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節積液怎麼辦?
2、老人膝蓋疼是怎麼回事?有那些改善的方法?
膝蓋是人體身體部位,位於大小腿之間的連接部位。膝的主要內部組成結構為半月板以及四條韌帶。
半月板為膝內部股骨下端和脛骨上端之間的接連處所墊的一塊新月形的纖維軟骨組織,作用是緩沖膝關節的震動,以及避免兩塊骨頭的直接摩擦。
另外,它由四條主要的韌帶支撐著。其中有兩條在膝的兩側,稱為中側突韌帶和外側突韌帶,主要功能是防止膝部軸離位;另外兩條韌帶則分別分布在膝前後方,稱為前十字韌帶和後十字韌帶,作用是防止膝部前後移位。
組成:川牛膝30克,獨活20克,三棱20克,莪術20克,海桐皮30克,乳香20克,沒葯20克,土鱉蟲15克,制川烏10克,威靈仙30克,紅花15克,舒筋草30克。功能:活血化瘀、通調氣血、祛風除濕、消腫止痛。主治: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用法:每日1劑,加水3000毫升先浸泡20分鍾,然後煎20分鍾,趁熱熏洗並熱敷患膝關節20分鍾,早晚各熏洗、熱敷1次,10劑為1療程,療程間隔2天。方解: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屬中醫「骨痹」范疇。人到中年,肝腎不足,氣血失調,加之外傷、勞損或感受風寒濕邪,痰瘀內停,脈絡不通,筋骨失養而發生膝關節疼痛、僵硬、活動受限等症狀。中葯熏洗療法是中醫外治療法之一加減運用:風寒偏重加防風20克、細辛15克;偏氣血虛加黃芪30克、當歸20克;肝腎不足偏腎陽虛加杜仲20克、淫羊藿20克、肉蓯蓉20克;偏陰虛加女貞子20克、菟絲子20克;偏血瘀加桃仁20克、紅花加重為20克;痰濕偏重者加法半夏20克、地龍20克;濕熱偏重加土茯苓30克、薏苡仁30克、蜂房30克。
注意事項:患處皮膚潰爛者禁用,關節紅腫發熱者易將煎湯放置溫涼後洗敷患膝,制川烏有毒,切勿進口。
溫針灸配拔罐治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一種因關節軟骨退行性變所引起的以骨質增生為主要表現的關節病變,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膝部的肌肉、韌帶會有不同程度的鬆弛,半月板也逐漸失去彈性,不能很好地發揮其應有功能,出現應力不均衡的情況,骨質增生逐漸產生,增生的骨質會使骨頭的面積增大,壓強減小,以免骨與骨之間因壓強過大而導致損傷,這是人體為了對抗老化而產生的保護性變化,但如果這種變化超出人體的適應范圍,增生的骨質長期牽拉、刺激附著其上的肌肉、韌帶,致使關節囊擴張,就會出現膝關節僵硬、腫脹、疼痛、變形,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針灸治療本病有很多的方法,在減輕症狀、調整體質方面均有較好的療效。以下介紹溫針灸配合拔罐法: 取穴:內外膝眼、血海、梁丘、足三里、中脘、腎俞、阿是穴。操作:令患者下肢伸直,膝下墊一枕頭,使整個膝關節放鬆,穴位皮膚消毒後,常規針刺內、外膝眼,血海,梁丘,局部疼痛部位,足三里,中脘,以患者覺酸脹感為度。在足三里和中脘穴針柄上套置一段兩厘米長的艾條,從上端點燃,進行溫針灸,留針30分鍾,每日一次。起針後,在腎俞穴拔火罐,留罐10分鍾,一周兩次。此病屬中醫「痹證」范疇,多由體質虛寒,陽氣不固,感受風寒濕邪後,經絡痹阻,氣血運行不暢而致筋骨、關節、肌肉酸痛麻木,甚至屈伸不利,活動功能受限。內外膝眼、血海、梁丘為局部取穴,針刺此四穴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之功,可疏導局部氣血運行而止痹痛;《素問·厥論》曰:「陰氣起於足五指之里,集於膝下而聚於膝上故陰氣勝,則從五趾至膝上寒,其寒也不從外,皆從內」。「內」主要指中焦脾胃,若飲食不節,貪食生冷,損傷脾胃,中焦生化氣血的功能減退,則易與濕寒之邪相感而發本病。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合穴,為強壯保健要穴,中脘是胃募穴,有和胃健脾之功,溫針足三里、中脘,可益氣養血,扶正培元,補益後天之氣;腎俞有補益腎氣、益腎固精之功,在此處拔火罐,利用溫熱和負壓的作用可溫壯腎陽,強壯腰膝,緩解疼痛。
3、如何鍛煉膝關節部位的肌肉,及如何保護膝關節?
