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人斯蒂爾病容易和哪些疾病混淆?
成人斯蒂爾的症狀有發熱、關節疼、皮疹以及白細胞增高,實驗室檢查有鐵蛋白升高,正常人版鐵蛋白權是200-300μg/L,但病人可以到幾千μg/L,甚至更高;白細胞升高,也可以達到(10000-20000)×10^3 /dL,甚至更高;關節疼痛可以是單關節,也可以是多關節;還有皮疹,成人斯蒂爾病的皮疹往往是伴隨關節疼、發熱一塊出現,跟其他的皮疹不一樣,如跟紅斑狼瘡的皮疹、過敏引起來的皮疹是有所鑒別的;如果影響到內臟,心血管的表現或者胃腸系統表現也會出現,每個病人不一樣。成人斯蒂爾病的發燒,有的是低燒,有的是高燒,高燒病人可以達到39℃多,有些病人發燒之前是有寒戰的,一些病人發燒之前沒有寒戰,他引起的關節疼,最常見的是大關節,包括膝關節、肘關節、踝關節,一般是一個關節為主,還有很多病人會有幾個關節一塊都疼,又紅又腫。
2、成人斯蒂爾病是什麼病
成人斯蒂爾病是一種少見類型的類風濕關節炎,臨床表現類似於 斯蒂爾病
全身起病型的幼年型類風濕關節炎。它表現為咽痛,不明原因的突然高熱,達39~40℃以上,發熱可持續數周或數月不等,伴有軀干、四肢皮疹,不癢,隨熱退而消失,多數患者有肝、脾、淋巴結腫大,血象白細胞數升高,亦可呈類白血病反應,血沉增快,類風濕因子陰性。關節症狀開始不突出,一般只有少數關節受累,多為膝、踝、腕等大關節,部分病人只有關節疼痛而無腫脹,可隨發熱消退而減輕。大部分患者在發熱數周、數月甚至數年後可發展為典型類風濕關節炎。此型患者存在周期發作與緩解交替過程。高熱、皮疹、關節痛和白細胞增高,4條中符合3條,並排除其他原因如感染、腫瘤等原因引起發熱後才能診斷成人斯蒂爾病。
成人Still病是類風濕關節炎的一種特殊類型。其特點為(1)表現為發熱(多為馳張熱型,不經處理可自行退熱,熱退後一般狀態良好)、皮疹(多為一過性、多形性,常與發熱相伴隨)、關節痛(炎)、肝脾淋巴結腫大、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增高。可伴有咽痛、漿膜炎、肝損害、蛋白尿、眼炎及腹痛等;(2)類風濕因子、抗核抗體及血培養陰性;(3)血清鐵蛋白增高;(4)皮疹活檢常為真皮淺層血管周圍中性粒細胞浸潤;(5)淋巴結活檢顯示漿細胞和多形核白細胞的浸潤,呈反應性增生。 斯蒂爾病
少數可顯示為壞死性淋巴結炎;(6)抗感染治療無效,激素治療反應好;(7)多見於青年人。應注意的是以上特點對某一個病人來說不一定全部出現,可能在病程中逐漸出現,也可能一直未全部出現。本病兒童中25%患者可見皮疹,男孩皮疹發生率(36%)較女孩(22%)高,發生率隨年齡增高而降低。皮疹為小的非瘙癢性的斑疹或丘疹,直徑約3mm左右,邊緣不十分規則。大的損害直徑可達5cm,呈三文魚樣粉紅色,中心蒼白,周圍常繞有白暈。好發於軀乾和四肢,但也可發生於面部和頸部,只持續數小時。皮疹特徵性地出現在中午或傍晚,病人的體溫或環境溫度升高時,病人常有發熱、脾腫大、淋巴結腫大和血沉增快,一般在關節炎發病頭兩周出現,但也可先於其它表現9年。皮疹可間斷發生多年,與預後無關。
3、成人斯蒂爾病友哪些中成葯?
