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RP高和sAA高是什麼原因
cRP高和sAA高都是身體發生炎症的表現。
1、cRP高
C反應蛋白(CRP)可與肺炎鏈球菌的莢膜C—多糖發生反應,機體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組織損傷等炎症性刺激時肝細胞合成的急性相蛋白。
急性時相反應包括感染、炎症及創傷時某些血清蛋白濃度的變化,這些蛋白除CRP外,還包括血清澱粉樣蛋白A、纖維蛋白原、觸珠蛋白、α1酸性糖蛋白、銅藍蛋白、α1抗胰蛋白酶等。
其中CRP在健康人血清中濃度很低(<5mg/L),而在細菌感染或組織損傷時,其濃度顯著升高,故被認為其最有價值。
2、sAA高
急性炎症時,血清澱粉樣蛋白A(sAA)比cRP變化更加的敏感,用來測試輕微或中等炎症的病人。
(1)病毒感染關節炎怎麼預防擴展資料:
C反應蛋白首先可以幫助辨別體內是否有炎症。C反應蛋白可在各種急性炎症、組織損傷、手術創傷、放射性損傷等發作後數小時內迅速升高,並有成倍增長之勢。病變好轉時,又迅速降至正常,其升高幅度與感染的程度呈正相關。
因此,CRP被認為是人體急性炎症時反應最主要、最敏感的標志物之一。CRP與其他炎症因子如白細胞總數、紅細胞沉降率和多形核白細胞等具有相關性,尤其與白細胞總數存在正相關。其次它可以幫助辨別呼吸道感染類型。
CRP可用於細菌和病毒感染的鑒別診斷:細菌感染時,CRP水平升高;而病毒感染時,CRP不升高或輕度升高,因此CRP值可以幫助醫生辨別呼吸道感染的類型,有針對性地給予葯物和治療。
此外C反應蛋白也可用於膿毒血症等疾病的快速診斷。膿毒血症時體內CRP迅速升高,而依賴血培養則至少需要48小時。細菌性腦膜炎體內CRP值也可迅速升高,而其他類型的腦膜炎升高不明顯。值得提醒的是,這項指標還可以對惡性腫瘤進行提醒。
2、成人扁桃體肥大怎麼辦
為何小孩老是扁桃體發炎呢?扁桃體算是呼吸道的防衛機關之一,可以過濾病菌並產生抗體,保護呼吸道和食道不受病菌侵入,而在三到五歲時正是最發達的時期。如同其他的淋巴腺體一樣,若有病菌入侵,就會有增生腫大的現象。所以很多的呼吸道感染都會有扁桃體和咽喉淋巴腺體的紅腫發炎。若扁桃體發炎特別嚴重,會有化膿的現象。入侵身體導致扁桃體炎的病原微生物相當多,百分之七十是病毒感染,像鼻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副流行性感冒病毒、腸病毒等。其餘少數是細菌性感染引起的。病毒感染後易繼發細菌感染,產生較重的臨床表現。由於每個機體抵抗力的不同及病菌的不同,扁桃體炎的症狀也不同,有多種多樣的表現。有的則會出現輕微感冒症狀、頸部淋巴結腫大、口腔潰瘍等症狀。當然,也可能有較嚴重的感冒症狀、全身不舒服等。有時候扁桃體腫得太大,阻礙了鼻子的呼吸暢通。某些病毒甚至可能使扁桃體腫大到出現上呼吸道阻塞的症狀,使患兒呼吸困難。扁桃體發炎很嚴重嗎得扁桃體炎算不算嚴重?會不會有什麼不良後遺症呢?基本上扁桃體炎本身是很良性的疾病,不過,問題會出在病原菌本身、感染的嚴重度和機體抵抗力的強弱。