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中醫治類風濕關節炎中葯配方

中醫治類風濕關節炎中葯配方

發布時間:2021-01-17 09:33:04

1、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葯方有哪幾種?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個累及周圍關節為主的多系統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其特徵性的症狀為對稱性、周圍性多個關節慢性炎性病變,臨床表現為受累關節疼痛、腫脹、功能下降,病變呈持續、反復發作過程。

本病屬中醫「痹證」范疇,其發生主要由肝腎不足,氣血虛弱,風、寒、濕、熱諸邪侵襲人體,流注經絡,致氣血閉阻而成。治療以祛邪活絡,緩急止痛為大法,採用散風、散寒、祛濕、清熱、活血通絡等法以祛邪,佐以健脾、補益肝腎以扶正。

【方一】加減痛風方(汪履秋)

【出處】《名醫名方錄》

【組成】生麻黃10克,川桂枝10克,制蒼術10克,熟附片10克,防風10克,防己10克,威靈仙10克,制南星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雞血藤15克,全蠍3克,露蜂房15克,雷公藤15克。

【功用】祛風宣濕,化痰消瘀。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症見手指、足趾關節腫脹疼痛,甚則強硬變形,張口不利,或伴四肢關節腫痛,舌苔淡薄微膩,脈象細弦帶澀。

【方解】方中麻黃發散風寒;蒼術苦溫燥濕;附子溫經散寒;防風祛風勝濕;桂枝祛在上之風;防己除在下之濕;威靈仙通行十二經脈,祛風通絡;南星化痰燥濕;桃仁活血消瘀;雞血藤活血養血;全蠍、露蜂房搜風剔絡;雷公藤祛風解毒。

【葯理】麻黃有解熱抗炎作用,能明顯降低腹腔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由致炎物角叉菜膠等引起的炎症反應;麻黃有鎮痛作用;此外,麻黃可體外抑制溶血鏈球菌。桂枝有明顯的抗炎、抗過敏作用。蒼術可清除動物體內免疫復合物。附子具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

【用法】水煎,每日1劑,每劑煎服2次,首次煎煮時間不少於45分鍾。

【方二】熱痹飲

【出處】《名醫名方錄第四輯》

【組成】當歸12克,黃芩9克,連翹12克,忍冬藤12克,生苡仁24克,防風12克,防己12克,海桐皮12~15克,生甘草12~15克。

【功用】清熱利濕,宣痹通絡。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濕熱為主,風寒為兼,寒熱虛實錯雜,氣血流通不暢的熱痹證者。

【方解】方中當歸養血活血,善止肌肉、關節、神經痛;黃芩清熱燥濕;甘草調和諸葯,緩急止痛;防風散風寒濕痹、解熱鎮痛,治一身盡痛;防己苦寒泄熱;海桐皮祛風濕,通經絡,消腫止痛;連翹升浮宣散,流通氣血,泄諸經絡之熱;薏苡仁除濕而不助燥,清熱而不傷陰,益氣而不滋濕熱;忍冬藤清熱解毒,通經脈而調氣血。九葯合用,濕化熱清,結散痹通。

【葯理】當歸對急性滲出性炎症有較顯著的抑製作用,對變態反應性炎症也有一定影響,並可鎮痛。黃芩抗炎,對大鼠佐劑型關節炎繼發性損害有預防保護作用,能抑制骨質退化和破壞;並對鏈球菌有體外抑製作用。連翹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能顯著抑制炎性滲出、水腫。防風、防己亦有抗炎作用。

【用法】水煎,1劑煎2次,上午煎頭煎,下午煎二煎,煮開煎半小時,每次煎成1小碗,飯後1小時服,1日1劑。

【方三】烏頭細辛湯

【出處】《湖北中醫雜志》

【組成】黃芪60克,白術、枸杞、豨薟草各30克,制川烏、制草烏、紅花各12克,生石膏50克,知母20克,制乳香、制沒葯、秦艽各15克。

【功用】清熱祛風,散寒止痛,攻補兼施。

【主治】寒熱錯雜型類風濕性關節炎。

【方解】方中川烏、草烏散寒止痛;秦艽、豨薟草祛風除濕;黃芪、白術、枸杞益氣養血,扶助正氣;生石膏、知母清熱解毒滋陰,並可制約二烏的偏性;乳香、沒葯、紅花活血通絡。