成人斯蒂爾的症狀有發熱、關節疼、皮疹以及白細胞增高,實驗室檢查有鐵蛋白專升高,正常人鐵屬蛋白是200-300μg/L,但病人可以到幾千μg/L,甚至更高;白細胞升高,也可以達到(10000-20000)×10^3 /dL,甚至更高;關節疼痛可以是單關節,也可以是多關節;還有皮疹,成人斯蒂爾病的皮疹往往是伴隨關節疼、發熱一塊出現,跟其他的皮疹不一樣,如跟紅斑狼瘡的皮疹、過敏引起來的皮疹是有所鑒別的;如果影響到內臟,心血管的表現或者胃腸系統表現也會出現,每個病人不一樣。成人斯蒂爾病的發燒,有的是低燒,有的是高燒,高燒病人可以達到39℃多,有些病人發燒之前是有寒戰的,一些病人發燒之前沒有寒戰,他引起的關節疼,最常見的是大關節,包括膝關節、肘關節、踝關節,一般是一個關節為主,還有很多病人會有幾個關節一塊都疼,又紅又腫。
4、兒童still病拜託了各位 謝謝
你好,好吧,我分項回答你: 兒童still病的症狀: 1.發熱 反復高熱是突出的主訴。發熱多急驟常先於關節症狀數周到數年不等。熱型多為間歇熱也可呈弛張熱、稽留熱、復發熱、周期熱雙峰熱等多種熱型。其中以持續性間歇熱最為特徵。同一天體溫波動的幅度可大於2℃,甚至3~4℃。高熱時可有畏寒,病孩發熱時神志清晰,一般情況尚好熱退時則同常人健康搜索。熱退後遇有其他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水痘或外科手術等,常可引致再度發熱。 2.皮疹 約20%~70%的病人有皮疹,大多出現在關節炎的前數月、數年或與關節炎同時發生少數發生在關節炎後1周~9年。皮疹呈散在點狀紅疹,不痛不癢一般不大於5mm,偶可融合成片狀鶒,邊緣不規則。較大的皮疹中央蒼白。皮疹可呈多形紅斑樣,猩紅熱樣或麻疹樣形態時有變化常為一過性,短者數小時即消退,偶有持續1天或數天者。皮疹常隨發熱出沒,反復出現,當發熱及其他炎症表現緩解時皮疹隨之消失,而當疾病復發時皮疹又常是較早出現的體征。Grislain報告一男孩,首次發病後的3年2個月中共發作36次,其中34次有不規則高熱,31次出現皮疹。抗過敏葯物激素等對皮疹無效於皮疹處注入透明質酸酶500U/0.5ml後皮疹可變小說明皮疹可被透明質酸酶抑制提示局部有同透明質酸相似的物質或硫酸軟骨素存在。 3.關節症狀 20%病人在病初可無關節炎體征。關節疼痛大致可分為4種情況:①急性廣泛疼痛;②運動時始有疼痛和壓痛;③無自覺疼痛但有壓痛;④關節腫脹可無或伴壓痛。關節疼痛的部位較固定偶見遊走。膝關節最早和最易受累,腕、肘、踝髖等關節亦常累及。年齡較大兒童有時可累及頸椎和骶關節。隨著年齡增長健康搜索,可累及小關節關節症狀一般與高熱發作一致,熱退關節炎也隨之緩解。也有呈多周期的發作及緩解交替者有1例12年中發作達30次少數病人發熱雖獲控制,但關節病變活動仍持續,後轉為慢性多發性關節炎。 4.淋巴結腫大 病初約60%的病人於頸旁、腋下、腹股溝和滑車上等處淋巴結腫大,不痛、邊緣清楚。有時會誤診為淋巴瘤或血液系統惡性病變。如果及腸系膜淋巴結健康搜索,可引起腹痛。常伴有顯著的全身症狀如發熱、肝脾腫大和關節炎,待全身症狀緩解淋巴結可消失。 個別病人淋巴結腫大可持續至其他全身症狀消失之後。 並發症: 其他臨床表現如心臟有時出現收縮期雜音心電圖可呈心肌炎改變、心肌損傷心室肥厚及房室傳導阻滯等改變,偶見心包炎及胸膜炎。個別病例可見腦症狀,並有腦電圖異常。此外,少數病人可見虹膜睫狀體炎、皮下小結、腎澱粉樣變等。 大多數患者的病程難以預測,約近1/2~2/3病人可完全緩解;約1/3病人持續活動,個別長達10~15年。約1/5病人緩解一段時間後再復發有的在兒童時期長時間緩解,至成人時又重度發作,或緩解後20年而再發。 北京協和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比較可以。
5、成人斯蒂爾症怎樣治療~~~~·
【概述】