如果這致病菌只是造成扁桃體的局部感染,感染病程過去就沒事了。但有的致病菌會有全身性的影響,就可能有較復雜的病程或不好的後遺症,如關節炎、腎炎、心肌炎、心內膜炎等。扁桃體炎的發病形式,很直接,眼見為憑,可目視扁桃體的狀況。讓患兒張大嘴巴,觀察扁桃體及口咽的變化則可以知道是否有扁桃體炎。不過醫生除了要診斷是不是扁桃體炎之外,另一個重要工作是要區分到底是細菌性感染還是病毒性感染,有沒有全身性感染,會不會有其他並發症。通常細菌性疾病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而病毒性疾病則不需要抗生素,有需要的話可以抽血檢查來幫助診斷。這些感染都具有傳染性,所以孩子有扁桃體炎,若可以的話應盡量不出門,嚴重的患兒要多休息並攝取適當的水分。有些孩子經常反復感染,扁桃體變得比一般腫大,也有些人先天就較大,經常感染後更大。有時會影響呼吸,或造成睡覺時鼾聲很大、甚至影響睡眠質量,可考慮做扁桃體切除手術。何時需要切除扁桃體下述情況有必要切除扁桃體:頻繁發作的扁桃體炎,或者扁桃體病變全面影響兒童健康或使兒童中斷學業,以及影響聽力或呼吸時。然而,有時施行扁桃體切除術是不必要的,如果診斷有懷疑就要考慮是不是其他問題。扁桃體切除術適應征包括:扁桃體炎一年發作四次或四次以上;扁桃體炎兩年內每年發作三次或三次以上;扁桃體腫大引起的上呼吸道阻塞,造成嚴重打鼾,吞咽不暢,發音不清等;有過一次或一次以上扁桃體膿腫;扁桃體引起了全身疾病,成為病灶性扁桃體;扁桃體反復發炎引起鼻炎、中耳炎、氣管炎等反復發作或久治不愈。手術在全麻下進行,當患者進入深睡眠狀態並且喪失痛覺時,將扁桃體剝離切除。大多數切口無須縫合,可自然癒合。患者一般術後住院觀察24小時以上。一般認為扁桃體切除不會對以後的生活有任何不良影響。摘除扁桃體有利也有弊扁桃體是咽部最大的淋巴組織。在兒童時期,它是個活躍的免疫器官,含有各個發育階段的淋巴細胞,如T細胞、B細胞、吞噬細胞等。所以它既具有體液免疫作用,產生各種免疫球蛋白,也有一定的細胞免疫作用。扁桃體產生的免疫球蛋白IgA免疫力很強,可抑制細菌對呼吸道黏膜的粘附,並可抑制細菌的生長和擴散,對病毒也有中和與抑製作用。IgA還可通過補體的活化,增強吞噬細胞的功能。這些在兩歲至五歲時表現最為活躍。從免疫的觀點來看,由於其對身體的免疫作用,不應隨便將扁桃體摘除。兒童扁桃體肥大是正常生理現象,如果肥大但未影響呼吸和吞咽,沒有產生較重的臨床表現,不應摘除。因為切除後可能會影響局部的免疫反應,降低身體抗感染的能力。如果扁桃體炎反復發作,妨礙呼吸和吞咽,引起風濕及腎炎等疾病時,應及時切除。一般兒童扁桃體切除術應在四歲以後進行,而且要等炎症消退後兩周至三周切除比較適宜。但若發作過於頻繁,不能久等,可考慮在發作消退後數天施行手術。
3、EB病毒感染會引發腸鳴、關節炎嗎?
你好,EB病毒可引發關節炎,但和腸鳴好像沒關系。EB潛伏於人體淋巴細胞當中,人體哪個部位抵抗力弱就攻擊哪個部位,所以引起諸多病症,因各人體質特徵均有所不同,所以也不能絕對排除EB對腸胃影響引起的反應。
4、怎樣防治雞病毒性關節炎?
