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腿承重就疼
可能是風濕
治療急性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驗方有: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黃柏10g,水煎服.
(3)蒼術,黃柏各,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懷牛膝10g,漢防己10g,絲瓜絡30g,水煎服.
(5)青風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薟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治療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驗方有:
(1)雞血藤,海風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樹根各30g,大棗10枚,水煎服.
(3)郗薟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絡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風藤,秦艽,尋骨風,何首烏各12g,水煎服.
(6)郗薟草90g,生白術,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 常用外用膏葯?
風濕性關節炎病在肌肉,關節,經脈,膏葯外貼可使葯性從皮毛而入腠理,通經活絡,較服葯更有有利的一面.現將常用膏葯及使用方法介紹如下:
(1)傷濕止痛膏(橡皮貼膏):功能驅風散寒,除濕通絡,活血止痛.使用時先將皮膚用溫水清洗擦乾,貼於患處,用手掌將膏葯按摩,使其粘在皮膚上.凡對橡皮膏過敏,皮膚糜爛有滲液者及外傷合並化膿者,不宜貼用.
與其功用類似的還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關節止痛膏等.臨床可任選一種使用.
(2)狗皮膏(膏葯):功能祛風散寒除濕,舒筋活絡止痛.使用時將膏葯加溫軟化後,貼於患處.
與其功用類似的還有萬靈筋骨膏,追風膏,老鸛草膏等,亦可選用.
(3)武力拔寒散(散劑):功能祛風除濕,通陽活血,止痛消腫.用時取葯適量,以雞蛋清略加溫開水或人乳與葯調成糊狀,分攤在蠟紙上,貼於穴位或患處.使用時注意忌生冷,不可內服.皮膚貼葯處10天內不可用水洗.臍輪,腳心等處不可貼用.兒童,體弱及浮腫者忌用.
(4)五虎散(散劑):功能與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時以白酒調勻,敷於患處.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內服.每次6g,用溫黃酒或溫開水送服.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葯敷療法?
外敷療法:本法是將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散寒祛濕,消腫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鹽500g,同炒熱,布包,燙患處.適用於肢體關節冷痛,遇寒痛增,得熱痛減者.
(2)石蒜,生薑,蔥適量搗爛,外敷患處.適用於關節疼痛,怕風畏寒者.
(3)新鮮骨碎補3~5根搗爛敷患處.適用於關節冷痛者.每次5~10分鍾即可見效.
(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細末,用適量蛋清調成糊狀,外敷關節痛處,3~4小時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5)如意金黃膏塗患處,用紗布蓋好,每日換1次.適用於關節紅腫者.
(6)仙人掌適量搗成泥狀,塗敷患處.
(7)鮮紫花地丁適量,搗爛敷患處.
(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葯液,用毛巾浸透,濕敷患處.
(9)山梔末,飛羅面各等份,用開水或醋,黃酒,蛋清調成糊狀,敷痛處.敷處現青色,無礙,數日可退.
(10)綠豆粉和雞蛋清調敷患處.
以上6~10療法,均適用於關節紅腫灼熱,疼痛劇烈,得冷則舒,屈伸不利者.有較好的清熱,消腫,止痛作用.
(11)坎離砂(熨劑):用鐵屑和醋混合後,產生溫熱效應,直接熨敷局部.已被製成外用熨劑成葯.適用於肢體關節冷痛,重著,或痛處有腫脹者.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物理療法?
物理療法可促進氣血運行,舒筋通絡,減輕疼痛.常用的物理療法有:
(1)離子導入:乾薑,桂枝,赤芍,當歸各2g,羌活,葛根,川芎,海桐皮,姜黃,乳香各 1g,裝入25cm×15cm的袋中,縫合置蒸鍋內加熱至氣透出布袋,取出稍降溫至40℃~42℃ ,熱敷患處加直流電導入.
(2)紅外線照射:腫痛部位照射,每日1次,每次15~20分鍾.
(3)蠟療:將蠟袋加溫軟化後,置於患處,每日1次,每次15~20分鍾.
(4)按摩療法:可先用推,理,揉手法,輕輕按摩,使患部肌肉鬆弛,氣血暢行;繼用點,按,捏,拿手法,達到舒筋活絡止痛的目的;最後用搖,滾,揉手法,作善後處理.每次30~50分鍾,2~3天1次.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如何調理日常生活?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為促進疾病的恢復,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居住的房屋應通風,向陽,保持空氣新鮮.被褥要乾燥,輕暖.床鋪要平整.切勿在風口處睡卧.
