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膝關節骨㾄是怎麼形成的?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亦稱退行性骨關節病、骨質增生,是一個以關節軟骨退行性改變為核心,累及骨質並包括滑膜、關節囊及關節其它結構的全方位、多層次、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是一種無菌性、慢性、進行性侵犯膝關節的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見。那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1、個體因素:本病男女均可受累,但以女性多見,尤其是閉經前後的婦女。從中年到老年,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多年積累性勞損,導致關節軟骨發生退行性變。肥胖和粗壯體型 的人中發病率較高,其原因為體重超重,關節負重增加,促成本病發生。2、飲食因素:關節軟骨內沒有血管,其營養依靠從關節液中吸取。營養不良可導致和 加重本病的進展。3、免疫學異常:關節軟骨原是一個無血管的封閉的屏障,軟骨組織大多處於機體自身免疫監視系統相隔離的狀態,在原發性骨關節炎病人的滑膜中,可見少數單核細胞、淋巴細胞 和漿細胞浸潤,並見大量具有細胞因子分泌功能的滑膜細胞增生。骨關節炎可能是一種依賴 T細胞的局部炎症反應過程。有學者在骨關節炎的髖關節軟骨表層發現了IgG、IgM和IgC,這 種病人中產生多發性關節炎的頻率較高。4、氣候因素:常居潮濕、寒冷環境的人發病率高。這主要是由於溫度低,引起局部血 運減慢甚至障礙有關。另外因遺傳因素所致的關節各組成結構異常,特別是軟骨細胞的病理 性老化亦是發生此病的一重要因素。5、生物力學因素:穿高跟鞋行走時髖、膝、踝關節的的功能由於扭力作用發生很大改 變,由髖、膝關節代償以保持穩定步態,從而導致關節軟骨受損。6、醫源性因素:筆者通過動物實驗證實長期使用皮質醇類葯物,尤 其在疼痛早期治療時,使用皮質醇類葯物進行痛點注射或關節腔內注射,可造成嚴重的骨關 節繼發性損害。
2、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適宜的運動方式有哪些?
骨性關節炎是人體進入老年時,關節的一種退化表現,主要病理改變為軟骨退行性變,以及關節邊緣韌帶附著處和軟骨下骨質反應性增生形成骨贅,並由此引起關節疼痛、僵直畸形和功能障礙。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在人漫長的一生中,膝關節在所有關節中負荷最高,最容易磨損,因此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最高。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生常與慢性勞損、肥胖、骨密度下降、外傷等因素有關。
在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非手術治療中,運動療法是重要的治療方式。但是,對骨關節炎患者的鍛煉要一分為二地看待。正確的適當的鍛煉,可以預防、延緩和減慢骨性關節炎的進程,而不正確的過度鍛煉可加重關節的損傷。對於骨性關節炎患者來說,在開始或繼續任何運動之前,都應該向專業醫生咨詢,並最好由專科醫生進行檢查後,再確定這種運動對骨性關節炎是否安全有效。
有益的鍛煉包括:游泳、散步、騎自行車(大輪、高座)、太極拳、仰卧直腿抬高或抗阻力訓練及不負重位關節的屈伸活動。這些運動可以活動全身關節,緩解肢體和關節僵硬。游泳對膝關節負擔不大,又可使肌肉充分地活動,是一項非常適合骨性關節炎患者的運動項目。
許多醫生和學者認為,爬山、爬樓梯、蹲-起立-再蹲的往復運動、騎矮座子的小輪自行車、騎車上坡等運動方式,可以增加關節扭力或造成關節面負荷過大,會加重膝關節軟骨的損傷,不建議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選用。但從另外的角度看,上下樓梯、蹲起、騎車上坡這樣的活動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須的功能性的運動,難以避免。同時,這樣的運動可以使全關節的軟骨面得到營養,進而改善軟骨的營養狀況,促進其創面的癒合,有助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康復。
許多事物是有兩面性的,運動鍛煉也不例外。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應該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在爬山、爬樓梯、蹲起、騎車作為鍛煉方式時,要注意控制運動的強度和量,並且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注意平時的自我感覺,鍛煉後要進行充分的肌肉牽拉放鬆,如果可以做到,選擇這樣的運動方式也未嘗不可。但是如果患者本身不能有效控制運動量和強度,運動技術掌握不好,建議到專業的運動康復中心進行鍛煉。
此外,骨性關節炎患者平時應注意:走遠路時不要穿高跟鞋,要穿厚底而有彈性的軟底鞋,以減少膝關節所受的沖擊力。盡量避免爬坡、在凹凸不平的道路、軟的地形和鵝卵石路上行走。盡量少上下樓梯、少登山、少久站、少提重物,避免膝關節的負荷過大而加重病情。坐時應將膝關節稍伸展,並應不斷的改變位置,不要將膝關節屈曲在椅子下。避免長時間下蹲,因為下蹲時膝關節的負重是自身體重的3~7倍。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防止膝關節受涼。重控制體重,盡量避免身體肥胖建議骨性關節炎病情較重者,以及年老行走時易摔倒的人使用拐杖。拄著拐杖走路,可以將患腿的負重通過拐杖分散。拐杖可根據患者的身長選擇購買或製作。
3、膝關節的骨關節炎病因是什麼?
