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關節炎最早期的病理

關節炎最早期的病理

發布時間:2021-01-19 13:23:49

1、什麼是無菌性關節炎,其病理原因是什麼??會有什麼症狀,,,

人們常咨詢的無菌性關節炎事實上就是反應性關節炎,這是一類繼發於身體其他部位微生物感染後出現的關節病。
就目前的資料來看,絕大多數微生物感染後,均可能引起反應性無菌性關節炎,主要分為三大類型:①非淋病性尿道炎後發病型:主要為衣原體;②細菌性腹瀉後發病型:主要為沙門菌、志賀菌、耶爾森菌、彎麴菌、弧菌;③鏈球菌感染後發病型:主要為鏈球菌;扁桃體炎(扁桃體隱窩膿腫)引起的還包括其他許多細菌。此外還有支原體、包柔螺旋體、布魯桿菌、Bedsonia病毒、肺炎衣原體等。
目前的研究已經證實無菌性關節炎病人的滑膜組織、滑膜液及其沉澱物中存在致病微生物,如衣原體,及其他菌體成分如DNA或其他抗原部分。無菌性關節炎通常表現為非對稱性寡關節炎,平均受累關節數為4個。下肢關節特別是膝、踝和足部小關節等較腕、肘和手部小關節等上肢關節更常受累。至少有1/3的患者僅存在下肢關節炎,而僅累及上肢關節的患者明顯罕見。髖關節病變較為少見,但胸鎖關節、肩關節和顳頜關節偶爾也可受累。受累關節通常出現腫脹、發熱、壓痛和運動痛。在典型病例,炎症也可累及肌腱附著在骨的部位,可出現足跟痛。也可有下腰痛和臀部疼痛。還可有多種皮膚黏膜病變,甚至累及內臟。

2、風濕的病理原因是什麼

中醫認為類風濕的病理病機是什麼?

一.邪氣偏勝致病:
因風、寒、濕、熱、寒熱、痰、淤等病邪所致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此皆屬實證范疇。臨床上既可單一的病邪致病,又可相並致病。其病邪總以邪阻絡脈常見。
1.風邪致病:風為陽邪,其性善動而數變,又為百病之長。在類風濕性關節炎中,約有70%的病人因風邪傷害而致病。一般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早期或間歇後的再發時,易見到風邪侵害的表現。
2.濕邪致病:濕為陰邪,其性重濁。濕氣重者為著痹。著,不易消除之意。肢體困著疼痛,經久難愈,乃是濕邪致病的特徵。氣候潮濕或涉水作業,多可導致濕邪致痹。臨床上濕邪多與風、寒、熱相兼為病。
3.寒邪致病:寒為陰邪,其性凝滯,主痛。寒邪致病多關節疼痛劇烈,痛位固定,伴四肢不溫、形寒,逢陰寒之氣則痛著。臨床上單純寒邪致病並非少見,但與濕邪相合為病更為多見,亦可與風邪相兼為病。
4.熱邪致病:熱為陽邪,多以關節灼痛、腫脹紅赤、惡熱為主要表現。每因感於外界陽熱之邪;或素體陽盛,又感風寒濕之邪,郁而化熱致病。在類風濕性關節炎中,熱盛郁久,則發為火毒,其症狀加劇,證情險惡,俗雲「白虎歷節」以名其證,根據熱盛所極之變,實為「火毒痹」之證。
5.濕熱致病:初發既具濕熱表現者為感受自然界的「濕熱」之邪,此病不是兩種邪氣相加而致,而是一種單獨的邪氣,即「濕熱」之邪。
6.寒熱致病:初發即具寒熱表現者為感受自然界的「寒熱」之邪,此病不是兩種邪氣相加而致,而是一種單獨的邪氣,即「寒熱」之邪。
7.痰濁致病:在類風濕中晚期多可見到痰濁之證,痰邪大多來源於津傷和濕聚,津傷有寒邪凝濁和熱邪灼煉而成;濕聚有外濕浸漬壅盛和內濕停蓄而致。
8.淤血致病:在類風濕中晚期多可見到淤血之證,淤血的生成,可見於寒濕痰濁痹阻、氣滯失運、陽虛寒凝等因素,以致絡道不通而發病,則可見「淤痹」。淤痹多以關節、肌肉刺痛,肢體麻木,淤斑為主要表現。
二.正氣虛衰致病:
因臟腑虛弱、氣血陰陽不足等正氣虛衰所致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此皆屬虛症之疇,統稱為「虛痹」。其病機總以氣血陰陽不足,致臟腑形體的絡脈失養所致。
1.臟虛致病:臟腑虛弱不足,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較常見的一種發病原因, 在類風濕性關節炎,以腎虛較為常見。
(1)先天稟賦不足:由於先天不足,腎精素虧,骨絡失充,骨節失於奉養,則發生病變。
(2)後天虛勞損傷:由於房勞、產傷;長期勞累,抗邪力下降;飲食不節,久之傷及脾胃;精血暗耗,肝失所藏,筋失所養等,均可導致關節、肌肉、筋膜的病變。
2.氣血虛損致病:由於脾虛氣化不足,或久勞氣血暗耗,或大病久病之後,或失血之後,均可導致氣血不足。氣血不足,不能充養絡脈,以致皮、肉、筋、骨和臟腑失養,而發生「氣血虛痹」。