【葯理】黃芪、白術、枸杞具有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制川烏對於實驗性關節炎具有消炎和鎮痛作用。豨薟草抗炎、抑制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乳香、沒葯、紅花能改善血液循環,增加組織的血氧供給,促進炎症吸收。

【用法】每日1劑,濃煎2次,每劑葯煎1小時,煎取葯液300毫升,日服3次,每次100毫升,飯後溫服。

【方四】痹通湯

【出處】《光明中醫》

【組成】烏梢蛇15克,炙僵蠶10克,炙地鱉蟲10克,炙蜂房10克,廣地龍10克,當歸10克,威靈仙30克,雞血藤30克,甘草6克。

【功用】祛風散寒,除濕通絡,滌痰化瘀。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方解】方中烏梢蛇、威靈仙祛風除濕、蠲痹通絡止痛;地鱉蟲、雞血藤、當歸散瘀通絡、舒筋活血;炙僵蠶化痰消堅、通經活絡;廣地龍清熱解毒,瀉熱通絡;蜂房興陽起痹,散腫定痛;甘草調和諸葯葯性。諸葯合用,益腎壯督,祛風散寒,除濕通絡,滌痰化瘀。

【葯理】僵蠶在體內外具有較強的抗凝血作用。地龍直接抑制凝血酶-纖維蛋白原反應,具有很好的抗凝、抗血栓之功。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用。

【方五】獨活寄生湯加味

【出處】《中國中醫急症》

【組成】獨活35克,桑寄生20克,杜仲15克,牛膝20克,細辛5克,秦艽20克,茯苓20克,肉桂5克,全蠍5克,蜈蚣3條,防風20克,川芎15克,紅參20克,甘草10克,當歸20克,白芍20克,生地黃15克。

【功用】祛風濕,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日久不愈、肝腎兩虧、氣血不足之證。

【方解】方中獨活為君,取其理伏風,善祛下焦與筋骨間風寒濕邪;伍以細辛發散陰經風寒,搜剔筋骨風濕而止痛;防風祛風勝濕;秦艽除風濕而舒筋;桑寄生、杜仲、牛膝祛風濕兼補肝腎;當歸、川芎、生地黃、白芍養血活血;紅參、茯苓補氣健脾;肉桂溫通血脈;全蠍、蜈蚣通絡止痛。

【葯理】葯理研究顯示,獨活寄生湯有抗炎作用,對角叉菜膠和甲醛所致足跖腫脹有抑製作用;還可以鎮痛;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提高單核巨噬細胞吞噬功能。

【用法】每日1劑,文火煎取汁250毫升,早晚分服。

【方六】獨仙子湯

【出處】《光明中醫》

【組成】獨活10克,威靈仙12克,制馬錢子1克,竹茹10克,松節15克,防風10克,川斷15克,骨碎補12克,桂枝9克,白芍12克,穿山甲10克,地龍10克,全蠍10克,當歸12克,烏梢蛇10克。

【功用】祛風除濕,養血活血,通絡止痛。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方解】方中獨活、威靈仙、松節、防風祛風除濕;川斷、骨碎補益腎養精;桂枝、白芍調和營衛,祛風活血;當歸養血活血;馬錢子搜風活絡,散結開痹;地龍、全蠍、穿山甲、烏梢蛇活血祛瘀,通絡止痛,祛風除濕;竹茹祛濕調胃。

【葯理】獨活抗炎,所含成分可抑制角叉菜膠引起的大鼠足腫脹,並有鎮痛作用。馬錢子通絡散結止痛與興奮中樞神經系統、鎮痛、改善微循環等葯理作用有關。骨碎補能促進骨對鈣的吸收,並有一定的改善軟骨細胞功能、推遲細胞退行性變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兩煎,每煎1小時。早晚分服,療程三個月。

【按語】服葯後一旦出現惡心、眩暈等不適感時,可去馬錢子或減量。

【方七】桂枝芍葯知母湯

【出處】《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組成】桂枝15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麻黃12克,白術12克,知母12克,防風10,炮附子10克,生薑15克。