(2)洗漱宜用溫水,晚間洗腳,熱水應能浸及踝關節以上,時間在15分鍾左右,以促使下肢血流通暢.
(3)出汗較多者,須用干毛巾及時擦乾,衣服汗濕後應及時更換,避免受風.
(4)注意氣候變化,天氣劇變寒冷時,及時添加衣服.注意保暖,預防感冒.
(5)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正確對待疾病,切不可急躁焦慮,也不可滿不在乎,更不能情緒低落.要善於自製,努力學習,積極工作,心胸寬廣,愉快生活.
(6)堅持鍛煉身體,以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飲食應注意什麼?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一般宜進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及生冷,油膩之物.飲食應注意以下幾點:
(1)飲食要節制.飲食要定時,定量,食物的軟,硬,冷,熱均要適宜.不可因擔心體質虛弱,營養不夠而暴飲暴食,增加脾胃負擔,傷及消化功能.
(2)飲食宜清淡.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經常受病痛折磨,又長期以葯物為伴.病發作時,更是茶飯不香,故食宜清淡.一則可以保持較好的食慾,二則可以保持較好的脾胃運化功能,以增強抗病能力.
(3)飲食不可偏嗜.雞鴨魚肉,五穀雜糧,蔬菜瓜果均不可忽視,應搭配合理.
(4)正確對待食補與葯補.無論食補還是葯補,對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都是有益的,但必須根據病情及脾胃運化功能的強弱來進行.如牛奶,豆漿,麥乳精,巧克力雖是營養佳品,但體內有濕熱或舌苔粘膩者,多食反而腹脹不適,不思飲食;人參,白木耳,阿膠雖能補氣養血,但脾胃不和或濕熱內蘊者服之反而壅氣助濕,非但病不能去,反添病痛.
(5)注意飲食宜忌.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有的病程較長,如果患病後忌口太嚴,長年日久,影響營養的吸收,對疾病的康復不利.一般說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可以食用任何飲食,不必忌口.只是在急性期或急性發作,關節紅腫灼熱時,不宜進辛辣刺激的食物;久病脾胃虛寒者,少食生冷瓜果及蝦,蟹,竹筍之類.一旦病情穩定,忌口即可放寬.
2、關節痛用什麼好?
表現為主要由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
關節外傷、化膿性關節炎、結核性關節炎以及發熱性疾病等致關節疼痛、紅腫、
炎症和活動受阻、功能受限。輕者因疼痛影響活動與睡眠,重者嚴重影響勞動
與生活料理。以上引起關節痛的疾病,多侵犯、累及或損傷到膝、髓、肩、肘、
腕、踝關節,也有影響到指、趾關節的,無論哪個關節受累,均給病者帶來疼
痛之苦。
常見的關節痛,凡風濕性的多呈遊走性,有的有輕度紅腫;如果治療不及時,
常常侵犯心臟,後期發展成風濕性心臟病;凡類風濕性的,以手、腕、踝、趾
關節受累最多,發病關節處紅、腫、熱、痛明顯,發展至晚期則造成
關節變形、僵直至活動嚴重障礙。發病年齡多在20~45 歲,女件比男性高3
倍;凡因外傷(扭、挫、跌、打、碰等)撞擊於關節者,輕者皮膚紅腫,重
者可致韌帶撕裂、關節脫位甚或骨折、破裂,這種傷損均可帶給傷者以嚴重
的關節痛;凡全身性發熱、感染或結締組織性疾病,都可累及、影響到關節,
常致關節與肌肉疼痛。凡此種種關節痛,不論由何種傷病所致,在未到醫院
診治之前或出院之後,一般家庭治療可作如下處理:
1.凡外傷所致的關節痛,應先局部消毒,然後迅速包紮、固定外傷。有
條件時可內服阿斯匹林0.5~1.O 克或止痛片1~2 片,止痛,以防因劇痛發
生休克。對關節扭、挫、跌、打、碰傷,凡未破皮僅有紅、紫、腫、痛者,
可立即上冷敷(用冰袋、冰塊或冷水浸濕毛巾等),以防繼續出血並能消腫
止痛。在做損傷關節處理時,凡肢體與指、趾部位關節傷損者,應一律設法
將患處肢體抬高。以便其血液迴流,可以減少腫痛。
2.凡因全身發熱、感染等疾病所致的肌肉關節疼痛,在未明病因和治本
之前,可以使用退熱、止痛或消炎葯物。一般可服用阿斯匹林0.5~1.O 克,
日服3 次;止痛片1~2 片,1 日3 次;水楊酸鈉0.6~1.O 克,每日3 次,
或解熱止痛片(復方乙酞水楊酸)l~2 片,每日3 次;或者服用撲熱息痛0.5