膝關節炎的主要特徵包括有軟骨退行性病變和關節邊緣骨贅的形成,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造成膝關節炎的症狀主要有以下幾種:
軟骨下骨板的病變:隨著來疾病的發展,因軟骨脫落使軟骨下骨板裸露,並可在軟骨骨板下出現大小不等的囊性變,這些囊性變會穿破骨板伸向關節腔內,使關節軟骨面進一步殘缺不全,此時病變已從軟骨擴展至整個自骨組織,表明疾病已經惡化。
關節邊緣的骨質增生:病變由軟骨及骨組織開始,逐漸漸影響到滑膜與韌帶甚至關節囊等關節的各部分。 軟骨破百壞伴隨有修復與增生,故滑膜與韌帶的病變會使它們在附著點發生骨質增生,附著與增生的位置都在關節的邊緣,在 X 線片上可看到關節邊緣有唇狀骨質增生。
關節軟骨完整性破壞:當人體逐步老化或創傷或疾病時,關節軟骨中Ⅱ 型膠原纖維出現退化, 隨後逐漸出現斷裂而變短, 致使關節軟骨失去了彈性。接著便進一步發生裂縫,大皰,糜爛與潰瘍, 從而使軟骨表面呈毛刷狀,粗糙不堪。不光滑的軟骨面相互摩擦,便加度劇軟骨的磨損,於是關節軟骨便遭到完整性的破壞。
4、關節炎是如何形成的
關節炎,是多種關節炎症疾病的統稱,此病形成的原因是復雜多樣化的,主要與自身免疫反應、感染、代謝紊亂、創傷、退行性病變等因素有關。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 鄭州最好的骨科醫院專家介紹,關節炎泛指發生在人體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炎性疾病,可分為數十種。我國的關節炎患者有1億以上,且人數在不斷增加。臨床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熱、痛、功能障礙及關節畸形,嚴重者導致關節殘疾、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關節炎形成的原因 1、關節過度疲勞和膳食不平衡會導致酸性體質,軟骨浸泡在酸性體液中就會降解,滑液的潤滑效果也會變差。損失的軟骨成分同時存在於軟骨和骨骼中,導致骨骼末端變得不平滑並形成骨刺(大的骨骼突起)。由此引起的發炎會限制關節的運動。 2、常居住在潮濕、陰冷環境中的人多有關節炎症狀。這可能為溫度底,骨內血液循環不佳所致。這種關節炎的病因是較為常見的。 3、膠原蛋白成分的流失: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會產生退行性變化。我們都知道,膠原蛋白在骨與關節中均佔有很大分量。人到了中年以後,膠原蛋白和鈣逐漸流失,容易引起骨關節炎、骨質疏鬆等骨關節疾病。因此膠原蛋白成分的流失成為關節炎的病因之一。推薦閱讀:老年人得了關節炎怎麼辦 4、肥胖,肥胖的體重增加了關節的負荷並由於姿勢、步態等的改變,導致關節的生物力學都有所改變。關節勞損,研究表明,無電梯樓房居民膝關節痛、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發病率均高於平房居民。 5、酸性體質的人會造成大量的鈣流失,鈣平衡的失調會導致鈣在軟組織中堆積,引起肌肉疼痛,風溫性關節炎患者的骨骼末端會接合,融合在一起。 ?專家指出,關節炎形成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原因不能一一盡述,如果您要了解具體的關節炎形成原因,可與武警河南省總隊醫院專家進行一對一的交流。祝您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5、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怎麼治
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是指關節表面的關節軟骨失去彈性,使得軟骨下方的骨質受力增加,從而造成關節磨損加速、變薄,關節間隙變窄如此來,運動時力量之間傳遞到軟骨下骨,使得骨硬化、變形、囊性變等等,從而導致關節功能的病廢。 退行性骨關節炎好發年齡在45歲以上,通常與年齡、體重、性別、職業等相關。 其中女性患者比男性約倍左右,可能與女性的股四頭肌-髕骨角度(Q角)較、絕經婦女激素改變導致骨質疏鬆較男性明顯等有關職業運動員、體重過大(BMI指大於30)等發生退行性骨關節炎的幾率也較高。據統計,65歲以上的人群中,至少一半以上的在X光片上有退變的表現(關節間隙變窄、骨刺形成等)。退行性骨關節炎中最常見的就是膝關節內翻畸形,俗稱「羅圈腿」,並發的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其早期表現為膝關節內側疼痛,X光片上膝關節內側間隙變窄、邊緣增生、硬化,脛骨-股骨角變大。病人早期只是在一些較用力動作時感到疼痛,比如上下樓、蹲下站起等,但經休息就有所恢復,所以有間歇性。如果不早期治療,病變會進一步發展。到了中期走路開始疼,腿別扭,疲勞感加重,發病部位酸痛。典型的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症狀是膝關節疼痛、關節變形、變大、變粗、反復腫脹,有時關節活動會產生雜音、彈響,甚至鉸鎖、活動受限等等。患者常抱怨無法蹲起,尤其是上下樓梯無力,甚至不能。往往在站起的一霎那最為不適,活動一段時間後逐漸好轉;而活動或站立太久,又會再次疼痛,最終症狀日益明顯以致無法行走。 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要予以足夠的認識和重視。通過對大量患者的觀察,我們建議用多分子活性氧進行治療,多分子活性氧治療是新近從國外引進的一新型的技術,是一種真正 「物美價廉」 的膝、骨關節炎治療方法,費用低,療效確切,有抑制炎症、修復組織、緩解疼痛等作用。 患者要注意積極配合日常生活的運動及保護,增強肌肉力量,保持關節穩定性和活動度。針對其病因及加重因素,建議患者同時應該做到:控制體重、減少負荷(少蹲起、上下樓梯等)、局部保暖、輕緩運動等,對膝關節進行保護。