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是人體最重要的結構之一,我們的各種活動各種精細操作都少不了關節,在健康關節的協調下我們才能正常地工作和生活。一旦關節出了毛病,將極大地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特別是當關節破壞、殘疾時,影響的就不僅僅是生活質量,連人的壽命,也會大大縮短。而痛風、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都能引起關節的紅、腫、熱、痛,病史長或反復發作都能造成關節破壞,使關節變形或活動受限。
從這些症狀上看,痛風、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一般人的確很難區分。但從疾病分類上來說,痛風屬於代謝性疾病,而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則屬於風濕免疫性疾病,所以它們之間還是有區別的。
1.從病因區分
痛風是由於血尿酸濃度過高和在酸性環境下,尿酸析出結晶,沉積在骨關節而導致的痛風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目前認為與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密切相關,常引起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由於環境因素、遺傳或免疫紊亂等引起體內免疫細胞活化,釋放大量炎症因子,啟動機體特異性免疫應答,從而導致相應的關節炎症狀。
2.從臨床表現區分
痛風通常起病急驟,患者多數在毫無徵兆下突然發病,尤其在後半夜發病最為常見,發病時受累關節劇烈疼痛,可伴有紅腫,且多為單個小關節受累,常見於大腳趾關節,其次為踝關節,症狀可持續1-2周自然緩解。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較慢,多在受涼或天氣變化時發作,可先出現疲勞、乏力、食慾下降或手腳麻木等症狀,患者多數有晨僵現象,但痛風患者無這一現象,發作時以對稱性大關節炎多見,以腫脹最為突出,關節腫脹越明顯,疼痛越重。
3.從檢查結果區分
關節液檢查可作為區別痛風性關節炎和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重要指標之一。痛風患者的關節液中可發現尿酸結晶,但類風濕因子陰性,血沉一般不快或輕度升高。而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關節液中可發現類風濕因子,血沉大多明顯升高,尿酸多數正常或輕度升高。
4.從影像學區分
有研究顯示,在超聲檢查下痛風性關節炎可見有雙軌征、點狀強回聲和痛風石,而類風濕關節炎則多為滑膜增厚。另外,超聲下還可見痛風主要侵犯第一跖趾關節,而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以第五跖趾關節受累多見。關節鏡檢查也是區分兩者的方法之一,關節鏡下痛風性關節炎患者主要表現為滑膜增生,白色結晶沉積,而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表現為厚度增厚,與滑膜囊積液之間存在明顯分界,厚薄不均,有絨毛狀結構突起。
總之,一旦出現持續關節疼痛,在排除了外傷骨折等意外情況下,一定要到風濕免疫科進行相關檢查作出診斷。特別提醒的是,任何宣傳「包治痛風、風濕、類風濕、一個療程斷根」之類的葯品廣告都是虛假廣告,這些葯品里往往添加止痛葯、激素葯成分,而並沒有能從根本上防止關節殘疾破壞的葯物成分,開始貌似治療有效,但一旦停葯,關節更痛了,而且關節慢慢變形,病情不斷惡化加重。這就是真正耽誤了病情!拿類風關的治療過程來說,至少需要用葯3到5年,部分患者可能終身需要服葯,但只要規范用葯,就能很好控制病情進展,不會導致病變延伸到其它器官組織。
2、什麼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您好: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
普通的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是有區別的,怎麼樣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患有類風濕呢?下面為一些類風濕患者表現出來的臨床症狀。