克,每日3 次。這些葯均有止痛、退熱、抗風濕作用。如連服2~3 天後胃部
不適,或病情未見好轉,應停服,並請醫師診治。對已診斷明確的類風濕性
關節炎引起的紅、腫、脹、痛,可服用消炎痛25 毫克,每日2~3 次。此葯
常用會損傷肝、腎,影響造血機能,孕婦與精神病者禁用;保泰松100 毫克,
每日2~3 次,多在1 周內顯效。服用時要警惕白細胞與血小板減少,青光眼、
肝臟病人禁用。
3.針刺療法根據關節痛的部位,選用體針、耳針、梅花
針等常用穴位,有止痛、消炎作用。
4.拔罐治療根據關節病變部位、疼痛程度、傷情與病因,按照常用穴位
或痛點,施以拔罐治療,有時確有止痛、消腫、消炎、去濕之卓效。
5.熱敷治療凡外傷24 小時後以及關節有紅腫脹痛者, 可用諸如熱水
袋、燒熱磚、炒細砂或鹽等,在嚴防燙傷皮膚的規程下做關節熱敷治療,每
日1~2 次,有止痛、消腫、去濕作用。如家有電吹風,可先用濕布(紗布、
毛巾等)包裹關節痛的部位,用強力熱風熏烤,每次30~45 分鍾,每日1~
2 次,止痛效果明顯;也可用60~100 瓦電燈泡光照關節痛處,以不致灼傷
為度,每次可烤15~20 分鍾,有良好止痛效用。
6.偏方療法對風濕性關節炎止痛消炎可用下列偏方:將蔥頭500 克、生
姜500 克,碾泥絞汁,加入煮開的上好醋中熬成膏狀,攤在布上,敷於關節
疼痛處;干紅辣椒40 克、花椒30 克,加水3000 毫升煮沸幾分鍾:取出辣椒,
去籽,再將辣椒皮攤於3~4 層紗布上貼於關節痛處,然後將辣椒、花椒水加
熱至沸直熏關節痛處,每次30~40 分鍾,可連續1 周反復使用,每次用時加
熱,但用於貼痛處的辣椒需每次更換新品。此兩方,對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
顯效。此外,用花椒、蔥根、蒜瓣各適量煎煮濃湯,熱洗關節,對風濕、類
風濕性關節痛,均有止痛、消腫、活血作用。
7.驗方療法(1)薟草20 克,水煎服;忍冬藤(連根葉)150 克,水
煎服;野葡萄藤100 克,水、酒各半煎服;雞血藤15~25 克,水煎服。以上
4 個單方均有治風濕痛作用。
(2)臭梧桐500 克,薟草400 克,共研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
日早、晚各服10 克,開水送下,用治風濕性關節酸
痛。
(3)蔥白10 根,生艾葉100 克,生骨碎補25 克,生薑汁半杯,共搗爛
和勻,敷於風濕關節痛處,每日更換1 次;紫荊皮50 克,赤芍、獨活各30
克,蔥白23 厘米,共研細末,每次取量25 克,加蔥攪搗如泥狀,烘熱攤在
紗布上;敷貼於關節炎痛處;川烏、防風、白芷各50 克,共為細末,略加開
水,趁熱調敷於關節炎痛處,每日1 次;蘇葉、陳艾各200 克,生薑、薤白
各250 克,共搗爛,和百粉做成餅,烘熱貼患處。
(4)菖蒲、老薑、蒜梗、蔥子各適量,煎湯洗關節痛處,每日1 次;樟
樹葉、松節各500 克,熬湯浸洗關節痛處,洗後忌風;艾梗、柳枝各100 克,
煎湯,先蒸熏後洗關節痛處。
(5)用五枝湯,即椿樹枝、柳樹枝、桑樹枝、榆樹枝、槐樹枝各100
克,煎湯洗澡;蒼術、桑葉、松葉、艾葉各適量,煎湯蒸洗、熏洗患處;花
椒10 克,全艾1 棵,透骨草15 克,水煎,利用其熱氣蒸患處;威靈仙、
甘草各500 克,以水1 桶入葯煮1 小時,放木盆內,使患者坐於木盆內小凳
上,周圍用塑料浴帳遮住,趁熱熏洗,使之出汗為度。熏洗後不要受風受涼,
最好卧床1~2 小時。以上熏洗各法,對全身性關節痛,均有止痛、消炎、化
瘀、去濕作用。對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外傷性關節腫痛,均有止痛
療效。可依病情,適當選用。
(6)對風濕性關節炎,風寒濕型可用蜘蛛抱蛋(又名趕山鞭、地蜈蚣)
150 克,浸入500 毫升白酒中2 日,每次服時搖勻,每日3 次,每次飲服15
毫升;也可用雞血藤、淫羊霍根各30 克,伸筋草、獼猴桃各10 克,炒桑枝
15 克,每日1 劑,2 次煎服。熱型病人(病急、發熱或低熱不退、關節紅腫
發燙,疼痛難忍,口渴煩躁、尿黃、苔厚黃等),可用五加皮10 克,忍冬藤、
桑枝各30 克,每日煎服,分頭二兩湯,有止痛、退熱、消炎作用。
(7)對類風濕關節炎,關節紅腫、發熱多汗、舌苔黃膩、脈弦而快時,
應以清熱去濕、祛鳳通絡為宜。可用桂枝湯加減,葯為生石膏60 克,桑枝
10 克,桂枝5 克,知母10 克,忍冬藤30 克,防風10 克,防己、黃柏、赤
芍各10 克,生地30 克,按病情加減煎服,日服頭二湯各1 次;如病系慢性,
