甚至還可以多病共同存在,構成所謂的「X綜合征」。
(7)骨關節炎的治療以休息、服用非類固醇抗炎葯及使用軟骨保護劑(如透明質酸、葡糖胺聚糖等)。而痛風性關節炎則必須應用降低血尿酸的葯物(促尿酸排泄和抑制尿酸生成的葯物)。
(8)骨關節炎患者的飲食沒有什麼限制,而痛風性關節炎患者必須堅持採取低嘌呤飲食。
3、關節炎與骨關節炎有啥區別
一樣的。
關節炎有很多種,病理都不一樣,不過通常我們說關節炎,往往最多的是指膝關節的退行性關節炎。不知道你是不是?對患者來說,得了退行性關節炎後,彎曲不便,行動受阻,生活諸多不便!嚴重者關節變形,甚至卧床不起,給他們帶來巨大痛苦。 下面就以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為例給你一點建議吧。
首先,假如疼痛劇烈時,可以吃一些醫院開的止疼片,但是如果疼痛可以忍受,建議你少吃葯以減少副作用。因為估計醫生已經向你介紹過,通常的醫院用葯還只是以緩解疼痛為主要目的,所謂治標療法,不能從內部根除關節炎的病根。
家庭器械、拔罐、電療、按摩等方法屬於理療手法,基本作用於肌肉部分,也可以暫時緩解不適,但是對於損傷的關節內部基本沒有什麼效果。而大部分的關節炎的真正原因是因為關節軟骨磨損,引發骨刺(骨質增生)所導致的,軟骨一日不能恢復,關節炎則一日無法根除。 也有人一部分後期患者,實在無法忍受痛苦,而採用關節手術。但是人工關節除了價格昂貴外,並不能完全消除疼痛,而且它終究是「身外之物」,運動不靈活自不必說了,稍有撞擊又容易出現脫臼,誤傷等意外,幾年過後還要再手術。
鑒於這種情況,目前在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已經逐漸擯棄既有的關節療法,普遍採用純天然鋸峰齒鮫軟骨粉用於臨床治療,並且取得了臨床上的關節軟骨再生的驗證。它為人們徹底克服退行性關節炎帶來明亮的曙光,現在在歐美日等為中心的國家中,已經形成了世界代替療法的巨大潮流,在歐洲一些國家,已把純天然鋸峰齒鮫軟骨粉萃取物認定為葯品,日本也選定了企業專門提供臨床之用,並歸納出最佳服用量為7.5g/天的統計數據,為人類徹底解決關節炎帶來了新希望。但是,因為選材困難,加工講究,而價格稍微昂貴。 你可以查查看,然後根據自己的病情和經濟條件調整用量。一段時間後應該可以痊癒,祝早日徹底康復!
另外,平時可以做做專業的康復體操,注意飲食平衡。
供你參考,希望上述對你有所幫助!
4、骨性關節炎的症狀
並不是只要有關節 的疼痛就是骨性關節炎。有些疾病的症狀與骨性關節炎的症狀相似,最為常見的有:關節周圍組織(如韌帶、肌腱)的損傷,如滑囊炎或肌腱炎、扭傷或勞損、纖維性肌痛、風濕性多發性肌痛和痛風。較為常見的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牛皮癬性關節炎,下肢血液循環不良(周圍血管疾病)。較為少見的有:系統性紅斑狼瘡,膿毒性關節炎,萊姆病,靜脈血栓,滑膜囊腫。罕見的有:已經轉移到骨的癌症引起的疼痛。鑒別骨性關節炎與其他疾病通常考慮以下的因素:骨性關節炎發生於老年人,而且僅局限於一個關節或少數關節;與其他的關節炎相比較少出現炎症,而且疼痛是慢慢進展的。根據單一關節的症狀很難區別骨性關節炎和其他類型的關節炎,然而通過症狀發生的方式可以確定是什麼類型的關節炎,如果症狀出現於手部的掌指關節和足部的跖趾鄭,則提示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在這里沒有必要把所有會出現膝關節疼痛症狀的疾病與骨性關節 炎一一進行比較和鑒別,但有少數疾病易與骨性關節炎相混淆,或者與骨性關節炎,同時存在,值得重視,現和大家一起探討如下。1、類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易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相混淆,特別是當骨性關節炎累及全身多個關節的時候。類風濕關節炎始於滑膜而不是軟骨,發病年齡要比骨性關節炎要早,多發於30----40歲的人群,類風濕性關節炎侵犯多個關節,並且往往是雙側關節對稱性發病,患者通常要持續一小時以上的晨僵(而骨性關節炎通常在半小時即可消失)。X線與骨性關節炎表現也不同。類風濕性關節炎通常在血液里可以檢查出一種特殊的抗體,即類風濕因子,而骨性關節炎則沒有。另一項血液檢查,即血沉在類風濕關節炎也常常升高,而在骨性關節炎則往往正常。此外在手部,類風濕性關節炎則往往發生於近側指間關節,呈梭形腫脹,而骨性關節炎則往往發生於遠端指間關節。2、軟骨鈣質沉著症軟骨鈣質沉著症是一種鈣結晶沉積於關節的疾病,可伴發甚至加重骨性關節炎。該病也叫全局性痛風或假性骨性關節炎,特別是在後期累及膝關節時。醫生通常能夠鑒別這兩種病,因為軟骨鈣質沉著症常常會損害其他沒有骨性關節炎的關節,如腕關節、肘關節和肩關節。3、夏科關節夏科關節常發生於糖尿病,引起關節的神經損害,導致關節腫脹,出血,溫度增高經及骨的變化,還可引起感喪失,從而增加了受傷的危險。
這樣可以么?
