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針灸以後再做按摩可以不
可以啊。目前在西方中醫診所里,基本都是先針灸30--40分鍾,再按摩10--20分鍾,就是一次治療,效果很好,尤其是對痛證跟好一些。
2、肌張力高按摩什麼穴位
肌張力高要看病因,而且單純按摩是無效的,需要配合針灸、康復鍛煉等綜合措施,甚至包括內服葯物,而且治療肌張力過高主要的措施是康復鍛煉,按摩等措施僅僅是輔助措施。中醫按摩更廣泛意義不是點(穴位),而是片(經絡),而且需要配合手法按摩,這都不是在家中能做到的。如果想在家中做按摩,手法按摩肌肉比單純按壓穴位有效得多。
3、肌肉張力大了,引起的肌肉酸痛該怎麼辦,去
運動過制量肌肉酸痛可泡熱水澡緩解
泡個熱水澡可以緩解肌肉疼痛,在睡前拋熱水澡,可以幫助促進身體血液循環,放鬆全身肌肉,減輕肌肉的疼痛感。
運動過量肌肉酸痛可冰敷緩解
因為運動量大而導致肌肉拉傷酸痛,可以在拉傷的腿部肌肉放上一條毛巾,再把冰塊裝在塑料袋內置於毛巾之上進行冰敷,冰敷半小時即可,一天之內反復幾次,傷處的疼痛會明顯減輕。
運動過量肌肉酸痛可局部溫熱或塗擦葯物緩解
因為運動量大而導致局部肌肉疼痛或者拉傷時,可以用溫熱水泡洗可減輕肌肉酸痛。局部塗擦油劑、糊劑或按摩擦劑也可減輕疼痛。
運動過量肌肉酸痛可做伸展舒緩運動緩解
當發現身體因為運動量大而酸脹疼痛時,身體嘗試舒張伸展,牽伸肌肉可加速肌肉的放鬆和緩解緊張的肌肉,讓其放鬆,減輕疼痛。
運動過量肌肉酸痛可保證營養及睡眠緩解
運動量大及運動負荷大,肌肉在超負荷工作後,需要補充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充分的睡眠才能有效恢復精力,更重要的是大部分能量物質的合成、再生基本上在睡眠時進行,充足睡眠,充足營養是肌肉早日擺脫疼痛的重要基礎。
4、咬肌常常酸痛 可以針灸嗎?
可能是顳下頜關節紊亂.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
※※概述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症(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ysfunction Syndrome)?是口腔頜面部常見的疾病之一。在顳下頜關節疾病中,此病最為多見。好發於青壯年,以20~30歲患病率最高。
※※診斷
根據病史,存在上述主要症狀診斷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並不困難。輔助診斷常用的方法有:①X線平片(關節薛氏位和髁狀突經咽側位),可發現有關節間隙改變和骨質改變,如硬化、骨破壞和增生、囊樣變等。②關節造影(上腔造影因操作容易而多用、下腔造影國內應用較少),可發現關節盤移位、穿孔、關節盤諸附著的改變以及軟骨面的變化。近年來,不少學者應用關節內窺鏡檢查,可發現本病的早期改變,如關節盤和滑膜充血、滲血、粘連以及未分化成熟的軟骨樣組織形成的「關節鼠」等。由於本病有很多類型,治療方法各異。因此,應作出具體類型的診斷。如翼外肌痙攣、可復性關節盤移位或關節盤穿也等。
※※治療措施
具體的治療措施有:
1.矯正咬合關系由口腔專科檢查治療
2.封閉療法可用0.25-0.5%普魯卡因3~5ml作翼外肌封閉。穿刺點在乙狀切跡中點,垂直進針,深度約2.5~3cm,回抽無血時注葯。常用於張口過大的病員。
3.氯乙烷噴霧配合按摩,可以緩解咀嚼肌痙攣。噴氯乙烷時要成霧狀,間斷噴射,配合按摩,防止凍傷。並要注意保護眼、耳,遠離火源。
4.針刺療法取穴:下關、聽宮、頰車、合谷、配醫風、太陽。
5.超短波、離子導入、電興奮及磁療等局部理療有一定療效。
治療的同時,要糾正不良習慣(如單側咀嚼),並防止張口過大等。
