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脊柱關節病
?現在脊柱關節病的發病率不斷的提高,不少的人遭受該病的困擾,給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傷害,需要大家提起注意,那麼呢?下面請相關的專家給大家做詳細的介紹。 ?從以下幾點給大家介紹: 1.類風濕關節炎:該病是慢性關節炎最常見的類型之一。與遺傳、細菌及病毒感 染、環境因素包括吸煙有關。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40-60歲女性更多見。以雙手小關節(手指關節、腕關節)受累多見,並表現為雙側受累。患者同時伴有晨起關節僵硬感持續大於1小時及關節活動受限。病情嚴重時可出現全身臟器受累。抗環瓜氨酸肽抗體為其特異性抗體。絕大多數患者類風濕因子陽性,但類風濕因子水平的高低與病情的活動度無絕對的相關性。 2.骨關節炎:又稱退行性關節病、骨關節病,民間俗稱骨質增生。骨關節炎的發 生與年齡和肥胖密切相關。45歲以下人群骨關節炎患病率僅為2%,而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68%。簡而言之,人到老年人到老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關節炎。各關節均可受累。但雙手小關節受累時多為雙手遠端指間關節。臨床可見患者遠端指間關節出現骨性突起。患者也可出現晨僵,但時間小於半小時。該類患者血中類風濕因子常為陰性。 3.痛風性關節炎:該病與體內尿酸產生過多和(或)排出減少有關。過多的尿酸 在關節局部沉積引起關節炎。其發病非常急,常由飲食過量或應激誘發,表現為關節紅腫熱痛。單關節受累多見,最常見的發病部位為大腳趾旁的骨性突起部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緩解也很迅速,不治療或經過葯物治療後一至兩周症狀可緩解,但容易再次復發。慢性痛風性關節炎則可以沒有明顯的間歇期,而表現為關節炎反復發作。 4.強直性脊柱炎:青年男性多發,有明顯的家族發病傾向。主要累及脊柱、骶髂 關節,也可出現外周關節受累。病變嚴重時可出現脊柱僵直,頸椎、腰椎、胸椎活動受限,出現「駝背」,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90%以上患者出現HLA-B27陽性,而類風濕因子陰性。 5.銀屑病關節炎:又稱牛皮癬性關節炎。患者常伴有牛皮癬的皮膚表現。銀屑病 關節炎關節病關節受累部分特點類似於類風濕關節炎,因此可能與類風濕關節炎混淆。但雙手小關節受累時多在手指末端指間關節。但骶髂關節和脊柱受在類風濕關節炎中少見。部分患者可能在關節炎出現時尚未出現皮膚病變,此類患者容易誤診。患者血清中類風濕因子陰性。 6.反應性關節炎:起病急,發病前常有腸道或泌尿系感染史。外周大關節(尤其 是下肢)非對稱性受累。骶髂關節及脊椎也可累及。關節外可表現為眼炎、尿道炎、龜頭炎,80%以上患者HLA-B27陽性,類風濕因子陰性。 ?以上就是關於脊柱關節病的相關問題,如果還有疑問可以向專家詢問解答。關節腫脹疼痛是什麼原因手腳僵硬是怎麼回事手指骨質增生的症狀手指關節疼手指關節痛是怎麼回事
2、請各位專家幫忙診斷一下我的關節炎和脊椎病,(真誠的謝謝了)
注意些,不要被庸醫誤導了,望你早日康復
3、老年退行性骨關節炎
老年退行性骨關節炎
什麼是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是一種最常見的關節病變,骨關節炎的名稱極多,如肥大性骨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變性性關節炎、增生性骨關節炎或骨關節病,均指一種病,國內統一使用骨關節炎。其患病率隨著年齡而增加,女性比男性多發。骨關節炎以手的遠端和近端指間關節,膝、肘和肩關節以及脊柱關節容易受累,而腕、踝關節則較少發病。
骨關節炎有什麼危害?