斯蒂爾病本是指系統型起病的幼年型慢性關節炎,但相似的疾病也可發生於成年人,稱為成人斯蒂爾病(alt onset still』s disease AOSD)。本病曾稱為「變應性亞敗血症」,1987年以後統一稱為成人斯蒂爾病。
本病病因尚不清楚。臨床特徵為發熱、關節痛和/或關節炎、皮疹、肌痛、咽痛、淋巴結腫大、中性粒細胞增多以及血小板增多,嚴重者可伴系統損害。由於無特異性的診斷方法和標准,需排除感染、腫瘤以及其他結締組織病後才考慮其診斷。某些患者即便診斷為成人斯蒂爾病,也需要在治療中密切隨診,以進一步除外上述疾病的可能。本病男女患病率相近,散布世界各地,無地域差異。好發年齡為16-35歲,高齡發病亦可見到。
【臨床表現】
1、症狀和體征
(1)發熱 是本病最常見、最早出現的症狀。其他表現如皮疹、關節肌肉症狀、外周血白細胞增高等可能在出現發熱數周甚至數月後才陸續表現出來。80%以上的患者呈典型的弛張熱(remittent fever),通常於傍晚體溫驟然升高,達39℃以上,伴或不伴寒戰,但未經退熱處理次日清晨體溫可自行降至正常。通常體溫高峰每日一次,每日二次者少見。
(2)皮疹 是本病的另一主要表現,約見於85%以上患者,典型皮疹為橘紅色斑疹或斑丘疹,有時皮疹形態多變,可呈蕁麻疹樣皮疹。皮疹主要分布於軀干、四肢,也可見於面部。本病皮疹的特徵是常與發熱伴行,常在傍晚開始發熱時出現,次日晨熱退後皮疹亦消失。另一皮膚異常是由於衣服、被褥皺折、搓抓等機械刺激或熱水浴,使得相應部位皮膚呈彌漫紅斑並可伴有輕度瘙癢,這一現象即Koebner現象,約見於1/3的患者。
(3)關節及肌肉 幾乎100%患者有關節疼痛,關節炎在90%以上。膝、腕關節最常累及,其次為踝、肩、肘關節,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及遠端指間關節亦可受累。發病早期受累關節少,以後可增多呈多關節炎。不少患者受累關節的軟骨及骨組織可出現侵蝕破壞,故晚期有可能出現關節僵直、畸形。肌肉疼痛常見,約佔80%以上。多數患者發熱時出現不同程度肌肉酸痛,部分患者出現肌無力及肌酶輕度增高。
(4)咽痛 多數患者在疾病早期有咽痛,有時存在於整個病程中,發熱時咽痛出現或加重,退熱後緩解。可有咽部充血,咽後壁淋巴濾泡增生及扁桃體腫大,咽拭子培養陰性,抗菌素治療無效。
(5)其他臨床表現 可出現周圍淋巴結腫大、肝脾大、腹痛(少數似急腹症)、胸膜炎、心包積液、心肌炎、肺炎。較少見的有腎、中樞神經異常、周圍神經損害。少數患者可出現急性呼吸衰竭、充血性心衰、心包填塞、縮窄性心包炎、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嚴重貧血及壞死性淋巴結病。
2、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 在疾病活動期,90%以上患者中性粒細胞增高,80%左右的患者血白細胞計數≥15×109/L。約50%患者血小板計數升高,嗜酸粒細胞無改變。可合並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幾乎100%患者血沉增快。
(2)部分患者肝酶輕度增高。
(3)血液細菌培養陰性。
(4)類風濕因子和抗核抗體陰性,僅少數人可呈低滴度陽性。血補體水平正常或偏高。
(5)血清鐵蛋白(serum ferritin SF) 本病SF水平增高,且其水平與病情活動呈正相關。因此SF不僅有助於本病診斷,而且對判斷病情是否活動及評價治療效果有一定意義。
(6)滑液和漿膜腔積液白細胞增高,呈炎性改變,其中以中性粒細胞增高為主。
3、放射學表現
在有關節炎的患者,可有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和關節骨端骨質疏鬆。隨病情發展,可出現關節軟骨破壞,關節間隙狹窄,這種改變最易在腕關節出現。軟骨下骨也可破壞,最終可致關節僵直、畸形。
【診斷及鑒別診斷】
1、診斷要點
如出現下列臨床表現及陽性的實驗室檢查結果,應疑及本病。
(1)發熱是本病最突出的症狀,出現也最早,典型的熱型呈弛張熱,一般每日1次。