5、膝骨關節炎可以和哪些病鑒別
?
6、誰知道骨關節炎與類風濕關節炎的鑒別方法_
骨關節炎與類風濕關節炎都是全身性關節疾病,大小關節均可受累,但二者是兩種不同
的疾病,必須加以區別。鑒別點如下:
①
類風濕關節炎以中青年女性多發,而骨關節炎從50歲以後多發。
②
類風濕關節炎的基本病變為滑膜炎,而骨關節炎主要為關節軟骨變性和增生。
③
類風濕關節炎累及近端指間關節,而骨關節炎主要累及遠端指間關節。
④
類風濕關節炎呈持續性、對稱性和進行性關節炎,不經治療,很少自行緩解,而骨關節炎症狀短暫,休息後可自行緩解。
⑤
類風濕關節炎有類風濕結節,骨關節炎則缺乏。
⑥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晨僵多在1小時以上,骨關節炎患者晨僵不足半小時。
⑦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類風濕因子陽性率達75%,而骨關節炎患者類風濕因子陰性。
⑧
類風濕關節炎的x線檢查以關節軟骨破壞為主,而骨關節炎以增生為主。
⑨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需要長期接受抗炎葯物和改變病程葯物治療,而骨關節炎患者經休息或短期抗炎葯物治療,症狀可獲改善。
參考文獻:
http://www.guci120.com/
(骨刺治療網)附件:5.26
骨關節炎與類風濕關節炎的鑒別.doc
7、哪些疾病的症狀與骨性關節炎的症狀相似?如何鑒別?
並不是只要有關節 的疼痛就是骨性關節炎。有些疾病的症狀與骨性關節炎的症狀相似,最為常見的有:關節周圍組織(如韌帶、肌腱)的損傷,如滑囊炎或肌腱炎、扭傷或勞損、纖維性肌痛、風濕性多發性肌痛和痛風。較為常見的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牛皮癬性關節炎,下肢血液循環不良(周圍血管疾病)。較為少見的有:系統性紅斑狼瘡,膿毒性關節炎,萊姆病,靜脈血栓,滑膜囊腫。罕見的有:已經轉移到骨的癌症引起的疼痛。鑒別骨性關節炎與其他疾病通常考慮以下的因素:骨性關節炎發生於老年人,而且僅局限於一個關節或少數關節;與其他的關節炎相比較少出現炎症,而且疼痛是慢慢進展的。根據單一關節的症狀很難區別骨性關節炎和其他類型的關節炎,然而通過症狀發生的方式可以確定是什麼類型的關節炎,如果症狀出現於手部的掌指關節和足部的跖趾鄭,則提示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在這里沒有必要把所有會出現膝關節疼痛症狀的疾病與骨性關節 炎一一進行比較和鑒別,但有少數疾病易與骨性關節炎相混淆,或者與骨性關節炎,同時存在,值得重視,現和大家一起探討如下。1、類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易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相混淆,特別是當骨性關節炎累及全身多個關節的時候。類風濕關節炎始於滑膜而不是軟骨,發病年齡要比骨性關節炎要早,多發於30----40歲的人群,類風濕性關節炎侵犯多個關節,並且往往是雙側關節對稱性發病,患者通常要持續一小時以上的晨僵(而骨性關節炎通常在半小時即可消失)。X線與骨性關節炎表現也不同。類風濕性關節炎通常在血液里可以檢查出一種特殊的抗體,即類風濕因子,而骨性關節炎則沒有。另一項血液檢查,即血沉在類風濕關節炎也常常升高,而在骨性關節炎則往往正常。此外在手部,類風濕性關節炎則往往發生於近側指間關節,呈梭形腫脹,而骨性關節炎則往往發生於遠端指間關節。2、軟骨鈣質沉著症軟骨鈣質沉著症是一種鈣結晶沉積於關節的疾病,可伴發甚至加重骨性關節炎。該病也叫全局性痛風或假性骨性關節炎,特別是在後期累及膝關節時。醫生通常能夠鑒別這兩種病,因為軟骨鈣質沉著症常常會損害其他沒有骨性關節炎的關節,如腕關節、肘關節和肩關節。3、夏科關節夏科關節常發生於糖尿病,引起關節的神經損害,導致關節腫脹,出血,溫度增高經及骨的變化,還可引起感喪失,從而增加了受傷的危險。
8、骨關節炎如何自測呢?
骨關節炎的常規檢查為實驗室檢查,關節液常為清晰、微黃黏稠度高,白細胞計數常在1.0×109/L以內,主要為單核細胞。黏蛋白凝塊堅實。也可以做輔助檢查,X線平片於早期並無明顯異常,約數年後方逐漸出現關節間隙狹窄,此表明關節軟骨已開始變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