骨關節炎可從20歲開始發病,但大多數無症狀,一般不易發現。骨關節炎的患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女性比男性多見。世界衛生組織統計,50歲以上的人中,骨關節炎的發病率為50%,55歲以上的人群中,發病率為80%,國外的調查指出,有明顯的骨關節炎X線證據者,在45—64歲年齡組中,男性佔25%,女性佔30%.;而在65歲或以上的年齡組中,男性上升為58%,女性上升為65%。通過臨床調查也證實,骨關節炎的發生率在59—69歲之間佔29%,而在75歲或以上約佔70%。我國將60歲以上劃為老年,據估計到本世紀末,我國進入老齡人口將達1億。如借用上述國外調查提出的骨關節炎的發病率粗估,我國僅在老年中的骨關節炎患者就可達5千萬左右。困此,骨關節炎又被稱為「下半生疾病」。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將骨關節炎與心血管疾病及癌症列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殺手。 但目前證據尚不充分
骨關節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一、骨關節炎的非葯物治療
非葯物治療內容很多,包括患者的健康教育、自我訓練、減肥、有氧操、關節活動度訓練、肌力訓練、助行工具的使用、職業治療及關節保護、日常生活的輔助設施等等。歐美國家相當一部分患者通過以上治療可以減輕症狀,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我國在這一領域的投入和醫護人員的觀念還比較薄弱,今後加強這項工作的力度是各級醫務人員應該重視的。
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常出現股四頭肌肌力減弱,以往認為這是由於廢用性萎縮引起的,但國外近來研究認為,股四頭肌萎縮並不完全是骨關節炎引起的,而股四頭肌肌力減弱可能是造成膝關節骨關節炎的危險因素之一,由於股四頭肌肌力的減弱,膝關節的穩定性受到了影響,正常肌肉所應有的緩沖能力降低,因此加強股四頭肌肌力的訓練和有氧訓練對骨關節炎病人是有益的。
二、骨關節炎的葯物治療
對於關節炎的葯物治療,目前最有效果的是中醫膏葯,這其中療效最好的是利鎮消痛貼,純中葯成份,外敷,葯物從皮膚滲透骨質,效果好,無副作用。並且對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方面效果相當好,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效率是99.6%,是葯物治療中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三、骨關節炎的關節內注射治療
這也是一種能夠緩解關節症狀的治療方法,常用葯物有透明質酸制劑和糖皮質激素,前者在國內已在臨床使用了一段時間,有一定的療效。作用機制主要是抑制炎症介質,如細胞激動素和前列腺素;刺激軟骨基質的合成並抑制軟骨降解;但止痛作用出現較慢。而糖皮質激素止痛效果出現快。值得注意的是,關節內注射治療是一種侵襲性操作,要避免醫源性關節內感染,對糖皮質激素的應用要慎重。
四、骨關節炎的手術治療
骨關節炎症狀十分嚴重、葯物治療無效的,且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就應該考慮手術干預。對膝關節骨關節炎,有人主張先行關節鏡下關節清掃術,這一類手術對有些病人術後近期有一定的療效,但遠期效果則不能肯定。 關節置換手術對於大多數骨關節炎、股骨頭壞死、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在緩解疼痛、恢復關節功能方面具有顯著效果,但由於關節置換手術存在一定的近期和遠期並發症,如部件的松動和磨損、骨溶解,這些並發症目前還不能完全解決。因此,嚴格掌握關節置換的手術指征顯得十分重要。嚴格地講,手術指征包括:①有關節損害的放射學證據;②存在中到重度的持續疼痛或者已造成殘疾;③對各種非手術治療無效的病人。
由於人工關節置換的效果與手術時間的長短、醫師的經驗、病人術前的身體條件、圍手術期處理和康復訓練等因素密切相關。因此一個好的關節外科醫師應具備多方面的知識,並且訓練有素、技術熟練,才能獨立勝任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4、關節炎是怎麼導致的,都有哪些症狀?