(2)皮疹於軀干及四肢多見,也可見於面部,呈橘紅色斑疹或斑丘疹,通常與發熱伴行,呈一過性。
(3)通常有關節痛和/或關節炎,早期呈少關節炎,也可發展為多關節炎。肌痛症狀也很常見。
(4)外周血白細胞顯著增高,主要為中性粒細胞增高,血培養陰性。
(5)血清學檢查:多數患者類風濕因子和抗核抗體均陰性。
(6)多種抗菌素治療無效,而糖皮質激素有效。
2、診斷標准
本病無特異性診斷方法,國內外曾制定了許多診斷或分類標准,但至今仍未有公認的統一標准。推薦應用較多的美國Cush標准和日本標准。
(1)Cush標准
必備條件
發熱≥39℃
關節痛或關節炎
類風濕因子<1:80
抗核抗體<1:100
另需具備下列任何兩項
血白細胞≥15×109/L
皮疹
胸膜炎或心包炎
肝大或脾大或淋巴結腫大
(2)日本初步診斷標准
主要條件
發熱≥39℃並持續一周以上
關節痛持續兩周以上
典型皮疹
白血細胞≥15×109/L
次要條件
咽痛
淋巴結和/或脾腫大
肝功能異常
類風濕因子和抗核抗體陰性
此標准需排除:感染性疾病、惡性腫瘤、其他風濕病。符合5項或更多條件(至少含兩項主要條件),可做出診斷。
3、鑒別診斷
在診斷成人斯蒂爾病之前應注意排除下列疾病:
(1)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乙肝病毒、風疹病毒、微小病毒、可薩奇病毒、EB病毒、巨細胞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等),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腦膜炎雙球菌菌血症,淋球菌菌血症及其它細菌引起的菌血症或敗血症,結核病,萊姆病(Lyme病),梅毒和風濕熱等。
(2)惡性腫瘤:白血病,淋巴瘤等。
(3)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原發性乾燥綜合征,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等。
(4)血管炎:結節性多動脈炎,韋格納肉芽腫,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大動脈炎等。
(5)其他疾病:血清病,結節病,原發性肉芽腫性肝炎,克羅恩氏病(Crohn氏病)等。
【治療原則及方案】
本病尚無根治方法,但如能及早診斷,合理治療可以控制發作,防止復發,用葯方法同類風濕關節炎。
常用的葯物有非甾類抗炎葯(NSAIDS)、糖皮質激素、改善病情抗風濕葯(DMARDS)等。
1非甾類抗炎葯(NSAIDs):
急性發熱炎症期可首先使用NSAIDs,一般需用較大劑量,病情緩解後應繼續使用1~3個月,再逐漸減量。定期復查肝腎功能及血常規,注意不良反應。常用的NSAIDs詳見類風濕關節炎。
成人斯蒂爾病患者約有1/4左右經合理使用NSAIDs可以控制症狀,使病情緩解,通常這類患者預後良好。
2糖皮質激素
對單用NSAIDs無效,症狀控制不好,或減量復發者,或有系統損害、病情較重者應使用糖皮質激素。常用潑尼松0.5~1mg/kg/d。待症狀控制、病情穩定1個月以後可逐漸減量,然後以最小有效量維持。病情嚴重者需用大劑量激素(潑尼松≥1.0mg/kg/d),也可用甲基潑尼松龍沖擊治療,通常劑量500-1000mg/次,緩慢靜滴,可連用3天。必要時1-3周後可重復,間隔期和沖擊後繼續口服潑尼松。長期服用激素者應注意感染、骨質疏鬆等並發症。及時補充防治骨質疏鬆的相關葯物,如抑制破骨細胞的二磷酸鹽、活性維生素D。
3改善病情抗風濕葯物(DMARDs)
激素仍不能控制發熱或激素減量即復發者;或關節炎表現明顯者應盡早加用DMARDs。常用的DMARDs見下表