1、晨僵:患者在早晨起床時,會感覺到關節活動不靈活,其持續時間與炎症的嚴重程度成正比。
2、關節畸形:患者手腳會表現出關節變形的情況。手的畸形主要有梭形腫脹、尺側偏斜、鈕孔花樣畸形等;腳的畸形主要有仰趾畸形、外翻畸形、彎曲呈錘狀趾及足外翻畸形等。
3、關節外表現:患者會有發熱,指、趾端壞死,皮膚潰瘍,外周神經病變及淋巴結腫大等情況。
4、心臟病變:患者可並發有心包炎、心包積液、心外膜、心肌及瓣膜的結節、心肌炎、冠狀動脈炎、傳導障礙,慢性心內膜炎及心瓣膜纖維化等表現。
5、貧血:患者出現貧血是最常見類風濕並發症之一,多屬於慢性疾病性貧血,貧血程度常為輕度至中度。
以上為一些類風濕的典型症狀,一旦發現自己有類似的情況,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確診病情,早日治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
一般情況下,類風濕關節炎是很難根治的,但是,也有很多治療方法可以控制或緩解病情,下面為一些普遍的治療方法。
1、一般療法
若患者出現發熱且關節腫痛,表現為全身症狀的,應多卧床休息,直至症狀基本消失為止。待病情改善兩周後,應逐漸增加活動,以免過久的卧床導致關節廢用,甚至促進關節強直。在飲食方面,要保證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的充足,有顯著貧血症狀的患者,可進行小量輸血。而患有慢性病如扁桃體炎等的緩則,應在健康情況允許的情況下盡早摘除。
2、外敷治療
對於關節炎病理病機的認識,中醫學上已經有幾千年時間之久了。現代在治療類風濕時,充分吸取歷代中醫大家用葯經驗,多採用中葯外敷、針灸等方法。同時,能針對關節炎外在病邪、內在體虛同時治療,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
3、葯物治療
類風濕在沒有變形之前是可以治癒的,如果變形就只能控制不發展,葯物治療類風濕,可用純中葯追風舒筋療法就可以,一般情況沒有任何副作用,且療效好,療程短。另外,不提倡濫用西葯,因為其副作用較大,且療效不高。
關於類風濕的治療方法還是有很多的,但患者應該根據自己的病情選擇適當的治療途徑,以達到更高的療效。
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後,其實患者在行走坐卧的時候,都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如果病情比較嚴重的話,對於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質量影響更是非常的大,所以平時生活當中要積極的去預防這種疾病的發生,如果一旦出現了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的話,一定要及時的積極的進行治療。
3、風濕和類風濕有什麼區別?
風濕和類風濕關節炎是完全兩個概念,很多醫生及患者會把風濕和類風濕關節炎混為一談,我今天給大家科普一下風濕和類風濕關節炎的區別。
首先,風濕性關節炎嚴格上狹義的說是因為鏈球菌感染造成的關節的受累。它表現為發熱,遊走性關節疼痛,皮膚的環形紅斑,舞蹈症,皮下結節,查抗O升高,主要是因為鏈球菌感染。隨著我國醫學的發展及生活水平提高,抗生素的應用,最近五至十年,我們中東部的確很少見到風濕性關節。只有在部分偏遠的山區,仍有少部分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而廣義上的風濕性關節炎這包括了十幾種關節炎,比如類風濕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他們都屬於風濕性關節炎的范疇。所以說很多醫生給患者診斷風濕性關節炎,這不是很規范,而應該明確具體是哪一種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是我們常見的一種關節炎,他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主要表現為侵蝕性滑膜炎,二,臨床表現為對稱性的小關節腫脹,疼痛,一手的掌指關節及近端指間關節受累為主,可有腕,肘,肩,膝,踝等其他的關節受累。而查血可以看到類風濕因子及CCP抗體的陽性,部分類風濕關節炎可累及肺臟,血液系統等其他內臟器官。
所以說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是完全兩種概念,大家不要把兩者混淆。
類風濕互助app這里有最全面的類風濕知識講解和全國各地的類風濕病友。