【功用】祛風除濕,溫經散寒,滋陰清熱。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活動期,寒熱錯雜證。

【方解】方中桂枝、白芍、甘草、生薑相伍調和營衛;桂枝、麻黃、防風相配疏風散寒;白術健脾燥濕;桂枝與炮附子溫經通絡;知母養陰清熱,兼制諸葯溫燥。

【葯理】桂枝有明顯的抗炎、抗過敏作用,桂枝總揮發油對急性炎症有明顯的抑製作用,對過敏性炎症模型大鼠佐劑型關節炎有抑製作用。白芍調節免疫,白芍總苷及芍葯苷有鎮痛作用。知母有解熱抗炎作用,對大腸桿菌所致家兔發熱有解熱作用,對鹿角菜膠性大鼠腳爪水腫及棉球性肉芽腫均有顯著抑製作用。

【用法】每日1劑,水煎早晚各服1次。

【方八】烏附三蟲湯

【出處】《山東中醫雜志》

【組成】制川烏(先煎)10克,熟附子(先煎)10克,全蠍8克,蜈蚣2條,穿山甲10克,當歸10克,熟地黃10克,砂仁(後入)8克,炙甘草6克。

【功用】溫經通絡,化痰祛瘀,養血柔筋,健脾補腎。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方解】附子逐寒,烏頭去風,二葯合用,溫經散寒、蠲痹通絡;全蠍、蜈蚣、山甲破痰逐瘀,搜剔逐邪;熟地黃、當歸補腎養血柔筋,取辛溫入脾胃腎之砂仁,專入中、下二焦,溫補脾胃,更引葯入腎,三葯合用,肝脾腎並補;使以甘草,調和葯性,並緩解諸葯的偏性和毒性。

【葯理】制川烏對於實驗性關節炎具有消炎和鎮痛作用。附子具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所含生物鹼對滲出性炎症有抑製作用,此外還具有鎮痛作用。全蠍具有抗凝及促纖溶作用,能抗血栓形成;且蠍毒含有鎮痛活性多肽,對多種疼痛模型均有很強的鎮痛作用。

【用法】水煎400毫升,分2次服,日1劑。

【方九】黃芪桂枝湯加味

【出處】《陝西中醫》

【組成】黃芪、熟地黃各20克,桂枝、白芍、生薑、大棗各10克,片姜黃、茯苓各15克。

【功用】益氣溫陽,養血通絡。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氣陽兩虛型。症見關節腫痛,遇寒加重,膚色暗紫或蒼白,面色蒼白,肢冷畏寒,疲乏無力,納差,小便頻數,大便稀溏,舌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方解】黃芪補氣健脾,益衛固表,利水消腫;桂枝溫經通陽,使陽氣直達病所,驅寒邪外出;白芍養血益營,姜棗調和營衛,血氣盛則正氣足,營衛實則抵禦外邪再次入侵;片姜黃活血通絡;茯苓健脾化濕,防熟地黃滋陰膩脾,又可祛除寒濕之邪。全方以扶正為主,兼以祛邪。

【葯理】研究表明,桂枝湯具有抗炎作用,對角叉菜膠性足腫脹、二甲苯所致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明顯的抑製作用;對免疫功能有雙向調節作用,能使偏亢的免疫功能降低;還具有抗鏈球菌及鎮痛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次服100毫升,每日2次。

2、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怎麼治?

類風濕關節炎中醫怎麼治,中醫一般是辨證論治,最常使用的就是用中葯湯劑,就是自己煎中葯喝,但是不同的醫生所使用的方子略有不同,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痹症,需要用到一些比較貴重的葯材,比如蘄蛇,對風濕頑痹效果較好,因為有關節的疼痛,方子中還需要包含鎮痛的葯物,比如細辛或者附子,這兩味葯都是有點毒性的葯,但是鎮痛效果較好。當然,還要用到活血化瘀的葯,還要用到補氣的葯,總之,葯比較多,可以根據症狀適當加減。除了湯劑,針灸,艾灸等都可以嘗試,緩解關節炎症和腫痛。

3、可有中醫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葯方或偏方

關節炎、肩周炎(包括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食用細鹽1斤,放鍋內炒熱,再加蔥須,生薑各3錢,一起用布包好,趁熱敷患處至鹽涼;一日一次,連用一星期,有追風祛濕之功效。