使用DMARDs時,首選甲氨蝶呤(MTX),劑量7.5-15mg/周,病情嚴重者可適當加大劑量。病情較輕者可用羥基氯喹。對頑固病例選用硫唑嘌呤、環磷醯胺及環孢素。使用環磷醯胺時,有沖擊療法及小劑量用法,兩者相比較,沖擊療法副作用小。臨床上還可根據病情在使用MTX基礎上聯合使用其他DMARDs。當轉入以關節炎為主要表現的慢性期時,其治療可參照類風濕關節炎:DMARDs聯合用葯有MTX+SASP;MTX+HCQ;MTX+青黴胺;MTX+金制劑等。在多種葯物治療難以緩解時也可MTX+CYC。如患者對MTX不能耐受或療效不佳可改用來氟米特(LEF),在使用LEF基礎上還可與其他DMARDs聯合。
用葯過程中,應密切觀察所用葯物的不良反應,如定期觀察血象、血沉、肝腎功能。還可定期觀察鐵蛋白(SF),如臨床症狀和體征消失,血象正常、血沉正常,SF降至正常水平,則提示病情緩解。病情緩解後首先要將激素減量,但為繼續控制病情防止復發,DMARDs應繼續應用較長時間,劑量可酌減。
4植物制劑
部分植物制劑,如雷公藤多甙、青藤鹼、白芍總甙已在多種風濕性疾病治療中應用。本病慢性期,以關節炎為主要表現時亦可使用(詳見類風濕關節炎用葯)。
【預後】
患者病情、病程呈多樣性,反映了本病的異質性。少部分患者一次發作緩解後不再發作,有自限傾向。而多數患者緩解後易反復發作。還有慢性持續活動的類型,最終表現為慢性關節炎,出現軟骨和骨質破壞,酷似類風濕關節炎。須強調指出的是成人斯蒂爾病是一種排除性疾病,至今仍無特定的統一診斷標准,即使在確診後,仍要在治療、隨訪過程中隨時調整葯物,以改善預後並經常注意排除感染、腫瘤和其他疾病,從而修訂診斷,改變治療方案。
6、斯蒂爾是什麼病?
斯蒂爾病是一種血清陰性的多關節炎,為幼年類風濕關節炎的一種。最早由斯蒂爾(1897)報道,其臨床特徵有長期不規則發熱,伴有肝、脾、淋巴結腫大,貧血,白細胞增多,多發性大、中、小關節炎,肌肉病變等。本病在臨床表現和病理上都與成人類風濕關節炎不同。其全身症狀較突出,類風濕因子多為陰性,且與HLA-B27相關
症狀體征
本病臨床表現復雜多樣,常有多系統受累,表現為發熱、皮疹、關節痛,其次為咽痛、淋巴結腫大、肝、脾大及漿膜炎等。本病表現及發生頻率(表1,2)。
1.發熱 發熱為本病的重要表現之一,幾乎見於所有的患者。通常是突然高熱,一天1個高峰,偶爾一天2個高峰。以高熱為主,體溫多超過39℃,一般在午後或傍晚時達到高峰,體溫持續3~4h後無需處理自行出汗,在早晨體溫降至正常。也有患者開始為中低熱,在2~4周後出現高熱,部分患者體溫不規則,全天任何時候都可出現高熱。熱型以弛張熱多見,其他有不規則熱和稽留熱等。約半數患者發熱前出現畏寒,但寒戰少見。熱程可持續數天至數年,反復發作。發熱時皮疹、咽痛、肌肉和關節疼痛症狀加重,熱退後皮疹可隱退,上述症狀可減輕。多數患者雖然長期發熱,但一般情況良好,無明顯中毒症狀。
2.皮疹 皮疹是本病的另一主要表現,85%以上的患者在病程中出現一過性皮疹,其表現為彌漫性充血性紅色斑丘疹,有時有輕度瘙癢感,一般分布於頸部、軀乾和四肢伸側,也可出現於手掌和足跖,皮疹形態多變,有的患者還可呈蕁麻疹、結節性紅斑或出血點(圖1)。皮疹出現時間無規律性,多隨傍晚發熱時出現,並隨清晨熱退後而消失,即晝隱夜現之特點。呈一過性,皮疹消退後不留痕跡,但少數可遺有大片色素沉著。部分患者在搔抓、摩擦等機械刺激後皮疹可加重或表現明顯,稱為Koebner征。皮疹活檢為皮膚膠原纖維腫脹和毛細血管周圍炎細胞浸潤,極個別為非特異性脂膜炎。
3.關節和肌肉症狀 關節痛和關節炎為本病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但可以很輕,以致容易被忽略。一般起病較為隱匿,多為關節及關節周圍軟組織疼痛、腫脹和壓痛。任何關節均可受累,最常侵犯的關節是膝關節,約佔85%;其次是腕關節,約佔74%。另外,有半數患者出現肘、踝、髖、肩、近端指間關節和跖趾關節受累,約1/3的患者有掌指關節受累,約1/5的患者影響遠端指間關節。最初僅影響少數幾個關節,隨後可發展為多個關節。受累關節的外觀和分布與類風濕關節炎相似,但本病的滑膜
7、養狗不注意衛生會得哪些病?