骨關節炎這個詞,父母輩兒或爺爺奶奶輩兒的人一定不陌生。平時一起床就隱隱作痛,常常疼得不敢活動,下樓梯時膝關節「咔咔」直響,從此走路都成了煎熬,下蹲更是要命的事兒……
關節炎是怎麼發生的,不同類型的關節炎之間又有什麼差別?
一、關節炎的產生
關節炎泛指發生在人體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由炎症、感染、退化、創傷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炎性疾病。臨床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熱、痛、功能障礙及關節畸形,嚴重可導致關節殘疾、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據統計我國50歲以上人群中半數患骨關節炎,65歲以上人群中90%女性和80%男性患骨關節炎。
下面我們就其中4種類型的關節炎的發生原因和差別作詳細的分析。
二、早上發作
1、類風濕性關節炎
自身免疫系統異常,導致免疫細胞與抗體攻擊關節,產生發炎的反應。而發炎導致的關節組織增生會破壞關節結構。
類風濕性關節炎確切成因尚未清楚,導致的危險因子包括高齡、生活環境、抽煙等原因導致。類風濕性關節炎會產生巨大的疼痛,如果不治療骨骼可能會變形到無法正常生活,甚至是導致很多其他的免疫疾病。
2、退化性關節炎
以下是付費內容
關節囊內的滑液減少,軟骨在缺乏潤滑及緩沖的情況下發生磨損,關節囊萎縮。
韌帶、肌腱的長期不當、過度使用影響軟骨和硬骨磨損。不及時處理可能會發生骨刺、關節外形變形和關節腔完全磨損。除了常見的膝關節退化外,手指、手腕等在過度勞損後也會產生退化的問題。
三、晚上發作
1、僵直性脊椎炎
僵直性脊椎炎可能與遺傳基因或細菌感染有關。它會使脊骨逐漸黏合,從而使脊椎變得僵硬失去彈性。
僵直性脊椎炎易發生家族遺傳,很難以防。與其他關節炎的區別是,它是一種「不懂才會痛」的疾病,多發生在20~40歲男性。僵直性脊椎炎並不是一種老年人專屬的疾病。
2、痛風性關節炎
當人體內的尿酸量過高或人體代謝尿酸的能力異常時,多餘的尿酸會沉積體內形成結晶引起關節腫脹,甚至是破壞關節。
白血球執行免疫行動排除堆積在關節處的結晶引起發炎。雖然也會有人上肢關節疼痛,然而尿酸代謝會流到下肢,所以發生痛風時多半是下肢疼痛。
四、日常生活中,中老年人應該注意哪些可以避免患上膝關節炎?
1.控制體重或減肥
肥胖是本病發生的重要原因,故中老年朋友應控制體重,防止肥胖。體重下降後能夠防止或減輕關節的損害,並能減輕患病關節所承受的壓力,有助於本病的治療。
2.避免長時間站立及長距離行走
因為他們會增加關節承受力及加速關節退變。
3.及時和妥善治療關節外傷、感染、代謝異常、骨質疏鬆等原發病。
4.補鈣
應以食補為基礎,要注意營養的平衡,多食奶製品(如鮮奶、酸奶、乳酪)、豆製品(如豆漿、豆粉、豆腐、腐竹等)、蔬菜(如金針菜、胡蘿卜、小白菜、小油菜)及紫菜、海帶、魚、蝦等海鮮類。同時應多見陽光及補充維生素D,以促進鈣吸收。
5.注意關節保暖
這一點對於預防骨關節病也很重要。關節受涼常誘發本病的發生。 損害部位 老年退行性變化的主要損害在關節的軟骨,關節軟骨變性、軟化、彈性喪失、裂碎和脫落。軟骨內骨化形成關節邊緣的骨贅,即所謂''骨刺''。
關節中央軟骨由於受磨損最大甚至消失,關節外圍軟骨也可出現肥厚和增生,使關節腔變狹和不平,骨端變形。這樣也可造成運動受限,關節畸形。
5、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怎麼治