求採納

4、類風濕關節炎用什麼 中葯 泡能治療

1.配方:伸筋草,秦艽,桑樹根各30克
製法:上葯加清水2000ml,煎煮沸10分鍾後將葯液倒入腳盆內,先熏蒸患處,待溫浸泡雙腳30分鍾,每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2.椿樹皮。柳樹枝。桑樹枝,榆樹枝各100g
上葯加清水2000ml,煎水至1500ml,澄出葯液倒入腳盆,先熏待溫後泡。每晚臨睡一次每次40分鍾,20天一療程。

5、中醫怎樣辨證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1)風寒濕邪侵及經絡

主證:關節疼痛、腫脹、晨僵,得溫或活動後症狀減輕。風偏勝者關節多竄痛;寒偏勝者疼痛較劇,遇寒冷加重;濕偏勝者腫脹明顯,酸楚重著。舌體正常或胖大,舌質淡紅或淡白,苔薄白或白膩,脈弦或弦滑或弦緊。

治則:祛風散寒,除濕通絡。

方葯:蠲痹湯加減。

羌活6g,姜黃9g,當歸9g,黃芪15g,赤芍9g,防風6g,秦艽12g,茯苓9g,桑寄生15g,細辛3g,牛膝15g,甘草6g。

(2)濕熱阻經,毒邪熾盛

主證:關節腫脹微熱或紅腫灼熱,疼痛較甚,觸之加劇,活動不利,筋脈拘急,得熱痛劇,得冷痛減,身熱,體重乏力,納呆欲嘔,舌紅、苔白乾或黃膩或黃燥,脈滑數或沉數。

治則:清熱利濕,解毒涼血。

方葯:四妙散和犀角湯加減。

犀角15 ~ 30g(可用水牛角代替),梔子9g,黃芪9g,黃柏9g,蒼術9g,薏苡仁15g,大黃6g,海桐皮15g,威靈仙15g,忍冬藤15 ~ 30g。

(3)痰瘀凝滯,筋脈痹阻

主證:關節疼痛反復發作,僵硬變形,不得屈伸,關節周圍皮色黯滯,疼痛較劇,停著不移,或肢體重著,麻木不仁,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白膩,脈細澀或沉弦。

治則:化痰祛瘀,舒筋通絡。

方葯:二陳湯合活絡效應丹加減。

半夏9g,陳皮9g,茯苓12g,膽南量9g,當歸9g,丹參15g,制乳香6g,制沒葯6g,五靈脂6g,全蠍6g,白僵蠶9g,大蜈蚣3 條。

(4)肝腎虧虛,邪氣留戀

主證:痹證日久,關節腫脹畸形,不可屈伸,重著疼痛,肢體活動不便,筋脈拘急,形體消瘦,潮熱盜汗,持續低熱,或畏冷喜暖,遇勞遇冷加重。舌質淡或淡紅,苔薄或薄白而干,脈沉細數或沉細無力。

治則:補益肝腎,祛風除濕。

方葯:虎潛丸加減。

虎骨15g(可用狗骨代替),牛膝15g,熟地9g,當歸9g,白芍9g,鎖陽9g,雞血藤30g,伸筋草30g,姜黃12g,威靈仙12g,秦艽9g,桃仁6g,紅花6g,杜仲15g。

6、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中成葯有哪些

1、類風濕中葯之通絡壯骨散

治療類風濕疾病的中葯,每包30g、用適量熱開水調成稠糊狀、貼於疼痛部位、然後用軟塑料薄膜蓋在葯糊外、用布裹嚴;一般時長為30分鍾到一個小時,以患者不能耐受為度,其後把葯糊揭下。每用葯一次,間隔7天

