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人腳退化性關節炎要怎麼治療
貴州省的小數民族民間秘方因地理環境早晚寒冷氣血虛弱的人易患關節炎手足冰冷麻木等,所以他們有的人常年常飲一種自製的酒《密而不傳》,今本人破解原是附子理中湯加減方,今本人多年試用實有確切療效,你可網上一閱便知。
2、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會導致腳涼嗎?
?
3、有什麼運動能使腳踝關節炎,恢復更快
適當做做患肢的伸曲或旋轉動作,增強患肢的肌力,鍛煉要循序漸進,活動范圍由小到大,次數由少到多,以骨折部位不感疼痛,不感疲勞為度.合理的練習可以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有利於消腫,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不但使患肢逐漸恢復正常的功能,也是治療骨折的一個重要部分.
飲食方面無特殊禁忌,日常飲食就可以了,要注意不吃或少吃刺激性食物,康復期間不可飲酒.
4、關節炎會導致腿腳水腫嗎
關節炎是一種無菌性的炎症,老年性關節炎的確是會引起腿腫的現象。而且會引起關節局部疼痛,活動受限,這種情況一定要多注意休息,避免勞累,不要長時間行走。
另外,最好是到醫院檢查一下水腫的原因,是否是因為關節炎引起的,或者是其他疾病引起的。
5、腳關節炎如何治療方法
1、保護關節: 應限制關節負重活動,避免久站或長時間步行,可用手杖減輕受累關節負荷;體重超標者宜減輕體重;要注意患病關節保暖,避風寒; 嚴重時可短期卧床休息,完全制動。
2、提高防範意識:患者要了解該病的危害性及早期治療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對危險因素的認識,消除和避免致病因素,有利於控制疾病和功能的恢復,同時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3、局部理療:急性期關節發熱,腫脹宜先進行局部冷敷,退熱消腫後可應用熱敷。慢性期還可應用紅外線、超短波、針灸、蠟療、按摩等。
4、功能鍛煉:合理的鍛練可恢復肌肉收縮力,關節靈活度和防治骨質疏鬆,不合理的鍛練則會增加關節負荷,引起軟骨的進一步損傷,從而加重臨床症狀。常常可以見到有些患者盲目地進行走長路、跳迪斯科,甚至 跑步、爬山等不適的鍛練後症狀加重。
6、腳掌疼痛是不是關節炎
出現腳掌疼痛,並不是關節炎,這一般考慮是足底筋膜炎引起的,可能是與長時間久站勞累,受涼刺激所致,你可以熱水浸泡,熱敷按摩,服用一些活血化瘀和對症止痛的葯物,有助於症狀改善。
7、每天用什麼泡腳對關節炎有好處
1、當歸乾薑浴:暖身袪寒。
受到寒氣影響,寒底人士或氣血循環較差的人士怕冷的情況更為嚴重。除了進食溫熱補品如羊肉、鹿茸等補身外,不妨以一些溫熱活血的中葯來浸足浴,例如乾薑、附子和吳茱萸均是溫葯,具有散寒止痛和溫經通脈的功效,有助打通經脈,並幫助袪散寒氣,令身體溫熱。若能加強氣血循環,效果就相得益彰,可加入行氣活血的中葯如當歸和黨參等,令氣血暢順運行全身。
材料:
乾薑1兩、附子1兩、黨參1兩 、當歸1兩、吳茱萸5錢。
做法:
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鍾,並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鍾。
功效:
行氣活血,暖身袪寒。
2、荊芥防風浴:預防外感。
天氣轉冷,稍一不慎,身體便容易受病邪,特別是風寒感冒更為普遍。想預防應不時用一些袪散風寒的中葯作食療,又或製成葯液浸浴或足浴,有助預防風寒感冒,在初發期間更能減低惡化機會。中葯如荊芥、防風、羌活和紫蘇葉等均是發汗解表的中葯,具有升散作用,即能透過發汗而袪除表邪,治療惡寒、發熱、頭痛等外感症狀。
材料:
羌活1兩、獨活1兩、防風1兩、荊芥1兩、紫蘇葉5錢。
做法:
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鍾,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鍾。
功效:
辛溫解表,袪風防感。
3、川芎白芷浴:溫肺通鼻。
正值轉季,除了容易患上風寒感冒外,肺氣虛的人士受到秋燥和寒氣的入侵,特別容易引發鼻敏感,出現鼻塞、打噴嚏、流鼻水、頭暈頭痛等,要紓緩鼻敏感不適,在袪風散寒之餘,可配合一些宣肺通鼻的中葯作足浴,例如白芷、辛荑花、蒼耳子和藁本等。
白芷和藁本都能袪風散寒,而辛荑花和蒼耳子則有宣通鼻竅的功效,能舒緩風寒感冒的不適,特別能針對鼻塞和頭痛。
材料:
川芎1兩、白芷1兩、辛荑花1兩、蒼耳子1兩、藁本1兩。
做法:
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鍾,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鍾。
功效:
宣肺通鼻,止眩止暈。
4、丁香胡椒浴:利水消腫。
除了怕冷外,不少人一年到晚都會受水腫困擾,特別是腳部浮腫。其實水腫的問題與肺、脾和腎都有關系,全身的水腫多與腎功能轉差有關,而脾虛與肺虛則會令水氣和濕氣容易積於腳部。胡椒具有行氣的作用,而澤蘭、益母草和赤小豆均有利水消腫的功效,配合溫腎助陽的丁香,以之浸腳,能增強整體機能,對去除水濕亦甚有幫助。
材料:
丁香5錢、胡椒5錢、澤蘭1兩、益母草1兩、赤小豆1兩。
做法:
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鍾,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鍾。
功效:
溫腎袪寒,利水消腫。
足浴3大注意事項:
1.水的溫度要適中,不能過熱,以免燙傷,特別是老人家,應先以手試試水溫。
2.飯前飯後或過飢過飽均不宜。
3.患有心臟病、高血壓和出血病等人士未必適合足浴,應先諮詢中醫師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