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疼痛處理有5點。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系統性的慢性炎症性多關節炎,我國發病率在0.32%-0.36%,各年齡階段均可發病,其高峰在30-50歲之間,男女比例1:3。
關節疼痛及壓痛是本病最早的症狀,最常見的部位為近端指尖關節、掌指關節、腕關節,也可以累及肘、膝、足、肩及顳頜關節等。
疼痛的特點為持續性和對稱性。我們知道,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終身性疾病,疼痛幾乎伴隨患者疾病活動期的全過程。因此,解決疼痛成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對症治療的關鍵。
那麼對於疼痛,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呢?其中,改善病情的抗風濕葯(生物和非生物制劑)、糖皮質激素及非化學性葯物均是對RA發病過程中的免疫途徑起作用的葯物。應用的主要目的為緩解疾病活動度,延緩疾病進展,是處於活動期的RA患者的基本用葯。當然,隨著疾病的緩解,疼痛、壓痛等不適症狀會隨之減輕或消失。
那麼,我們可以說,對處於RA活動期的患者,在疼痛、壓痛等主觀感受不強烈的情況下,暫時忽略單純主觀感受的用葯,以疾病活動度為用葯准則;當患者疼痛、壓痛等主觀感受不能耐受的情況下,在以疾病活動度為標準的葯物治療(DMARDs,糖皮質激素、植物葯等)的基礎上,加用針對疼痛的治療。
一、非甾體類抗炎葯(NSAIDs,包COX-2抑制劑)機制:通過抑制環氧化物酶而發揮抗炎作用,減輕腫脹疼痛。
注意:不能阻止疾病的進展,單純止痛。
1.先選用一種NSAID,應用數日或一周後無顯效可加量,再無顯效可更換另一種,避免同時服用兩種及以上NSAIDs;
2.用葯應控制在最短療程和最低劑量;
3.老年人選用半衰期短或較小劑量;
4.心血管高危人群慎用;
5.腎功能不全慎用;
6.定期檢測血常規、肝腎功能。
近年來NSAIDs的外用制劑在臨床應用廣泛,不良反應較少,提倡應用。
二、徑向體外沖擊波療法(rESWT)來自北京大學學者的發表於PAIN PRACTICE上的研究報道稱,徑向體外沖擊波療法對伴有疼痛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有益。
這是第一次用此種方法緩解RA患者的關節疼痛。在這組前後對照研究中,RA患者的視覺模擬評分、晨僵時間、根據血沉計算的28個關節活動度、健康評分問卷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血沉和C反應蛋白水平前後無顯著差異。
體外沖擊波不同於葯物,是一種物理方法,因此不存在葯物治療的諸多副作用和禁忌症。在以後的臨床中有望推廣。
三、康復訓練需要明確的是,對於腫脹疼痛明顯的患者,應該以休息為主,減少關節活動。其康復指導以伸展鍛煉為主,卧床是讓關節在最大程度上休息,但鼓勵患者做伸展運動,1-3次/天,伸展活動可以使關節得到充分運動,防治關節長期不動而廢用(在關節疼痛緩解的情況下再加強關節的鍛煉)。
在關節活動前,可以對關節進行熱敷、按摩等防止肌肉痙攣。
四、中醫療法中葯熏蒸、藏醫火灸、銀質針密集針刺、耳穴壓豆等均為中醫特色療法,多數出現在個大中醫院。傳統醫學是一個基於臨床實踐的自然科學,其中很多方法已經得到臨床證實緩解疼痛。
當然,取得臨床療效的前提不是千篇一律,而是以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為基礎的個體化治療。
五、心理護理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情纏綿,疼痛劇烈,很多患者會出現情緒低落,嚴重者會對生命產生悲觀及失望的心理。
面對對這樣的患者,應多給予關心和照顧,用溫和的話語講解病情,排除心理障礙,使其建立正確積極地疾病觀。
有學者的研究顯示: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採取心理護理及康復訓練,可明顯改善其疼痛,護理干預在改善疼痛方面起舉足輕重的作用。
2、類風濕為什麼會導致手無力,腫痛?
類風濕關節炎是常見的風濕性疾病,表現為全身多發性對稱性的關節腫痛,主要是以四肢小關節為主。目前該病尚不能除根,治療目的是緩解疼痛,防止病情進展。常用葯物是非甾體類抗炎葯,改變病情抗風濕葯,生物制劑。常用方案是甲氨蝶呤+來氟米特+葉酸+非甾體類抗炎葯,若是經濟條件可以,聯合生物制劑治療
3、類風濕關節炎鎮痛葯物?
