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類風濕性關節炎活動的目的

類風濕性關節炎活動的目的

發布時間:2021-01-08 16:28:46

1、得了類風濕關節炎能鍛煉身體嗎

類風濕性關節炎使患者十分痛苦,尤其是運動的時候。那麼哪些運動適合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適合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運動有哪些。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都會或多或少的出現關節痛疼的情況,尤其是活動的時候關節痛疼更加明顯。因此,許多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都不願運動鍛煉。其實,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只有加強運動才能提高身體素質,進而才能改善關節的韌性幫助恢復關節功能。那麼,適合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運動有哪些呢?
(1) 呼吸訓練:躺在一堅實且舒適之平面如毛毯),令您的背部平坦,雙膝彎曲。宜緩慢吸氣數到2次,接著吸氣也數到2。在您握緊的拳頭而後放鬆時都要維持此緩慢的節奏呼吸,並且要感受到鬆弛的感覺向上傳到。
(2) 膝胸運動:仰卧位,雙足著床板,屈膝;抬起一膝慢慢向胸部方向屈曲,雙手抱膝拉向胸前,到滿意為止,回原雙足位置,另膝做上述運動。雙膝各重復2-3次,放鬆;做雙手抱雙膝運動2-3次,放鬆;做雙手抱雙膝運動2-3次,至僵硬消失為止。這是適合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運動之一。
(3) 腹部運動:目的在於伸張腹部肌肉,改善肌力並保持軀干平直姿勢。仰卧位,屈膝,雙足著地,雙肩一起慢慢抬高,以至雙手觸膝,堅持五秒鍾,回復到原位,以上動作重復五次。
通過以上內容的介紹,相信大家已經了解了適合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運動有哪些。提醒您在日常生活中多做運動,可以提高身體的素質。

2、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目的是什麼?

納福中國網站是美國NAF公司指定的國內唯一一家代購平台,現在推出一回款美國原裝關節健答康膳食補充食品——NAF(賽拉准健康源),它是目前世界上最新的、也是效果最好的,有效改善關節活動性和健康的產品,在美國已有超過億粒的消費。它的主要功能是強化關節軟骨組織,關節自我保護功能的修復;並且對背痛、關節炎、脹痛、淤紫等疼痛,有理想的消痛效果。一般服用這個膳食補充食品,7-10天就能夠見到效果。

3、風濕類風濕生活要注意些什麼呢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病情波動與緩解都與其日常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應該要重視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三分之二的患者在精神受到刺激的時候會加重病情,因此病人應該要保持樂觀和開朗,千萬不要憂慮恐懼或是悲觀失望。要學會自我剋制和自我調節,要心胸寬廣和豁達大度,給自己樹立一個戰勝疾病的信念。
應該要穿舒適、輕巧和易穿脫的衣服。90%的患者對氣候變化非常敏感,陰天、下雨、寒冷和潮濕時,關節腫脹和疼痛均會加重,因此換季時(秋冬之交、春夏之交)尤其要注意防寒和防濕,以防風吹受寒或者雨淋受濕。夏季應該要穿長袖和長褲睡覺,不宜用竹席和竹床。冬季衣服要暖和,但不宜太重。天陰或是下雨時,應少外出活動,不要迎風而卧或睡中以電扇取涼。鞋的大小要合適,應該選擇輕便柔軟的硬底軟幫鞋,鞋帶最好用松緊帶代替。還要注意用護套保護好關節部位以免直接吹風受涼。

最好在病情穩定期並且要停用有關的葯物至少半年才能懷孕。懷孕的前3個月及妊娠後期必須嚴格限制對非甾類抗炎葯的使用,必要時在孕中期和哺乳期可以使用半衰期短的非甾類抗炎葯,如布洛芬等,妊娠期間要禁止使用細胞毒葯物,如甲氨喋呤、環磷醯胺和愛若華等,而金制劑、青黴胺和雷公藤等葯物最好不用。
在以下的情況中應注意休息:急性發作或反復發作間,有發熱現象、血沉明顯增快和白細胞增高者;受累關節明顯腫脹,關節腔有積液者;頸椎或者下肢負重關節病變明顯者;並發血管炎或是心肺病變者。卧床休息以2-3周為宜,待急性症狀或是全身症狀以及關節炎消失,關節疼痛減輕時,便可以下床活動。如果長期卧床休息會造成關節僵硬、肌肉萎縮、骨萎縮和骨質脆性增加等的危險。鍛煉應該要循序漸進,運動前要進行熱敷,常變換鍛煉方式。

