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骨關節炎一般進展多快

骨關節炎一般進展多快

發布時間:2020-12-20 08:53:35

1、骨關節炎患者如何鍛煉

骨關節炎的病理基礎是關節軟骨的病變。關節軟骨是維持關節正常運動的物質基礎。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軟骨逐漸退化、磨損,甚至完全耗損,一些引發軟骨損傷的酶被激活,造成軟骨進一步破壞,導致關節承受應力的能力下降並激發炎症反應,引起疼痛、僵硬和活動受限,骨關節炎就發生了。 大部分早期骨關節炎的患者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及正確的運動、鍛煉,不需要打針吃葯,疼痛及運動不適的症狀就能得到改善甚至消失。所以,掌握正確的運動方法非常必要。那種認為骨關節炎是缺乏運動而造成,越疼痛越要鍛煉的觀點,或為了保護關節不受損傷而靜止不動的觀點,都失之偏頗。 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於關節內的滑液,運動時軟骨上間歇性受力造成的「唧筒作用」形成滑液在軟骨內的循環。關節如果長期固定不動,會導致軟骨營養不良,進而早期退化。反之,過度運動造成關節的過度負荷,導致關節軟骨的損傷。特別是已經有骨關節炎的病人,如果再做不適當的運動或鍛煉,會加重病變的發展。 在運動時應掌握不負重或少負重的鍛煉原則,以增強肌肉力量、增加關節活動度為目標,達到增加耐受性、減輕疲勞、增強抵抗疾病綜合能力的目的,從而防止病變進展。 在實際生活中,有些活動無法避免,如上下樓梯和下蹲等。可以採取緩行慢步的方法,一級一級地上下樓梯,同時拉住扶手。下蹲時也應扶物借力,這樣可減少膝關節及髕骨受力,減緩疼痛症狀。打太極拳時,患膝關節骨關節炎的人不宜蹲馬步。騎自行車代步是可取的,因為騎車時身體重量的大部分壓在坐墊上,膝關節受力相對較少,同時騎車可以保持關節的活動度,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得以增強。對骨關節炎患者來說,最佳的運動項目是游泳。游泳時身體漂浮在水中,關節不承受體重,所受負荷最小,游泳的動作(如蛙泳)又能保證關節的活動並鍛煉肌肉力量。而且,游泳能增強全身肌力和多關節的活動,使心肺等多器官功能得到鍛煉,可有效增強抗病能力。

2、骨關節炎從初期發展到晚期一般多長時間

腫瘤的病理分型、惡性程度不同,病程惡化的快慢也不同。一般小細胞癌進展較腺癌、鱗癌快。

3、骨關節炎的症狀有哪些?

一、臨床表現
原發性骨關節炎常在中年以後發病,發病率隨增齡而增加,受累關節一般為負重關節和活動頻繁的關節,主要症狀是關節疼痛,常於晨間發生,稍活動後疼痛反而減輕,但如活動過多,因關節磨擦而疼痛加重。另一症狀是受累關節活動不靈便,長時間保持一定體位後感覺關節僵硬,要經過一定時間活動才感到自如。氣候變化常促使症狀發生。數個關節可同時受累,但不象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全身性對稱性多關節炎。檢查受累關節可有輕度腫脹,活動關節時有磨擦聲或喀喇聲,病情發展嚴重者可有肌肉萎縮及關節畸形。本病症狀和X線徵象不成正比,按受累部位不同,症狀亦有所不同。
(一)手指關節的退行性變表現在遠端指間關節的Heberden"s結節好發於中指和示指,近端指間關節的Bouchard"s結節較少發生,常被誤認為類風濕小結,第一掌指關節的退行性變可引起腕關節橈側部位的疼痛,除此之外的掌指關節很少累及。Heberden"s結節的發生與遺傳及性別有關,女性多見,大多無明顯疼痛,但可有活動不便和輕度麻木刺痛,並可引起遠端指間關節屈曲及偏斜畸形,部分發展較快的病人(常發生在過度用力者),可有急性紅腫疼痛表現。
(二)膝原發性骨關節炎影響膝關節最為常見。患者常訴關節有喀喇音,走路時感疼痛,休息後好轉,久坐久站時覺關節僵硬,走動及放鬆肌肉可使僵硬感消失。症狀時輕時重,甚至每天可有差別。關節腫大常由骨質增生,亦可由少量滲液所致,急性腫脹提示關節腔內出血。病情進展時膝關節活動受限,可引起廢用性肌萎縮,甚至發生膝外翻或內翻畸形。
(三)脊柱脊柱有兩套關節裝置,即椎間盤和上下關節突關節,在頸椎2~7尚有鉤椎關節(Lushka關節)。原發性者多由於中年後發生椎間盤退行性變、髓核脫水、致椎間隙狹窄,骨質磨損有骨贅增生,大多無臨床表現,如有症狀亦輕重不一,多數為慢性病程,但有時因損傷、舉重、突然活動脊柱等外因而導致急性發作。在頸椎,鉤椎關節邊緣的骨贅可使頸神經根穿離椎間孔時受擠壓而出現反復發作的頸局部疼痛,可放射至前臂和手指,且可有手指麻木及活動欠靈等。椎體後緣的骨贅可突向椎管而擠壓脊髓,引起下肢繼而上肢麻木、無力,甚而有四肢癱瘓。椎動脈受壓時可出現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表現。胸椎的退行性變較少發生。在腰椎,腰4~5,腰5~骶1是最易發生椎間盤突出之處,主要症狀為腰痛伴坐骨神經痛,常於扭傷、抬重物、彎腰用力後發生,體檢局部壓痛,直腿高舉試驗陽性,可有感覺、肌力和腱反射的改變。
脊柱的繼發性骨關節炎多由於脊柱先天性畸形、側凸、骨折和骨結核等引起。
(四)髖髖關節的原發性骨關節炎在我國較為少見,往往是全身退行性關節病的一部分,多發生於50歲以上,男多於女。繼發性者常由股骨頭或股骨頸骨折後缺血性壞死,或先天性髖脫位,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引起。臨床表現主要為髖部疼痛,可放射至腹股溝、大腿內側甚至膝部上方,開始於活動及負重時發生,進而疼痛轉為持續性,走路跛行,當病情發展嚴重時,髖關節屈曲內收,代償性腰椎前凸,此時可有嚴重的下背部疼痛,甚至不能行走。檢查髖關節局部壓痛,活動受限,"4"字試驗陽性。
原發性全身性骨關節炎()常發生於絕經期婦女,有多數關節累及,常影響指關節和第一掌指關節,一般均有急性疼痛階段,有時易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混淆,急性症狀緩解後,關節功能保持。
彌漫性原發性骨肥大症(diffuseidiopathicskele-talhyperostosis)多見於老年男性,骨贅大量增生,有時融合一起,臨床症狀不若X線表現嚴重,病人訴述輕度疼痛和關節強硬感,但能保持較好活動。X線診斷有三項標准:連續四個椎體前側部位鈣化或骨化;無嚴重的椎間盤病變;椎體邊緣硬化;有時可見脊柱外鈣化,尤其是鷹嘴突及跟骨部位可見大的骨刺。
二、診斷
確診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和實驗室資料,不難判斷。

