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麼久坐會得關節炎?氨糖對關節炎有用嗎?
久坐的時候,會導致下肢血液循環不良,代謝減慢,關節腔滑液分泌減少,增加了下肢關節損傷的風險,並且膝蓋和髖部患上關節炎的風險也將提高。而通過運動刺激可以使膝蓋內的關節滑液在關節內流動,幫助膝關節活動的同時,還能提供營養物質。
氨糖是形成關節軟骨的主要營養物質,也是關節軟骨和關節液的基本成分,補充氨糖對於預防關節炎很有幫助。
2、久坐辦公者的膝蓋疼,關節炎嗎?
人的下肢分為屈肌鏈索和伸肌鏈索,分別是:
屈肌鏈索:髂腰肌、腘繩肌、脛骨前肌,分別完成屈髖、屈膝、踝關節背屈(勾腳);
伸肌鏈索:臀大肌、股四頭肌、腓腸肌,分別完成伸髖、伸膝、踝關節跖屈(綳腳)。
這些肌肉鏈索協同作用,完成動作,例如:在走路過程中,抬腿邁出去過程中屈肌鏈索發揮作用,將腿邁出去;而在支撐階段,伸肌鏈索發揮作用,將身體往前推進。
好,理解了肌肉鏈索的概念,我們再觀察圖上這個動作是不是像坐著的動作,那麼問題來了:
久坐之後,哪條肌肉鏈索會變的緊張呢?
很顯然是屈肌鏈索。
也就是髂腰肌、腘繩肌、脛骨前肌這條鏈比較緊:這個肌肉過緊的危害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了,髂腰肌過緊會造成骨盆前傾和腰椎的壓力,腘繩肌過緊會作為主要的伸髖肌群代替臀大肌的功能,有研究指出髕腱炎患者表現出腘繩肌柔韌性不良等。
那相對的有緊就有松:臀肌、股四頭肌和腓腸肌過松。那有哪些問題呢?
我們總說坐久了屁股會變大,一方面是因為臀部脂肪堆積,還有一方面是臀肌變的鬆弛了,我們還知道臀肌的功能主要是負責伸髖、髖外旋和髖外展,有研究發現:膝前痛患者髖關節外展、後伸和外旋力量會表現出25%~50%的下降,可見臀大肌對走、跑、跳時膝關節穩定的重要性;
股四頭肌變松的後果就更嚴重了:有研究指出,當股四頭肌力量足夠大時,發展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風險會降低60%,也就說股四頭肌薄弱,骨性關節炎的風險就會大大提高;其中股四頭肌中股內側肌的薄弱直接影響髕骨的運動軌跡,同時當臀肌尤其是臀中肌無力時,髖外展功能會變弱,這就需要闊筋膜張肌代償維持骨盆穩定,那連在上面的髂脛束就會變的緊張,髂脛束遠端和髕骨外側支持帶相連的筋膜縮短,這無疑是雪上加霜,內側本來支持力就弱,那就會發生髕骨外移,造成關節軟骨磨損,引起髕骨軟化症、髕股外側高壓綜合征等一系列膝關節問題,可以說:大部分膝關節疼痛都和髕骨外移密切相關。
髕骨可向外側移動的程度分為3度:Ⅰ度:髕骨中心在下肢軸線的內側或軸線上。Ⅱ度:髕骨中心位於軸線外側。Ⅲ度:髕骨內緣越過下肢的軸線 。
2 長期久坐的另一個危害是影響膝關節的血液循環,從而造成膝關節滑液分泌不足,時間長了會造成關節磨損、老化、甚至骨質增生。解決的方法就是多活動,循序漸進的做一些小幅度的下蹲動作,可以促進膝關節滑液的生成。
3、請問久坐膝關節酸脹怎麼回事?
4、近幾個月來左膝關節時有不適,有時下蹲疼有時久坐後站起疼,半夜有時手麻醒。前天去醫院化驗了血
年齡40以上考慮骨性關節炎,建議下次去醫院應該注意醫生的體格檢查這是運動外科最有價值的信息。
5、每天跑步有好處嗎?怎樣才能避免損傷膝蓋?
別跑啦,聽說跑步很傷膝蓋!