類風濕關節炎的葯物治療現在臨床上大約分為五類:
1、治療的一線葯物是非甾體類的抗炎鎮痛葯:主要的作用是止疼、抗炎,但是這類葯物對於類風濕關節炎疾病本身的病情,沒有任何的逆轉作用,只是能幫助緩解臨床症狀,改善生活質量;
2、傳統的抗風濕葯:能夠抑制免疫,控制類風濕關節炎病情的進一步進展,臨床常用的葯物有來氟米特、柳氮磺比啶還有甲氨蝶呤等等,但是這一類的葯物往往具有胃腸道的刺激、肝腎損傷以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需要在服用當中定期地到門診進行安全性指標的監測;
3、近年來新興發展起來的生物制劑:葯理作用選擇性比較高,但是價格偏貴一些,患者可以根據自身的經濟條件還有身體狀況來進行選擇;
4、糖皮質激素:具有快速的抗炎作用,所以在臨床當中常常是在應用甲氨蝶呤、來氟米特這類葯物,沒有起效之前配合上糖皮質激素,起到橋梁的作用,但是這類的葯物不能長期服用,也不能自己盲目的服用,糖皮質激素一定是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
5、植物類的葯物:是應用現代的理化方法,把植物葯當中的某一種或多種有效成分提取出來,形成的葯物,臨床上常見的就是雷公藤多甙片、白芍總苷以及青藤鹼等,副作用相對要少一些。
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原則,現在是希望患者盡量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一旦診斷了以後就盡早的應用一些改變病情的葯物,當然這些葯物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來服用。
4、非甾體類抗炎葯與糖皮質激素區別
非甾體類抗炎葯作為抗風濕葯物廣泛用於臨床。它除了能改善風濕性疾病炎性症狀外,還適用於各種疼痛,如頭痛、肌痛、痛經、腱鞘炎以及癌性疼痛。
不同種類的非甾體類抗炎葯有相同的作用機制。它們都是通過抑制環氧化酶的活性,從而抑制花生四烯酸最終生成前列環素(PGIl)、前列腺素(PGEl,PGE2)和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素有許多功能: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各種組織動脈擴張;調節腎血流,使腎濾過率增加;促進鈉排泄,降低血壓;抑制胃酸分泌;使子宮肌纖維收縮,溶解黃體;舒張氣管平滑肌;使鼻粘膜血管收縮;抑制血小板聚集;促進骨吸收;抑制甘油脂分解等。NSAIDs除了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外,還可抑制炎症過程中緩激肽的釋放,改變淋巴細胞反應,減少粒細胞和單核細胞的遷移和吞噬作用。也正因為NSAIDs抑制了前列腺素的合成,所以除了有止痛和抗炎作用外,還同時出現相應的副作用。主要表現在胃腸道與腎臟兩方面。
用葯原則:
(1) 劑量個體化。
(2) 中、小劑量有退熱止痛作用,而大劑量有抗炎作用。
(3) 通常選用一種NSAIDs,在足量使用2-3周後無效,則更換另一種。
(4) 不推薦同時使用兩種NSAIDs,因為療效不增加,而副作用增加。
(5) 在選用一系列NSAIDs後,如未出現有突出療效,可選用便宜和安全的葯物。
(6) 有2-3種胃腸道危險因素時,應加用預防潰瘍病的葯物。
(7) 具有一種腎臟危險因素時,選用合適的NSAIDs(如舒林酸),有兩種以上腎臟危險因素時,應避免使用NSAIDs。
(8) 用NSAIDs時,注意與其他葯物的相互作用,如b受體阻滯劑能降低NSAID葯效;應用抗凝劑時,避免同時服用阿司匹林;與洋地黃合用時,應注意防止洋地黃中毒。
(9) 必須明確NSAIDs雖常作為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一線葯物,能減輕臨床體征,但不能根治炎症,對類風濕關節炎的免疫病理機制無決定性影響,從而不能防止組織損傷、關節破壞和畸形。
===========================
非甾體類抗炎葯是與激素相對而言的,這一類葯物其化學結構中缺乏激素所具有的甾環,故而得名。它具有解熱、鎮痛和抗炎作用,是治療風濕性疾病的一線葯物。對於一些風濕性疾病,如早期類風濕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及早期強直性脊柱炎等是首選葯物。此類葯物種類很多,目前最常用的有乙醯水楊酸(即阿司匹林)、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扶他林和奇諾力等。盡管這—類葯都是通過減少體內前列腺素的合成起作用,但各種葯物之間還存在一些細微的差別,具體用什麼,怎麼用,還需要醫生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進行指導。病人在應用非甾體類抗炎葯過程中的一個常見的現象是,不少病人因害怕葯物的副反應而不能連續服葯,往往「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只在症狀嚴重,疼痛不能忍受時才用葯,因而影響療效,病人產生「葯物有無療效」的疑問,應該指出的是:絕大部分非甾體類抗炎葯都是比較安全的,只要遵囑用葯,均可獲較好療效。
===================
糖皮質激素是由腎上腺皮質分泌的一類甾體激素,具有調節糖、脂肪、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和代謝的作用,還具有抗炎作用,稱其為「糖皮質激素」是因為其調節糖類代謝的活性最早為人們所認識。
糖皮質激素的基本結構特徵包括腎上腺皮質激素所具有的C3的羰基、Δ4和17β酮醇側鏈以及糖皮質激素獨有的17α-OH和11β-OH
目前糖皮質激素這個概念不僅包括具有上述特徵和活性的內源性物質,還包括很多經過結構優化的具有類似結構和活性的人工合成葯物,目前糖皮質激素類葯物是臨床應用較多的一類葯物。
糖皮質激素類葯物根據其血漿半衰期分短、中、長效三類。血漿半衰期是指葯物的血漿濃度下降一半的時間,其長短在多數情況下與血漿濃度無關,它反映葯物在體內的排泄、生物轉化及儲存的速度。生物半衰期是指葯物下降一半的時間。一般講血漿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呈正相關關系。短效激素包括:氫化可的松、可的松。中效激素包括:強的松、強的松龍、甲基強的松龍、去炎松。長效激素包括: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葯。
5、風濕怎麼治療?