2、類風濕中葯之防風薏米煎

這種葯物具有散風除濕的作用,薏米30克,防風10克。薏米洗凈,與防風共煎,取葯汁約200毫升。每日1劑,1次服完,連用1周,停3日後可再用

4、類風濕中葯之痹苦乃停片

葯物組成:制川烏、制草烏、制乳香、制沒葯、制馬錢子、懷生地、薏苡仁等

功效:祛風除濕、溫通化陽、舒筋活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寒濕偏重者

用法用量:成人每次5~7片,每日4次,兒童酌減

5、類風濕中葯之麝香丸

葯物組成:川烏3枚、地龍5條、全蠍、黑豆各21個

製法:上葯俱生用、為細末、入麝香少許研勻、糯米糊為丸、跟綠豆一般大

功效:祛風散寒,通經活絡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風寒偏盛者。症見歷節諸風疼痛,遊走無定,狀如蟲咬,晝靜夜劇及一切手足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7丸,甚者10丸。夜卧令腹空,溫酒下,每日3次

6、類風濕中葯之風濕寒痛片

葯物組成:青風藤、桂枝、附子、生薏苡仁、鹿茸、枸杞子、黃芪、黃芩等

功效:祛風散寒,利濕通絡,扶正固本

主治: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穩定期

用法用量:每次6~8片。病情重者可加倍服用(12~16片,不超過20片)。每日2~3次
也可以選擇吃氨糖,它可以修復骨關節、緩解骨關節疾病、增加骨密度等……氨糖能夠加快軟骨細胞的再生和修復,刺激軟骨彈性組織的修復、再造。
適宜人群:
1、骨骼僵硬、運動量大、關節容易勞損的人群;
2、骨質增生骨質疏鬆、坐骨神經痛、痛風、椎間盤突出的人群;
3、肩周炎、頸椎炎、風濕性關節炎、滑膜炎、及各種關節疼痛腫脹的人群;
4、骨質退化的中老年人群;
5、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者;
6、長期伏案工作者

7、類風濕吃什麼中葯最有效?

中葯確實是比較有效果的,我家大姑現在就是在吃中葯,人已經好不少了,你也需要的話可以天貓搜索益腎蠲痹丸,這葯有著溫補腎陽,益腎壯督的效果。。如果您認可我的回答,請採納

8、風濕病的中醫治療

9、治療類風濕中葯配方是什麼?說一下。

你好啊,平時呢,類風濕特別的多見,具有極其嚴重的危害性,波及到了較多患者的生活,導致患者關節部位受損嚴重,且會產生疼痛的症狀,從而給患者的生活帶來了困擾,各位朋友要謹防類風濕的發生,注重該病的治療工作,可採用中葯配方進行治療,利於患者的身體恢復。類風濕特別的嚴重,誘發該病出現的起因較為復雜,很多朋友出現了類風濕的症狀,嚴重的危害了人們的關節健康,且會誘發較多的不適出現,對於患者的生活帶來了困擾,我們要謹防類風濕病的出現,正確了解該病的中葯治療配方,往下看為大家介紹一下類風濕的中葯治療配方有哪些呢?類風濕病是極為復雜的關節疾病,危害了較多患者的關節健康,誘發了較多的不適出現,導致患者的關節疼痛嚴重,就連生活也會受到累及,各位朋友要將類風濕病了解透徹,注重該病的治療工作,可採用中葯配方柴葛解肌湯來治療,葯物組成有柴胡、葛根、羌活、白芷、甘草、黃芩、芍葯、桔梗、石膏等,能有效減輕患者關節疼痛、肌肉酸楚的症狀,減少了患者的痛苦,治療期間患者應當多休息,不可以過度的勞累。另外還有羌活勝濕湯,此湯中包含羌活、蒿本、防風、川穹、獨活、炙甘草、蔓荊子等葯物,針對於風濕性關節炎頭痛過於嚴重的患者,用葯之後能減輕患者腰背腫痛、惡寒微熱的症狀,除此之外還有三痹湯,葯物組成有獨活、秦艽、防風、細辛、當歸、芍葯、川穹、牛膝、黨參、茯苓、乾地黃、肚仲、甘草、肉桂心、黃芪、續斷、生薑等葯物,對於治療類風濕病特別的有效,利於該病患者的身體恢復,達到了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認識上述的內容後,我們知道了治療類風濕的中葯配方有哪些了,類風濕病特別多見,誘發該病出現的原因復雜,傷害了人們的關節健康,且會誘發較多的不適出現,我們必須要將類風濕病認識透徹,多了解相關的治療中葯,治療期間對於患者的護理工作也要加強起來。

與中醫治類風濕關節炎中葯配方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