可能的病症:
1、犬瘟熱
犬瘟熱是由犬瘟熱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致死性傳染病。傳播途徑:主要傳播途徑是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染源主要是患病犬和帶毒犬。症狀:早期症狀類似感冒,隨後以支氣管炎、卡他性肺炎、胃腸炎為特徵,後期可見痙攣、抽搐。
2、犬細小病毒性腸炎
犬細小病毒病性腸炎是由犬細小病毒引起犬的一種具有高度接觸性傳染的烈性傳染病。死亡率僅次與犬瘟熱。傳播途徑: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傳染源主要是患病犬和帶毒犬。症狀:以頻繁嘔吐、出血性腹瀉和迅速脫水為典型症狀,臨床表現出血性腸炎和非化膿性心肌炎兩個型。
3、狂犬病
狂犬病又稱瘋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人和所有溫血動物共患的急性直接接觸性傳染病。傳播途徑:主要通過損傷的皮膚和黏膜傳播。傳染源是帶毒犬和野生動物。症狀:狂燥不按、行為反常、流涎和意識喪失、進行性麻痹為突出症狀。
4、犬傳染性肝炎
犬傳染性肝炎是由犬腺病毒I型(又稱犬傳染性肝炎病毒)引起的犬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傳播途徑:主要是直接接觸性傳染,通過消化道傳播,也可經胎盤感染胎兒。症狀:主要表現肝炎和角膜混濁(即藍眼病)症狀。
5、犬疥蟎病
犬疥蟎病是由犬疥蟎寄生於犬皮膚所引起的接觸性、傳染性皮膚病。臨床症狀:病犬皮膚劇癢、皮膚丘疹、紅斑、出血、結痂、脫毛和皮膚肥厚。
上述以外,還有濕疹、皮炎、犬蠕形蟎病、犬蛔蟲病、犬鉤蟲病犬、絛蟲病。
(7)關節炎皮疹圖片擴展資料:
犬的驅蟲:
幼犬在2~3月齡時,會有拉稀現象,俗稱「翻腸子」。這與民間傳說的「吃咸了」無關,是內寄生蟲性腸炎。一般由蛔蟲、鉤蟲、絛蟲引起,也有球蟲引起的。由於幼犬的腸腔細,蛔蟲等寄生蟲相對數量多。個體大,造成幼犬腹瀉。消瘦,嚴重的甚至吐蟲子。糞便中可發現蟲卵。個別幼犬可引發小腸套疊,或者脫肛。
使用驅蟲葯可以將幼犬體內寄生蟲驅殺。常用丙硫苯咪唑和左旋咪唑,口服,每5斤重吃1片,每天1次,連吃3天,對蛔蟲、蟯蟲和鉤蟲有效。甲苯咪唑對蛔蟲、蟯蟲、鉤蟲、鞭蟲和線蟲有效。復方甲苯咪唑(速效腸蟲清)是甲苯咪唑與鹽酸左旋咪唑配伍製成,頓服2片,但有的狗出現便血,原因不清。吡喹酮可以治療絛蟲感染,按每公斤體重口服10~20毫克,1次頓服即可。
懷孕犬最好不要服用甲苯達唑或「兩片」。如果驅內寄生蟲,也可選用害獲滅(伊維菌素),1次皮下注射即可,劑量遵醫囑。
抗滴蟲可以選擇滅滴靈。磺胺葯只能預防球蟲感染,治療球蟲可用鹽酸氨丙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