※※病因學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症多發於青壯年。其發病機理尚未完全明了。本症的主要特點為關節區酸脹疼痛、運動時彈響、張口運動障礙等。多數屬關節功能失調、預後良好;但極少數病例也可發生器質性改變。
1.創傷因素很多病員有局部創傷史。如曾承外力撞擊、突咬硬物、張口過大(如打呵欠)等急性創傷;還有經常咀嚼硬食、夜間磨牙以及單側咀嚼習慣等。這些因素可能引起關節挫傷或勞損,咀嚼肌群功能失調對本症的發生也有一定影響。
2.咬合因素不少病員有明顯的咬合關系紊亂。如牙尖過高、牙齒過度磨損、磨牙缺失過多、不良的假牙、頜間距離過低等。咬合關系的紊亂,可破壞關節內部結構間功能的平衡,促使本症的發生。
3.全身及其他因素神經精神因素與本病可有一定關系。如有些病員有情緒急燥、精神緊張、容易激動等情況。此外,有的病員有風濕病史,有的發病與受寒有關。
※※臨床表現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症主要的臨床表現有局部酸脹或疼痛、彈響和運動障礙。疼痛部位可在關節區或關節周圍;並可伴有輕重不等的壓痛。關節酸脹或疼痛尤以咀嚼及張口時明顯。彈響在張口活動時出現。響聲可發生在下頜運動的不同階段,可為清脆的單響聲或碎裂的連響聲。常見的運動阻礙為張口受限,但也可出現張口過大或張口時下頜偏斜。此外,還可伴有顳部疼痛、頭暈、耳鳴等症狀。
※※鑒別診斷
由於很多其他疾病也常常出現上述三個主要症狀,因此必須與以下諸疾病作鑒別:
1.腫瘤
頜面深部腫瘤也可引起開口困難或牙關緊閉,因為腫瘤在深部不易被查出,而誤診為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甚至進行了不恰當的治療,失去了腫瘤早期根治的良機。因此,當有開口困難,特別是同時伴發育腦神經症狀或其他症狀者,應考慮是否有以下部位的腫瘤:①顳下頜關節良性或惡性性腫瘤,特別是髁狀突軟骨肉瘤。②顳下窩腫瘤。③翼齶窩腫瘤。④上頜竇後壁癌。⑤腮腺惡性腫瘤。⑥鼻咽癌等。
2.顳下頜關節炎
①急性化膿性顳下頜關節炎(acute suppurative arthritis of temporomandibulor joint),關節區可見紅腫,壓痛明顯,尤其不能上下對,稍用力即可引起關節區劇痛。②類風濕性顳下頜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常常伴有全身遊走性,多發性關節炎,尤以四肢小關節最常受累,晚期可發生關節強直。
3.耳源性疾病
外耳道癤和中耳炎症也常放射到關節區疼痛並影響開口和咀嚼,仔細進行耳科檢查當不難鑒別。
4.頸椎病
可引起頸、肩、背、耳後區以及面側部疼痛,容易誤診。但疼痛與開口和咀嚼無關,而常常與頸部活動和與姿勢有關。有的可有手的感染和運動異常。X線片可協助診斷頸椎有無骨質變化,以資鑒別。
5.莖突過長症
除了吞咽時咽部疼痛和感覺異常外,常常在開口、咀嚼時可引起髁狀突後區疼痛以及關節後區,耳後區和頸部牽涉痛。X線片檢查,容易確診。
5、針灸對顳下頜關節炎有效果嗎?
我是2003年得這病的。一直沒在意,拖到06年開始去看。剛病發時,只是彈響,當時覺得好玩,每天都會彈,慢慢就成了習慣。直到06去看病時,才知道這叫「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症」。於是針炙,一個星期吧,沒有任何效果。
後來換了家大醫院,醫生拍片後說右下智齒長歪了。建議拔掉,可以減輕症狀。我平時的症狀就是,口無法張大,吃蘋果也削小。自從開始就診後,我就戒掉故意去彈響的習慣了,剛開始戒時確實還不習慣。不過現在算是戒掉。
2007年2月,我拔掉智齒了。到現在已經快三年了,病還是沒好。但是,最起碼不會影響到我的日常生活了。只是偶爾會在睡夢中被痛醒,估計是肌肉痙攣吧。
因為這病大多跟精神有關,睡覺時放鬆,就不痛了。
這病基本上是不好治的,要靠良好的日常習慣來保養。盡量不吃硬東西吧。沒事的。
分,我要了。謝謝。
6、肌張力高可以做針灸嗎?