雞病毒性關節炎,又稱雞病毒性腱鞘炎,是由呼腸孤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其主要特徵為病雞腿部關節腫脹,腱鞘發炎,繼而使腓腸腱斷裂,從而導致雞行動不便,採食困難,甚至不能行動。
(1)流行特點
本病只發生於雞,5~7周齡的雞易感。病毒可通過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雞體,在雞群中迅速傳播,一般多為隱性感染,不表現明顯症狀。
(2)臨床症狀
雛雞感染後發病多在3~4周齡以後,初期步態稍見異常,逐漸發展為跛行,跗關節腫脹,病雞喜坐在關節上,驅趕時才跳動。患肢不能伸張,不敢負重,當腱斷裂時,趾屈曲,病程稍長時,患肢多向外扭轉,步態不穩,這種症狀多見於大雛或成雞。病雞發育不良,貧血,消瘦,有時排白色稀便,體況長時間內不能恢復。
(3)病理變化
病變主要表現在患肢的跗關節,關節上下周圍腫脹,切開皮膚可見到關節上部腓腸腱水腫,關節腔充滿淡紅色透明滑膜液,如無細菌混合感染時,見不到膿樣滲出物,趾曲腱和腓腸腱周圍水腫,根據病程的長短,有的周圍組織可與骨膜脫離。大雛或成雞易發生腓腸腱斷裂。由於腱斷裂,局部組織可見到明顯的血液浸潤。如發生在換羽時期,可在皮膚外見到皮下組織呈紅紫色,關節液增加。慢性病程的雞(主要是成雞)腓腸腱增厚、硬化,和周圍組織粘著、纖維化,有的在切面可見到肌腱交接部發生的不全斷裂和周圍組織粘連,失去活動性,關節腔有膿樣、乾酪樣滲出物。
(4)防治措施
本病目前尚無有效療法,只能加強預防。①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定期消毒雞舍,以防止病毒侵襲。②接種疫苗:接種疫苗主要用於種雞,可在開產前2~3周肌內注射油乳劑滅活苗,使雛雞獲得較多的母源抗體。此外,雛雞也可在2周齡時先接種一次弱毒疫苗,在開產前再注射一次油乳劑滅活苗。
5、生吃大蒜頭的好處和壞處是什麼??
生吃大蒜的好處:
1. 降低血脂、防止血栓:大蒜有效成分具有明顯的降血脂及預防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的作用,並可防止血栓的形成。
2. 抗炎滅菌:紫皮大蒜揮發油中所含的大蒜辣素等具有明顯的抗炎滅菌作用,尤其對上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真菌性角膜炎、隱孢子菌感染有顯著的功效。
3. 預防關節炎:大蒜能「除風濕,破冷風」,對風寒濕類關節炎有抑製作用。
4. 調節胰島素:大蒜中含硒較多,對人體的胰島素合成下降有調節作用,所以糖尿病患者多食大蒜有助於減輕病情。
5. 防止癌腫:大蒜素及其同系物能有效地抑制癌細胞活性,使之不能正常生長代謝,最終導致癌細胞死亡。
生吃大蒜的壞處:
有明顯的刺激性,可引起口、舌灼痛感、惡心等。吃蒜還會產生口臭,大量服用,可減少胃液分泌。
(5)病毒感染關節炎怎麼預防擴展資料:
蒜汁可止癢:如果患了皮膚濕疹、癬和皮炎等,塗抹蒜汁能解除奇癢。將半頭大蒜(最好是紅皮蒜或獨頭蒜)去皮切碎,放到—塊8~10厘米見方的紗布上,將蒜末包起來,用橡皮圈將口扎緊,再放到案板上,隔著布將蒜搗爛。將蒜汁塗在患處,瘙癢能立刻消除。皮膚撓破處,塗後有微痛,片刻後即不痛。蒜包用過幾次變干,泡在水裡揉搓一番,可再用一兩次。
大蒜可生食、搗泥食、煨食、煎湯飲、或搗汁外敷、切片炙穴位。發了芽的大蒜食療效果甚微,腌制大蒜不宜時間過長,以免破壞有效成分。
參考資料:網路-大蒜
6、如何防治病毒性關節炎?