3、強直性脊椎炎有哪些病理改變

隨著病情的發展,強直性脊椎炎在出現一系列的臨床表現的同時,也會伴隨著出現病理上的改變。強直性脊椎炎病症最初從骶髂關節逐漸發展到骨突關節炎及肋椎關節炎,脊柱的其它關節由上而下相繼受累。強直性脊椎炎周圍關節的滑膜改變為以肉芽腫為特徵的滑膜火。滑膜小血管周圍有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滑膜增厚,經數月或數年後,受累滑膜有肉芽組織形成。關節周圍軟組織有明顯的鈣化和骨化,韌帶附著處均可形成韌帶骨贅,不斷向縱向延伸,成為兩個直接直鄰椎體的骨橋,椎旁韌帶同椎前韌帶鈣化,使脊椎呈「竹節狀」。隨著病變的進展,關節和關節附近有較顯著的骨化傾向。早期韌帶、纖維環、椎間盤、骨膜和骨小梁為血管性和纖維性組織侵犯,被肉芽組織取代,導致整個關節破壞和附近骨質硬化;經過修復後,最終發生關節纖維性強直和骨性強直,椎骨骨質疏鬆,肌萎縮和胸椎後凸畸形。椎骨軟骨終板和椎間盤邊緣的炎症,最終引起局部骨化。肺部病變特徵是肺組織事斑片狀炎症伴圓細胞和成纖維細胞浸潤,進而發展至肺泡間纖維化伴玻璃樣變。心臟病變特徵是侵犯主動脈瓣,使主動脈前膜增厚,因纖維化而縮短,但不融合,主動瓣環擴大,有時纖維化可達主動脈基底部下方。偶見心包和心肌纖維化,組織學可見心外膜血管有慢性炎性細胞浸潤和動脈內膜炎;主動脈壁中層彈力組織破壞,代之纖維組織,纖維化組織如侵犯房室束,則引起房室傳導阻滯。因此可見,強直性脊椎炎出現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加大了臨床表現對人體的危害,其病理的特徵改變是韌帶附著端病,病變原發部位是韌帶和關節囊的附著部,即肌腱端的炎症,導致韌帶骨贅形成、椎體方形變、椎骨終板破壞、跟腱炎和其他改變。同時,還會伴隨出現一系列的並發症,所以,人們在出現關節異常後應引起重視,及時進行檢查和治療,以免病症發展,不可收拾。