風濕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病,葯物見效較慢,每個人對葯物的反應也會不一樣,醫生需要了解病人對葯物的療效和副反應等等,並對葯物進行調整。有些病人服用一段時間的葯物後覺得關節不痛了,就以為就根治了,不再繼續吃葯,也不再來復診,最終復發了,又要重新開始治療。這樣反復停葯,然後又反復復發,病情根本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會失去治療的最好時機。有些病人長期服葯物卻不進行化驗檢查,最好血象異常、肝功能損害也不知道,到發現時就晚了。

4、類風濕膝蓋疼是休息好還是活動好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進行適當的鍛煉非常重要,但是要掌握好時機和強度。關節疼痛腫脹時,應減少活動,甚至卧床休息。還要注意保持肢體的功能位,如膝關節盡量保持伸展位,肘屈曲90度位。
病情控制後,可做一些舒緩運動,如散步、跑步、打太極拳、游泳等。要注意的是,進行任何一種活動,如果24小時內出現關節疼痛、腫脹及晨僵感加重,應減少運動量或改進運動方式。

5、類風濕是什麼

【類風濕】全名是類風濕關節炎(RA),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系統性疾病。其特徵是手、足小關節的多關節、對稱性、侵襲性關節炎症,經常伴有關節外器官受累及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可以導致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
RA的發病可能與遺傳、感染、性激素等有關。RA關節炎的病理主要有滑膜襯里細胞增生、間質大量炎性細胞浸潤,以及微血管的新生、血管翳的形成及軟骨和骨組織的破壞等。
【臨床症狀】
1、晨僵:早晨起床時關節活動不靈活的主觀感覺,它是關節炎症的一種非特異表現,其持續時間與炎症的嚴重程度成正比。
2、關節受累的表現:
(1)多關節受累:呈對稱性多關節炎(常≥5個關節)。易受累的關節有手、足、腕、踝及顳頜關節等,其他還可有肘、肩、頸椎、髖、膝關節等。
(2)關節畸形:手的畸形有梭形腫脹、尺側偏斜、天鵝頸樣畸形、鈕扣花樣畸形等。足的畸形有跖骨頭向下半脫位引起的仰趾畸形、外翻畸形、跖趾關節半脫位、彎曲呈錘狀趾及足外翻畸形。
(3)其他:可有正中神經/脛後神經受壓引起的腕管∕跗管綜合征,膝關節腔積液擠入關節後側形成腘窩囊腫(Baker囊腫),頸椎受累(第2、3頸椎多見)可有頸部疼痛、頸部無力及難以保持其正常位置,寰樞關節半脫位,相應有脊髓受壓及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表現。
3、關節外表現:
(1)一般表現:可有發熱、類風濕結節(屬於機化的肉芽腫,與高滴度RF、嚴重的關節破壞及RA活動有關,好發於肘部、關節鷹嘴突、骶部等關節隆突部及經常受壓處)、類風濕血管炎(主要累及小動脈的壞死性小動脈炎,可表現為指、趾端壞死、皮膚潰瘍、外周神經病變等)及淋巴結腫大。
(2)心臟受累:可有心包炎、心包積液、心外膜、心肌及瓣膜的結節、心肌炎、冠狀動脈炎、主動脈炎、傳導障礙,慢性心內膜炎及心瓣膜纖維化等表現。
(3)呼吸系統受累:可有胸膜炎、胸腔積液、肺動脈炎、間質性肺疾病、結節性肺病等。
(4)腎臟表現:主要有原發性腎小球及腎小管間質性腎炎、腎臟澱粉樣變和繼發於葯物治療(金制劑、青黴胺及NSAIDs)的腎損害。
(5)神經系統:除周圍神經受壓的症狀外,還可誘發神經疾病、脊髓病、外周神經病、繼發於血管炎的缺血性神經病、肌肥大及葯物引起的神經系統病變。
(6)貧血:是RA最常見的關節外表現,屬於慢性疾病性貧血,常為輕至中度。
(7)消化系統:可因RA血管炎、並發症或葯物治療所致。
(8)眼:幼年患者可有葡萄膜炎,成人可有鞏膜炎,可能由血管炎所致。還可有乾燥性結膜角膜炎、鞏膜軟化、鞏膜軟化穿孔、角膜溶解。
4、Felty綜合征:1%的RA患者可有脾大、中性粒細胞減少(及血小板減少、紅細胞計數減少),常有嚴重的關節病變、高滴度的RF及ANA陽性,屬於一種嚴重型RA。
5、緩解性血清陰性、對稱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腫綜合征(RS3PE)男性多見,常於55歲以後發病,呈急性發病,有對稱性腕關節、屈肌腱鞘及手小關節的炎症,手背可有凹陷性水腫。晨僵時間長(0.5~1天),但RF陰性,X線多沒有骨破壞。有56%的患者為HLA-B7陽性。治療上對單用NSAIDs葯物反應差,而小劑量糖皮質激素療效顯著。常於1年後自發緩解,預後好。
6、成人Still病(AOSD):以高熱、關節炎、皮疹等的急性發作與緩解交替出現的一種少見的RA類型。因臨床表現類似於全身起病型幼年類風濕關節炎(Still病)而得名。部分患者經過數次發作轉變為典型的RA。
7、老年發病的RA:常>65歲起病,性別差異小,多呈急性發病,發展較快(部分以OA為最初表現,幾年後出現典型的RA表現)。以手足水腫、腕管和跗管綜合征及多肌痛為突出表現,晨僵明顯,60%~70%RF陽性,但滴度多較低。X線以骨質疏鬆為主,很少侵襲性改變。患者常因心血管、感染及腎功能受損等合並症而死亡。選用NSAIDs要慎重,可應用小劑量激素,對慢作用抗風濕葯(SAARD)反應較好。