4、為什麼骨關節病會越來越多?

在介紹骨關節炎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下圖,簡單了解一下骨關節的結構是怎樣的:

骨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軟骨損害為主,並累及整個關節組織的最常見的關節疾病,本病好發於老人,表現為關節疼痛、僵硬、肥大和活動受限,多發於手、膝、髖、足、嵴柱等處。

在我國,全國40歲以上人群骨關節炎患病率為46.3%,其中男性患病率為41.6%,女性患病率為50.4%。60歲人群比40歲人群年的患病率高出一倍。

骨關節炎的症狀具體有哪些?

1、疼痛:關節疼痛、酸脹、不適是OA的主要症狀,多發生於活動後,休息可緩解。病情嚴重時疼疼感會加重,甚至休息時也可發生。

2、晨僵和黏著感:晨僵時間不超過三十分鍾,晨起或久坐後,站立時感覺關節不穩定,需要站立片刻並緩慢活動才能邁步。

3、其它症狀: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行走時失去平衡,下蹲、下樓無力,不能持重、活動受限、關節痙攣等。

引發骨關節炎的因素有哪些?

1、一般因素:骨密度、高齡、遺傳、肥胖、性激素、過度運動、吸煙及存在的其它疾病。

2、機械因素:創傷、關節形態異常、長期從事反復使用某些關節的職業或劇烈的文體運動等。

如何預防和治療骨關節炎?

1、預防:保持正確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適當的鍛煉(有氧運動,如游泳、自行車等)、減肥;減少不合理運動、避免不良姿勢,減少或避免爬樓梯等。

2、治療:當有症狀發生,或已經確診為骨關節炎的患者,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

一般治療骨關節炎會用到以下幾種葯物:

(1)控制症狀的葯物

(2)改善病情的葯物及軟骨保護劑

(3)其它有希望治療骨關節炎的葯物

如果有幫助到你,希望能採納!

5、骨關節炎可以運動嗎?到底是運動好呢?還是不運行好呢!

氨糖25歲之後會慢慢缺失,所以需要及時補充,在勞動和運動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骨頭關節損傷。健力多的氨糖可以修復或逆轉損壞軟骨,潤滑軟骨,減少積液的。

6、骨關節炎一般有什麼症狀呢?

有以下五點症狀:
1、關節疼痛:通常開始活動時疼痛加劇,活動進行時疼痛會緩解,隨著活動量增加或負重時,疼痛又會加重,休息後緩解;
2、關節腫脹:患者往往感覺關節活動受限;
3、關節僵硬:部分患者晨起時表現關節僵硬;
4、關節壓痛:滑膜炎急性期,患者體檢時按壓往往疼痛明顯;
5、關節炎晚期:如未及時治療,可發展為關節畸形,甚至功能障礙,嚴重者可致殘。

與骨關節炎一般進展多快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