4、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因是什麼?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因仍無定論。發病的原因,目前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許多年來,感染曾被懷疑為本病的病因。因為這也有一定證據:
本病的發熱、白細胞增多、局部淋巴結腫大等炎症現象,都與感染所引起的炎症十分相似。有關報告提到過的病原體種類甚多,如類白喉桿菌、梭狀芽孢桿菌、支原體(一種介於細菌與病毒之間的微生物)和風疹病毒等,尤其是豬支原體感染後所發生的關節炎與人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極為相似。但這些微生物都不能經常地被培養出來或被移植。用抗生素或手術清除感染病灶,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和病程無直接影響。有人曾將患者的白細胞、淋巴細胞或血漿輸入健康志願者身上,並未引起類似的疾病。近年來有人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可能與EB 病毒有關。至今,感染因素仍受到不少學者的重視。
因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發生於女性,懷孕期間關節炎症狀常減輕,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能抑制本病等,認為內分泌因素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似有一定關系。但根據研究,患者的腎上腺結構及其他內分泌功能多屬正常。
另外,因類風濕性關節炎在某些家族中發病率較高,有人認為可能與遺傳有關。
近年來,許多學者通過實驗研究和臨床實踐,主張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並提出自身免疫學說,目前已為多數學者所承認。
人們認為,本病起病為先有感染原(細菌、病毒、支原體等)侵入關節腔,以病原體作為抗原刺激滑膜或局部引流淋巴結中的漿細胞,可以產生特異性免疫球蛋白G 抗體。抗原抗體復合物形成後,抗體即轉變為異體,再刺激漿細胞就會產生新的抗體,這就是類風濕因子。類風濕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結合成免疫復合物,這種物質能激活身體內的另一部門——補體系統,釋放出炎症介質如組織胺,引起關節滑膜和關節腔內炎症,從而促發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和滑膜細胞的吞噬作用。這些吞噬免疫復合物的細胞稱為類風濕細胞。
為了消除這種免疫復合物,類風濕細胞自我破裂,釋放出大量的酶,這些酶叫作溶酶體酶,其中就包括多種酸性水解酶,它們專門破壞滑膜、關節囊、軟骨和軟骨下骨的基質,造成關節的局部破壞。
一般來說,受涼、潮濕、勞累、精神創傷、營養不良、外傷等,常為本病的誘發因素。光華醫院曾對100 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進行統計,以寒冷(42%)和潮濕(27%)誘發者占絕大多數,此外,尚有感染(10%)和外傷(8%)及無明顯誘因可查者(13%)。
中醫學對該病早有精闢的記載,古代醫家所稱的「白虎歷節」「痛風」「痹」等都像這類疾病,認為多由風寒濕邪氣乘虛侵入人體,或素有蘊熱,風寒濕郁久化熱,留滯經絡,閉塞不通而成,若日久不愈,肝腎虧損,筋骨失於濡養,以致關節畸形僵硬。
5、類風濕和風濕有什麼區別?
風濕和類風濕是有區別的,受累的關節,以及臨床表現是不一樣的,風濕:一般早期受累的關節以四肢大關節為主;類風濕:以四肢小關節為主,風濕有遊走性的竄痛,類風濕手足小關節腫痛,晨僵,常呈對稱性,大小關節皆可變形。類風濕是一組免疫異常性結締組織病,以侵犯人體關節為主,治療不當的話,具有致殘性,造成勞動力喪失,危害極大。了解更多請登錄類風濕互助APP。
6、風濕是什麼意思
風濕病學是一門年輕的臨床醫學學科由於起步較晚人們對風濕病的認識尚淺易引起漏診、誤診風濕病指主要侵犯關節、肌肉、骨骼及關節周圍的軟組織如肌腱、韌帶、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常見的有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血管炎、骨與關節的病變