?
7、偏癱病人肌張力過高!怎樣用針灸緩解!取那些穴位?
偏癱病人的肌張力過高,可以用以下幾個穴位緩解,針灸,點穴位,拔罐都可以,你可以針對病人的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過穴位可一定要找准呀,祝病人早日康復!!! 由於神經技能發生障礙,身體完全或不完全地喪失運動能力(比喻機構渙散);不能正常進行工作。偏癱是指隨意動作的減退或消失,臨床上將偏癱分為功能性偏癱和器質性偏癱兩類。前者由心因性引起即癔症性偏癱。器質性偏癱按照病變的解剖部位可分為上運動神經元偏癱、下運動神經元偏癱和肌病偏癱,點穴位或者針灸可以使偏癱病人恢復肢體的部分功能。一 腎俞 穴近腎臟,為神經經氣轉輸之處,主治腎臟疾患,故名腎俞。位置: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取之。主治:癱瘓、小兒麻痹後遺症、遺精、腰痛、月經不調、耳聾、耳鳴、白帶等。二 環跳 「環」指環曲;「跳」指跳躍。即跳躍時足跟可以抵觸本穴,另外點按此穴患者跳躍如常,故名環跳。位置:位於大轉子前上緣與骨裂孔連線外三分之一與內三分之二交界處。主治:癱瘓、坐骨神經痛、下肢麻痹、腰胯痛、膝脛痛。三 豐隆 「豐」有大的意思;「隆」有盛的意思。為谷氣隆盛之脈,該穴屬胃經的「絡」穴,從此別走脾經,該穴處肌肉豐滿隆盛,故名豐隆。位置:外踝上八寸,即犢鼻穴與外踝尖連線的中點。主治:熱病、咳嗽、癱瘓、胸悶、眩暈、下肢癱瘓、膝脛酸痛。四 委中 「委」委屈也,「中」中間,即曲屈膝關節在腘窩正中凹陷處,故名委中。位置:膝蓋後方褶皺的正中央位置,觸摸時可以感覺到脈搏的跳動。主治:癱瘓、腰痛、下肢麻痹、半身不遂、小便不利、腰腿牽痛、腹痛。五(懸鍾)絕骨 「懸」指掛的意思。古代孩子舞蹈時此處懸掛帶響的鍾形鈴,故名懸鍾。絕骨是因為腓骨後緣與腓骨長、短肌之間形成凹陷。好似斷絕成溝,故又名絕骨。位置:位於外踝尖直上三寸,腓骨後緣。主治:下肢麻痹、癱瘓、胸腹脹滿、腳氣、消化不良、偏頭疼、項強。六 陽陵泉 「陽」指外側面;「陵」指高處,相當腓骨小頭部,「泉」指腓骨小頭前下方小凹陷,故名陽陵泉。位置: 位於膝外側,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主治:胸脅痛、癱瘓、膽道蛔蟲症、肝膽疾患、口苦、坐骨神經痛、下肢疼痛、肩痛、下肢麻痹、胃痛、落枕。七 三陰交 指脾經、腎經、肝經三條足三陰經的交會處,故名三陰交。位置:內踝上三寸(四橫指),脛骨的後緣。主治:癱瘓、蕁麻疹、神經衰弱、失眠、高血壓、下肢痿痹。腸胃病:腹脹、腸鳴、消化不良、泄瀉、脾胃虛弱。婦科病:月經不調、痛經、催產、崩漏、帶下、不孕。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小便不利、遺精、陽萎、遺尿、陰部腫痛。八 陰陵泉 突起為「陵」,該穴屬脾經「合水」位於膝下內側。脾為陰中之陰,膝高突起似陵,水出於其下凹陷的泉,故名陰陵泉。位置:位於脛骨內側髁下緣凹陷中。主治:癱瘓、腹痛、腹瀉、水腫、消化不良、小便失禁、遺精、月經不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