關節變形,運動受阻,疼痛不止者,可用制川烏、炮山甲、骨碎補各10 克,
白芥子、紅花、土鱉蟲、皂角刺、沒葯各5 克;兼有氣血不足者加黃芪15
克,當歸10 克,雞血藤30 克;兼有肝腎陰虛者加熟地、桑寄生、肉蓯蓉各
15 克,水煎服,日1 次。
3、有什麼治療風濕病腳痛的好方法嗎??
風濕性疾病是一組以內科治療為主的肌肉骨骼系統疾病,包括彌漫性結締組織病及各種病因引起的關節和關節周圍軟組織,包括肌肉、肌腱、韌帶等的疾病。常用的治療方法: 1.風濕病常常侵犯關節、肌肉、骨骼以及軟組織,疼痛、腫脹、關節功能障礙、發熱這些症狀比較突出,解熱鎮痛消炎,緩解症狀是治療這組疾病的首要目的,因此往往選用非甾體抗炎葯,如扶他林、莫比可、樂松、天新利德、西樂葆、萬洛等,而且新型的非甾體類抗炎葯作用好、療效高,使得副作用明顯減少。 2.如果風濕性疾病得不到正確合理的治療,關節,肌肉,骨骼等病變會導致功能障礙和畸形,留下終身殘疾,影響生活和勞動,給個人和社會帶來經濟損失。從風濕性疾病侵犯的組織看,以往稱之結締組織病的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硬皮病,多發性肌炎,壞死性血管炎、強直性脊柱炎都有自身免疫的紊亂,屬於自身免疫紊亂的一組疾病。痛風性關節炎已明確是嘌呤代謝紊亂而導致尿酸鹽結晶在關節內沉積,往往有關節腔,骨骼,韌帶受累。因此風濕病的治療除了對症治療緩解症狀外,還需進行病因治療,自身免疫紊亂性的疾病需要免疫調節,例如使用皮質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劑,免疫抑制療法有了很大的進步,新葯物不斷發現,用於臨床,如驍息、愛諾華、帕夫林,新療法不斷發現,如①對輕型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採用小劑量強的松、氯喹、MTX的聯合治療,可以明顯減輕副作用;②類風濕性關節炎採用聯合治療,一線葯與二線葯的聯合治療,二線葯之間的聯合治療。③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重症風濕病。 3.生物治療及骨髓移植治療也已試用於臨床。 4.對於關節病變還可以採用關節鏡治療,大大提高療效,改觀了疾病的預後,致殘率明顯下降,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改善。 下面是我找下的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治療急性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驗方有: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黃柏10g,水煎服。 (3)蒼術、黃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懷牛膝10g、漢防己10g、絲瓜絡30g,水煎服。 (5)青風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薟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劑。 (8)鮮忍冬藤、根、葉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紅糖30g,調服。 治療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驗方有: (1)雞血藤、海風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樹根各30g,大棗10枚,水煎服。 (3)郗薟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絡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風藤、秦艽、尋骨風、何首烏各12g,水煎服。 (6)郗薟草90g,生白術、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熏洗療法? 熏洗療法是將中葯煎煮後,乘熱對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葯性從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現介紹幾種常用的配方。 ①海桐皮、桂枝、海風藤、路路通、寬筋藤、兩面針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鍾,連續使用1個月(《實用中醫內科學》方)。 ②川、草烏各20g,白芷50g,羌活、獨活各50g,細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靈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鍾,5~10天為一療程(貴州醫學院附院方)。 ③艾葉、紅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 ④土鱉蟲12g,蘇木30g,大戟6g,尋骨風20g,水煎。每日1~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處,每日2~3次。 ⑥透骨草、追地風、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處,每日2次。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 常用外用膏葯? 風濕性關節炎病在肌肉、關節、經脈,膏葯外貼可使葯性從皮毛而入腠理,通經活絡,較服葯更有有利的一面。現將常用膏葯及使用方法介紹如下: (1)傷濕止痛膏(橡皮貼膏):功能驅風散寒,除濕通絡,活血止痛。使用時先將皮膚用溫水清洗擦乾,貼於患處,用手掌將膏葯按摩,使其粘在皮膚上。凡對橡皮膏過敏,皮膚糜爛有滲液者及外傷合並化膿者,不宜貼用。 與其功用類似的還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關節止痛膏等。臨床可任選一種使用。 (2)狗皮膏(膏葯):功能祛風散寒除濕,舒筋活絡止痛。使用時將膏葯加溫軟化後,貼於患處。 與其功用類似的還有萬靈筋骨膏、追風膏、老鸛草膏等,亦可選用。 (3)武力拔寒散(散劑):功能祛風除濕,通陽活血,止痛消腫。用時取葯適量,以雞蛋清略加溫開水或人乳與葯調成糊狀,分攤在蠟紙上,貼於穴位或患處。使用時注意忌生冷,不可內服。皮膚貼葯處10天內不可用水洗。臍輪、腳心等處不可貼用。兒童、體弱及浮腫者忌用。 (4)五虎散(散劑):功能與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時以白酒調勻,敷於患處。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內服。每次6g,用溫黃酒或溫開水送服。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葯敷療法? 外敷療法:本法是將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散寒祛濕,消腫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鹽500g,同炒熱,布包,燙患處。適用於肢體關節冷痛,遇寒痛增,得熱痛減者。 (2)石蒜、生薑、蔥適量搗爛,外敷患處。適用於關節疼痛,怕風畏寒者。 (3)新鮮骨碎補3~5根搗爛敷患處。適用於關節冷痛者。每次5~10分鍾即可見效。 (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細末,用適量蛋清調成糊狀,外敷關節痛處,3~4小時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5)如意金黃膏塗患處,用紗布蓋好,每日換1次。適用於關節紅腫者。 (6)仙人掌適量搗成泥狀,塗敷患處。 (7)鮮紫花地丁適量,搗爛敷患處。 (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葯液,用毛巾浸透,濕敷患處。 (9)山梔末、飛羅面各等份,用開水或醋、黃酒、蛋清調成糊狀,敷痛處。敷處現青色,無礙,數日可退。 (10)綠豆粉和雞蛋清調敷患處。 以上6~10療法,均適用於關節紅腫灼熱、疼痛劇烈、得冷則舒、屈伸不利者。有較好的清熱、消腫、止痛作用。 (11)坎離砂(熨劑):用鐵屑和醋混合後,產生溫熱效應,直接熨敷局部。已被製成外用熨劑成葯。適用於肢體關節冷痛、重著,或痛處有腫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