其常見的症狀有: 1.發熱是風濕病的常見症狀可為低熱、中等度發熱、也可為高熱往往可表現為不規則的發熱一般無寒顫抗生素無效同時血沉快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成人斯帝爾病、急性嗜中性發熱性皮病、脂膜炎等均可以發熱為首發症狀 2. 疼痛是風濕病的主要症狀也是導致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風濕病的疼痛中起源於關節及其附屬結構的疼痛最為常見然而肢體和軀幹部位的疼痛也可見於內臟和神經系統病變關節痛、頸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風濕病的主要表現有時還伴有關節的腫脹類風濕性關節炎常有對稱性的關節腫痛手指關節、腕關節尤為明顯;強直性脊柱炎有腰背痛休息時加重可伴有足跟痛、紅眼;風濕性多肌痛有頸肩痛、肢帶肌的疼痛及肌無力 3.皮膚黏膜症狀: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多肌炎、白塞病、脂膜炎、乾燥綜合症可有皮疹、光敏感、口腔潰瘍、外陰潰瘍、眼部症狀、網狀青紫、皮膚潰瘍等 4.雷諾氏征: 指(趾)端遇冷或情緒激動時出現發白然後發紫、發紅或伴有指(趾)端的麻木、疼痛嚴重的可有皮膚潰破可見於硬皮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 5.肌肉可有肌肉疼痛、肌無力肌酶升高、肌電圖表現為肌原性損害等如皮肌炎/多肌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6.系統損害:有些風濕病特別是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可有多個器官的損害如表現為心臟炎(心包炎、心肌炎、心內膜炎)、腎臟損害(蛋白尿、血尿、浮腫、高血壓、腎功能衰竭)、血液系統(白細胞減少、紅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容血等)、呼吸系統(間質性肺炎、肺動脈高壓、胸腔積液)、消化系統(肝功能損害、黃疸)等 7.常有自身抗體:抗核抗體、抗ds-DNA抗體、抗ENA抗體、抗血小板抗體、抗心磷脂抗體、類風濕因子等
希望可以幫到您,感謝您的採納。
7、風濕性關節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病嗎?
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兩種不同的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與風濕性關節炎都有發熱、關節痛和血沉增快等表現。
臨床上有時較難鑒別。但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為多發性、對稱性的指、掌小關節炎,後期指間關節呈梭形腫大,關節強直或畸形;用水楊酸制劑治療效果不固定,常為臨時性緩解疼痛;並發心臟損害較少;抗「O」多不增高;類風濕因子多為陽性;X 線顯示關節面破壞,關節間隙變窄和骨質疏鬆,甚至關節畸形。而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膝、踝、肘、腕等大關節,急性期過後關節功能完全恢復,無關節畸形;用水楊酸制劑治療有顯效;抗「O」多可增高;X 線僅顯示關節軟組織腫脹。呈多發性、對稱性。病變關節紅、腫、熱、痛顯著,並有遊走性及反復發作的特點。不遺留關節畸形。有些患者可出現風濕性環形紅斑和皮下小結多發生在指、趾、腕、踝、脊柱等關節。受累關節以腫痛為主,呈多發性、對稱性。後期關節強直、畸形。受累關節周圍皮膚蒼白、變薄、肌肉萎縮。部分患者在關節隆突部偶見皮下小結對水楊酸制劑的反應有顯著效果,效果不固定,常為臨時性緩解疼痛。心臟病變常同時發生心臟病,而引起嚴重的永久性損害,無永久性心臟病變,脾臟與淋巴結不腫大,常腫大。抗「O」
可陽性可陰性,X 線檢查軟組織腫脹,局部及全身骨質疏鬆,受累關節的病理變化,急性期關節周圍組織水腫,關節腔內有多量漿液纖維蛋白滲出,滑膜充血水腫,並有膠原纖維變性、壞死和較多的單核細胞、淋巴細胞浸潤。此時關節局部出現紅、腫、熱、痛和活動受限等急性炎症表現。急性期過後,滲出物完全吸收,不出現關節畸形早期表現為滑膜關節囊周圍軟組織發炎,滲出多量液體而使關節腫大,滑膜絨毛增生。後期有血管翳樣肉芽組織形成,侵犯並破壞關節軟骨,最後軟骨面的肉芽組織纖維化,使上下關節面互相融合,形成關節的纖維性強直和畸形。
8、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標准有哪些?