4、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理改變

病理尚未完全明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個與環境、細胞、病毒、遺傳、性激素及神經精神狀態等因素密切相關的疾病。
(一)細菌因素
實驗研究表明A組鏈球菌及菌壁有肽聚糖(peptidoglycan)可能為RA發病的一個持續的刺激原,A組鏈球菌長期存在於體內成為持續的抗原,刺激機體產生抗體,發生免疫病理損傷而致病。支原體所製造的關節炎動物模型與人的RA相似,但不產生人的RA所特有的類風濕因子(RF)。在RA病人的關節液和滑膜組織中從未發現過細菌或菌體抗原物質,提示細菌可能與RA的起病有關,但缺乏直接證據。
(二)病毒因素
RA與病毒,特別是EB病毒的關系是國內外學者注意的問題之一。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所致的關節炎與RA不同,RA病人對EB病毒比正常人有強烈的反應性。在RA病人血清和滑膜液中出現持續高度的抗EB病毒—胞膜抗原抗體,但到目前為止在RA病人血清中一直未發現EB病毒核抗原或殼體抗原抗體。
(三)遺傳因素
本病在某些家族中發病率較 高,在人群調查中,發現人類白細胞抗原(HLA)-DR4與RF陽性患者有關。HLA研究發現DW4與RA的發病有關,患者中70%HLA-DW4陽性,患者具有該點的易感基因,因此遺傳可能在發病中起重要作用。
(四)性激素
研究表明RA發病率男女之比為1∶2~4,妊娠期病情減輕,服避孕葯的女性發病減少。動物模型顯示LEW/n雌鼠對關節炎的敏感性高,雄性發病率低,雄鼠經閹割或用β-雌二醇處理後,其發生關節炎的情況與雌鼠一樣,說明性激素在RA發病中起一定作用.寒冷、潮濕、疲勞、營養不良、創傷、精神因素等,常為本病的誘發因素,但多數患者前常無明顯誘因可查。

5、類風濕性關節炎有什麼病理表現?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和關節周圍組織的非感染性炎症為主的全身性疾病,如累及其他臟器,可引起心包炎、心肌炎、胸膜炎,還可並發血管炎以及末梢神經損害等。

本病患者可出現關節症狀和關節外症狀。

關節症狀的早期表現為:對稱性多關節紅腫熱痛,常見四肢小關節指間近端關節梭形腫脹,掌指(跖趾)、腕、膝、肘、踝甚至顳頜關節等腫痛。晨起關節僵硬,午後逐漸減輕,為本病重要特徵。中、晚期表現為:隨著病情進展轉為慢性、遷延性,關節滑膜滲出發展為增殖、肉芽病變,關節活動受限,繼而侵蝕骨、軟骨,引起關節面移位及脫臼,加上韌帶、關節囊及關節周圍組織破壞,致使關節變形。

關節外症狀表現在皮膚、眼部和骨胳肌內系統。部分患者出現皮下結節,多發於受壓和受摩擦的部位。結節可呈移動性或固定性,無痛或稍有壓痛,圓形或橢圓形,質地堅韌如橡皮,直徑1~3厘米大小不等,一般有結節的患者,多示病情活動,預後較差。患者常見鞏膜或角膜周圍深層血管充血,視物模糊,表現為慢性結膜炎、鞏膜炎、虹膜炎、脈絡膜炎、角膜結膜炎等。還可出現肌炎、腱鞘炎、骨質疏鬆所致的病理性骨折等。

本病患者嚴禁風寒、潮濕等誘發因素,出汗後不可當風。根據身體狀況,適當活動,可減輕症狀,有利於康復。要保持情志暢達,避免消極情緒。

6、什麼是無菌性關節炎,其病理原因是什麼

你好,考慮是關節炎,有症狀就要及時的治療,初始患病關節亦表現出紅、腫、痛及活動不便等,久則關節畸形或強直。外傷性關節炎多因外傷或持續慢性勞損引起關節軟骨發生退行性變或形成骨刺,表現為患病關節腫、痛及運動障礙,易發生在持重關節、如肩、膝、踝等關節,運動員及青壯年中多見。骨性關節炎是一種最常見的關節病變,骨關節炎的名稱極多,如肥大性骨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變性性關節炎、增生性骨關節炎或骨關節病,均指一種病,骨關節炎以手的遠端和近端指間關節,膝、肘和肩關節以及脊柱關節容易受累,而腕、踝關節則較少發病。骨性關節炎由組織變性及積累性勞損引起,多見於肥胖超重的中老年人,最常發病的部位是膝、手指、頸、腰椎等處,症狀主要為關節疼痛、僵硬(經輕微活動後會覺疼痛減輕),重者可出現關節腫脹、肌肉萎縮等。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關節炎或何種類型的關節炎,均應及早診治,以免導致永久性關節功能障礙甚至致殘。根據病情發展程度不同,骨關節炎的治療包括葯物治療、輔助治療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對於疾病已經發展到晚期的病人,不失為一種好的治療手段;對於早中期的病人,一般採取葯物治療並配合其他方法輔助治療。要積極採取正確、有效的手段,盡早治療疾病,盡早控制病情。

與關節炎最早期的病理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