6、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目的是什麼?

RA 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可累及多系統、多臟器。起病方式、病程及預後變異很大。另外與患者的工作、生活環境、經濟狀況和受教育的程度都有較密切的關系,所以治療的個體化是非常重要的。

根據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來治療每一個患者。RA 的治療目的如下。

(1)減輕和改善患者的症狀,緩解疼痛。

(2)控制病情進展,防止骨關節破壞。盡可能早地應用慢作用抗風濕病葯物。

(3)盡量減少葯物的副作用。

(4)保護肌肉及關節功能,提高RA 患者的生活質量。

值得強調的是:許多醫生和患者本人往往只注意治療的第一個目的,而忽視後三個治療目的。這導致患者雖然緩解了疼痛卻不能阻止關節侵蝕性破壞。影響了肌肉關節的功能,生活質量日趨下降,心理狀態日趨惡化。所以我們強調對RA 患者來講,治療的4 個目的是相互關聯的,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的。

7、河南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功能活動分級?

Ⅰ級:關節功能完整,一般活動無障礙。
Ⅱ級:有關節不適或障礙,但尚能完成一般活動。
Ⅲ級:功能活動明顯受限,但大部分生活可自理。
Ⅳ級:生活不能自理或卧床。

8、你的類風濕關節炎是否正進入活動期?

類風濕關節炎雖然是個常見的疾病,但很多人對它的認識不是很透徹,在治療時往往出現誤區,比如說,類風濕關節炎在緩解期和活動期,治療葯物和日常護理都是有差別的。因此,治療類風濕關節炎需要甄別疾病發展階段,接下來就跟大家聊聊如何判斷類風濕關節炎的活動性? 

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目標之一就是控制關節腫痛個數小於“1”。

如果關節腫痛數量多於1個,則認為治療不達標,數量越多,說明活動度越高。常見的腫脹關節部位為腕、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膝關節等,亦多呈對稱性。

關節炎必須是疼痛和腫脹同時存在,腫脹是因為疾病活動導致的,如果只是疼痛卻沒有腫脹,不一定是關節炎發作。

關節活動的難易檢查

(1)晨僵超過60分鍾,考慮疾病進入活動期

晨僵,是早晨起床後病變關節感覺僵硬(日間長時間靜止不動也會出現),如膠黏樣的感覺。簡單的判斷方法包括起床後手指僵硬不適、握拳困難或擰毛巾、持筷費勁等。

晨僵常被作為觀察疾病活動的指標之一,其持續時間和關節炎症的程度成正比,其他病因的關節炎也會出現晨僵,但由類風濕引起的會更明顯和持久。

(2)完成日常活動的難易程度

關節功能會隨疾病的不良進展而下降,完成活動的難易程度與關節受累狀況、急性炎症反應都有很好的相關性。

患者在完成以下日常動作時,如果感覺越痛苦,那病情可能越嚴重,需要及時就醫。

①穿衣服 ②上床、起床 ③拿水杯、喝水 ④走平路 ⑤洗澡 ⑥彎腰拾東西 ⑦開關水龍頭 ⑧上下車

實驗室指標檢查

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是個長期過程,需要定期檢查血沉、C反應蛋白、RF、CCP 等,以評價疾病是否活動以及活動程度。

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活動的目的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