對於任何疾病都應該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晚期類風濕患者,因多已出現多關節病變及典型畸形,所以診斷多無困難。但在本病的早期,僅少數關節受累時,診斷常比較困難。尤以單關節類風濕性關節炎,僅靠病史和臨床表現決不能確診。那麼,怎樣正確診斷類風濕病呢?美國風濕病學會在廣泛徵求有關專家的意見之後,在1958 年提出了經過修改的診斷標准,目前,很多國家都採用這一標准。另外,國內也提出了有關本病的診斷標准。現介紹如下。
(1)美國風濕病學會關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標准①晨僵。
②至少一個關節活動時疼痛或有壓痛(為醫生所看到)。
③至少一個關節腫脹(軟組織肥厚或積液而非骨質增生,為醫生所看到)。
④至少另一個關節腫脹(為醫生所看到,兩個關節受累所間隔的時間應不超過3 個月)。
⑤對稱性關節腫脹(為醫生所看到),同時侵犯機體兩側的同一個關節(如果侵犯近側指間關節、掌指關節或拇趾關節時不需要完全對稱)。遠側指間關節的累及不能滿足此項標准。
⑥骨隆起部或關節附近伸側的皮下結節(為醫生所看到)。
⑦標準的X 線片所見(除骨質增生外,必須有受累關節附近的骨質疏鬆存在)。
⑧類風濕因子陽性。
⑨滑膜液中黏蛋白凝固不佳。
⑩具有下述滑膜病理學改變中三個或更多:明顯的絨毛增生;表層滑膜細胞增生及呈柵欄狀;明顯的慢性炎細胞(主要為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及形成淋巴結的趨勢;表層或間質內緻密的纖維素沉積;灶性壞死。
皮下結節中的組織學改變應顯示中心區細胞壞死灶,圍繞著柵狀增生的巨噬細胞及最外層的慢性炎細胞浸潤。
典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其診斷標准需上述項目中的7 項。在①~⑤項中,關節症狀至少必須持續6 周。
肯定類風濕性關節炎:其診斷需上述項目中的5 項。在①~⑤項中,關節症狀至少必須持續6 周。
可能類風濕性關節炎:其診斷需上述項目中的3 項,①~⑤項中至少有1 項。其關節症狀至少必須持續6 周。
可疑類風濕性關節炎:其診斷需下列各項中的2 項,而且關節症狀的持續時間應不少於3 周。晨僵;壓痛及活動時痛(為醫生所看到),間歇或持續至少3 周;關節腫脹的病史或所見;皮下結節(為醫生所看到);血沉增快,C 反應蛋白陽性;虹膜炎(除非在兒童類風濕性關節炎,否則價值可疑)
(2)國內診斷標准(1988 年全國中西醫結合風濕類疾病學術會議修訂通過)。
①症狀。以小關節為主,多為多發性關節腫痛或小關節對稱性腫痛(單發者須認真與其他鑒別,關節症狀至少持續6 周以上),晨僵。
②體征。受累關節腫脹壓痛,活動功能受限,或畸形,或強直,部分病例可有皮下結節。
③實驗室檢查。RF(類風濕因子)陽性,ESR(血沉)多增快。
④ X 線檢查。重點受累關節具有典型類風濕性關節炎X 線所見。
對具備上述症狀及體征的患者,或兼有RF 陽性,或兼有典型X線表現者均可診斷。並有如下分期。
早期。絕大多數受累關節有腫痛及活動受限,但X 線僅顯示軟組織腫脹及骨質疏鬆。
中期。部分受累關節功能活動明顯受限,X 線片顯示關節間隙變窄及不同程度骨質腐蝕。
晚期。多數受累關節出現各種畸形或強直,活動困難,X 線片顯示關節嚴重破壞、脫位或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