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是指關節表面的關節軟骨失去彈性,使得軟骨下方的骨質受力增加,從而造成關節磨損加速、變薄,關節間隙變窄如此來,運動時力量之間傳遞到軟骨下骨,使得骨硬化、變形、囊性變等等,從而導致關節功能的病廢。 退行性骨關節炎好發年齡在45歲以上,通常與年齡、體重、性別、職業等相關。 其中女性患者比男性約倍左右,可能與女性的股四頭肌-髕骨角度(Q角)較、絕經婦女激素改變導致骨質疏鬆較男性明顯等有關職業運動員、體重過大(BMI指大於30)等發生退行性骨關節炎的幾率也較高。據統計,65歲以上的人群中,至少一半以上的在X光片上有退變的表現(關節間隙變窄、骨刺形成等)。退行性骨關節炎中最常見的就是膝關節內翻畸形,俗稱「羅圈腿」,並發的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其早期表現為膝關節內側疼痛,X光片上膝關節內側間隙變窄、邊緣增生、硬化,脛骨-股骨角變大。病人早期只是在一些較用力動作時感到疼痛,比如上下樓、蹲下站起等,但經休息就有所恢復,所以有間歇性。如果不早期治療,病變會進一步發展。到了中期走路開始疼,腿別扭,疲勞感加重,發病部位酸痛。典型的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症狀是膝關節疼痛、關節變形、變大、變粗、反復腫脹,有時關節活動會產生雜音、彈響,甚至鉸鎖、活動受限等等。患者常抱怨無法蹲起,尤其是上下樓梯無力,甚至不能。往往在站起的一霎那最為不適,活動一段時間後逐漸好轉;而活動或站立太久,又會再次疼痛,最終症狀日益明顯以致無法行走。 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要予以足夠的認識和重視。通過對大量患者的觀察,我們建議用多分子活性氧進行治療,多分子活性氧治療是新近從國外引進的一新型的技術,是一種真正 「物美價廉」 的膝、骨關節炎治療方法,費用低,療效確切,有抑制炎症、修復組織、緩解疼痛等作用。 患者要注意積極配合日常生活的運動及保護,增強肌肉力量,保持關節穩定性和活動度。針對其病因及加重因素,建議患者同時應該做到:控制體重、減少負荷(少蹲起、上下樓梯等)、局部保暖、輕緩運動等,對膝關節進行保護。
6、脊椎骨關節變大 歪曲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簡稱OA),又稱退化性關節炎,是與機體衰老密切相關的退行性骨關節病,現普遍嚴重影響老年群體的生活質量,使他們一直飽受折磨。據統計,中國有近50%的40歲以上人群患有骨關節炎。這個又被稱作退行性關節病、軟骨骨化性關節炎、增生性骨關節炎的慢性疾病是一種以關節軟骨的變性。那想要進行保守治療該怎麼辦呢?其實只要日常進行合理的鍛煉和飲食的調節,再佩戴上免荷一號骨關節炎支具,骨關節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1. 合理鍛煉
散步:酌情散步對骨關節炎患者病情穩定有很大幫助。但要注意的是,散步時候速度不可過快,腿要盡量輕放。每天可以行走1-2次,每次20-30分鍾。
游泳:游泳會使肌肉發達有力,對膝關節幾乎不會產生負擔與壓力,還可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非常適合骨關節炎患者。注意每次遊程不要過長,以自己身體的實際情況為准。
騎車:不僅能使心肺功能增強,還可鍛煉腿部肌肉,使肌肉運動協調和肌力的增強,是有助於減輕關節症狀。同時關節周圍肌肉力量的增強也有助於維持關節的穩定性。
2、飲食調節
多吃富含維生素D和鈣的食物: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疾病,病程漫長,營養消耗大,不斷地補充各種維生素可有助於身體的康復。同時還必需相應補充礦物質鈣。99%以上的鈣存在骨骼和牙齒中,鈣形成堅固的骨架以支撐整個身體。通過補鈣,有利於修復病損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