雞病毒性關節炎是由呼腸孤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病,主要發生於肉用仔雞,以關節炎和腱滑膜炎為特徵,偶可致腱斷裂。
病初可能有輕微的呼吸道症狀,食慾減退,不願走動,蹲伏、貧血和消瘦,隨後出現跛行,脛關節、趾關節及連接的肌腱發炎腫脹。病程延長且嚴重時,可見一側或兩側腓腸肌腱斷裂,跖骨歪扭,趾後屈。在多數情況下,感染率可達100%,發病率僅5%~10%,死亡率不超過6%。
防治:本病尚無特效葯物治療,嚴格執行衛生消毒措施,如對雞舍及環境進行徹底的清掃、沖洗後,用鹼性消毒液或0.5%有機碘消毒,並加強飼養管理,防止疾病傳入。1~20日齡是本病的易感期,1日齡接種弱毒疫苗可有效地預防感染,但將影響馬立克氏病疫苗的免疫效果。一般提倡用滅活苗免疫種雞,其傳給子代的母源抗體可保護初生雛雞避免感染,且降低了經蛋傳播的可能性。
7、如何防控雞病毒性關節炎?
本病是由呼腸孤病毒引起的關節滑膜、腱鞘和心肌病變的傳染性疾病,也稱腱鞘炎或腱滑膜炎。本病在世界許多地區都有發生。從雞分離到的呼腸孤病毒有5種不同的血清型。
病毒對周圍環境有較強的抵抗力,能耐受60℃8~10小時,56℃22~24小時,37℃15~16周,4℃可存活3年以上;病毒對pH3有抵抗力,室溫下過氧化氫作用1小時不能滅活,對2%來蘇兒、3%甲醛有抵抗力,70%乙醇和0.5%有機碘可將其殺死。
(1)流行特點
本病主要發生於雞、火雞也可感染發病。肉用雞發病率高於其他禽類。1日齡無母源抗體的雛雞易感性最高;自然情況下,5~7周齡的雞發病最為常見,肉用仔雞發病率可高達100%,但死亡率不到1%。本病雖可通過種蛋垂直傳播但傳播率較低,其傳播方式主要為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感染雞的分泌物、排泄物特別是糞便中含有大量病毒,是主要的傳染源;病毒長期存在於雞的盲腸扁桃體和跗關節內,特別是那些幼齡就受到感染的雞,這些帶毒者是同舍動物的潛在傳染源。
(2)臨床症狀
病雞主要表現為跗關節腫脹和跛行,兩側趾屈肌腱或跖伸肌腱受害,嚴重時腱壞死或纖維化,病雞嚴重跛行,跗關節腫大,部分雞生長受阻。有的可引起腓腸肌腱斷裂。跗關節和跖關節腱鞘有明顯水腫。
(3)病理變化
自然感染的雞跖屈肌腱和跖伸肌腱腫脹,跗關節常含有少量草黃色或血樣滲出物,少數病例有相當多量的膿性分泌物,在感染早期,跗關節和跖關節有明顯水腫,跗關節內滑膜有點狀出血;有的病雞有心包炎、心肌炎和心包積水。慢性病變的特徵是腱鞘硬化和粘連,在脛跗關節遠端軟骨上出現凹陷的點狀潰爛,然後變大融合,關節表面纖維軟骨膜增生。
(4)實驗室診斷
根據症狀和病變可以做出初步診斷。確診需通過病毒分離鑒定和血清學試驗,瓊擴試驗常用來檢查病毒種群特異性抗體的存在。
(5)防控要點
①凈化種雞群
對患病種雞堅決淘汰,防止本病經蛋垂直傳播。嚴禁從有本病的雞場引進種蛋或苗雞。
②加強飼養管理和衛生消毒
對商品雞採用「全進全出」制,每批雞出售後要用鹼液或有機碘消毒劑徹底消毒雞舍,並用福爾馬林和高錳酸鉀進行熏蒸。
③免疫接種
對開產前的蛋雞最好選用滅活苗免疫(有些活疫苗可經蛋將疫苗毒傳給下一代)。免疫程序為:種雞群1~7日齡、4周齡時各接種一次多價弱毒苗,在開產前接種一次滅活苗;商品肉雞在1日齡以多價弱毒苗接種一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