風濕一般就是全身遊走性關節疼痛,以膝關節疼痛為多數。最好用中醫中葯治療。治療用追風舒筋療法就可以,沒有任何副作用,療效好,療程短。不要用西葯,副作用太大,不要用冷水,注意防寒保暖,不要勞累,注意休息。保持好心情。
6、類風濕可以單用非甾體抗炎葯嗎?
首先要明確來一個問題,那自就是NSAIDS類是通過抑制炎症介質的釋放來發揮作用,因此只能緩解症狀,並不能阻止疾病發展。但應注意,NSAIDS類葯物只能使用一種,應避免同時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NSAIDS。對於類風濕疾病是需要使用緩解病情抗風濕葯物的,因為它們可以減緩或阻止關節的侵蝕和破壞。常用葯物如MTX,如果害怕副作用,可以同時合並使用小劑量葉酸,可以有效減小毒副作用。推薦幾種葯物供參考:扶他林:也就是雙氯芬酸鈉腸溶片,NSAIDS類葯物。西樂葆:也就是塞來昔布復方製品,NSAIDs類葯物,很少引起不良反應。帕夫林
:也就是白芍總苷膠囊,為中草葯制劑,優點是副作用非常小,並能調節患者的免疫功能。
7、患強制性脊椎炎的人,是否會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呢?
我們常常能夠聽到患者常常分不清風濕、類風濕、強直性脊柱炎這些病症的概念。類風濕關節炎與強直性脊柱炎都屬於風濕性疾病,那麼他們之間有什麼不同?
發病人群上:
強直性脊柱炎的患者群體主要以青壯年男性為主,它的發病高峰在20~30歲,但類風濕關節炎則以女性多發,發病高峰在40~50歲
遺傳性:
強直性脊柱炎有家族遺傳傾向,90%左右患者HLA-B27陽性,而類風濕關節炎的遺傳傾向遠沒有強直性脊柱炎明顯。
病理:
強直性脊柱炎病理基礎為肌腱韌帶附著點炎變,所以常有跟腱炎、髕腱炎,而類風濕關節炎則為滑膜炎
90%的強直性脊柱炎通常都是由骶髂關節開始病變然後向上發展,類風濕關節炎則是侵害全身關節,同時也很少會出現骶髂關節病變。
發病關節:
強直性脊柱炎的受累關節受累多為非對稱性下肢大關節(如單側膝關節腫痛),類風濕關節炎則是以對稱性小關節受累為主,比如手。
並發症不同:
在眼睛上,強直性脊柱炎會引起虹膜炎、葡萄膜炎等,類風濕關節則會引起乾燥性角膜結膜炎。肺部上強直性脊柱炎少數會引起肺上葉纖維化,類風濕關節炎會引起胸膜炎積液和肺纖維化。
皮膚表現:
強直性脊柱炎無類風濕結節,而較重的類風濕關節炎可出現類風濕結節。
治療方案:
強直性脊柱炎常常會用非甾體抗炎葯來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對於激素則有些敏感。
提示:
如果父母親有患強直性脊柱炎,可以抽血檢查一下孩子有沒有患上強直性脊柱炎。
綜上所述,強直性脊柱炎和類風濕關節炎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疾病。如果是感覺自己的關節出現了疼痛,但自己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得了什麼病,請及時到醫院接受最專業的檢查。醫生會告訴你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