1.盡量避免身體肥胖,防止加重膝關節的負擔,一旦身體超重,就要積極減肥,控制體重。
2.注意走路和勞動的姿勢,不要扭著身體走路和幹活。避免長時間下蹲,因為下蹲時膝關節的負重是自身體重的3~6倍,工作時下蹲(如汽車修理工、翻砂工)最好改為低坐位(坐小板凳),長時間坐著和站著,也要經常變換姿勢,防止膝關節固定一種姿勢而用力過大。
3.走遠路時不要穿高跟鞋,要穿厚底而有彈性的軟底鞋,以減少膝關節所受的沖擊力,避免膝關節發生磨損。
4.參加體育鍛煉時要做好准備活動,輕緩地舒展膝關節,讓膝關節充分活動開以後再參加劇烈運動。練壓腿時,不要猛然把腿抬得過高,防止過度牽拉膝關節。練太極拳時,下蹲的位置不要太低,也不要連續打好幾套,以防膝關節負擔過重發生損傷。
5.騎自行車時,要調好車座的高度,以坐在車座上兩腳蹬在腳蹬上、兩腿能伸直或稍微彎曲為宜,車座過高、過低或騎車上坡時用力蹬車,對膝關節都有不良的影響,應加以克服。
6.膝關節遇到寒冷,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氣寒冷時應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防止膝關節受涼。
7.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人,盡量少上下樓梯、少登山、少久站、少提重物,避免膝關節的負荷過大而加重病情。
8.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人,既要避免膝關節過度疲勞,又要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以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防止腿部的肌肉萎縮,這不僅能緩解關節疼痛,還能防止病情進展,不要認為只有休息不活動,才能保護好患病的膝關節。據研究,有膝關節炎的人,游泳和散步是最好的運動,既不增加膝關節的負重能力,又能讓膝關節四周的肌肉和韌帶得到鍛煉。其次,仰卧起坐、俯卧撐、橋形拱身以及仰卧床上把兩退抬起放下的反復練習、模仿蹬自行車,都是病人最好的運動。
9.在飲食方面,應多吃含蛋白質、鈣質、膠原蛋白、異黃酮的食物,如牛奶、奶製品、大豆、豆製品、雞蛋、魚蝦、海帶、黑木耳、雞爪、豬蹄、羊腿、牛蹄筋等,這些既能補充蛋白質、鈣質,防止骨質疏鬆,又能生長軟骨及關節的潤滑液,還能補充雌激素,使骨骼、關節更好地進行鈣質的代謝,減輕關節炎的症狀。
10.在治療方面,膝關節一旦出現疼痛,就要積極治療,採取熱敷、理療按摩等簡易療法,便可控制症狀,如疼痛仍止不住,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消炎痛、炎痛喜康、扶他林、布洛芬、芬必得等。同時外用一些止痛的噴劑及膏葯。葡立膠囊(氨基葡萄糖)對這種病有一定的效果,需要長期服用方能見效。如果通過葯物治療仍不好轉,而且影響行走及日常生活,可到大醫院用關節鏡技術治療,也可做關節置換術,以恢復關節功能及保持良好的生活質量
在早期,治療以保守治療為主。生活方式改變,包括減輕體重,改負重、跑跳運動為游泳、騎車活動。避免如爬山和爬樓梯等使疾病症狀加重的運動。
加強股四頭肌的肌力訓練,穩定膝關節,改善關節的營養狀況。
使用拐杖等,護膝及支具等對關節炎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下面6種運動有康復作用:
1.直抬腿練習:仰卧床上,伸直腿上抬離床約30度,堅持10秒,每10—20次為1組,訓練至肌肉有酸脹感為止。也可以在小腿上綁縛適當重量的沙袋進行直抬腿訓練。
2.靜蹲練習:曲膝、髖關節,但不小於90度,作半蹲狀,堅持3—5分鍾,每2—3次為1組,每日2次。
3.等張、等速肌力訓練:到醫院或康復中心用特殊器械進行相應部位肌肉等張抗阻肌力訓練。有條件時,可以進行等速肌力練習,可以更好更快地幫助恢復肌力。
4.關節活動度練習:由於骨性關節炎往往屈曲受限明顯,所以屈曲訓練很重要。取仰卧位,一側下肢伸直,另一側曲膝曲髖使大腿盡量靠近胸壁,然後交替練習另一側下肢。也可以自己雙手輔助屈曲膝及髖關節,增加關節活動度。
5.水中運動:水具有浮力,可以減輕體重對於關節的負荷,同時水具有阻力有利於肌肉的鍛煉。建議進行水中步行訓練及游泳。游泳同時也是一項極好的有氧運動,可以增強體質。
6.慢走:緩慢步行是一項簡單實用的運動形式,有利於軟骨的代謝及防止肌肉廢用性萎縮。
4、風濕性關節炎和髕骨軟化一樣嗎?
風濕性關節炎和髕骨軟化是兩個病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