最近幾年,隨著跑步的快速興起,爭議也隨之而來,這其中最引人關注的便是「跑步傷病」,最受關注的就是跑步是否傷膝的問題。
2016年的一份《中國跑者調查》顯示,有超過80%的跑者受到過傷病困擾,實際上根據統計,在所有的田徑項目中,跑步也是受傷比例最高的,而在諸多跑步傷病中,「膝傷」正是跑者最常遇到的傷病之一。
於是「跑步傷膝」的謠言開始甚囂塵上,甚至就連「跑步百利唯傷膝」都成為了很多人心中的「免跑金牌」,後來更是乾脆將跑步引起的膝傷,統稱為「跑步膝」。看看,都已經嚴重到需要專門用跑步這個詞來作為傷病的前綴了。
事實上,不管什麼運動,隨著運動量的增大和強度的提升,經年累月下來很難不出現個小傷小病。
為什麼受傷的總是「膝」?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最復雜的關節,起樞紐連接作用,良好的身體姿勢應是臀部、膝蓋和踝關節呈一條直線。但是當骨結構不對稱時,就會出現問題。雙腳、腳踝或臀部出現不對稱現象對膝蓋也有影響。
在生活中,只要邁開腿就會用到膝蓋,膝蓋在承受重力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也比其他身體關節更容易受傷。根據調查,膝蓋損傷占所有運動損傷的55%,涉及的運動包括跑步、自行車、游泳、足球、籃球等。
從損傷的機制來看,運動損傷可以分為急性損傷和過度使用損傷。急性損傷是突然發生的,就膝關節而言,比如韌帶撕裂等;過度使用損傷是逐漸發生的,比如髕股關節綜合征、髂脛束綜合征等。
而所謂「跑步膝」,一般來說主要指的是「髂脛束綜合征」,大家對其的初始印象便是膝關節外側疼痛。
此外,除了膝關節外側疼痛,下面幾種症狀也可能是髂脛束綜合征的表現:
上下樓梯時,膝蓋骨內部及周邊疼痛蹲坐時,膝蓋骨內部及周邊疼痛感覺膝蓋無力或不穩固當彎曲或拉伸膝蓋時,會發出摩擦聲或咔嗒聲膝蓋骨摸上去感覺很軟雖然跑者受到膝傷困擾的比例如此之高,但卻並不代表說,正是因為跑者經常受膝傷,所以就理所應當的認為,跑步必然會傷膝,這是極其武斷和片面的。
其實,膝蓋受傷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半月板損傷、滑膜炎、髕腱炎等。而跑步後膝蓋疼痛,往往是因為運動強度超負荷,引起關節的軟骨和半月板的損傷。
雖然人體有一定的自我修復能力,輕微的疼痛和損傷,通過休息和保養,過段時間便能恢復。但如果你長期超負荷運動而不自知,膝關節的軟骨得不到充分時間來修復,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便有可能引起關節退變,從而誘發關節炎。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據統計,在跑步愛好者的群體中,約有50%-70%的跑步損傷表現為過度使用性損傷。
因此「跑步傷膝」的問題,具體而言就是:跑步會不會導致膝關節組織的過度使用損傷。
事實上,跑步可能會遇到膝關節損傷的各種問題,直接原因就是過度使用,即,跑步過多、休息過少、跑姿偏差、肌肉力量不足,從而導致運動負荷超出了膝關節的適應能力。
由於膝關節結構很復雜,因此損傷機制也很復雜,但從運動力學角度來看,跑步時,大腿肌肉反復收縮,帶動膝關節重復性的屈曲伸直。尤其是在鍛煉者體重過大、運動時間過長或運動強度過大時,髕骨、脛骨與股骨就會承受過大壓力,從而引起膝關節損傷。
所以說,跑步只要適量,一般是不會引起膝蓋損傷的。
跑步非但不傷膝,反而強健膝甚至跑步非但不會傷膝蓋,反而還可以讓你的膝蓋更加強健,降低你患關節炎的概率。
國際醫學權威期刊《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志》2017年6月刊的一篇報道指出:久坐不動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0.2%,而健身跑者的關節炎發生率僅為3.5%。
再來看另外一個數據:
2014年,美國貝勒醫學院的 Grace Hsiao-Wei Lo 博士在一項研究中發現,無論年齡大小,只要進行有規律地跑步,都不會增加患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風險,而且還會減少發生膝蓋疼痛的幾率。那些長期保持跑步習慣的人,出現骨關節炎的幾率為22.8%,而不跑步人群則為29.8%。什麼意思?
就是適當的跑步,非但不會傷膝,膝蓋患關節炎的幾率還比那些沒有運動習慣的人要少。這是因為,經常運動能讓關節軟骨受到適當的刺激,促進新陳代謝,同時關節滑液能在關節內到處流動,起到潤滑和提供營養的作用。
相反,如果長期不運動,關節就失去了保護,關節損傷的幾率自然會提高。
除此之外,為了弄清跑步到底傷不傷膝,就連紀錄片屆神一樣存在的 BBC 也專門拍攝了視頻,通過嚴謹的科學實驗對此進行了驗證與分析。
在這部名為《健身的真相》的紀錄片中,BBC 的主持人拿自己做了次試驗,目的是,測試在走路和跑步中膝蓋承受的壓力。
就像好萊塢拍攝各種科幻大片時的場景一樣,主持人身上被貼滿了各種感測器,並運用了動作捕捉技術,目的是為了看清身體到底是怎麼運動的,然後主持人在電腦的監控下走走回回、跑跑回回,這樣反復運動。
測試結束後,接下來就到了萬眾期待的結論分析了。科學家得到了兩條曲線,其中紅色的那條顯示了跑步時腳部所受到的沖擊,結果正像絕大部分人所認為的那樣,跑步對膝蓋的沖擊顯然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